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遲遲未能進入《和平日報》的“和平花園”,直到有一天,我想起國軍青年軍二〇七師,那時這一師人馬駐在沈陽附近的撫順。一九四四年十萬知識青年從軍,我們有些同學編入二〇七師,抗戰勝利,青年軍復員,二〇七師全體官兵志愿留營,所以這些老同學也都來到東北。他們都升了官,軍官有軍官的樣子,不過也還有許多人到連隊探望我們。我把這些人從軍的悲壯、留營的慷慨寫成文章,投給沈陽《和平日報》副刊,順利刊出,也領到稿費。現...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我遲遲未能進入《和平日報》的“和平花園”,直到有一天,我想起國軍青年軍二〇七師,那時這一師人馬駐在沈陽附近的撫順。一九四四年十萬知識青年從軍,我們有些同學編入二〇七師,抗戰勝利,青年軍復員,二〇七師全體官兵志愿留營,所以這些老同學也都來到東北。他們都升了官,軍官有軍官的樣子,不過也還有許多人到連隊探望我們。我把這些人從軍的悲壯、留營的慷慨寫成文章,投給沈陽《和平日報》副刊,順利刊出,也領到稿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