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猶太成功黃金律

母牛哺乳的欲望比小牛吃奶的愿望更強烈。

別想一下子就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沒有學生的城鎮終將毀滅。

人妒忌任何一個人——但不妒忌他的兒子和他的學生。

父親的行動對兒子來說是指路人。

——《塔木德》

第一課 智慧和知識的“甜蜜”

猶太人認為,智慧和知識是最甜蜜的。

在猶太教中,勤奮好學是敬神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其他任何一種宗教能對學習如此重視。《塔木德》寫道:“無論誰為鉆研《托拉》而鉆研《托拉》,均會受到種種褒獎;不僅如此,整個世界都受惠于他;他被稱為一個朋友、一個可愛的人、一個愛神的人;他將變得公正、虔誠、正直、富有信仰;他將會遠離罪惡,接近美德;通過學習,他會享有全面認識世界的聰慧和智性的力量。”12世紀時,猶太大哲學家邁蒙尼德還宣布:“每個猶太人,不管年輕還是年老、強健還是羸弱,都必須鉆研《托拉》,甚至一個乞丐也必須日夜鉆研。”

圣者家族(夫妻)

夏加爾,1909年,油畫,由國立巴黎現代美術館收藏。

猶太人認為,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擁有知識的人擁有一切。《塔木德》里有這樣一句格言:“一個人要是沒有知識,還能有什么呢?一個人一旦擁有知識,那他還能缺什么呢?”正因如此,猶太人養成了全民好學、全民信仰知識的悠久文化傳統,這自然是猶太人成功的第一黃金律。當然,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猶太人天生頭腦聰慧,天才層出不窮。

典型的猶太人家庭有個風俗就是,在孩子開始識字時,把蜂蜜滴在《圣經》上,讓他們嘗到知識的“甜蜜”。后來,這成為猶太小學生的入學第一課。孩子上學的第一天,穿戴整齊,被父母或有學問的人領到教室。在那里,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塊干凈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寫成的希伯來字母和簡單的《圣經》文句,孩子們一邊朗讀,一邊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隨后,拉比們會分給孩子們蜜糕、蘋果和核桃——讓孩子們一開始就感受到學習的神圣和知識的“甜蜜”。

幾乎每個猶太家庭都會在孩子很小時就向他們灌輸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學習精神。父母一般會這樣問孩子:“假如有一天咱們的房子被燒毀,你會帶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錢或鉆石,母親則會進一步問:“有一件寶貝比金錢和鉆石更重要,而且更容易攜帶,那是什么呢?”要是孩子仍然答不上來,母親就會說:“孩子,這件寶貝就是你聰明的大腦。這件寶貝不僅最容易攜帶,而且會終身陪伴你。”正因如此,猶太人從小就懂得智慧的重要性;再加上學校教育和對《圣經》及《塔木德》的自覺學習,全方位的人生觀、世界觀、處世觀和金錢觀早早就形成了。有頭腦的人自然容易成才。

一個人學完一卷《塔木德》,便被認為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往往要請親朋好友前來慶賀一番。《塔木德》中的許多格言,常常讓人一生都記憶猶新:

 

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的,愚蠢的人受教育,可以去掉他們本性中的愚蠢。

聰明的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為聰明人如鋒利的刀,不接受教育,砍到不該砍的地方,其破壞力更大。其活潑的心性,不去忙碌有益的事情,就會干出有害的事情。正如肥沃的田地,不種上莊稼,就會長出茂密的野草一樣。

富人和窮人都要接受教育。

富有的人沒有智慧,豈不像吃飽了糠麩的豬或者驢子一樣無知之極。

貧窮的人不懂得學習,宛如一頭負重的驢,只知道用自己愚昧淺薄的觀點來挑戰世界,結果只能是頭破血流或弄出許多笑話。

美貌的人沒有智慧,就仿佛開屏的孔雀或一把藏著鈍刀的金鞘,中看不中用。

有權力的人更要學習,正如向導必須有眼睛,喇叭一定要出聲,寶劍有鋒刃一樣。

地位低的人更要努力學習,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智力低能到無法教化的人,世上絕無僅有。仿佛一把篩子,如果你連續不斷地向它潑水,雖然留不住一滴水,但它會越來越干凈。笨拙和思考力貧乏的人,雖然不可能有獨創,但在某種程度上會改變氣質,脫離蒙昧和庸俗。

人的智力如同身體,有的人從小身強力壯,長大后反而體弱多病。總之,多鍛煉一定有益健康。在教育的園圃里,有早結果實的樹,也有晚結果實的樹。學習的目的,就是開啟智慧和思想之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酒泉市| 浦北县| 东城区| 盐津县| 宣武区| 宕昌县| 潼关县| 格尔木市| 精河县| 涪陵区| 澄江县| 沂水县| 邵武市| 随州市| 阿荣旗| 调兵山市| 封开县| 新建县| 盈江县| 秭归县| 历史| 宝应县| 岑巩县| 清苑县| 杭锦旗| 沈丘县| 子洲县| 富裕县| 鹤山市| 噶尔县| 布尔津县| 长葛市| 咸阳市| 伊川县| 邵阳市| 遵义市| 尚义县| 五原县| 敦化市| 维西|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