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反脆弱博弈:信息與智能時代的競爭生存之道作者名: 李利凱本章字數: 1539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9:31:37
科技創業精準定位
信息時代的創新創業面對的一切內部和外部因素都是極度不完備和不確定的。創業者的第一堂創業管理課必須是學會在一種高度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中獲取大量信息,設法交叉驗證這些信息,尋找精準的創業定位,去探索事實真相,創造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交叉驗證信息和大數據就可以幫助你消除由種種不確定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助你跨越決策困境和陷阱。
大家在啟動創業之前,一定要去閱讀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合著的兩本書:《定位》和《商戰》,這兩本書都是論述市場營銷戰略的名著。第一本書已經有40多年歷史了,是針對工業時代的企業管理者的,我依然認為這本書的定位策略和定位思維可以為我們尋找創業方向提供十分有價值的參考,它是精益創業課程的必讀書目之一。關于此書的內容,我會在本書的第8章中加以說明。
精益創業課程教導我們:創業的起點不是完備的商業模式或者財務計劃,而是立即行動,不斷摸索,不斷反思,不斷建模,獲得進一步的認知,繼續行動,你做什么并不重要,付諸行動更重要,邊做邊學邊完善,迅速找到產品或服務的精準定位,成果就會展現在眼前。關于技術創業,還有兩本書必讀。埃里克·萊斯在《精益創業》一書中、彼得·蒂爾也在他的《從0到1》一書中都提到了互聯網創業起步的藝術。可以總結為以下6個關鍵點。
1.及早發布產品
測試與檢驗,不斷完善,與用戶交流。獲得反饋,修改創意。讓用戶幫你驗證產品的價值。不要怕創意讓他人偷走。
2.建模與試驗
邊做邊改,逐步完善。胸懷大志,從小處著手。找到一個小的立足點先做起來,花費較少,測試失敗成本低,可以反復測試,精打細算,虧得起,還有資源堅持一段較長的期間,期待奇點的出現!
3.堅持與轉型
創業理念都是基于假設或者猜想,起點與終點不可能在同一條線上,一定會遇到轉型調整的時刻。
“現地現物”原則:豐田汽車Sianna案例。
絕大部分創業者的創意都是在家里或者辦公室里想出來的,缺乏行業與市場的精準信息,與市場脫節。因此,如何驗證呢?走出辦公室,與用戶直接交流,獲取他們的反饋意見。誰是客戶?他們在哪里?他們要什么?他們問題何在?你如何去解決?
絕大部分創業者都缺乏精準數據。不分析,一定失敗,分析過多,也很危險。怎么辦呢?
4.反復測試
以確定的思維方式應對極端不確定的時代。以“最小化可行產品”開始測試,找到一個小小的突破口開始測試,再不斷分析。第一款產品一定是不完美的,可以根據更多的市場信息轉化商業模式,調整優化。不斷轉型、調試,直到成功。因此,今天創業,去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即行動,先做起來,既然未來是極端不確定的,那你就用不確定的方式去面對未來。你的創業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學習與試驗的過程。一切都不確定,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必須是確定的。
5.轉型的勇氣
時間和資金成本,看起來很慢,實際上加快了。如果你遭到徹底失敗,徹底轉型吧!立即召開頭腦風暴會議,找個外部專家參與頭腦風暴轉型會,反復論證堅持與轉型的決策。如果要轉型,怎么轉?
6.轉型列表
任何創業企業只要互聯網化和軟件化,轉型就會很容易。只要不放棄,就不存在失敗。只要團隊短小精悍,還有資金,你就可以隨時轉型,隨時可以將產品放大、縮小,將客戶細分、客戶需求轉移,將商業架構、盈利模式和業務推廣增長方式做調整,進行平臺、渠道、技術轉型(應用不同技術)。不斷地自我適應,應用日本豐田的“五問模型”,持續不斷地創新,制作沙盤演練。
我不了解為何國內那么多創業企業融資了幾千萬美元甚至幾億美元,估值已經高達幾十億美元,瞬間轟然倒下。在信息時代和網絡社會的創新創業,融資成功并不容易,但是,一旦你獲得了這么多風險資本,只要不放棄又善于轉型,你是不會輕易失敗的,關鍵在于轉型的勇氣與策略。以上互聯網創業經驗大部分也可以借鑒應用于科技創業管理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