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漢光武帝劉秀

光武帝劉秀出身于西漢末年的豪強地主家庭,早年參加綠林軍,經過南征北戰,推翻了王莽政權,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東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一、出身稼穡,志在天下

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的一個深夜,濟陽縣令劉欽家里忙忙碌碌,其妻樊氏又喜添貴子。當時正值縣里傳出一個吉祥的消息,說某地生長出一棵“嘉禾”,一莖上長九個谷穗。劉欽便將兒子命名為“秀”,意思是特別優異。劉欽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劉,次子劉仲,劉秀是幼子。

少年時期的劉秀性情謙虛,胸無大志。他的兄長劉喜歡結交天下豪杰,對王莽篡奪漢室十分不滿,想以自己的力量去匡復漢室。他見弟弟總是老樣子,心憂如焚。

有一天,劉秀在地里鋤草,劉率領宗室兄弟與賓客俠士,忽啦啦圍過來。劉指著劉秀,問眾人說:“我小弟劉秀喜歡耕作,能夠喂飽一個人的肚子,跟漢高祖劉邦的哥哥劉仲不是很像嗎?”眾人嘩然大笑。劉又說:“諸位如果能成大事,不要忘了提攜一下我的小弟。”眾人七嘴八舌,都在嘲諷他。劉秀臉漲得通紅,頓時醒悟:“天下大亂,從事耕作不是長久之計。”于是,他用腳一踏禾苗,扔了鋤頭,憤然變色說:“大丈夫生長于天地間,你們能夠建功立業,我亦能名載史冊。”

光武帝涉水圖 明 仇英

公元22年,南陽發生大災荒,劉的賓客攔路搶劫,牽涉到劉秀,為躲避官司,劉秀來到他的姐夫鄧晨家。在新野,他聽說陰家有個女兒,叫陰麗華,為新野第一美女,因此在和朋友談及將來的理想時,劉秀想起了在長安見到的皇帝出巡時,在前面為皇帝開路中的二千石官執金吾的威風,也十分向往陰麗華的美色,便說了句:“做官要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

二、舂陵起兵

公元17年,瑯邪海曲呂母首先舉起反對王莽的義旗。王莽,字巨君,是漢元帝皇后的侄兒,官拜大司馬,總攬朝政。公元9年,王莽廢掉漢帝,改國號新,自己做了皇帝。在他統治期間,苛捐雜稅繁多,以致民不聊生,到處都爆發農民起義。當時最著名的起義軍有赤眉、綠林兩支。

早在新野的時候,劉秀和姐夫鄧晨經常販賣糧食到宛(今河南南陽)。在宛地,劉秀結識了當地大商人也是宛地大姓的李通。李通的父親李守,是王莽新朝的官吏,李守懂星歷,喜歡讖記。他看到由于王莽的倒行逆施,使民怨沸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些豪強地主也興兵自保,感到劉朝統治不可能長久,作為皇族眾多的南陽,很可能出現一個重興漢王室的劉氏,作為宛地大姓的李氏,應當起來輔佐劉氏,做亂世英雄,成復國元勛。因此,他便以“劉氏當興,李氏為輔”的八字讖文,讓兒子李通結交劉氏起事。

大泉五十陶范 新莽

此為王莽新朝的陶范。

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當綠林軍的新市、平林軍北進南陽后,劉秀在李通的慫恿下,和其兄一起在宛地興兵,響應綠林軍,自號“舂陵兵”。起初,南陽豪強們對起事反莽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但當他們見到平日里小心謹慎的劉秀也加入起義軍時,便說:“連劉秀都參加了,我們還有什么可怕的呢?”眾人也都參加了進來,使舂陵兵起事時就有了七八千人。

、劉秀起事后,深知以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與王莽相抗衡,更別說恢復漢室。因此,他們便派人和新市、平林兵聯系,使三支隊伍聯合到了一起,他們共同打長聚,攻唐子鄉,智取湖陽(今河南唐河)。但占領湖陽后,軍中因分財不均而發生內訌。劉秀馬上出面,令劉氏子弟拿出自己所分得的財物,全部送給平林、新市軍的士卒,從而平息了這場內訌。這件事,不僅顯露出劉秀出色的組織才能,而且顯示出他的智慧和遠見,也使農民軍對劉秀的大度而感到欽佩。

攻取湖陽后,大軍又攻占了棘陽(今河南新野)。在棘陽,劉、劉秀與在宛縣起事失敗后逃亡的李通、鄧晨等會見后才知道,李通起事失敗后,全家被害,李氏一門宗族被害64人,并在宛市焚尸示眾。李通一家的被害、王莽新朝的暴行,激起了農民軍的義憤,當即決定攻打宛縣,為李通報仇。在進攻宛縣時,起義軍與在宛縣南三十多里的小長安聚和王莽軍隊不期而遇。由于起義軍缺乏心理準備,加上當時又是濃霧遮天,倉促應戰的起義軍大敗而退。劉秀單騎突圍,半路上,遇到正在逃命的妹妹劉伯姬,便與她共乘一騎,沒跑多遠,又碰到姐姐、鄧晨的妻子劉元也在拖著三個失魂落魄的女兒逃命,劉秀急忙停下,大叫:“快點上馬!”劉元見馬上已是兩個人了,不可能再騎上四個人,便說:“你走吧,追兵馬上趕來了,一匹馬不可能救那么多的人,不要因我們而一齊遇難,只要你能早建大功就行了!”劉秀不忍丟下姐姐和三個小外甥女,劉元再一次催劉秀快逃,她說:“快點跑吧,就算是忘掉了我們,就當我們已經死了,只要你能逃出去,我們就放心了!”劉秀強忍悲痛,策馬而去,劉元和三個女兒都被王莽軍殺死。在這次戰斗中,劉秀的二哥劉仲也遇害身亡。

綠林、赤眉、銅馬起義示意圖

進攻宛縣的失利,使起義軍不得不死守棘陽。不久,王常所領導的下江兵趕到棘陽,使起義軍實力大增。十二月,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劉、劉秀指揮的起義軍偷襲了王莽軍隊存放糧食輜重的蘭鄉(今河南泌陽),奪取了王莽軍的全部輜重。第二年正月,在王莽軍驚魂未定之際,一舉消滅敵人2萬余人,王莽軍兩名主帥也在戰斗中喪生。劉、劉秀率軍乘勝追擊,在陽(今河南南陽)城下,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和王莽軍又進行了一場惡戰,斬敵3000余人,使起義軍逼近宛城。劉所指揮的這一系列勝利,使王莽又驚又怒,立即懸賞捉拿劉,賞賜捉到劉者食邑五萬戶,賞黃金十萬斤,封上公,并命官署和全國鄉亭在衙門旁畫上劉的畫像,每天早上命令士兵用箭射它。

彩繪立射陶俑 漢

起義軍的節節勝利,使各路起義軍決定建立自己統一的政權組織。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各路起義軍在陽協議推舉劉秀族兄劉玄為帝。因劉玄曾擔任平林軍的更始將軍,所以稱為更始帝,建元為更始元年。農民軍領袖王匡被封為定國上公,王鳳被封為成國上公,劉為大司徒,劉秀僅任太常偏將軍。五月,劉率領大軍攻克宛城,六月,劉玄進入宛城,以宛為首都,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政權組織。

三、昆陽大戰

在劉進攻宛縣的同時,王鳳、王常和劉秀也率2萬多起義軍向潁川(今河南禹縣)、洛陽進軍,新莽地皇四年三月攻克了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舞陽)和郾城(今河南郾城)。更始政權的建立和連連勝利,使王莽非常恐慌,特別是農民軍占領昆陽,對王莽威脅最大,因為昆陽是南陽盆地的一個重要門戶,占據了昆陽,向西可攻洛陽,向東可長驅直入黃淮平原。所以王莽決定孤注一擲,調集全國精兵40余萬,號稱百萬,和農民軍決一死戰。

面對百萬王莽軍,農民軍退守昆陽,許多將領心生畏懼。大家都想分散突圍,棄城而逃。在這關鍵時刻,劉秀站出來對諸將說:“如今確實是我軍人少,糧食又不足,而王莽軍隊又有上百萬之多。但如果我們齊心合力抗擊敵人,勝利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可如果分散兵力,必敗無疑,況且現在義軍大部分都在進攻宛城,不可能分兵支援我們,一旦昆陽失守,不到一天,其他各部包括攻宛城的軍隊也將滅亡。今天我們不能同心同德、共圖大事以成功名,難道要守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和財富嗎?只怕到那時連性命也保不住了!”劉秀越說越激動,一時忘記了自己在義軍中僅是一個太常偏將軍。同時,聽了劉秀這番話,一部分主張分散突圍的將領認為劉秀在譏笑自己只會守著老婆、孩子和財富,是鼠目寸光之徒。他們氣憤地說:“你有什么膽略,竟然來指責我們。南陽士大夫都說劉氏兄弟文武全才,今日怎么沒見你有什么良策?”一時營帳里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面對這些紛紛責問自己的眾將領,劉秀沒有去反駁,而是誠懇地說:“我愿意讓士兵們去送死嗎?我也不愿意。但退一步講,現在王莽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如果發現我們撤走,能不追擊嗎?用不了一天,我們都得死在敵人的刀下。”聽了劉秀的話,一度緊張的氣氛開始慢慢緩和下去,將領們開始認真思考劉秀的話是否有道理。這時,王常也說:“棄了昆陽,不但保不住妻子兒女,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大敵當前,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戰勝王莽的軍隊。”正在討論的時候,有人來報,新朝大軍已經到了城北門,諸將面面相覷,卻沒有了主意。劉秀說:“現在城里只有八九千兵力,出城與王莽軍隊決戰是行不通的,昆陽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只要我們拼死抵抗,便可以與王莽軍隊相較量。只是我們沒有糧草,恐怕堅持不了多久,最多能頂住一個月。當務之急,是派人到郾城、定陵一帶召集援兵,然后里外夾擊,破敵解圍才有希望。”大家都同意劉秀的意見,最后決定由王鳳、王常率主力堅守昆陽,消耗、牽制王莽軍隊,劉秀率十二騎突圍去定陵、郾城,調集救兵。

彩繪兵馬俑 漢

1965年陜西咸陽楊家灣長陵陪葬墓出土。該陪葬墓共出土彩繪兵馬陶俑2500余件,包括步兵俑1800多件、騎兵俑580多件和戰車模型。它模擬當時軍陣的真實情況,反映了當時軍隊正由車騎并用向以步兵為主力的轉化。

持戟青銅騎士俑出行儀仗 漢

劉秀等十三騎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突圍到了定陵。定陵守將急忙把疲憊不堪的劉秀一行迎進府內,欲設宴款待。劉秀說:“不必了,只要填飽肚子就行。現在王莽40萬大軍圍困昆陽,昆陽危在旦夕,我們要將全部諸營兵馬,發往解救。”當時,定陵城中還有起義軍繳獲的財物沒有運走,定陵守將請求分一部兵力把守定陵。劉秀憤怒地說:“不行。王尋、王邑率大軍前來,兵多將廣,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才有勝利的希望。這次若破了新軍,大功告成,財富珍寶,豈止是這里的一萬倍?如果這次被新軍打敗了,昆陽守不住,定陵、郾城也要陷入王莽軍隊手中,到時候我們連腦袋都保不住,守住這些財物又有什么用?”守將恍然大悟,說:“愿意聽將軍號令。”劉秀又到郾城,集中定陵、郾城兩處近萬人的兵力,向昆陽奔去。大軍行動緩慢,劉秀自己做先鋒,率領一千騎兵,沖在前面。

當時,王莽軍隊中為首的將領王尋、王邑正在加緊進攻昆陽,見劉秀兵少,想殺他個下馬威,派幾千騎兵與劉秀對陣。劉秀想:“這是一場硬仗,要以少勝多、制服強敵,必須激起將士們的勇氣。”于是他一馬當先,闖入新軍騎兵陣中,左砍右劈,殺敵幾十人。

起義軍將士見劉秀奮勇沖殺,非常驚訝地說:“劉將軍平時見小敵怯陣,今見大敵,反而勇猛異常。小敵容易立功,大敵幾乎可以喪命。劉將軍為人仁厚、大智大勇,請大家幫助劉將軍。”于是各路將士都勇敢沖上去,新軍哪里抵擋得住,紛紛逃竄而去。

這時,王尋、王邑怕亂了整個軍營,下令向后退卻,許多將士向劉秀請戰,就這樣殺進去,或者救出昆陽城內的弟兄,或者同他們會合,共同防守。劉秀果斷地否定這兩種建議,他說:“吸引住新軍,有利于宛城主力攻克宛城,我們要設法沖破王莽軍隊的防線,并消滅他們。”為了鼓舞士氣、擾亂新軍人心,劉秀特意放出宛城已被起義軍攻克的消息。同時分析雙方形勢,利用起義軍打了勝仗的氣勢,決心采用迂回戰術。他組織三千敢死隊,令大隊做好準備,佯裝進攻,掩護敢死隊突襲新軍大營。敢死隊一旦成功,大隊立即發動進攻。

劉秀親自率三千敢死隊,直撲新軍大營。將士個個英勇,殺得新軍狼狽逃竄,新軍主帥王尋被當場殺死,王邑急忙退回大營。

劉秀在昆陽城外打的勝仗,使城內漢軍無比振奮,于是他們七八千人馬全部沖出來,幾處兵馬合在一起,越戰越勇,大敗新軍。新軍主帥王邑慌忙渡河,僥幸逃得性命。昆陽大戰,是更始政權軍隊同王莽軍隊的一場大決戰,以王莽軍隊主力折損殆盡告終。

在昆陽大戰中,劉秀充分顯示了他智勇雙全的軍事才華,一下子從被起義軍諸將領所輕視的地位,一躍而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奠定了他在起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四、河北崛起

在昆陽大戰取得勝利的同時,劉也攻克了宛城。劉兄弟的成功,形成了對無功而居帝位的劉玄的威脅。不久,劉玄找了個理由將劉殺害了。面對兄長被殺,劉秀認真分析形勢之后,特地從父城來宛,向劉玄請罪,深深自責。回到住處,劉秀也是“深引過而已”,飲食言語一如平常。劉秀的韜光養晦之計,果然騙過了劉玄等人,特意封劉秀為武信侯,并被任命為“破虜大將軍”。

但劉秀的內心世界還是被一個人看破了,這就是馮異。馮異是劉秀攻打父城時抓到的俘虜,原來是王莽的郡掾。盡管劉秀在攻打父城中多次因馮異固守而沒有如愿,但當他聽說馮異很有才能時,還是以熱情的態度召見了馮異,并把他留在身邊,作為謀士。馮異見劉秀在極度悲痛中強行壓抑著自己的感情,也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于是勸劉秀找機會自立旗幟,與劉玄分庭抗禮。

四騎吏圖

起義軍攻下洛陽后,劉玄想遷都洛陽,命令劉秀為司隸校尉,先到洛陽整修官府。劉秀于是設置屬吏,用正式的公文通知所屬郡縣,處理政務完全按照漢的舊制。從此,百姓都歸服劉秀。

鄧禹像

更始政權把京都搬到洛陽后,任命劉秀為代理大司馬,北渡黃河,到河北去安撫慰問。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劉秀奉旨渡過黃河,抵達河北,終于脫離了牢籠,開始獨立地發展自己的勢力。進入河北后,劉秀對所經過的郡縣,公正審理訴訟刑獄,恢復漢朝制度。劉秀每到一處,都引起官民的一片歡騰。

當劉秀進入河北,來到鄴城(今河北臨漳),遇到了不遠千里、一路追趕而來的鄧禹。鄧禹是南陽新野人,是劉秀在長安游學時的同學。當聽到劉秀巡行河北時,鄧禹一路尾隨而來。劉秀在他鄉遇到老同學,高興異常,便開玩笑地說:“我現在已經有了封官授爵的權力了,先生這么遠前來,是不是想謀取一官半職呢?”鄧禹也笑著但是很認真地說:“要我當官我是不愿意,只是愿閣下的恩德和威望普照四海,我能作為您的屬下盡一尺一寸之力,以使我的聲名記載在史冊之上。”當天晚上,劉秀和鄧禹長談了一夜,更加堅定了劉秀立足河北、統一全國、匡復高祖之業的決心。

漢更始元年十二月,邯鄲人王郎也在邯鄲稱帝,占據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區。王郎發布檄文:捉到劉秀的,封十萬戶。在公元23年年底到公元24年年初的這段時間里,劉秀一直處在王郎的追擊下,疲于奔命,幾次陷。但最后,更始二年五月,劉秀終于攻占了邯鄲,王郎。

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他運用鎮壓和懷柔兩種手段,消滅了河北地區的數十萬起義軍,基本上控制了河北地區。河北統一后,劉秀的部下都勸劉秀稱帝,但都被劉秀拒絕。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找來馮異問起各地的軍情。馮異明白劉秀的意思,知道劉秀認為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對劉秀說:“更始帝劉玄必敗無疑,宗廟社稷現在全部系在您的身上,希望您能接受大家的建議稱帝,匡復漢室。”

馮異像

劉秀于是就在更始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即位稱帝,改年號為建武,史稱光武帝。十月,劉秀率軍攻克洛陽,便把洛陽作為都城。劉秀稱帝后,便開始努力統一全國。公元27年消滅了赤眉軍,此后又依次平定了漁陽的彭寵、秦郡的秦豐、梁地的劉永、齊地的張步、廬江的李憲、天水的隗囂、巴蜀的公孫述、五厚的盧芳。到公元40年重新統一了全國。

五、光武中興

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后,面臨的是幾十年戰亂后滿目瘡痍的局面,如何恢復社會經濟、鞏固自己的統治,便是擺在劉秀面前的重大課題。

【1】強化中央集權

建政權后,劉秀首先得妥善安置了開國功臣。

東漢疆域示意圖

對這些跟自己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劉秀一方面給他們以高爵厚祿,給予優厚的待遇。同時,劉秀不忘在各種公開場合回憶這些功臣和自己打天下的艱難歷程,以示不忘他們的功勞。有一次,劉秀在宴請群臣時問各位功臣說:“你們如果不是跟我一起打天下,你們自己揣度一下現在能得到哪種爵祿?”鄧禹回答說:“我可以當文學博士。”劉秀說:“你太謙虛了,你至少能當個功曹。”其他各位都一一回答,劉秀也是一一評點。輪到馬武時,馬武說:“我可以當捉拿盜賊的尉。”劉秀一聽大笑起來:“你能當尉?你只要能保證不會因做盜賊而被亭長捉住,就差不多了。”由于君臣關系相當融洽,東漢的功臣們很少有像西漢初年那樣人人自危的。

漢匈奴歸義親漢長銅印 漢

這是漢代中央政府贈給匈奴族首領的官印,駝紐為其基本紐式。

但在另一方面,劉秀不忘時時告誡功臣們不要居功自傲。公元26年,劉秀在封鄧禹、吳漢為侯時,一面封侯,一面下詔告誡說:“人心要知足,不要只顧一時的放縱快活而忘記法紀刑罰,諸位的功勞都很大,要想世代相傳,就應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可一日大意。”為防止外戚干政的問題再次出現,劉秀規定:凡是后族、宮戚,一律不得封侯參政,并對其進行了嚴密的防范。公元33年,劉秀想封外戚陰興,陰興極力推讓,認為“家貴已極,不可復加”。劉秀對他這一舉動深表贊許。就這樣,劉秀既不愿外戚權勢增長,又有意鼓勵他們謙退,所以光武年間,外戚都沒有很大的權勢。為了加強皇權,光武帝從建立東漢王朝起,就不斷加強對官吏的法律監督,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如東漢時期的三公,名義上司徒掌民政,司空掌水土工程,太尉掌軍事,但實際上,三公沒有實際權力。一方面,三公之下有九卿,分掌庶政;另一方面,軍國大事、典要機密、刑政誅賞的權力,已轉歸尚書,三公權力得到了極大的削弱,加強了中央集權。

【2】選賢任能

君車出行圖 漢

封建官僚機構是由封建官吏組成的,劉秀深知治理國家首先必須有賢明的人才。他沿用了西漢的察舉征辟制度,頒布了“四科取士”的詔書。“四科”是選擇官吏的德才標準:一是品德高尚,志節清白;二是有知識,是通經的儒士;三是熟悉法令,能夠熟練地依法辦事;四是有魄力才干,遇事不會猶豫,能獨當一面。通過這種制度選拔上來一批官吏,但劉秀對他們要求非常嚴格,不僅要求他們嚴守法度、勤于職守,還經常親自對他們進行考核,選優汰劣。對違法官吏,嚴加處罰,就是對尚書近臣,只要有過錯,也要進行處罰。

銅車 漢

西漢時期,國家十分重視人才的征辟和任用,對各郡推薦的人才,政府派車接到都城考察任用,史稱“公車”。

正是在劉秀的這種政策下,東漢開國初年出現了一批忠正耿直的官員。董宣,陳留人,曾任宣懷縣令,后任洛陽令。有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家奴光天化日之下在洛陽城內仗勢殺人,事后藏在湖陽公主家不敢出門,官吏們對此無可奈何。幾天后,湖陽公主出門,那家奴以為在湖陽公主身邊不會出事,便隨同駕車。董宣聞訊后,在洛陽廈門亭擋住公主車馬,厲聲指責公主管教不嚴,并讓人把那名家奴拉下車,親自就地斬首。湖陽公主哪能忍受如此羞辱,跑進宮去向光武帝哭訴,光武帝聽后大怒,立即召董宣進宮,準備將其鞭打至死。但董宣入宮后,面不改色,平靜地對光武帝說:“我請求說完一句話再死。”光武帝問:“說什么?”董宣說:“陛下圣德,中興漢室,卻縱容家奴枉殺平民,如此下去,不知陛下將怎樣治理天下?”說完一頭向楹柱撞去,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馬上讓左右扶起董宣,放棄了將董宣鞭打至死的念頭,讓董宣向湖陽公主叩頭認罪。董宣自認為沒罪,不肯服從,左右用手壓著他的頭,企圖讓他把頭低下,可董宣雙手撐地,死不低頭。湖陽公主見狀不滿地說:“皇上在做平民的時候,也藏過逃亡和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門,現在身為天子,難道威力反倒對付不了一個縣令嗎?”光武帝苦笑著說:“天子和平民是不一樣的。”光武帝讓人把董宣的頭包好,并賜他到太官府吃飯。飯后,董宣把碗反扣在桌子上,光武帝問他這是什么意思,董宣回答說:“我吃飯不敢有余粒,如同奉職盡忠不遺余力一樣。”光武帝深為他盡責盡忠的精神所感動,稱之為“強項令”,也就是硬脖子縣令的意思。董宣擔任洛陽令五年,對各種不法行為嚴加打擊,被人稱為“臥虎”。74 歲那年,董宣死在任上。光武帝專門派使者前去吊唁,只見董宣身覆一布被,妻子兒女相對而泣,家中僅有大麥數斛,破車一乘。光武帝聽說后,傷感地說:“董宣廉潔,死后才真正知道。”

【3】休養生息

劉秀深切地認識到,要使國家真正地長治久安,必須安民,與民休息,才能保持社會穩定,才能發展社會生產。

首先,是給老百姓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劉秀生長在民間,經歷過王莽的殘暴統治,知道耕作的艱難及百姓的痛苦。因此建立東漢后,通過廢除王莽時期的繁苛法令,恢復漢初的簡政輕刑,給百姓創造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此后,他多次下詔裁減各地的監獄,不斷地告誡各級官吏尤其是地方官吏要體恤百姓、寬松執法。光武帝年初,派衛颯擔任桂陽太守。衛颯到任后,了解到桂陽地處邊遠、禮俗落后,便從教育入手,設立學校,端正風俗,不長時間便使境內風氣大為改觀。桂陽郡的湞陽、曲江等地原來是越族居住的地方,沿著河岸靠山居住的,多是一些在戰亂中逃進深山的百姓,他們因為地處偏僻,也不向官府交納田租。衛颯組織人鑿山開道五百多里,一路設置亭傳、郵驛,不僅方便了那里的交通,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百姓逐漸搬到道路兩邊居住,使當地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也開始向官府交納田賦了。

漆具組件 漢

紋飾華美精妙。工藝鎏金皆非常精湛,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也是研究漢代工藝美術最佳的資料。

其次,是有效減輕人民的負擔。光武帝認為官吏的奢侈、官僚機構設置無度以致冗官無數,是百姓的最大負擔。因此他在位期間,始終提倡節儉。公元37年,一國使者向光武帝獻上一匹可日行千里的名馬和一柄寶劍,光武帝接受后便下詔把這匹千里馬送去駕鼓車,把寶劍賜給騎士。在光武帝的垂范下,節儉在東漢初年形成風氣。在提倡節儉的同時,光武帝對冗官進行裁汰。公元30年,光武帝在河北、江淮、關中剛剛平定的情況下,下詔歸并了郡、國十個,縣、邑、道、侯國四百多個。并官省職,直接減少了行政開支。

再次,是提高奴婢的社會地位。西漢中期以來,大量的平民淪為奴婢,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此,光武帝曾連續六次下詔釋放奴婢。同時,他還在一年之內連續下詔三次,禁止殺、傷和虐待奴婢,使奴婢的地位有所提高。

綠釉陶樓 東漢

最后,就是設法解決土地問題,使百姓和土地結合在一起,便于發展社會生產。西漢中期以來,大規模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急劇集中。但那些占有土地的豪強們卻不如實地向國家申報土地、交納田賦。為準確地掌握全國的墾田數目和戶口名籍,打擊豪強,保證賦稅收入和徭役征發,光武帝于公元39年下令在全國“度田”即丈量土地,同時也核定人口。但在度田過程中,官吏們和豪強相互勾結,或抵制清查,或隱瞞不量,而對百姓土地卻是多量,連墻頭地角、房前屋后也不放過。光武帝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曾經先后誅殺了大司徒、河南尹及郡守十多人,引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地方騷亂。地方上的豪族大姓紛紛起來叛亂,光武帝用鎮壓和分化相結合的手段,好不容易才平息了叛亂。

光武帝劉秀通過集權加強了中央的統治,通過休養生息使人民安心從事生產,經濟得到發展,社會比較穩定,這一歷史時期被稱為“光武中興”。

六、封禪大典

在秦漢時代,對每一位皇帝來說,舉行封禪大典,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被認為是帝王在國家興盛的時候,到泰山受命報功。劉秀即皇帝位,建立東漢王朝,功勛卓著,被看作是中興之主。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國家政治局面穩定,社會經濟也有了比較明顯的發展,使得王莽末年國家哀敗的景象大大改觀。如此功勞,在東漢的一些大臣看來,以封禪的形式向上天報功,是十分必要的。公元54年,張純上書劉秀,建議舉行封禪大典,其他大臣也紛紛上奏章建議。但是劉秀對舉行封禪大典卻持異常慎重的態度,不肯輕易舉行,盡管大臣們一再規勸,但他認為國家距離國泰民安還相差很遠,舉行封禪報功為時尚早。

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劉秀經過再三考慮,決定舉行封禪大典,為此他在洛陽做了大量準備。正月二十日,劉秀從洛陽出發,經過魯地,到達泰山。諸侯王、列侯以及京城中的文武百官都隨同他,聲勢非常浩大。在舉行儀式之前,他還派人到泰山先刻好石碑,上面刻了一篇石文。這篇刻石文,實際上是他對自己一生重大活動和貢獻的總結。刻石完畢后,劉秀在泰山腳下祭天,然后登上泰山,正式舉行儀式。整個過程,完全按照國家的郊祀禮進行,非常隆重。

漢光武帝陵

位于河南省孟津縣鐵謝村附近,陵墓封土堆高20米,周長1400米。陵園內古柏蒼勁挺拔,陰郁幽靜。陵前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石碑一通,上刻“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

公元57年,也就是舉行封禪大典的第二年,光武帝劉秀死于洛陽南宮前殿,終年62歲。他在遺詔中囑咐臣子們不要為他的葬儀鋪張,不要因此影響日常政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通道| 讷河市| 深州市| 武平县| 东阳市| 泰来县| 育儿| 张家川| 白河县| 江陵县| 张家川| 岳西县| 民县| 喀喇| 越西县| 泰兴市| 根河市| 泾阳县| 长垣县| 漠河县| 南开区| 盈江县| 桦南县| 泰来县| 岱山县| 确山县| 北海市| 栾川县| 鄂托克旗| 高邑县| 吉安县| 天水市| 乐清市| 平利县| 库尔勒市| 兴海县| 老河口市| 垣曲县| 宝丰县|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