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山海經
  • 傅碩譯注
  • 4084字
  • 2019-04-24 11:01:28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1]。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2]。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3],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4],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5]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6],食之善走。麗[7]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8],佩之無瘕疾[9]。

【注釋】

[1](què)山,即古鵲字。鵲山,據清呂調陽《五藏山經傳》卷一:“即達穆楚克山,雅魯藏布所源也。雅魯藏布即赤水,其源有池斜銳,水自東北流出,會池北一源,象仰地張喙之形,故山得名焉?!盵2]金玉,金,古代泛指五金或金屬礦石;玉,有光澤的美玉。類似的很多詞在古今都很常用,但往往所指的東西并不一樣。[3]華,同“花”。[4]榖(gǔ),桑科植物,又可以稱為構或楮,古代用其樹皮造紙。[5]禺(yú),獸名,形似獼猴,赤目長尾,后人常猜測為猿類動物?!段宀厣浇泜鳌肪硪唬骸柏?,狒狒也。一名蒙頌,一名梟陽?!盵6]狌(shēng)狌,一種人面獸,也有的說就是猩猩。[7]麗-(jǐ)之水,古水名。《五藏山經傳》卷一:“有色梅河二源西北流而合,即麗旨之水?!盵8]育沛,水中生長的一種植物的名稱。[9]瘕(jiǎ)疾:指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病,古代說法不一,大都指腹中結塊。

【譯文】

《南山經》所描述的南部山系的第一組山叫鵲山。鵲山組的第一座山叫招搖山,這座山高高聳立在西海岸邊,山上盛產桂樹,還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上長有一種草,樣子很像韭菜,開著青色的花朵,這種草的名字叫祝余,人們如果吃了這種草就不會感到饑餓。山中長有一種樹木,它的形狀像構樹,有黑色的紋理,能開出光彩四射的花,這種樹的名字叫迷穀,人們將這種樹開的花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迷路。山中還有一種野獸,長得很像猿猴卻有著一對白色的耳朵,它有時伏地爬行,有時像人一樣站立行走,這種野獸的名字叫狌狌,人們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走得飛快。從這座山流出一條河,這條河叫麗,麗水向西注入大海,水中有種叫作育沛的東西,人們如果佩帶這種東西在身上就不會生寄生蟲病。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1],多棪[2]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3],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釋】

[1]堂庭之山,古山名?!段宀厣浇泜鳌肪硪唬骸霸诮窠啄聫R之南,有隆列河自西來受,北偏西一水東逕廟南平流百五十里,屈而北少東,注赤水,象堂庭也?!盵2]棪(yǎn),木名,一說是喬木,果實像海棠果,熟了可以吃;一說就是現在的蘋果。[3]蝮蟲,古代的一種毒蛇,也叫反鼻蟲。郭璞注:“蝮蟲,色如綬紋,鼻上有針,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

【譯文】

從招搖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有很多棪樹,還有很多白色的猿猴,盛產水晶,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

從堂庭山再往東三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猨翼山,這座山上有許多怪獸,水中有很多罕見怪異的魚,這里盛產白玉,水中有很多蝮蟲和怪異的蛇,山上有很多奇怪的樹木,這座山險峻不可以隨便上。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1]之山,其陽[2]多赤金,其陰多白金[3]。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4],其名曰鹿蜀[5],佩之宜子孫。怪水[6]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7]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8],佩之不聾,可以為底[9]。

【注釋】

[1] 杻(niǔ)陽,古山名?!段宀厣浇泜鳌肪硪唬骸皷儺斪鞒螅咭病3箨栔剑窆瓗X也,以居怪水之陽,故名丑陽?!盵2]陽,山南水北為陽。又,山北水南為陰。[3] 白金,指銀礦石。[4]謠,古代不用樂器伴奏的清唱叫“謠”。[5] 鹿蜀,古代傳說中的獸名。[6] 怪水,《五藏山經傳》卷一:“今佳隆魯河,出山之西南,東北流會翁楚河。象穿窬,故曰怪。又象淫者,故曰丑?!盵7] 虺(huǐ),一種有毒的蛇。[8] 判木,劈木。[9] 為底,為是治療的意思,“底”通“胝”,指手掌或腳底的厚繭。為底,意思是可以醫治厚繭。

【譯文】

從猨翼山再往東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杻陽山。山的南面盛產金屬礦物,山的北面盛產白銀。山中有一種身形像馬的野獸,它的頭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紋像虎斑,而尾巴是赤紅色的,它鳴叫起來聲音很動聽,如同人在唱歌,這種野獸叫鹿蜀,人們如果穿戴它的毛皮,對他們的子孫很有好處。還有奇怪的溪水從這座山流出,向東流入憲翼水。溪中有許多玄龜,這種玄龜的樣子與普通的龜沒什么區別,但是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龜,它的叫聲像是劈木發出的響聲。人們如果佩帶它不但能使耳朵聰慧,而且還可以治療腳上的老繭。

又東三百里柢山[1],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2]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3],冬死而夏生[4],食之無腫疾。

【注釋】

[1]柢(dǐ)山,古山名?!段宀厣浇泜鳌肪硪唬骸芭畛夭紪|源所出曰瓜查嶺,蓋即柢山。柢通觝,水形象獸角也。”[2](xiě),魚脅,就是魚的肋骨部位。[3] (lù),傳說中的一種魚。[4]冬死而夏生,指動物的冬眠現象。

【譯文】

從杻陽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柢山。山中有很多溪水,卻沒有花草樹木,光禿禿的。水中有一種魚,形狀像牛,還能在山坡中棲息,長著蛇一樣的尾巴,還長有一對翅膀,它的聲音像犁牛吼叫一樣,它的名字叫。它冬天休眠,夏天又重新蘇醒過來。人們如果吃了這種魚就可以防治癰疽疾病。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1],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2],其名曰類,自為牝牡[3],食者不妒。

【注釋】

[1]亶爰(dǎn yuán)之山,古山名?!段宀厣浇泜鳌肪硪唬骸鞍莸某悄嫌醒滥卖斂顺兀瑥V二百三十余里,周七八百里,中有三山,一名米納巴,一名鴉博士,一名桑里。山下溪流甚多,時白時黑,或成五采,池水周繞不流,亦不涸,即亶爰之山也?!盵2]髦(máo),動物頸上的毛發,下垂到眉。[3]自為牝牡(pìn mǔ),指雌雄同體,自己和自己交配就可以繁衍后代。這里所說的類,和靈貓科動物大靈貓很相似,但并非雌雄同體。牝,(鳥獸等)雌性的;牡,(鳥獸等)雄性的。

【譯文】

從柢山再往東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亶爰山。山上水流很多,但沒有花草樹木,光禿荒蕪。山勢險峻,人不可以隨便上去。山上有種奇特的野獸,它的形體像野貓卻長有人一樣的毛發,它的名字叫類。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器官,可以自行交配。人們如果吃了這種野獸的肉就不會產生妒忌之心。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1],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2],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3],食之無臥[4]。

【注釋】

[1]基山,古山名?!段宀厣浇泜鳌肪硪唬骸盎斪骰?。山即努金剛藏山,有水東北會龍前河入赤水,西對林奔城,西南小水形如箕也?!盵2]猼(bó shī),傳說中的一種野獸。[3](chǎng fú),傳說中的一種鳥。[4]無臥,不睡下,不用睡眠的意思。

【譯文】

從亶爰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的北面有許多怪木。山上有一種怪獸,它的身形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還長在背上,這種怪獸叫猼,人們要是佩帶它就會大膽無畏。山上還有一種鳥,它的形狀跟雞很相似,卻長有三個頭、六只眼睛、六只腳、三只翅膀,這種鳥叫,人們要是吃了它的肉就會精力充沛,還可以不用睡覺。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1],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2]。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3],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4],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5]。

【注釋】

[1]青丘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青丘在藏地日喀則城之西南四百余里,薩布楚河所出之卓爾木山也。薩布水象人跂足窺井,故名青丘?!盵2]青雘(hù),就是丹青,是一種很好看的顏色,可以用來制作涂料和染料。[3]鳩,指斑鳩,一種體形像鴿子的鳥。[4]赤 (rú),指娃娃魚,屬兩棲動物,四只腳,長尾巴,會上樹。以下《西山經》、《中山經》也有敘述。[5]疥(jiè),指疥瘡。

【譯文】

從基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青丘山。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山的北面盛產青雘。山中有一種怪獸,它的形狀與狐貍很相似,卻長著九條尾巴,它的聲音與嬰兒啼哭一樣,這種野獸會吃人。人們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避邪防妖。山中還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斑鳩,它啼叫起來像是人們在相互呵斥,這種鳥的名字叫灌灌,人們如果佩帶這種鳥的羽毛就不會受蠱惑。英水是從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澤。水中有很多赤魚,這種魚的形體與普通魚一樣,但是長著人的面孔。它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在叫,人們如果吃了這種魚肉就不會生疥瘡。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1],其尾踆[2]于東海,多沙石。汸水[3]出焉,而南流注于淯[4],其中多白玉。

【注釋】

[1]箕尾之山,古山名?!段宀厣浇泜鳌肪硪唬骸盎?,箕山之尾也,山在今拜的城西南?!盵2]踆(cún),通“蹲”,蹲居。[3]汸(fāng)水,《五藏山經傳》卷一:“有龍前河西南流會努金剛山水,北注赤水,其形長方,故名汸。”[4]淯(yǔ),與蠡古音相近,《五藏山經傳》卷一:“努金剛水形圓,似孕婦腹,故名淯。”

【譯文】

從青丘山再往東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箕尾山,山的尾部坐落在東海中。山中有很多沙石。汸水從這座山流出,向南一直注入淯水,汸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1]用一璋玉瘞[2],糈[3]用稌[4]米,一璧,稻米,白菅[5]為席[6]。

【注釋】

[1]毛,古代祭祀時所用的有毛的牲畜,如豬、羊、牛、馬、雞等。下文有“毛用一雞”、“毛用一犬”等說明用哪一種牲畜。[2]璋,玉器名,狀如半圭。瘞(yì),埋,埋葬。[3]糈(xǔ),祭祀用的精米。[4]稌(tú)米,稻米,粳米。[5]白菅(jiān),茅草的一種,葉片細長,很堅韌,可以用來制作掃帚。[6]席,郝懿行注:“席者,藉以依神?!币簿褪墙瞪袼玫南印?/p>

【譯文】

縱觀南山第一山系鵲山,從招搖山到箕尾山一共十座山,二千九百五十里。這些山的山神都長著鳥身龍頭。祭祀的禮儀是將牲畜和璋玉一起埋在地下,祭祀用的米是稻米,還用一塊璧玉和稻米作貢品,供奉山神的坐席是用茅草編的席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山县| 扬中市| 长春市| 南岸区| 花莲市| 贵溪市| 安仁县| 遂溪县| 邻水| 长治市| 漾濞| 黔南| 宜宾市| 微山县| 应城市| 丹阳市| 台东县| 泰安市| 大兴区| 同德县| 江北区| 蚌埠市| 名山县| 安化县| 太保市| 上犹县| 历史| 兴文县| 喀喇沁旗| 都兰县| 响水县| 镇雄县| 曲阜市| 毕节市| 民丰县| 南皮县| 大兴区| 鹿邑县| 子长县| 彰化市|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