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康德對情感主義的拋棄(4)
- 同情的啟蒙:18世紀與當代的正義和道德情感(人文與社會譯叢)
- (美)邁克爾·L.弗雷澤
- 4972字
- 2017-04-27 11:26:54
另一種對康德的解讀是這樣的,一個同情過剩的世界將是對人性的侮辱,不是對被害者,而是對那些有軟弱心腸的同情者。當受害者在感到強烈的同情之情的他人面前“展示他們本應如何快樂”,他們就是在知情地操縱玩弄著他們潛在的施予者。依賴這種病態的沖動,而不依賴于理性,這樣的受害者實際上是在將他人視作手段。這樣的行為康德堅持認為“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毫無立足之地”。[13]在這一種解讀中,我們可以這樣看待康德的意見,他...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推薦閱讀
- “互聯網+干部教育培訓”理論與實踐
- 環保的暴力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政治學前沿問題
- 公務員職業道德:典型案例(三)
- 社會黨國際:變化中的組織、思想與政策
- 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全球氣候治理:一種治理嵌構的理論視角
- 公務員職業道德:服務人民(二)
- 權力制度文化(國際關系理論與方法研究文集)
- Essentials of the Laws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Greece, Hungary, Norway
- “和”文化九講
- 從“自由或共同體”到“自由的共同體”: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與重構
- 英國貴族文化史
- 2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政治學基礎
- 政黨科學與政黨政治科學化
- 社會主義的機遇、挑戰與復興:資本主義危機與社會主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