第四章 思維方法:一只“老虎”引起的思辨
人們一般通過兩種方法來認識事物:一是直接地認識,或者說直觀地認識、憑直覺認識;二是通過概念去認識,或者說透過事物的表象去認識。這兩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它們所適用的事物不同,也就是說,人們會通過這兩種方法來認識不同類別的事物,比如對于白紙、勺子等結構簡單、容易理解的事物,人們通常會直觀地去認識,而不會將認識的過程復雜化;而對心理學上的“印度的老虎”和經院哲學等結構復雜、理解困難的事物,人們一般會通過概念或象征去認識。
“印度的老虎”的問題是心理學和認識理論等方面的經典問題,我們可以將這個問題延伸到我們現在所研究的“思維盲點”上。通過對思維認識的象征化論證,人們將會對威廉·詹姆斯研究的思維盲點的問題有一個更直觀、更清晰的認識。
1.了解事物本質的經典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從事物中獲取價值,就不可避免地要了解事物。而人在了解事物時,通常會用到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適用于不同年齡、性別、膚色、種族的人,具有常見性和普遍性,因此被人們奉為經典。這兩種方法分別是:第一,直接了解事物,也就是通過人自身的直覺去了解事物;第二,從概念上了解事物,也就是從事物的表象性上了解事物。
通過直覺直接了解事物是認識事物最基本的方法,即使遇到一個叫不上來名字的事物,人們也有辦法對這個事物進行了解。例如,人類第一次看到火時,對火是沒有概念的,那么人類是如何了解火并學會利用火的呢?我認為,人類最初認識火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看到火。站在人類的角度,最初出現的火可能有兩個起源,第一是雷電作用于大樹而引起的森林火災,第二是太陽光通過水滴聚焦能量發熱而引起的森林火災。人類第一次見到火,會因為火的炙熱而遠離它,因此火災發生后,人類的本能反應是逃跑。當火勢漸小,空氣中的溫度不再像原來那樣炙熱,一些膽子較大的人會出于好奇而靠近火,然后近距離地觀察它。結果發現,火的顏色像極了熟透的野果,從而知道了火的顏色是橘紅色。之后,人類嗅到了四周被燒焦的樹木所散發出來的焦味,于是知道了火可以燒焦物體這一特性。接著又從焦味中嗅到了動物尸體被燒烤的香味,他們撥開地上的灰燼,發現下面是他們平時最愛吃的野豬,有人從野豬身上扯下一塊肉放在嘴里,于是,人類便知道火可以烤熟動物的肉,對人類來說,這種被火烤熟的肉比動物的生肉更加美味。最后,人類便學會了用火來烤熟食物。這就是人類通過直接感覺來了解某一事物的過程。
而如何理解第二種了解事物的方法呢?我們同樣可以用火的例子來說明。人類發現火之后,就會總結火的特性,然后將之歸結為一個概念。于是,人們就將那種燃燒起來呈現橘紅色的、既能發光又能發熱的、可以燒熟生肉又可以燒焦樹木的東西稱為“火”。我們通過概念來了解火的過程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人無聊地拿著一根木棍在一棵枯萎的樹干上反復地鉆,突然,他聞到了一股樹木燒焦的味道。開始時,這個人被嚇了一跳,他環顧四周,想要確認大自然是否再次對森林降下了大火,結果發現并不是。接著,他又開始鉆木棍,而且越鉆越快,即使聞到焦味也沒有停下手上的動作。突然,樹干便燃起了大火。這個人發現眼前的事物與自己概念中的火極其相似,它燃燒起來同樣呈現橘紅色,既能發光又能發熱,可以燒熟生肉又可以燒焦樹木,于是他對火有了新的了解——原來鉆木也能取火。最后,人們通過概念對火有了新的認識,掌握了取火的重要方法。
這樣看來,通過直覺直接了解事物的過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人類發現火的過程,而通過概念從表象上了解事物的過程則可以理解為人類鉆木取火的過程。實際上,這兩種了解事物的方法就相當于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思考事物,才可以由淺到深、由表及里地了解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