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脆弱博弈:信息與智能時代的競爭生存之道
- 李利凱
- 690字
- 2019-01-04 19:31:36
人頭紅利與創新紅利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統一化市場。任何一個產品,只要熱銷,就會實現規模化銷售和滾雪球效應。過去的低端產業為中國企業賺取了巨額人頭紅利。中國缺乏創新資源,東西方的創新資源嚴重不對稱。一方面,中國的低端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中高端產業市場份額卻被美日歐跨國企業壟斷;另一方面,技術與人才都嚴重短缺,幸好手中還擁有過去30年的原始資金積累。
西方進入頂峰衰落期,創新資源過剩,缺乏資金與統一化大市場。90%以上的西方創新資源(專利、創意與人才)處于閑置狀態。中西方的資源配備可以互補。
我們如果去看過去40多年以來的美國股票市場曲線走勢,無論是道瓊斯指數還是納斯達克指數,走勢都是一路高歌,偶爾會下跌,但是很快就會恢復上揚走勢。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都下跌了,但是6個月以后就恢復了上揚趨勢(見圖1-1、圖1-2)。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經濟具備自我修復能力。美國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國家,屬于創新經濟模式。美國硅谷經濟一直保持了近30年來的高速增長。硅谷新經濟占據了美國GDP的20%以上,各行業的創新技術層出不窮,成為美國經濟走出低谷的一大推動力。

圖1-1 道瓊斯的產業格局

圖1-2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我們說資本市場是一個國家經濟的一面鏡子。從中國股市能夠看出絕大部分上市企業的未來價值。中國股市現狀反映了中國經濟缺乏創新力,產業結構嚴重過時過剩,因此股市低迷(見圖1-3)。改變這種局面的唯一途徑就是讓傳統產業徹底迭代與轉型,大批企業倒閉,大批企業新生,中國新經濟價值鏈和產業鏈需要15年以上才能形成新的產業格局。中國傳統企業普遍處于轉型焦慮之中:向何處去?如何轉型?如何創新?

圖1-3 中國GDP與股票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