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卡曼特和露露(10)
- 走出非洲(奧斯卡獲獎電影原著)
- (丹麥)凱倫·布里克森
- 4800字
- 2017-08-10 17:39:06
有一天,我從內羅畢回來,卡曼特站在廚房門外面等我。看到我,他走過來,很興奮地說,露露已經來過農場了,它有托托了。也就是說,它有孩子了。幾天之后,我很榮幸地在男仆們的小屋空地上遇到了它。但它非常警惕,看起來不敢隨便惹的樣子。有一只小小的動物站在它的腿邊,動作優雅而緩慢,很像我們最初看到露露時的樣子。此時,高原上的雨季剛剛結束。在這樣的夏日里,露露通常會在早晨和下午來到我們房子周圍。偶爾也在正午的時候過來,但只在房子的陰影里活動。露露的孩子不怕我們的獵犬,會任由它們從頭嗅到腳,但它不習慣和土著仆人或我接觸。如果我們試著去抱它,它會和媽媽一起馬上跑開。自從露露第一次長時間離開農場之后,它再也不和我們靠近,一點兒都不讓我們碰它。但在其他時候,它對我們還是很友好的,它明白我們想看看它的孩子,如果我們遞給它一根甘蔗,它也會湊上來吃。有一次,它走到了餐廳的門前,從開著的門里望向模模糊糊的廚房,但是沒有跨過廚房的門檻。就是這次,它脖頸上的鈴鐺掉了。之后,它回來或者離開,都是靜悄悄的。
仆人們建議我把露露的孩子抓回來,像當初養露露一樣養著它。但我覺得這種行為太粗魯了,如果這么做的話,露露剛剛和我們建立起來的高貴信任感就又沒了。
現在,露露和我的房子之間有一種很自由的聯盟關系,這種關系非常罕見,非常值得尊重。它能夠從原始的自然世界里來到我們這兒,這表明我們和大自然的關系非常融洽。正是因為它,我的房子和非洲的風景才融為了一體,人們再也看不到它們之間的分界線,看不到哪里是開始,哪里是結束。露露知道巨林豬的家在哪兒,也見到過犀牛們的交配。在非洲的大熱天里,有一種布谷鳥會在森林里歌唱,聽起來就像是這個世界的響亮的心跳聲。我運氣不好,從來沒有見過它們,我認識的人里也沒有誰見過它們,因為沒有人能說出它們的樣子。但是,當它們蹲在某棵樹的某根枝丫上歌唱時,露露很有可能正從樹下的綠色小徑上走過。那時,我正在讀一本書,是關于中國的慈禧老太后的。書中說,這位姓葉赫那拉的太后在生下第一個兒子后,乘坐一頂帶有綠色吊穗的金色轎子,從紫禁城出發,回娘家省親。我覺得,我的房子就像是這位年輕皇后的娘家。
那兩只羚羊,一大一小,在這個夏日里常常在我的房子周圍游逛。有時候會隔上兩周來一次,有時會是三周。即使它們不回來,我也能天天見到它們。第二個雨季開始了,我的仆人們跑過來告訴我,露露又帶了一個孩子回來了。但這次,露露和兩個孩子再也不靠近我的房子了,所以我沒有看到新生的小羚羊。后來我在森林里看到了它們三個。
露露以及它的孩子和我房子之間的這種聯盟關系一直保持了很多年。羚羊們常常在我的房子周圍游逛。它們自叢林中來,然后再回去,就好像我的這片土地就是它們野生王國的一部分。大多數時間,它們會先在附近的樹林里活動一陣,然后在日出前來到我們這兒。遠遠望去,它們就像是黑色枝丫上的黑色剪影,精美雅致。它們從樹林里走出時,就已經是下午了。它們在附近的草地上吃草,午后的陽光灑在它們身上,皮毛泛出一層紅銅色的光芒。露露就是它們中的一員。它常常會跑到我的房子周圍,安靜地在這里踱步,一輛汽車來了,或我們打開了某扇窗,它就會豎起耳朵去聽。獵犬們也很熟悉它。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渾身的皮毛會變得更黑。有一次,我和朋友開車來到房子前,竟然發現平臺上站著三只羚羊,它們正圍著鹽粒吃鹽,這些鹽本來是撒給牛吃的。但是很奇怪,除了露露的“博瓦納”曾昂頭站在那棵好望角美樹下,再也沒有其他雄羚羊來過我的房子周圍。我們好像接觸到了一個森林里的母系社會。
獵人和自然主義者們對我房子周圍的羚羊都頗感興趣。有一位監督狩獵的官員還專門開車來到農場看望它們,他最終也如愿以償。一位記者還專門為它們寫了一篇報道,發表在《東非標準報》(East African Standard)上。
露露一家在我家周圍游逛的那些年,是我在非洲最快樂的時光。我把和這些非洲羚羊的相識看成是生活的恩惠,是我和非洲友誼的象征。整個肯尼亞也是如此。它代表的是吉兆,是古老的約定,是一首歌:
我的良人哪,求你快來。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16]
在非洲的最后幾年,我越來越難見到露露和它的家人。離開前的一年里,它們都沒有來過。那時,很多事情都變了,農場南邊的地分給了其他農場主,原始森林不在了,房屋建起來了,拖拉機在原來的林中空地里爬上爬下。來這里居住的新居民大多數都是戶外運動迷,所以常常能聽到來福槍在曠野中歌唱。我覺得,野生動物們應該都在向西撤離,進入馬賽保留區的樹林里了。
我不知道羚羊的壽命有多長,或許露露早已經去世了。
很多個黎明,我都在期待,期待著能聽到露露脖頸上的鈴鐺聲。在睡夢中,我常常是心里充滿欣喜,醒來后,就希望有什么或新鮮或美好的事情能夠立刻發生。
我躺在床上想著露露,不知道它在林中生活的時候,有沒有夢到過那個小鈴鐺。在它的小腦瓜中,會不會像水面留下倒影一樣,留下我的農場上的人和狗的樣子?
如果我會唱一首非洲之歌,歌里有非洲的長頸鹿,有掛在它身后天空的新月,有田里的犁,有咖啡采摘工臉上的汗珠,那非洲是否會唱一首關于我的歌曲?平原上的空氣是否會因我穿過的某種顏色而顫動?孩子們是否會在玩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游戲?天空的滿月是否會在車道的砂石路上灑下我的影子?或者,恩貢山的山鷹是否會在天空追逐我的蹤影?
我離開非洲之后,再也沒有聽到關于露露的消息,但我與卡曼特和其他男仆們的聯系卻沒有斷。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我還收到了卡曼特的信。對于我而言,和非洲的這種聯系總是有些奇怪,有些不真實,感覺就像影子,或是海市蜃樓,而不像從真實世界來的消息。
因為卡曼特不會寫字,也不懂英語。如果他和仆人們想要給我傳達消息,就要去找專業的寫信人。寫信人中,有的是印度人,有的是土著人。他們通常就坐在郵局門外的一個桌子前,桌上放著紙、筆和墨水。卡曼特他們會告訴寫信人信里要寫什么。但這些所謂的專業寫信人其實并不怎么懂英語,甚至根本不能寫,但他們自己認為他們能寫。為了炫耀文采,他們會給信的內容增添很多修飾性的詞語,這讓我的閱讀變得很困難。他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寫信的時候,會用三到四種不同的墨水。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但這樣總給人一種印象——他們很缺墨水,總會把墨水瓶里的墨水用個光,一滴都不剩。做了所有的努力后,他們寫下的就是如德爾斐神諭般難以理解的信。每次我都覺得信的內容很有深度,能感覺到信的內容對于寫信人非常重要,像一塊大石頭一樣壓在他的心頭,所以他才從基庫尤居住區走那么遠的路到郵局寄信。遺憾的是,這些內容似乎都隱藏在黑暗中。這些旅行了上千英里,已經變得臟兮兮的廉價紙張好像一直在說啊說,甚至都在朝你尖叫,但卻似乎什么也沒有說出來。
而卡曼特在寫信時又總是會別具一格,他做事時就是這樣,總是要特立獨行,與其他人不一樣。他會把三到四封信一起放到一個信封里,然后在上面標明:第一封、第二封等。可是所有的信里面的內容都是一樣的,都是在重復再重復。他可能是想通過重復讓我加深印象。跟我說話的時候他也是如此,如果他有特別想讓我理解或記住的事情時,他就會不斷地重復再重復。又或者是因為,他覺得隔著這么遠的距離和一位朋友聯系,停下來不寫是很困難的。
卡曼特在信里說,他已經失業很久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并沒有感覺很吃驚,因為他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魚子醬。我調教出了一位宮廷御廚,卻把他丟在了一塊新建的殖民地上。對他來說,我和他在一起的時光就像是“芝麻開門”這個咒語,讓他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現在,他又失去了這個世界——那座石頭門,連同洞里神秘的寶藏,永遠朝他關閉了。當這位優秀的、博學的廚師若有所思地走路時,旁人看到的不過是一個有著羅圈腿、扁平臉,且臉上永遠毫無表情的小矮人。
當他走到內羅畢,站在那些貪婪又目空一切的印度寫信人面前時,他到底說了什么了?信里的字一行一行都歪歪扭扭的,所用的詞語也是顛三倒四。但卡曼特那顆偉大的心靈有著一種能力:熟悉他的人,即使是從一首聲音嘶啞、音調混亂的曲子里,甚至是牧童大衛的豎琴的回聲里,也能清晰地聽出其中的音符。
這是他的“第二封信”:
我從來沒有忘記過你,姆薩布,尊敬的姆薩布。現在,你所有的仆人天天都很不開心,因為你離開了這個國家。如果我們是鳥,我們就會飛過去看你,然后我們再飛回來。然后是你的農莊,它過去對母牛、小妞、黑人都是好地方。現在,什么都沒有了,沒有牛、山羊、綿羊,什么都沒有了。現在,所有壞人心里都很高興,因為你的老仆人們又變成了窮人。現在,上帝在心里已經知道了這一切,他有時會幫助你的仆人。[17]
在“第三封”信里,他向我展示了土著人對別人的寬容和厚待,他寫道:
如果你要回來,寫信告訴我們。我們覺得你會回來。因為什么?因為我們相信你從來不會忘記我們。因為什么?因為我們相信,你仍然記得我們的臉和我們媽媽的名字。
白人在寫信恭維某個人時,他們會說“我從來沒有忘記過你”,而非洲人則會說“我們不相信你會忘記我們”。
注釋:
[1]1英里約等于1.6千米。
[2]1英尺約等于0.3米。
[3]1英畝約等于0.004平方千米。
[4]在非洲殖民地時期,大批缺乏可耕地的黑人農牧民移居到白人農場主的地產上占有土地,向白人農場主繳納實物或貨幣。
[5]原文為斯瓦希里語,意思是“田地”。
[6]容量單位,1蒲式耳約等于35.2升。
[7]1英寸約等于2.54厘米。
[8]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的主人公。
[9]希臘神話中愛上女祭司海若的小伙子。他每天晚上游過達達尼爾海峽與海若相會。最終,他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溺水而亡,悲痛的海若也跳海自殺身亡。
[10]Lord Byron,即英國著名詩人拜倫。他在1809年離開英國前往土耳其,1810年抵達達達尼爾海峽西岸。為了追憶希臘神話中的利安得和海若,他跳進海中游到對岸。之后,他在自己的長詩《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中描述了此事。
[11]1301年英格蘭吞并威爾士后英王賜予長子的頭銜,并一直沿用至今。等同于英國王儲。
[12]語言課本中常常會為讀者在課后設置很多問題。
[13]即圣嬰耶穌、圣母瑪利亞和圣約瑟。——原注
[14]Berserk,字面意思為“披著熊皮的人”,是北歐神話中的狂戰士。他受到主神奧丁保護,在戰爭中會極度興奮,用肉體去打擊敵人,且沒有疼痛和恐懼感,嚴重者會陷入癲狂而死。
[15]《圣經》中以色列利未支派的祖先,是雅各和利亞的第三個兒子。利未的后代稱為利未支派,后代中最著名的人是摩西,帶領幾百萬希伯來人逃出古埃及,使他們擺脫了被奴役的悲慘生活。作者這里的意思是,她本來可以成為小羚羊的解救者。
[16]原文為Make haste,my beloved and be thou like to a roe or to a young hart upon the mountain of spices,見《圣經·舊約·雅歌》8:14。——原注
[17]信中內容原文如下:I was not forget you Memsahib.Honoured Memsahib.Now all your servants they never glad because you was from the country.If we was bird we yand see you.en we turn.en your farm it was good place for cow small calf black people.Now they had no anything cows goat sheep they has no anything.Now all bad people they enjoy in their heart because your old servant they come poor people now.Now God know in his heart all this to help sometime your servant.該段話有多處語法錯誤和語義不通之處,譯文采取直譯,以保持原文的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