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王晏美談肛說腸
  • 王晏美
  • 143字
  • 2019-01-03 22:19:53

第九章 雙向等壓引流——肛瘺治療新概念

肛周膿腫與肛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感染,這種“特殊”并非來自一種特殊細菌的感染,而是特殊在不能自愈。同樣是感染,為何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通過藥物治療就可以獲得痊愈,而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就會成瘺,就會反復發作?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也一直在尋找答案。

第1節 答案與質疑

其實這個問題,多年來也不乏假說與解釋,但隨之就是質疑。

一、肛腺感染

這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將原因歸咎為隱窩肛腺感染。這一觀點是Gordon-Watson及Dodd在1935年提出的。后來,Parks認為,與括約肌間肛腺相關的膿腫消退后,患病腺體將可能導致慢性感染并隨后形成肛瘺。Eisenhammer認為,肛周膿腫和肛瘺是括約肌間腺體感染的結果,由于其與肛門內括約肌之間的導管存在感染性梗阻,膿腫不能自發引流入腸腔。

這一觀點也只是假說,很少有人進行過深入研究。Goligher等人觀察的28例急性肛周膿腫患者中,只有8例存在括約肌間隙內感染。32例肛瘺患者中只有14例發現括約肌間隙感染或肌間隙內的竇道感染。此外,黏膜下瘺、皮下瘺和肛裂合并的肛瘺如何解釋,這些部位的瘺跟肛腺感染應該關系不大。

二、瘺管上皮化

提出該觀點的研究人員在肛瘺的內外口發現普遍存在上皮化現象。由此認為,瘺道難治是因為其發生了上皮化。但問題是,上皮化是原因還是結果,值得進一步研究。

三、腸源性感染

該觀點認為,對膿液進行細菌學培養,培養物如果是皮膚菌群,加上引流徹底,就不會成瘺。培養物如果是腸道菌群,成瘺的可能性就極大。所以把肛瘺難治原因歸為“腸源性感染”。事實上肛周膿腫是皮膚菌群感染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腸源性細菌為何就成瘺,身體其他部位的腸源性感染也存在,為何不像肛周就一定會成瘺?

四、括約肌豐富

因為肛門括約肌豐富,肛周膿腫和肛瘺恰恰位于這些肌肉周圍,所以會阻礙膿腔或瘺管的引流,導致不愈。但皮下瘺或黏膜下瘺根本就不涉及括約肌,為何依然不能自愈?

第2節 無奈的選擇

肛周膿腫和肛瘺的手術治療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幾乎公認的觀點是解決膿腔和竇道的引流問題。在手術方法上,14世紀John Ardeme就提出分開或敞開瘺管是最確切的方法,時至今日,這一手術原則仍被沿用。Robink指出:“在合理解釋了危險性并得到患者接受情況下,敞開的方法是最確切的治療。”

敞開瘺管就意味著肛門括約肌被不同程度損傷。Robink指出:“應提醒患者有1/4的可能性會發生控氣失禁和黏液溢出。”Milligan和Morgan強調:“肛管直腸環被切斷定將導致排便失控,此環至少有一束要保存完整。”這就矛盾了,竇道要敞開,括約肌也要保護,作為一個肛腸科醫生到底如何來權衡與選擇?

一個重要的進步是,將肛瘺分成一級竇道(主灶)與二級竇道(支管)。二級竇道已經不需要全部敞開,采取的曠置技術已經取得成功。如國內采取的對口引流術,美國采用的對口切開并置入環形引流管術。但二級竇道的曠置只可以解決畸形問題。

一直以來,人們始終在探尋對一級竇道的“非敞開”術式,比如內口封閉法,竇道生物材料填塞法,各種掛線法。但要么手術失敗,要么還是斷開了肛直環。在這種“殘酷”的現實面前,國內外一些學者提出了“帶瘺生存”的主張,美國甚至將其寫進“診療指南”。

第3節 從泥火山噴發受到的啟發

2012年6月,我在援疆期間下鄉巡回醫療來到烏蘇,工作間隙參觀了位于天山北坡山前丘陵地帶的36個正在噴發的泥火山。據介紹這是我國境內最大規模的泥火山群。這些泥火山口集中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最大的直徑達1.6m,小的有如蠶豆。泥火山的噴發口呈圓形和橢圓形等不同形狀,地下噴出的天然氣和泥漿在噴發口不停地翻騰,噴發物呈青灰色與褐紅色,有的噴發物上面還漂浮著黑色的石油。

看著這些噴發口我突然想到了天天打交道的一個病:肛瘺!太像了,這是大地之瘺啊!當時的心情一點不亞于2002年當初發現這些泥火山的地質學家們。回城后我趕緊查閱資料,了解這些泥火山的形成原因。大約100萬年以前,在壓應力作用下,地下水、氣體以及松軟的巖層混合形成的泥漿,沖透了第三紀泥巖沉積物,沿著斷層裂隙間歇性地噴出地面。

地下的“壓力”是這些泥火山數十萬年噴發不息的根本原因,那么肛瘺是不是也因為某種壓力而不愈呢?此后我就將研究的重點定格在“壓力”上。

第4節 壓差是肛瘺存在的根本原因

肛周膿腫和肛瘺的源頭(內口)是肛竇,肛竇是直腸與肛管連接處留下的縫隙,這個地方從外觀看上去形同鋸齒,所以被成為“齒狀線”。肛竇的位置屬于肛管內,這地方有沒有壓力呢?有!

通常情況下,肛管處于閉合狀態,這是保證腸內容物不外漏的前提條件,這時我們稱作“靜息狀態”。靜息狀態時肛管的壓力是多少呢?經測定,大約是9kPa。肛管靜息壓也是衡量肛門功能的重要指標。在排便時,肛管先松弛,隨后是收縮,這時就出現兩種狀態的壓力,分別叫舒張壓和收縮壓,經測定,正常的收縮壓可達21kPa,即使在舒張時也有6kPa的壓力。這幾個數據就是肛管與體表的壓差。

肛周膿腫形成后,正是由于肛管壓力的存在,無法從肛竇(內口)引流,最終在肛緣尋求突破,就像泥火山一樣。外口形成后,還是因為肛管的壓力,將腸道的糞便、細菌送入瘺管,引起不斷感染并從外口流出。所以肛瘺的形成與不愈,原因在于內外口存在壓差。

這是低位肛瘺的情況,高位肛瘺是否也是如此呢?高位肛瘺是指內口仍在肛竇,但瘺管上行位于直腸周圍,有些瘺管上端就是盲腔,少數在直腸壁潰破。這是不是也因為壓差造成的呢?

正常情況下,直腸的靜息壓是2kPa,也就是說肛管與直腸也存在約7kPa的壓差,較與體表的壓差要小。高位肛瘺之所以上端很少潰破,兩個原因,一是壓差小,二是直腸壁有兩層肌肉不易穿透。

第5節 肛瘺手術原則的重大變革

“引流”和“愈合”是兩個問題,過去我們把這兩個問題畫等號,認為只要引流通暢就可以治愈肛瘺,其實不用去實踐就知道這是錯誤的。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內外口明確,竇道通暢的肛瘺,你能說它引流不暢通嗎?既然通暢為何不能自愈?還有,中醫的藥捻引流,西醫的負壓引流,你能說它引流不暢嗎?但結果是只能緩解癥狀,不能治愈。

經過以上分析和研究,我認為,“解決壓差比解決引流更重要”!當然這并不是說引流不重要,內外口等壓和引流通暢是竇道愈合的兩個要素,但首先是等壓,只要能滿足這兩個條件,不用去敞開竇道,就可使其愈合。

由此,我提出“雙向等壓引流”的肛瘺愈合理論,在這一理論指導下,肛瘺的手術原則不是去“敞開”,而是去平衡內外口壓力,解決引流通暢問題。只要做到這兩點,無論是二級竇道還是一級竇道,也無論是低位瘺還是高位瘺,都可以不用敞開,都可以曠置下來。

這一手術原則的變革實際上解決了一直以來肛瘺的治療瓶頸,括約肌與肛直環的保護問題。前期我運用此理論治療高位肛瘺180例,一次治愈率為90%,所有病例均保留了至少1/3以上的肛直環。

第6節 雙向等壓引流的臨床應用

一、復雜性肛瘺與馬蹄形膿腫

治療這兩種疾病臨床比較成熟的手術方法是“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主灶的位置低,即使是全部切開,也只傷及肛直環的一小部分,術后對肛門的控便功能影響不大。支管或廣泛的膿腔采取對口引流進行曠置,可以很好解決肛門畸形問題。

這么說不代表這一方法就無懈可擊,臨床我們發現一些病例曠置的瘺管或膿腔遲遲不愈合,盡管引流很通暢,盡管換藥很認真。問題出在哪兒呢?

把引流與愈合畫等號了。僅是對口引流只解決引流通暢問題,必須要考慮對口間的壓力平衡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是將主灶口外移,保持兩口都處于肛緣外這一同一壓力環境下。

二、高位肛瘺與高位膿腫

相對來說,“雙向等壓引流”理論運用于高位肛瘺和膿腫的治療,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往對這兩個病的治療要么擱置,要么按照傳統原則,敞開。

“擱置”的方法有很多,插管引流或虛掛線都是相對積極的擱置方法,雖然不能治愈,但可以緩解病情,控制發展。“敞開”的方法現在廣泛應用的是“掛線”術,理論上講掛線有很多進步,但最終結果還是敞開了瘺管,切斷了肛直環。應用“雙向等壓引流”理論,在這兩種方法的基礎上,稍作改進,就可以取長補短,既不斷開肛直環,又起到治愈作用。

手術原理很簡單,通過手術方式,將高位肛瘺的內口上移出肛管高壓區,在瘺管的頂端人工造口,使竇道的兩端位于直腸腔同一壓力區,竇道內虛置引流條,兩周左右拆除。這樣實際上將高位瘺管進行了曠置,同時也避免了肛直環被切開,很好保護了肛門功能。

第7節 雙向等壓引流的深遠意義

感染性疾病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內科藥物治療,如人體內的感染;還有一種就是外科治療,像大多數體表的感染。外科處理的目的就是引流,越通暢越好。即使是腹腔內手術,術后也常會放置一根引流管,防止積液,防止感染。也就是說解決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引流。

原始的引流方法就是敞開創面,自然引流,對一些深腔會放置引流條、引流管來導流。現在發展到負壓引流,或全封閉負壓引流,同時還有一些材料制成的負壓引流片,貼在創面就可以把細菌、膿液完全吸附。中醫多采用藥捻引流,可以同時起到引流和藥物治療作用。

對于體表感染來說,這些引流方法都可以起到治愈作用。肛瘺和肛周膿腫也屬于體表感染,但應用這些方法就只能起到緩解癥狀作用,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

在比對肛瘺肛周膿腫和體表其他部位感染后,我們發現其中有兩點差別是關鍵性因素:一,體表其他部位感染的細菌都來自于體表皮膚,但肛瘺和肛周膿腫的細菌來自于腸腔;二,體表其他部位感染處于同一環境下,沒有內外口。但肛瘺肛周膿腫內外口處于兩種壓力環境下。

以往肛瘺和肛周膿腫手術之所以能起到治愈作用,正是因為解決了壓力平衡問題。內外口和腔道全部敞開,變成一個整體,不存在壓差問題。但這是一種破壞性手術。

雙向等壓引流是專門為肛瘺和肛周膿腫提出的引流方法,只要滿足這一條件,不切開瘺管也可以起治愈作用。因此說,這是治療肛周感染性疾病的一個新的理論,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可以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創傷更小的手術方法,尤其是對其中最難治療的高位和復雜性膿腫及肛瘺,解決了治療的瓶頸問題。

此外,該理論也提出了肛周感染新的發病原理,為預防這些疾病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崇礼县| 遂昌县| 凤凰县| 闸北区| 左贡县| 乌审旗| 凌云县| 德令哈市| 禄丰县| 忻州市| 璧山县| 景泰县| 望江县| 青州市| 南溪县| 遵义县| 綦江县| 博罗县| 南雄市| 堆龙德庆县| 淮阳县| 永仁县| 忻城县| 玛曲县| 永春县| 玉树县| 若羌县| 宝鸡市| 汝州市| 张家口市| 天镇县| 肇庆市| 铜梁县| 苏尼特左旗| 长泰县| 镇江市| 静宁县| 剑河县| 萍乡市|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