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壹 傳奇人生

朱重八名字的由來

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父母給他取的名字叫重八,長大后自己改名為興宗,后來才改名為元璋,字國瑞。時下流行的一本通俗歷史讀物《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開篇為朱元璋列出一份檔案,在姓名與別名的欄目里寫道:“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將朱重八列入“別名(外號)”一欄,顯然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把朱重八列為“小名”一欄,或者把朱重八、朱興宗列為“曾用名”一欄。

那么,朱元璋的父母為什么給他取這樣的名字呢?這本通俗歷史讀物的作者解釋說:“取這樣的名字不是因為朱家是搞數(shù)學(xué)的,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xué)和當(dāng)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記戶口的人一定會眼花)”既然是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他的名字應(yīng)該是兩個數(shù)字,所以作者說:“朱重八,這個名字也可以叫朱八八。”但是,朱元璋生于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年)農(nóng)歷(當(dāng)時使用農(nóng)歷,通常也稱陰歷)九月十八日(陽歷10月21日),這一年他父親朱五四四十八歲,母親陳氏四十三歲,父母倆的年歲相加九十一歲,如果朱元璋的名字是以父母的年歲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他的名字應(yīng)該叫九一或一八,怎么說也不會是重八或八八了。

其實,這位作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宋元以來的封建社會,平民百姓沒有職名的,除以父母的年歲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作為稱呼外,還有以行輩命名的。清代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五即云:

徐誠庵大令為余言:“向見吾邑《蔡氏家譜》有前輩書小字一行,云:‘元制: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此制于《元史》無征,然證以明高皇(即明太祖朱元璋)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為元時令甲無疑矣。見在紹興鄉(xiāng)間,頗有以數(shù)目字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五,生子或名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以上并徐君說。余考明勛臣,開平王常遇春,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東甌王湯和曾祖五一,祖六一,父七一,亦以數(shù)目字為名。又考洪文敏《夷堅志》所載宋時雜事,如云興國軍民熊二;又云劉十二,鄱陽城民也;又云南城田夫周三;又云鄱陽小民隗六;又云符離人從四;又云楚州山陽縣漁者尹二;又云解州安邑池西鄉(xiāng)民梁小二;又云董小七,臨川人;又云徽州婺源民張四;又云黃州市民李十六,其仆崔三;又云鄱陽鄉(xiāng)民鄭小五;又云金華縣孝順鎮(zhèn)農(nóng)民陳二。諸如此類,不可勝舉。又載陽武四將軍事云:訪漁之家,無有知之者,亦不曾詢其姓第,識者疑為神云。按言姓第,不言姓名,疑宋時里巷細(xì)民,固無名也。

重八這個名字就是按照行輩的次序而取的。他屬于“重”字輩,有四個堂兄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三個胞兄分別叫重四、重六、重七,他年紀(jì)最小,就叫重八。既然是按輩分取名的,這個重八,就不能叫八八,重一、重二、重三、重四、重五、重六、重七同樣也不能叫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事實上,翻遍明代的史籍,也從不見有稱朱元璋兄弟為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的記載。

這位作者主張:“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他的這本通俗歷史讀物,用了很多流行文學(xué)的描寫手法和表現(xiàn)方式,文字俏皮、幽默,確實好看。但是歷史雖然是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往事,卻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不是可以任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任何歷史作品,不管其表現(xiàn)形式如何,是學(xué)術(shù)著作還是通俗讀物,都應(yīng)該真實地反映歷史的面貌,揭示其豐富的內(nèi)涵。否則,戲說歷史,真假混淆,就無助于人們認(rèn)識歷史,難以得到有益的啟迪了。因此,歷史作品應(yīng)該寫得好看,更要寫得真實。真實是歷史作品的生命之所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大埔区| 庆城县| 胶南市| 三门峡市| 新津县| 玉林市| 辉县市| 湘潭县| 古田县| 闵行区| 东宁县| 独山县| 荆门市| 夏河县| 三门峡市| 图木舒克市| 泰州市| 兴隆县| 大关县| 富锦市| 嘉鱼县| 平泉县| 绩溪县| 利辛县| 镇远县| 崇礼县| 四平市| 怀集县| 德保县| 定边县| 乐亭县| 大姚县| 岫岩| 龙井市| 政和县| 密山市| 和顺县| 井研县| 云和县|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