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任俠少年,桀驁不馴才智超群
- 曹操:從洛陽小吏到魏武大帝
- 滄海滿月
- 8676字
- 2017-06-23 09:50:47
亳州尋蹤,人杰地靈渦河岸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出生于沛國譙縣,即今安徽北部的亳州市。
譙是一塊古老的土地。《史記·殷本紀》載:“湯始居亳。”即商湯最初曾經在此建都。譙縣扼東西、控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危時為群雄角逐之所,升平為人物輻輳之地。水陸所至,為淮西一大都會。境界四達,英豪間出。”陳勝、吳廣起義,譙是最先被攻占的地方之一。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譙一直被視為軍事重地。唐末黃巢起義,曾一度攻占亳州。金、元時期皆為節鎮重地。元末劉福通起義,立韓林兒為帝,曾建都于此。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清末捻軍及太平天國軍都曾在這一帶縱橫馳騁,成為無數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的用武之地。
譙縣境內有一條渦河,自西北流向東南,最后在今安徽懷遠流入淮河。曹操的家,就坐落在譙縣城東的渦河岸邊。酈道元《水經注》卷二三《陰溝水注》說:“城東有曹太祖舊宅,所在負郭對廛,側隍臨水。”這個地方就在今離亳州市區二三公里的渦河岸邊的甘家灣附近,建筑物早已蕩然無存,但遺址處還留有高原,當地群眾稱為廟臺子,不時可從土中發掘出漢瓦碎片。現在遺址處立有一塊“魏武故里”的標志,以供游人懷古憑吊。據酈道元記載,遺址的背后是城郭,旁邊是城壕,前面是人來人往的商店和川流不息的渦河,也稱得上是一個交通便利、視野開闊、風光秀麗之地。
曹操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家鄉度過的。踏上仕途和南北轉戰的征途后,又多次回到譙縣居住。可以說,譙縣與曹操一生的活動緊密相關,至今在亳州仍保留著不少當年的遺跡,主要有以下一些。
觀稼臺。城東北約500米處和城西北約500米處各有一座,分別稱東臺和西臺,至今還留有高大的土臺子。為曹操在郡國推行屯田時所筑,曹操曾在這里親自督耕觀種。曹操所推行的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譙縣同時有軍屯和民屯,從縣城向西到武平(現離城三十里的安溜集以西)一帶為軍屯,從縣城向東到譙令寺一帶為民屯。當時,這里積蓄頗富,為曹操轉戰南北的后方基地之一。曹操除在這里督耕觀種外,合肥之戰前還曾在這里訓練水軍,合肥之戰后又曾回到這里整訓軍隊。
譙令寺。在亳州城東15公里的沙土一帶。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曹操在朝中受到排擠,從洛陽回到譙縣,在城東15公里處筑精舍,秋夏讀書,冬春射獵,傳說就在這譙令寺。據《亳州志》,寺前原樹有石碑,稱“譙陵”。
南曹寺、北曹寺。南曹寺在城北16公里處,北曹寺在南曹寺以北1公里處。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曾重修,碑記稱這里曾為當年曹操的屯兵之處。有樓閣花木,又曾為游覽勝地。
攔馬墻、飲馬坑。在市區馬場北頭。攔馬墻為一矮墻,長數丈,傳說曹操當年在這里訓練軍馬時用以攔馬。附近有飲馬坑,傳為當年曹操飲馬的所在。
地下引兵道。在亳州市區內,南北縱橫,現已陸續發掘出2000多米。為磚砌的地下通道,高約2米,寬1米有余。曹操用兵強調出奇制勝,或有意暴露兵力以向敵人顯示強大,或有意隱匿兵力以向敵人顯示弱小,虛虛實實,迷惑敵軍。這個地下引兵道傳說就是當年曹操用來演練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
八角臺。在城南郊。據《亳州志》,這是當年曹操擒殺呂布、打敗袁紹后回到譙縣為獎賞將士、檢閱軍隊而修筑的,至今還有隆起的土臺。
此外,還有后人修筑的魏武帝廟和花戲樓等建筑。《亳州志》載:“魏武帝廟在城東七里,宋真宗敕修,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復修,今廢,有帳殿記。”《亳州志》載有帳殿記文,文中稱曹操有“雄偉不世之量”,在“皇綱紊絕,海內震擾,群雄并稱”的時代“趁機奮策,嘯咤馳驚乎其間”,是一位“挾持漢室,抗力三方”“卒滅袁而阻權、備之強”的英雄。曹操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正月曾駐軍譙縣,下了一道《軍譙令》,要求當地“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曹操死后,家鄉人又為他立廟,也算是對其遺志的一種繼承吧。花戲樓則是一座清代初期的建筑,原為山陜會館。在門樓和廟內的一座舞臺上,分布有磚雕和彩繪的花草、禽獸等透雕。
曹操家族的墓群也在亳州南郊,《水經注·陰溝水注》對此有詳細記載,如說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廟堂,余基尚存,柱礎仍在。廟北有二石闕雙峙,高一丈六尺,榱櫨及柱,皆雕鏤云矩,上罘罳已碎”。此外,還對曹騰等人的墓作了著錄。這一帶至今還留有曹四孤堆等周圍十余里的墓葬遺址。1970年后,陸續對這些墓葬進行了發掘,其中的董園二號墓全系石結構,墓內長15.3米,寬10.2米,高3米,由甫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東西偏室組成,具有相當的規模。從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字磚,字磚上刻有“為曹侯作壁”“比美詩之比”“曹騰字季興”等字樣。此外,還出土有銀縷玉衣、銅刀、鐵戟、鐵幣、珍珠、金飾、玉飾等物。
曹操在亳州及其他地方留下的遺跡,為無數后人緬懷曹操業績、研究曹操的生平和思想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亳州人民對這些遺跡極為珍視,細心加以維護和修整。相信這些遺跡將與曹操的聲名和業績一起,在傳播歷史知識、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發揮歷久不衰的作用。
宦官世家,沾祖光身價不凡
曹操的祖父曹騰,早年就進宮當了宦官,歷事安帝、順帝、沖帝、質帝和桓帝五個帝王,時間長達30余年。安帝時為黃門從官。其時順帝在東宮,鄧太后下詔讓從中黃門從宮中挑選年紀幼小而又溫和順從、辦事謹慎的人陪侍太子,曹騰被選上,深得太子喜愛,飲食賞賜都與眾不同。順帝即位后,為小黃門,遷中常侍。質帝死后,太尉李固欲立“年長有德”的清河王劉蒜為帝,大將軍梁冀則欲立蠡吾侯劉志。正相持不下時,曹騰等人連夜去見梁冀,說:“將軍總攝朝政,手下賓客眾多,過失不小。清河王嚴明,如果當了皇帝,將軍很快就會大禍臨頭的。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長保富貴。”這話正合梁冀心意,梁冀當即表示同意。第二天,梁冀上朝,氣勢洶洶,言辭激切,用高壓手段懾服了眾人,并罷免了李固,終于將蠡吾侯推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就是桓帝。桓帝即位后,曹騰因參與定策有功,被封為費亭侯,遷大長秋,加位特進。
李固是硬直派官僚的代表,他是反對宦官專權的,在朝中對黃門宦者一概斥遣。曹騰反對李固的主張,顯然是為了維護宦官集團的利益。不過,曹騰同一般宦官相比還是有所不同,他對官僚士人并不采取一概排斥的態度,相反還比較注意推薦其中的賢能之士,如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谿典等人,都是經他推薦而位至公卿的。他幫了別人的忙,卻并不以此自詡,對有些事情的處理,也顯得頗有度量。如蜀郡太守想同他拉關系,利用本郡官吏進京的機會,給他送去了一封表示推崇之意的信。益州刺史種暠得知這一消息,派人在函谷關將這封信搜出,上書奏了太守一本,并連及曹騰,說曹騰內臣外交,很不應當,請求皇帝免官治罪。皇帝以“書自外來,非騰之過”為由,保了曹騰。種暠將了曹騰的軍,曹騰卻并不記仇,相反常常稱贊種暠,說他是一位“能吏”,頗得“事上之節”。曹騰這樣做,也為自己贏得了聲譽。后來,種暠做了司徒,不忘曹騰的好處,曾對人說:“我今天能夠做到三公,全靠了曹常侍的恩惠啊!”
東漢是一個宦官可以娶妻收養子并且養子可以襲爵傳封的時代,因此曹騰也收養了一個養子,名曹嵩,字巨高,這就是曹操的父親。
由于有曹騰這么一個大宦官做養父,曹嵩的仕途一帆風順,很容易就做到了司隸校尉的官職。靈帝時,又轉為大司農、大鴻臚。適逢靈帝開西園賣官,曹嵩又通過賄賂當權的宦官,并出錢一億,在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十一月買到了太尉的官職(次年四月被罷免)。曹騰死后,又襲費亭侯。曹操起兵后,曹嵩不肯相隨,放棄京官回譙縣閑居。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為避董卓之亂,在瑯琊被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屬殺死。
曹嵩能夠出錢一億來買官做,足見其家財的殷富。這一時期,曹氏家族在中央和地方做大官的不止一個,如曹騰弟曹褒(曹仁祖父)官至潁川太守;褒子熾(曹仁父)官至侍中、長水校尉;曹騰侄兒曹鼎(曹洪伯父)官至尚書令;另一個堂侄兒(曹休祖父)官吳郡太守。家財殷富的也不止一人,如曹熾之子曹純(曹仁弟)“富于財”,家中的僮仆有上百人;曹洪的家財甚至超過曹操,所豢養的家兵達到千余人之多,可見當時曹氏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是頗有勢力的。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從亳州曹氏宗族墓葬中發掘出大批文物,其中元寶坑一號墓中有字磚145塊,第十號字磚上刻有“曹騰字季興”的字樣,十二、十三號字磚上刻有“曹熾”的字樣,十六號字磚上刻有“曹鼎”的字樣,二十號字磚上刻有“曹鸞”的字樣,可見這些人在當時的確都是曹氏家族中顯赫一時的人物。在童園一號墓出土的銀縷玉衣,也說明墓主在當時是躋身于封建統治階級上層的人物。
曹操出身于這樣一個家庭,對他一生所走的道路,對他執政后所采取的方針政策產生了復雜而微妙的影響。祖父是個大宦官,為此父親沾了光,他也跟著沾了光,不然他是不大可能順利踏上仕途,在二十歲時即出任京城洛陽北部尉的要職的。但宦官不過是供帝王役使的家奴,大都出身微賤,與名門世族不同,往往被人瞧不起,曹操也不免有些自卑之感,這恐怕也是曹操以后為掙脫出身的標簽而努力奮斗的重要原因吧。
任俠放蕩,從小機智多計謀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從小就很機靈,善于隨機應變,不太理會封建禮教那一套清規戒律,生活放蕩不羈。他一天到晚東游西逛,喜歡游獵、歌舞,有時玩玩飛鷹獵犬,耍槍棒,尤其精通騎術和劍法,經常玩到很晚才回家。不僅如此,他還常常憑著一身武藝到處亂闖,因此口碑一直不太好。
他甚至還觸犯過刑律,被縣官追究,準備以重罪判處。但縣官還不知道禍是曹操闖的,曹操的伙伴夏侯淵便鉆了這個空子,出面替曹操承擔了罪責。事后,曹操又設法將夏侯淵營救了出來,雙雙逃脫了懲罰。
寢殿侍奉長官常侍張讓,是當時皇帝寵信的宦官,他專權用事,極為跋扈,大小官員都怕他,民憤極大。曹操的父親曹嵩在京城洛陽做官時,曹操也跟著去了洛陽。有一次,張讓正在床上閉目養神,曹操竟然闖進了他的臥室,張讓發現有生人闖進來,大叫:“有刺客!”剎那間,衛士們蜂擁而至。可曹操一點也不慌張,他拿著一支手戟,從臥室打到廳堂,從廳堂殺到院墻,衛士們沒有一個敢近前,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他翻墻而去。
且不說曹操的這種行為是不是表達了他對張讓的憎惡,但他的這種放蕩不羈,引起了許多風言風語。
曹操的叔父對曹操的這些事情一清二楚,擔心他將來不成材,就向曹嵩告了一狀,讓他對曹操嚴加管教。曹嵩聽后,便把曹操叫來,嚴厲地訓斥了一頓。從此曹嵩加強了對曹操的約束和管教。
其實,他叔父告狀的目的,也是希望自己的侄兒能夠行為端莊,遵紀守法,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是為了曹操的前途考慮。可是這樣一來,曹操就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由了,因而他對叔父很是反感,一心一意想要報復。
一天,曹操像往常一樣在街上游逛,又遇到了叔父,他突然計上心來,心想:“老東西,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哎喲”一聲大叫,順勢撲倒在地。
他叔父哪里知道有詐,以為侄兒出了意外,慌忙上前去看。只見曹操張大嘴巴,歪著脖子,臉上肌肉不停地抽搐,直翻白眼。叔父大吃一驚!
“你,你怎么啦?”叔父急忙問。
“唷,唷……”曹操痛苦地哼哼。
叔父見情況不好,急忙跑去告訴曹嵩,說:“快!你兒子中風了!”
曹嵩聞訊匆匆趕去。
曹操躺在地上,老遠看到父親從街角跑來,一個鯉魚打挺站起來。曹嵩一看,曹操好端端地站在那里,脖子也不歪,眼也不翻白,神態和往常一樣,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覺得很奇怪。
“你不是中風了嗎?怎么什么事也沒有?”
“誰說我中風了?咒我啊!”
“你叔父跟我說你中風了。”
“我哪里中風?他的話你也信?”曹操委屈地說,“叔父一向討厭我,老在背后說我的壞話,現在又說我中風,這不是存心咒罵我嗎?”
“噢,原來是這樣……”
曹操一計得逞!
從此,曹嵩對兄弟訴說兒子的話,不再句句信以為真,曹操也就更加放任自流,無所顧忌,他甚至還伙同袁紹,一起干過“抽刃劫新婦”的勾當。
《世說新語》記載:
曹操小時候,經常和袁紹做一些游俠之事。一次觀看新婚典禮,曹操偷偷藏到主人的花園中。夜里大喊:“有小偷!”房里的人都出來看,曹操則趁機鉆進新房,拔刀劫持新娘,和袁紹一塊兒逃走……
做賊未免心虛,曹操和袁紹只顧逃跑,沒想到迷失了方向,竟陷進了荊棘叢,袁紹被荊棘絆住無法動彈,眼看就要被追趕的人發現,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聲:“小偷在這里!”袁紹由于害怕,一下就從荊棘里躥了出來,于是兩個人都逃離了險境。
關于曹操的膽量,有這樣一個傳說。曹操十歲的時候,到譙水洗澡,一條鱷魚突然向他沖了過來,曹操不但沒有躲避,反而與鱷魚在水中展開激戰。在曹操的奮力搏擊下,向來以兇狠著稱、令人毛骨悚然的鱷魚,竟灰溜溜地敗下陣來,慌慌張張地逃走了。雖然這只是一個無法考證真偽的故事,但曹操無所畏懼的性格也由此可見一斑。
與袁紹相比,曹操除了膽大,還能在危急關頭鎮定自若,想出脫險的辦法,而且是常人絕對想不到的辦法,即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引起袁紹的高度緊張,從而使他不用拉就跳了起來。如果曹操陷到荊棘里動不了,袁紹可能會抓住曹操使勁拉,也可能屏住呼吸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決不敢大聲喊叫。
另外,曹操當時的情急智生是不是為了擺脫追捕,賊喊捉賊,趁機嫁禍袁紹,好借機會脫身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既然袁紹能被嚇得跳出來,從而兩人一起逃脫,結果是好的,我們自然也就不好妄自揣測,只能說曹操深知袁紹的心理,用智巧妙,能隨機應變。
總的說來,從曹操少年時代的種種行為,倒也可以管窺一斑。那時的曹操,就已經顯示出詭譎奸詐的性格,同時也顯示出了果斷不怕死的精神。
心憂天下,小阿瞞發奮讀書
阿瞞雖然任俠放蕩,但頗留心世事,從所接觸到的種種事物中,目睹統治集團的腐敗,心里感到不平,時常發出“憂世不治”的感慨。
曹操目睹統治集團內部日益腐敗混亂,心里感到非常擔憂。在他對東漢的腐敗政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感到自己所處的時代正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時代。他深知治亂征伐一定要用武力,只有學好兵書戰策才能擔負起這種拯救亂世的大事業。所以,他在熟讀經典、博學廣識的基礎上開始潛心于對軍事著作的研讀。在諸家軍事著作中,他尤其崇拜革新派人物,如幫助秦孝公革新秦制的商鞅、統一中國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演陣斬姬的孫武和智擒龐涓的孫臏等。
厚重的傳統文化給了曹操深刻的影響,也使他懂得不少治國愛民的道理。舉凡詩書經典、史籍法學(法家著作)、楚辭樂府、書法繪畫,無不廣泛攝取。他博覽群書,以致經典、書法、繪畫及圍棋諸方面無不通曉,且多達精妙之處。辛勤的耕耘,帶來了驚人的豐碩收獲,青年時代的曹操很快成為一個博學廣識、多才多藝、智慧超群的人。
曹操之所以一生儉樸,不輕視體力勞動,與他幼年以及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他雖出身于權勢顯赫的富貴宦門,但從不以富貴驕人,卻不斷地和一些底層人民接觸,并學到了一些打鐵、蓋房之類的生產知識,既豐富了人生閱歷,也使他更深刻地了解了一些民間的疾苦。后來,曹操為了討伐董卓,在組織軍隊、制造武器時,曾親自和鐵匠一起打鐵造槍刀。曹操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能夠這樣身體力行,不以體力勞動為恥,主動和人民群眾接觸,親自參加體力勞動,這不僅在一向輕視體力勞動的封建時代是極為可貴的,即使在今天也是極其受人稱贊的。
正是由于曹操青少年時代勤奮好學,知識淵博,不甘于命運的安排,敢于挑戰世俗的眼光,又能刻苦鉆研兵法,熟練武藝,加上能大能小,接觸人民,不辭辛苦,親身實踐,這一切都為他日后逐鹿群雄,艱苦創業,成就霸王事業奠定了豐厚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實踐功夫。
廣交名士,搭人脈躋身士林
東漢末年,品評人物的風氣很盛,有些人就成了清議權威、鑒定人才的專家,被人們當做天下名士。他們對人物的褒貶,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地方上的輿論,因而影響到士人的仕途進退。士子們為了取得清議的贊譽,不得不進行廣泛的社交活動,尋師訪友,并趁機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才學聲名,博取人們的注意和好感,特別是博取清議權威的贊譽。這樣一來,一些清議權威終日賓客盈門,甚至還出現了求名者不遠千里而至的情況。
曹操無疑是一個有遠見的人,他對于這種形勢,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曹操除了廣交朋友,在他們面前盡可能地展示才華外,還特別注意結交名士,竭力爭取他們的支持,從他們那里獲取贊譽,積極地參議政事。
汝南有個叫王俊的名士,他很賞識曹操。有一次,汝南大豪族袁紹兄弟為他們的母親辦喪事,儀式極為隆重,有三萬人送葬,曹操和王俊也在場。曹操看到這么奢侈闊氣的場面,十分憤慨。他私下跟王俊說:“國家就要大亂,為首作亂的必定是這兩個家伙。要安定天下,替百姓解除疾苦,不先殺掉這兩個禍首,會后患無窮。”王俊表示贊同,并對曹操耳語:“你說得很對,能安定天下的人,除了你還有誰?”說完,兩人心領神會地大笑起來。王俊和曹操,兩人是不是玩了互相吹捧的游戲,我們不得而知。但王俊當時就能看出曹操非同凡響,倒確實是一個有識人眼光的伯樂。曹操得到這樣的褒揚,自信心愈加堅定,抱負也愈加遠大。
南陽何颙,字伯求,年輕時游學洛陽。他因為受陳蕃、李膺等人的牽連,隱姓埋名逃到了汝南。因為他與袁紹關系不錯,曹操也認識了他,常常跟他談論天文地理、社會變革,曹操在何颙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發表了不少獨到見解,令何颙刮目相看。何颙不禁感嘆:“漢家就要滅亡,能夠安定天下的,必定是這個人了。”曹操聽了非常高興,從此他也算是小有名氣。
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歷任縣功曹、國相、太守、司徒長史、將作大匠、少府、大鴻臚、司空、司徒、尚書令等職。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橋玄很善于觀察和品評人物,以有政治遠見和善識人才聞名四方,在清議界也享有很高的聲望。他為人剛毅果斷、正直勇敢,雖然身居要職,但卻廉潔自守,去世后,窮得連殯葬的錢都沒有,被當時的人所尊崇,是漢末名臣。橋玄位至三公的時候,曹操慕名前往。他見了曹操就說:“現在天下就要大亂,不是經邦濟世的人才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來。能夠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你了。”他甚至還以妻子兒女相托:“我見過的天下名士多了,沒有一個是像你這樣的。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經老了,愿意把妻子兒女托付給你。”曹操聽了,非常感激,把這位老前輩引為知己,并深銘謝意。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駐軍譙縣,他派人四處打聽橋玄的消息,而橋玄已去世多年。于是派人帶了祭文和祭品,到譙陽橋玄墓前隆重地祭祀了一番。為了懷念橋玄,感謝他對自己的賞識和薦舉,使他從一個無名之輩很快出名,曹操寫下一篇著名的祭文,祭文為:
故太尉橋公,誕敷明德,泛愛博容。國念明訓,士思令謨。靈幽體翳,邈哉晞矣!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鄙之資,為大君子所納。增榮益觀,皆由獎助……士死知己,懷此無忘。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哉……懷舊惟顧,念之凄愴。奉命東征,屯次鄉里,北望貴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饗!
考慮到曹操年輕還沒有什么名氣,因此橋玄曾勸他去結交許劭,曹操也對許劭慕名已久,因此帶著厚禮,長途跋涉上門去拜見。許劭是汝南平輿人,字子將,是司空、太尉許訓的侄兒,也算得上是名門之后。因為善于待人接物,能鑒別人物好壞善惡,跟堂兄許靖兩人知名度極高,當時人們把他和太原郭泰作為推舉清議的權威,誰要是能得到他的贊譽,就能身價倍增。但許劭這個人自命清高,不肯應召出來做官。他只喜歡和堂兄許靖共同評估當世人物。每月的初一,他都會邀請當時的評議人士會聚一堂,把本鄉的人物重新評議一番,作一次總結,排列出高下順序,汝南人稱之為“月旦評”。每月凡是得到他們好評的無名之輩很快就被人器重;已有了名氣的,也會聲譽猛增。據說許劭做過功曹,官兵們很敬重他,一旦聽了他的話,無不奮發改過,可見其影響力。曹操見到許劭,談不多時,就懇切地問:“許先生,你看我是怎樣一個人?”許劭沒有橋玄那樣的氣度和干脆,他有些看不起曹操,認為自己這樣的人跟曹操這個出自宦官之家的人物結交有失身份,就閉口不答。不過曹操比較執著,為了撈取政治資本,他不在乎許劭那種輕視的眼光,多次帶著厚禮,賠著笑臉去拜訪許劭,請求許劭幫助自己。許劭一方面感到曹操與眾不同,另一方面大概對曹操那些不好的行徑有所了解,不大欣賞他的這些行為,因此拒不作答。曹操也不放松,堅持著自己的要求,最后甚至找了個機會對許劭進行脅迫。許劭遇上了曹操這種難纏的人,也確實大傷腦筋,再加上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經不住曹操再三追問,他終于開了尊口,對曹操說:“你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曹操得了許劭這樣一句話,大喜過望,哈哈大笑著告辭而歸。因為有了許劭的這句評論,曹操更是名聲大振。他從此因許劭的品評而聞名當世,許劭也因評論曹操而名留千古。盡管許劭謂其“奸雄”仍舊帶有對曹操品行否定的意味,但既然是“雄”,那么“雄則雄耳”,自然另當別論!許劭的評論果然有事半功倍的奇效,沒多久,曹操就被家鄉一些有地位的人推舉為“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不久,又被朝廷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曹操從此踏上仕途,開始了他叱咤風云的一生。
在一個君主昏庸、政治混亂的社會里,人人都是勢利眼,一個浪蕩少年要想出人頭地,可以說是難上加難。而曹操卻憑著自己頑強的斗志,不斷地抓住各種機會,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美名,撈到了一筆政治資本。
由于自己出眾的才能,又爭取到了眾多名士替自己激揚名譽,曹操引起了士大夫集團越來越廣泛的注意,這對他躋身士林、步入政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亂世奸雄”的美夢,一直讓他陶醉,并催促著他辛勤奮斗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