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的日本因素
- 楊伯江 劉瑞
- 624字
- 2019-01-04 21:37:55

前言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提出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注1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又明確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注2致力于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式開啟。
注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9頁。
注2:同上書,第293頁。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全球提供的公共產品,沿線國家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30%,對外貿易約占25%。分析“一帶一路”倡議所面臨的國際風險與合作空間,不僅需對“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情及對內對外政策等有全面、清晰的認識,同時也需高度關注、重點分析一些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具有重大戰略影響的國家和地區。
根據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公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重點區域界定,日本并未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點方向。但作為我國重要近鄰,同時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傳統發達國家,日本在在亞洲以及世界都顯示出其重要的戰略存在,其外交、經濟等政策對我國周邊經濟環境與地區秩序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研究日本的戰略布局和政策選擇,分析其作為“一帶一路”重要干預變量的經濟、政治、文化內涵,對東亞、亞洲區域合作甚至亞太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
一 “日本因素”成為“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重要干預變量
基于地緣經濟與政治聯系,加之日本的競爭性戰略心理,日本對我國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周邊戰略經營一直非常敏感,密切“盯防”并主動應對。在繼續加大對長期精耕細作地區的影響力之外,近年來,日本以安全合作、貿易投資、開發援助等方式,加大在“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安保、文化軟實力等方面戰略布局,與中國形成戰略競爭態勢,主要有如下表現(具體內容參見本書相關章節)。
第一,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態度復雜。在國家戰略層面,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抱有在戒備與防范心理,較之于經濟上存在互利開放性,日本政府官員更傾向于認為倡議反映了中國挑戰和重塑地區秩序、機制與規范,增強自身權力的意圖。在微觀技術層面,日本民間輿論對我國“一帶一路”相當關注,其中既有基于日本利益和價值標準的相對積極的評價,也有對此抱有一定程度的擔憂和疑慮,其主要觀點認為對日本經濟競爭力、地緣政治影響力方面的傳統優勢形成一定挑戰甚至威脅。在上述復雜認知背景下,日本在經濟、外交乃至安全領域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同程度反映出“一帶一路”的問題意識,旨在我國推進“一帶一路”進程中,維護日本利益與競爭優勢,抵消中國在國際社會不斷增強的影響力。
第二,加強戰略性外交。在“一帶一路”海路方向,日本在深化與東南亞、南亞經濟上相互依賴關系的同時,通過防務交流合作、聯合軍演、防衛裝備和技術轉移等形式,大力強化與相關國家安保合作,對中國形成直接遏制。陸路方向,日本重點加強了對中亞這一原本外交非重點區域,從最初的經濟援助到“絲綢之路外交”時期的政治、經濟、安全三個領域的雙邊外交往來,再到“中亞+日本”機制下的全方位的多邊合作。日本政府期望通過“戰略性外交”,在中國周邊拉攏伙伴國家,形成地緣政治上的包圍圈,在陸、海兩線對中國施加壓力。
第三,加大經濟援助和貿易投資力度。政府開發援助方面,在維持ODA投放總量大體穩定的情況下,日本更加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重點援助一些亞洲新興國家,2015年2月日本官方新ODA大綱提出,將依據發展中國家情況確定優先等級,以充分發揮ODA的戰略作用。在援助重點方面將東南亞(特別是湄公河流域國家)、南亞、中亞地區國家列為日本的首要援助對象。在貿易、投資領域,日本繼續加大東南亞地區貿易投資規模,將南亞作為貿易投資多元化戰略重要區域,同時在中亞、非洲等國通過能源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等擴大地區經濟影響力。
第四,繼續加強文化軟實力輸出。日本一直注重對亞洲相關國家進行文化軟實力的培育和滲透。如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專門設立高達100億日元的“東南亞文化基金”,資助文化交流。近年來,日本更加注重文化外交和軟實力輸出,通過人文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手段,從感情和心理上拉近與東盟、南亞及中亞等國家的距離。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于2015年4月起,針對東亞和太平洋周邊11個國家進行了對中日韓印四國的好感度調查,結果顯示,71%的受訪者對日本持有好感,遠超位于第二位的中國(57%)。
第五,加劇與我國在基礎設施出口領域競爭。與日本相比,中國在海外基礎設施建設中具備資金雄厚、造價低廉、建設速度快、工人經驗豐富、管理效率高等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在公路、鐵路、電站等基礎設施出口領域取得一定進展,但也遭遇了一些阻力和挫折,如中泰鐵路項目縮減規模、被迫取消美國西部高鐵項目合作等。面對極具潛力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日本強化政策改革與國際公關力度,與中國打響確保地區基礎設施項目主導權的“爭奪戰”。如利用多種國際場合,強調“高質量基礎設施投資”;修改法規,放寬融資條件及規模;普及日本模式,爭奪國際標準等,在基礎設施出口領域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