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世界彩圖館
- 方青羽編著
- 1440字
- 2019-01-03 22:36:23
比薩教堂的崛起
Pisa Cathedral
必知理由
羅馬風格建筑的代表作
比薩城的標志
類型:建筑
地點:意大利
時間:1063~1278年
羅馬帝國分裂后,昔日強大的帝國不復存在,原帝國分裂成許多獨立的城市自治共和國,有威尼斯、熱那亞、比薩、路加、佛羅倫薩等,這些自治共和國是歐洲經濟最繁榮的地方。城市里有市政廳、商場,也有富豪的府邸,這些成為城市里的主要建筑。而那時候修建教堂不單單是提供宗教活動的場所,更多的是為了紀念某個歷史事件,就像羅馬帝國建造凱旋門和記功柱一樣。
1062年,羅馬人和阿拉伯人開戰,最終羅馬人打敗了阿拉伯人,攻占了巴勒摩。比薩教堂就是為了紀念這件事而建造的。教堂規模非常大,除了主教堂,它還包括鐘塔和洗禮堂。這些建筑是彼此獨立的。主教堂從1063年開始建造,到1092年才完成。它是一個拉丁十字式的建筑,也被稱為巴西利卡。主教堂全長95米,有四排柱子,側廊使用了十字拱。它的正立面有32米高,有四層空券廊作裝飾,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建筑。主教堂的整個外表用一排一排的連拱和菱形多彩大理石板嵌成,外觀給人一種神圣華麗的感覺,體現了中世紀意大利教堂建筑的風格。
鐘塔的建筑要比主教堂晚了100多年,于1174年建造。它位于主教堂圣壇的東南方向20多米,呈圓形,直徑約16米,高55米,分為8層。大概是因為地基存在問題,這座鐘塔經過幾個世紀的沉降開始傾斜,讓人感到恐懼。這就是有名的比薩斜塔。幸運的是,現代工程師在穩固這座斜塔的工作獲得了成功,使它沒有傾斜到塌倒的地步。在比薩斜塔所發生的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伽利略驗證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比薩主教堂 意大利 11~12世紀
比薩主教堂共分5個殿,有4層涼廊,用18根大理石柱支撐,正面有3扇大銅門。
洗禮堂比斜塔建筑的時間要早,于1153年建造,但是建成的時間較晚,時間為1278年。它也是一個圓形建筑,直徑35米多一點兒,距離主教堂前大約60米,總高度有54米。當時,洗禮堂的頂部為錐形,但后來經過改修,頂部加了一些歌特式的風格,變成了圓形,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教堂和修道院
教堂:基督教舉行宗教儀式的建筑物。源于希臘文的Kryiakon,意思是王的居所。中國天主教稱其為天主堂,中國新教則稱其為禮拜堂。早期基督教會曾利用猶太教會堂或信徒家庭舉行秘密集會,后者稱為宅第教堂。4世紀基督教合法后,才開始興建專門的教堂。最早的有代表性的是形成于4世紀上半葉的“巴西利卡”教堂。5世紀起,教堂的建筑風格先后出現了十字式、羅馬式、哥特式、仿古希臘羅馬式、斯拉夫式、巴洛克式、新哥特式等。
修道院:簡稱修院,源自拉丁文Seminarium(苗圃),是天主教培訓神父的學院,又稱神哲學院。修院作為培訓神父的專門學院,始于16世紀的特蘭脫公會議。修院分大修道院和小修道院兩種。小修道院是大修道院的預科,主要補習高中課程、充實教會基礎知識,同時進行初步的神修訓練,因此小修道院又稱備修院。大修道院是指培訓神修人才的本科,學制為6年,課程有哲學、大學文史課、外語、圣經學、教會法、教會禮儀、神修學、教義學和倫理學等。修院除一般文化和神學專業知識課外,還規定有日常的宗教和神修功夫,以及進行牧靈實踐的實習課程。
整座教堂坐落在比薩市的西北角,教堂所包含的不僅是單一的宗教意義,而且是戰勝強敵的歷史紀念物,所以它顯得端莊、和諧、寧靜。如今,它成了城市的標志,這與最初它作為勝利保護家園一樣有意義。

比薩教堂 意大利 1063~1278年
11~12世紀,西歐國家出現了向古羅馬建筑風格靠攏的教堂建筑,被稱為“羅馬風格建筑”,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古羅馬半圓形拱券的廣泛應用。意大利比薩大教堂便是羅馬風格建筑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