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通貨膨脹理論

通貨膨脹是一種世界性現象。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期里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這里所介紹的通貨膨脹理論是用以分析西方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的。

一、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理論

這是從總需求的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認為通貨膨脹的原因在于總需求過度增長,總供給不足,即“太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貨物”,或者是“因為物品與勞務的需求超過按現行價格可得到的供給,所以一般物價水平便上漲?!笨傊?,就是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對于引起總需求過大的原因又有兩種解釋。其一是凱恩斯主義的解釋,強調實際因素對總需求的影響;其二是貨幣主義的解釋,強調貨幣因素對總需求的影響。與此相應,就有兩種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理論。

凱恩斯認為,當經濟中實現了充分就業時,表明資源已經得到了充分利用。這時,如果總需求仍然增加,就會由于過度總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貨膨脹。可以用膨脹性缺口這一概念來說明這種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膨脹性缺口是指實際總需求大于充分就業總需求時,實際總需求與充分就業總需求之間的差額,可用來圖4-1說明。

圖4-1 需求拉升型的通貨膨脹

凱恩斯強調了通貨膨脹與失業不會并存,通貨膨脹是在充分就業實現后產生的。但實際上,在經濟中未實現充分就業時,也可能產生通貨膨脹。這就是由于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總需求增加,也會引起通貨膨脹。

貨幣主義認為,實際因素即使對總需求有影響也是不重要的,由此所引起的通貨膨脹也不可能是持久的。引起總需求過度的根本原因是貨幣的過量發行。美國經濟學家M·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是發生在貨幣量增加的速度超過了產量增加速度的情況下,而且每單位產品所配給的貨幣量增加得愈快,通貨膨脹的發展就愈快?!?/p>

二、供給推動的通貨膨脹理論

這是從總供給的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供給就是生產,根據生產函數,生產取決于成本。因此,從總供給的角度看,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著只有在高于從前的價格水平時,才能達到與以前同樣的產量水平,即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使國民收人減少,價格水平上升,這種價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可用圖來這說明這種情況(見圖4-2)。

圖4-2 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又可以根據其原因的不同而分為以下幾種:

1.工資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工資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資的提高會使生產成本增加,從而價格水平上升。在勞動市場存在著工會的賣方壟斷的情況下,工會利用其壟斷地位要求提高工資,雇主迫于壓力提高了工資之后,就把提高的工資加入成本,提高產品的價格,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工資的增加往往是從個別部門開始的,但由于各部門之間工資的攀比行為,個別部門工資的增加往往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工資水平上升,從而引起普遍的通貨膨脹。而且,這種通貨膨脹一旦開始,還會形成“工資一物價螺旋式上升”,即工資上升引起物價上升,物價上升又引起工資上升。這樣,工資與物價不斷互相推動,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2.利潤推動的通貨膨脹

又稱價格推動的通貨膨脹,指市場上具有壟斷地位的廠商為了增加利潤而提高價格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具有壟斷地位的廠商控制了產品的銷售價格,從而就可以提高價格以增加利潤。通貨膨脹是由于利潤的推動而產生的。尤其是在工資增加時,壟斷廠商以工資的增加為借口,更大幅度地提高物價,使物價的上升幅度大于工資的上升幅度,其差額就是利潤的增加。這種利潤的增加使物價上升,形成通貨膨脹。

經濟學家認為,工資推動和利潤推動實際上都是操縱價格的上升,其根源在于經濟中的壟斷,即工會的壟斷形成工資推動,廠商的壟斷引起利潤推動。

3.進口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這是指在開放經濟中,由于進口的原材料價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貨膨脹。在這種情況下,一國的通貨膨脹通過國際貿易渠道而影響到其它國家。例如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世界市場石油價格的大幅度上升。這種通貨膨脹時,物價的上升會導致生產減少,從而又引起蕭條。

與這種通貨膨脹相對應的是出口性通貨膨脹,即由于出口迅速增加,以致出口生產部門成本增加,國內產品供給不足,引起通貨膨脹。

值得一提的是,需求拉動型通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脹在現實經濟中很容易相互作用,共同推動物價的攀升。

三、結構性通貨膨脹理論

這種理論從各生產部門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勞動市場的結構特征和各生產部門之間收入水平的趕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由于經濟結構特點而引起通貨膨脹的過程。

英國經濟學家??怂箤U展部門與非擴展部門進行了結構分析。他認為經濟中可以分為擴展部門與非擴展部門。擴展部門正在擴大,需要更多的資源與工人,而非擴展部門已在收縮,資源與工人過剩。如果資源與工人能迅速地由非擴展部門流動到擴展部門,則這種結構性通貨膨脹就不會發生。但在現實中,由于種種限制,非擴展部門的資源與工人不能迅速地流動到擴展部門。這樣,擴展部門由于資源與人力短缺,資源價格上升,工資上升。而非擴展部門盡管資源與人力過剩,但資源價格并不會下降,尤其是工資不僅不會下降,還會由于攀比行為而上升。這樣,就會由于擴展部門的總需求過度和這兩個部門的成本增加,尤其是工資成本的增加而產生通貨膨脹。

四、預期的與慣性的通貨膨脹理論

這兩種通貨膨脹理論重點不是分析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而是分析為什么通貨膨脹一旦形成以后就會持續下去。

預期的通貨膨脹理論認為,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貨膨脹,即使最初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消除了,它也會由于人們的預期而持續,甚至加劇。

預期對人們的經濟行為有重要的影響,而預期往往又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形成的。在產生了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人們要根據過去的通貨膨脹率來預期未來的通貨膨脹率,并把這種預期作為指導未來經濟行為的依據。

慣性通貨膨脹理論也是要解釋通貨膨脹持續的原因,但它所強調的不是預期,而是通貨膨脹本身的慣性。

根據這種理論,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貨膨脹,即使最初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消失了,通貨膨脹也會由于其本身的慣性而持續下去。這是因為,工人與企業所關心的是相對工資與相對價格水平。在他們決定自己的工資與價格時,他們要參照其它人的工資與價格水平。如果其它人的工資與價格由于通貨膨脹的原因上升了10%,那么,他們在決定自己的工資與價格時,也要以這10%的通貨膨脹率為基礎。所有工人與企業的工資與價格的決定都要互相參照。這樣,通貨膨脹就會由于這種慣性而持續下去,因為誰也不會首先降低自己的工資與物價水平。只有在經濟嚴重衰退時,才會由于工資與物價的被迫下降而使通貨膨脹中止。

預期的通貨膨脹與慣性通貨膨脹是很相近的。前者由貨幣主義者提出,強調了現在對未來的影響,即現在的通貨膨脹對未來預期及經濟行為的影響。后者由凱恩斯主義者提出,強調了過去對現在的影響,即過去的通貨膨脹作為一種慣性,對現在經濟行為的影響。這兩種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通貨膨脹持續的原因。

這些理論描述現象多,而從經濟內在根源上分析得少。正因為如此,人們對以上各種解釋并不十分滿意。探討更基本的通貨膨脹的原因,仍然是經濟學家的重要任務之一。

案例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后的歷次通貨膨脹及其原因

第一次,1980年。原因:基建投資導致貨幣增發基建投資導致貨幣增發基建投資導致貨幣增發基建投資導致貨幣增發。從1979年開始,中國在逐步推行商品經濟的改革過程中,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從1979年至1984年,5年時間GDP就翻了一番,人均收入翻了不止一番。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建投資和政府財政的支持,據統計,1979年至1980年我國兩年財政赤字都達170億元以上,國家不得不增發貨幣130億元來彌補國庫虧損,到1980年底,全國市場貨幣流通量比1978年增長63.3%。通脹程度:6%。

第二次,1984—1985年。原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導致貨幣增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導致貨幣增發。1984—1985年的通貨膨脹體現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引起社會總需求過旺,工資性收入增長超過勞動生產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導致成本推動。伴隨著基建規模、社會消費需求、貨幣信貸投放急劇擴張,經濟出現過熱現象。通脹程度:1985年通脹率高達9.3%。

第三次1987—1989年。原因:緊縮政策尚未見效,放開基建投資和貨幣增發。在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緊縮政策尚未完全見到成效的情況下,1986年又開始全面松動,主要表現為商品價格的放開和工資改革的推行及隨之而來的基本建設投資的大規模升溫?;ㄍ顿Y導致市場對貨幣的大量需求。為此,中國央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和推行大額面鈔。1987年底,貨幣供應量達到1454億元,比1983年增加925億元,增幅為174%。通脹程度:1988年通脹率高達18.8%。

第四次,1993—1995年。原因:價格市場化、提升工資和房產開發熱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1992至1993年,由于市場經濟改革,國家全面放開商品定價。為了彌補差價,提高職工價格補貼標準以及再度提升工資,企業爭上項目,外出投資,動用有限的外匯儲備大量購進各種機械設備和高檔商品,一再地擴大了銀行信貸規模。地方政府大搞開發區開發和用信貸大規模開發房地產業。開發過熱,項目虛增,使許多生產資料價格上升40%。為了維持正常經營,許多企業,包括集體、私營企業,都不得不靠“三角債”來維持局面。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幅均達35%以上。通脹程度:1994年通脹率高達創記錄的24.1%。

第五次,2007年2011年。原因:貿易順差過大和四萬億投資導致貨幣超發。與前四次通脹主要是內因所致略有不同,本輪通脹是內、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要原因是外貿順差過大導致的被動發鈔。到2010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累計達2.85萬億美元。為了維持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央行拋出了近20萬億元人民幣來對沖2.85萬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此外,央行貨幣超發的原因還包括2009年以來中央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拋出四萬億投資計劃。通脹程度:2011年CPI同比漲5.4%。

思考:

1.導致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通貨膨脹?

2.我國的通貨膨脹有哪些特點?

五、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如果通貨膨脹率相當穩定,人們可以完全預期,那么,通貨膨脹對經濟影響很小。因為在這種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各種名義變量(名義工資、名義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從而使實際變量(實際工資,實際利息率等)不變。這時,通貨膨脹的唯一影響是人們將減少他們所持有的現金量。

在通貨膨脹不能完全預期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將影響收入分配及經濟活動。因為這時無法準確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名義變量,以及相應的經濟行為??梢詮囊韵氯矫鎭矸治鲞@一問題:

第一,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于債務人而不利于債權人。

第二,在雇主與工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第三,在政府與公眾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眾。這是因為,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名義工資總會有所增加(盡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實際工資水平),隨著名義工資的提高,達到納稅起征點的人增加了,還有許多人進入了更高的稅率等級,這樣,政府的稅收增加,而公眾納稅數額增加,實際收入減少。政府由這種通貨膨脹中所得到的稅收稱為“通貨膨脹稅”。這實際上是政府對公眾的掠奪。這種通貨膨脹稅的存在,不利于儲蓄的增加,也影響了私人與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那么,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究竟有利還是不利呢?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并沒有一致的看法。大體上可以分為“有利論”、“不利論”、“中性論”三種觀點。

“有利論”者認為,通貨膨脹,尤其是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發展,在他們看來“通貨膨脹是經濟發展必不可缺的潤滑劑”。他們的理由是:第一,通貨膨脹引起的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的影響可以增加利潤,從而刺激投資。第二,通貨膨脹所引起的“通貨膨脹稅”可以增加政府的稅收,從而增加政府的支出,這就刺激了經濟發展。第三,通貨膨脹會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富人的儲蓄傾向又大于窮人,所以,通貨膨脹可以通過加劇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增加儲蓄。他們強調,對于資金缺乏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利用通貨膨脹來發展經濟尤為重要。

“不利論”者認為,通貨膨脹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他們的理由是:第一,在市場經濟中,通貨膨脹使價格信號扭曲,無法正常反映社會供求狀態,從而使價格失去調節經濟的作用,經濟無法正常發展。第二,通貨膨脹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使投資風險增大,社會動蕩,從而經濟混亂,經濟效率低下。第三,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緊縮政策會抑制經濟的發展。第四,在固定匯率下通貨膨脹所引起的貨幣貶值不利于對外經濟交往。他們強調,也許通貨膨脹在某個時期中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但其最終結果卻是不利于經濟發展。采用通貨膨脹的方法來刺激經濟無疑是“飲鴆止渴”。

“中性論”者認為,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并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他們認為,貨幣在經濟中是中性的,從長期來看決定經濟發展的是實際因素(勞動、資本、自然資源等),而不是價格水平。在長期中,由于貨幣量變動引起的通貨膨脹,既不會有利于也不會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因此,沒有必要把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聯系在一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洪泽县| 洞口县| 尼玛县| 汉源县| 诸暨市| 元阳县| 湄潭县| 资兴市| 新昌县| 咸丰县| 广丰县| 东阿县| 石楼县| 高密市| 高邑县| 望城县| 九寨沟县| 宝山区| 丰都县| 西和县| 崇义县| 龙里县| 石渠县| 衡南县| 沂水县| 新泰市| 肇州县| 车险| 边坝县| 平度市| 子长县| 江津市| 奇台县| 剑川县| 和平县| 灵丘县| 巩留县| 南昌市| 察哈|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