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社群粉絲經濟(實戰版)
- 甕晉陽 管鵬 徐剛 喬磊 劉穎婕
- 1342字
- 2019-01-04 21:07:29
前言
互聯網進入我國之后,一大批依托互聯網的企業應運而生,諸如已經在海外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成為全球創業公司市值之首的小米科技。這些企業的成功,不僅顛覆和重構了傳統的商業模式,而且使得與互聯網相關的概念愈來愈炙手可熱,如“互聯網思維”“云計算”“大數據”“O2O”“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
雖然目前“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這兩個概念已經被寫入了眾多企業的發展戰略當中,而且隨著實踐的拓展,這兩個概念已經逐漸融合,但二者卻各有出處。
“社群經濟”的提出者是“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羅輯思維”原是創建于2012年年底的一檔知識性脫口秀節目,在短時間內迅速走紅,不僅優酷單期節目的播出量輕松破百萬,而且半年就收獲了百萬量級的微信粉絲。目前,“羅輯思維”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其代表的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互聯網知識社群,體系內涵蓋了微信公眾訂閱號、知識類脫口秀視頻及音頻、會員體系、微商城、百度貼吧、微信群等多種互動形式。
“粉絲經濟”的鼻祖則非小米科技莫屬。2010年4月,小米科技正式成立,其定位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產品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產品理念即“為發燒而生”。雖然智能手機領域已有蘋果、三星等霸主,但憑借首創的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小米科技在智能手機市場仍然取得了不可忽視的地位,而且在2015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估值排名中,小米科技高居榜首,甚至超過了近幾年同樣聲名顯赫的Uber和Airbnb。
無論“羅輯思維”還是小米科技,其能夠迅速崛起,一方面離不開企業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而另一方面則要歸功于所處的互聯網時代,正如小米科技CEO雷軍所言:“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成為企業著力的關鍵點。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型移動社交平臺,讓人們感受到了互聯網連接的力量。因此,互聯網社群成為企業變革和品牌塑造的主要推動力,也促使著企業和品牌向社群化轉變。特別是在政府大力倡導以創新2.0為導向的新一輪社會創新的大環境下,由移動互聯網社群衍生出的社群粉絲經濟,將有可能成為改變我國的新一輪互聯網革命。
如果說過去的社會發展模式是人與社會的物化過程,人本身被解構,被結構化、數據化。那么,社群粉絲經濟就是人本的回歸,是將人重新拉回了中心位置。不論是以Airbnb、Uber等為代表的共享經濟,還是以小米科技、roseonly等為代表的粉絲經濟,以及團購、眾籌等C2B電商模式,都是以人為中心,讓技術、數據、管理圍繞人進行運作的創新形式。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社群粉絲經濟的價值,并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本書不僅對“社群粉絲經濟”的內涵、互聯網社群的價值、社群粉絲經濟的六大商業趨勢、粉絲經濟的價值等問題進行了闡述,而且輔以案例解答了如下實戰技巧:
如何構建一個有價值的活躍社群?
如何利用粉絲經濟打造極致的產品?
小米科技是如何玩轉社群粉絲經濟的?
如何通過App營銷占領消費者心智?
企業如何構建社會化媒體營銷生態?
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微博粉絲群?
如何有效地評估企業微博營銷的效果?
企業如何將粉絲轉化為經濟效益?
如何進行微博公關,優化企業形象?
可以預見,隨著移動互聯網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滲透,以及人們對個性化等人本因素的愈發重視,社群粉絲經濟必將煥發出越來越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甚至帶來新一輪的互聯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