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披荊斬棘,永不言失敗(4)

1993年3月,華為的銷售宣傳部門向世界宣布了這即將誕生的驕傲,一份歷史的見證:腳踏著先輩世代繁榮的夢想,背負著民族振興的希望,緊跟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水平,華為公司為研制開發新一代數字程控交換機,集中優勢兵力,對研制隊伍實行了分層結構、目標管理。近300名研發人員,在50多個分項目負責人的管理下,有條不紊,十分細致地進行了設計研制。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在研究掌握了國際上最新技術和器件成果的基礎上,嚴格按國標、部標要求,自行開發設計了新一代數字程控交換機C&C08,并于1993年下半年開始投向市場,在實踐中接受全國廣大用戶的考評,不斷改進、優化,使之滿足我國通信網的各種使用要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此,我們向所有為第一個C&C08交換機開局奮斗過以及為我國通信事業做出努力的華為朋友們致敬!

搶占科技制高點

1993年年初,就在華為將所有的開發力量都放在C&C08 2000門交換機上時,任正非又把目光投到了更加高遠的萬門機的研發上。

任正非還是指定鄭寶用掛帥,叮囑他一定要讓我們的產品走在世界的前列,能遠遠地甩開巨頭們的圍追堵截,那就大快人心了。鄭寶用拍著胸脯說:“我辦事,您放心!”

不過,當時華為機銷售的主要市場在農村,而且都是鄉級以下的電信局,一個局的用戶數較少。大家都覺得2000門交換機就足夠了,開發萬門機根本就賣不出去。這種情況對萬門機開發人員的信心產生了影響。為了給萬門機開發人員鼓勁,鄭寶用給大家開會,并信誓旦旦地說,“你們盡管開發,開發出來,我保證幫你們賣掉10臺。”大家聽了覺得很受鼓舞。沒想到的是,后來C&C08的萬門機不是賣10臺,而是賣了幾十萬臺,成了國內公用電話通信網中的主流交換機。

隨后,鄭寶用組織李一男等人員考慮萬門機的研發方案。李一男是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15歲就上了大學。李一男開始是在華為實習,1993年進入萬門機方案組時研究生尚未畢業,還不到22歲。當時的李一男架著一副眼鏡,瘦弱得像個中學生,以至于中央領導來華為視察,不止一位領導叮囑他要多吃點。

當時C&C08 2000門交換機的研發正在緊張地進行著,而萬門機的方案設計也討論得熱火朝天。大家首先分析了競爭對手的技術方案,從2000門向萬門機的擴展,比較流行的做法是用內部的高速總線將多個2000門交換模塊連接在一起,像上海貝爾的S1240、富士通的交換機都是這種結構。但經過幾個月的討論,大家又發現不可行。

李一男繼而想到公開的總線標準速度最快的是美國英特爾公司的MultibusII總線,所以他決定用Multibus來實現萬門機。由于最初方案采用了美國英特爾公司總線產品,華為研發部因此第一次訂了近20萬美元(相當于當時200萬人民幣)的開發板和工具,為了趕時間,華為公司全權讓研發部訂貨。但后經研發部再次會診和幾個月的進一步研究,大家又認為采用該產品不合適:華為根本就沒有技術能力來實現這么快的總線。20萬美元的開發板和工具全白訂了!

在1993年中期,正是華為公司財務狀況非常緊張的時期,許多急需的元器件都因為沒有資金而無法馬上進貨,為了一批已經沒有太多用處的開發板和工具再花費這么多錢已不可能。每天上班,年輕的李一男聽到電話鈴聲就緊張,產品尚未成功卻已讓公司負債,他心里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后來,在鄭寶用的努力下,僅賠償了供應商20萬元人民幣,為公司挽回了不少損失。

華為公司各級主管都深知項目組承受的巨大壓力,大家在不同場合為項目組打氣,沒有絲毫責備或懲罰訂錯了開發板和工具的李一男和工程師們。這種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一直貫穿華為公司的發展史,即使有些項目不太成功,華為公司也會繼續在各方面給予支持,從不以一時之成敗論英雄。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鄭寶用和李一男共同想到了自己的專業:都是華中科技大學光學物理專業畢業的,那么能否用光纖來把多個模塊連接在一起?

此前,國外的萬門交換機都是通過電纜連接的。電纜的最大弱點是對維護技術要求高,在用戶過于分散的地方鋪設成本過高,不適合遠端市場,而光纖最適合遠端,適應了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的需求。當時即使最發達的美國光傳輸技術也不太成熟,在交換機中采用光傳輸技術的只有AT&T的5號交換機。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兩個人建議開發組使用光纖作為交換機的連接材料。

出于結構和技術先進性的考慮,各模塊采用光纖技術連接是最優方案,但是具體采用什么方式能實現這么復雜的交換結構和多處理機控制結構呢?李一男經研究發現采用任何現有的光纖傳輸或光纖網絡技術均無法滿足要求時,便提出了采用準SDH技術(準SDH技術是當時業界比較先進的一種光纖傳輸技術,后來廣泛應用于通信傳輸網絡)的一種設想,后來的事實證明華為公司當時采用準SDH技術是一項創舉,不僅在中國,而且當時在國際上都是最先進的一種實現方式。

鑒于沒有一個統一的通信標準,那么就自己搞一個標準,采用光纖作為交換機的連接材料。這種交換機母機設在縣電信局,維護系統、計價系統都是在縣局統一進行,而遠端運行模塊設在鄉鎮里,中間通過光纖連接。

萬門機的研發方案一經確定,任正非立即責成鄭寶用成立了萬門機項目組。項目經理是李一男,劉平是軟件項目經理,余厚林是硬件項目經理。軟件項目主要成員有:洪天峰、周元、李海波、陳輝、伍能鵬。硬件項目組成員有:黃耀旭、朱天文、張裕、李建國。后來2000門機開發結束后,費敏調到萬門機項目組來任后臺軟件項目經理。

1994年,萬門機的開發進入最后聯調階段,正是最緊張的時候。這時,世界杯在美國開打。許多工程師都是從學校剛畢業不久的足球迷,既要做好萬門機的開發,又不想錯過看世界杯。于是大家就向李一男建議,“我們項目組每天加班到凌晨兩三點,然后看一場世界杯的轉播,第二天睡到中午再上班。”就這樣,萬門機的開發進度沒有耽誤,世界杯的轉播也一場沒落。

作為老板,任正非給工程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開發平臺,目標就是要做出實用的產品。在C&C08交換機開發的時候,盡管華為公司窮得都發不出來工資,但在產品開發的投入上是大把大把地花錢。上百萬元的邏輯分析儀、數字示波器、模擬呼叫器等最新的開發工具應有盡有。

令工程師們印象最深的是電路板的開發。劉平在上海交大工作的時候,開發電路板,為了省錢,電路圖做好后,先要用面包板搭一個試驗板,測試好后再投板。但在華為,為了趕進度,電路圖設計好以后,馬上就拿到香港,以雙倍的價格加急投板,一個星期就拿回樣板。調試修改后又馬上投第二板。就是這樣,快速聚集所有的力量在一個產品開發上,才有了C&C08的成功。

按計劃在一個月以前C&C08 2000門模塊局就應裝到現場,但當時C&C082000門機的系統工作尚不穩定,現場裝局一拖再拖。C&C08萬門機系統基本試驗都未通過,整個開發部的工程師都憂心忡忡。開發部各項目經理都向任正非保證有信心把任務完成,任正非在客戶面前依然充滿信心地介紹數字機的最新技術,但從任正非那充滿疲倦的臉上觀察,可能他的內心也曾懷疑過開發部的這一群年輕小伙子是否能成功。

C&C08萬門機的第一個試驗局選在江蘇邳州。這是華為的交換機第一次進城,安裝在縣級電信機房中。當時華為南京辦事處主任徐旭波和負責邳州項目的銷售人員楊軍,牢牢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剛剛誕生的C&C08萬門機得以小試身手。

邳州電信局之前采購過一批上海貝爾的S1240交換機,但由于用戶裝電話的需求太大,很快容量就不夠了。擴容時他們當然想再買上海貝爾的交換機,不過這時上海貝爾的交換機訂貨已經排到了第二年。他們實在等不及,加上華為南京辦事處做了很多工作,最后決定采用華為的交換機試一下。

華為的C&C08萬門機就這樣和上海貝爾的交換機放在了一個機房。當C&C08萬門機在機房里安裝起來的時候,和上海貝爾的1240機器一比,一下子讓華為的工程師們感到自慚形穢。華為的交換機看起來那么“土”:機柜又矮又小,顏色灰不溜秋的,機架導軌松軟,電路板插進去拔不出來,拔出來后插不進去。光是形象上就輸給了上海貝爾,在功能上那就更不能比了。

“孩子”是丑了點,但再怎么說,他也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比別人差點沒關系,關鍵是自己要細心地呵護,讓他健康地成長。

“孩子”身體差,有問題是難免的。機器開始調試后,和徐州那邊的上級局聯不上,打不了跨局的長途電話。一開始大家懷疑是中繼板有問題,從華為公司調來了新的中繼板,解決不了。大家又懷疑是中繼線有問題,派人去徐州買了新的中繼線,也不行;華為公司又派人帶了新的中繼線來試,還是不行。

任正非也急了,派來了一撥又一撥的硬件開發人員,問題都沒有解決。一個多星期過去了,毫無進展,大家都有點絕望了。有一天,C&C08萬門機的負責人李一男沉重地對劉平說,“我可能干不下去了,以后你接著干。”

但天無絕人之路,一個偶然的機會,硬件負責人余厚林發現交換機接地沒接好,把地線接好后問題迎刃而解。

就在大家慶幸的時候,又一個問題出現了。由于電信局已經收了用戶的錢,所以急于放號,在交換機剛能打通電話,還沒有詳細測試的時候,就割接上線了。大家只好白天睡覺,晚上看沒什么人打電話的時候就開始調試,解決遺留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電話通話的時隙被占用而沒有釋放。在程控交換機里,一個話路占用一個時隙,當用戶撥打電話的時候申請一個時隙,掛機時釋放時隙。由于程序處理的錯誤,有時會忘記釋放時隙。這個問題在模擬調試的時候沒有出現,但在真實的環境中出現了,并且不知道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很難跟蹤和解決。在跟蹤了一個多星期后,大家都想放棄了。

考慮到這個問題如果累計下去,所有的交換機時隙資源會被用完,整個交換機就等于癱瘓了,于是大家采用了一個臨時的解決方案:在軟件中設置了每天夜里2點軟件重啟動的功能,將所有時隙資源清零釋放掉,大家稱為“半夜雞叫”。如果有用戶這時候正在打電話,那對不起了,電話突然斷線。在C&C08交換機中,“半夜雞叫”維持了有大半年的時間,經過了多次版本升級后才得到解決。

工程師們是1994年8月到邳州的,原來想能回深圳過國慶節,沒想到,到10月中旬才開局結束。

在最后驗收的時候,任正非從深圳趕到了邳州。晚上在大家的住處,他跟工程師們聊天,聊到興起之處,任正非激昂地說:“10年后,華為要和AT&T、阿爾卡特三足鼎立,華為要占1/3天下!”當時大家哄然大笑,心想“老板真能吹”。要知道,當時大家要把頭抬得高高的才能仰視到中國的電信設備老大上海貝爾;而AT&T是當時世界級的電信設備老大,大家把頭抬得再高,也看不到它的影子。10年后,華為已進入世界固定電信網前五位的設備供應商之列。今天華為的發展已經證明任正非當年不是吹牛,有志者事竟成!而AT&T在1995年分拆出的朗訊,10年后迫于華為的競爭壓力與阿爾卡特合并為一家。歷史見證了這一驚人逆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栗县| 五常市| 南阳市| 全州县| 珠海市| 乌兰察布市| 漾濞| 安龙县| 宜城市| 依安县| 利川市| 墨竹工卡县| 洮南市| 浏阳市| 紫金县| 姚安县| 惠水县| 河津市| 华蓥市| 景泰县| 昔阳县| 成武县| 柞水县| 淳化县| 西华县| 栾城县| 靖西县| 潮州市| 宁晋县| 卓资县| 呼图壁县| 宾阳县| 岳阳县| 兖州市| 温州市| 庄河市| 波密县| 全州县| 龙井市| 抚宁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