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初生之犢的德國 從塑造秩序到挑戰秩序(7)

然而,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大國之間無論是從心態,還是從應對格局壓力,甚至是國內民眾壓力的傳統上,德國既無法向法國妥協,法國亦無法放棄對德復仇。德國在法德世仇問題上只能拖延。拖延的代價就是使英俄兩國可能阻止它們和解,而且很可能在英德關系和德俄關系上制造緊張局勢,使德國和法國難以冰釋前嫌,甚至出現緩和都不可能。因為普法戰爭后,德國對法國的羞辱,使德國永遠背上了一個沉重的歷史包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個不可能擺脫的戰略阻力,德國必須將法國削弱到難以獲得其他大國需要的地步,也就是說,使法國永遠成不了大國。而法國只有具備制衡德國的真正實力與可能,英俄才會反對德國繼續壓制和削弱法國。俾斯麥比威廉二世更加明白均勢對于歐洲的意義和歐洲對于德國的意義。然而,俾斯麥也沒有解決歐洲大國間的世仇和歷史矛盾問題。俾斯麥防止歐洲大國矛盾激化的方法是克制,而威廉二世使用的方法是恐嚇。這兩者都無法最終解決問題。德國無法在主動與被動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這是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的根源。

德國在威廉二世時代,對于主要對手的界定總是模糊不清的。當俾斯麥去職不久,德國認為俄羅斯與法國是德國的主要敵人,德國需要英國來制衡法俄同盟,因此極力推動英德同盟,而當推動英德同盟的希望落實以后,卻全然不顧法俄已經形成實質同盟的情況,新的首相基于長期以來的個人信念,對威廉二世提出:“對于德國來說,英國是最危險的敵人……即從長遠來看,英德沖突不可避免。”[36]

俾斯麥的戰略是穩固的,但僅從策略層次看是明智的,而威廉二世無論從策略看,還是從戰略層次看都缺乏穩定性。這源于德國實力的增長使歐洲格局出現變化,而不僅僅是某個歷史人物的作用。德國自從俾斯麥時代開始便缺乏穩定的歐洲戰略,而依賴于偉人對國家命運的掌控。當巨匠離去之后,掌權的雖仍然是精英,但都是沒有經過刻苦磨練的才俊,國家的命運取決于他們能否識別機遇與陷阱,而他們的心態和才干并不完全能夠擔此重任。

對德國民族性格的塑造源自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兩大歷史階段:一是從拿破侖戰爭到1848年革命。在拿破侖戰爭之前,德意志民族歷經戰亂和屈辱,而在拿破侖戰爭結束后,德意志民族知恥而后勇,開始了以軍隊改革為突破口的民族改革,德意志民族改革無疑是成功的,不僅保留了嚴謹、服從、理性、榮譽心,而且開始探索從封建制度到先進的民主制度,雖然德統一后不像英法那樣徹底,但卻是將民族本源與外來思想和制度結合得最為完美的民族之一。1848年革命無疑是開創德意志民族性格的“門檻”,正是這次革命,從激發知識分子開始,整個民族開始了自由思考,而且開始了由弱者心態向強者心態的轉變,從知識分子開始,再到貴族階層和市民階層,“民族團結”成為民族共識。一個民族走向巔峰時的心態是將昂揚與冷靜結合得最完美的時期。從拿破侖戰爭到1848年革命,德國心態就是走向巔峰時的心態。雖然那時的德國還難以看出要從普魯士那個歐洲大國中最弱的一個脫胎換骨而來。然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需要休養生息,德意志民族享受到了寶貴的和平,境內剛好出現了思想進一步繁榮和制度優化再造的穩定環境。德意志民族境內各邦開始在經濟和貿易上形成關稅同盟,在政治上日益消滅了各自為政的小邦體系,而開始了邦盟體系。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兩大集團就此在德意志境內形成。其實,二者中任何一個統一德國全境,都會使德國擁有相當強大的實力地位,德國同樣會震驚世界。

作為德國而言,其最大利益不是四處樹威,而是處處調和。這一點俾斯麥顯然是洞若觀火,而威廉二世則是受到德國實力增長的蒙蔽,而無視格局對于德國的阻力。德國的戰略核心應當是盡量減少外界對自己向海外拓展的阻力。這需要德國對所有國家不是對立和敵對的心態,而應當是妥協與平衡的心態。然而,在那個時候,“主動友好”容易被看成退讓,不僅難以向國內交待,而且會容易導致外國提出更多的、最終會超出承受范圍的要求?;蛘撸爸鲃佑押谩北徽J為是偽善而不可能獲得具有實質意義的回應。德國仍然是基于威脅的心態,而不是重新推動歐洲秩序的心態。從俾斯麥之前的歷任治國者,直到威廉二世,“長期以來將俄國巨大的潛在優勢(領土規模和人口)和快速增長的工業經濟看作是對德國的重大威脅”[37]。然而,他們也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另外一個事實:俄羅斯也最有可能成為德國堅定的盟友。俄羅斯面臨著德國最直接的威脅,這不僅源自于德國日益增長的實力,而且與俄羅斯在巴爾干半島具有嚴重矛盾的奧地利是德國的民族兄弟,俄羅斯對德國的防范之心其實并不比法國輕松。實質上,此時的德國在法德世仇無法冰釋的情況下,更加要化解俄羅斯對德國的擔心。而要化解俄羅斯對德國的擔心,首先,要開始主動緩解法德關系,使俄羅斯對法俄共同對抗德國的意志弱化;其次,德國需要安撫奧地利,至少不能讓巴爾干半島矛盾迫使德國在奧俄之間“二選一”;再次,德國在運作英德關系時就不能太熱情。然而,當德國失去了諸多內外條件時,這些舉措都不可能推動。德國利用英國來減少對德俄關系的依賴,是建立在德國因為德俄關系倍感束縛的基礎上的。

民族穩定心態和性格才能使戰略趨向于成熟,那么影響戰略的各種因素,如實力地位、利益訴求和歷史傳統、當權者個人因素,才能互相成為推動戰略良性發展變化的協調之力,否則,諸多因素使國家利益和當權者對具體偶然問題的錯誤極端的認知將會大行其道,從而使戰略成為投機,要么走向僵化。從俾斯麥直到威廉二世的德國來看,德國并沒有穩定的心態,至少不如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的心態穩定,這固然和它們三者已經經歷了長達數百年的穩定的國際位勢有關,然而,這卻是一個發展變化越來越快和越來越大的世界的情勢的鮮明反映。在一個加速發展變化的世界當中,后發者越來越難以保證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之后保持冷靜。因為它面臨的世界不是像以前那樣按部就班,而是日益紛繁復雜。外部壓力和誘惑更加多樣時,年輕的德國在古老的自豪感、優越感和不安全感的支配下,就像一艘剛剛起錨便先后落入兩個性格和行為都迥然不同的掌舵者手中的船,日益駛向了風浪越來越大的大洋當中。俾斯麥和威廉二世,他們二人最大的成功是前者締造了德國,后者團結了德國,使德國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后,仍然屹立于中歐,成為世界格局的重要參與者,尤其在冷戰時,德國分裂為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和不同發展模式的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后,仍然在冷戰結束后實現統一。不得不說,俾斯麥和威廉二世均功不可沒。而他們最大的失敗就是從來沒有在德國的民族性格中完成新的塑造,以策略者,甚至是投機者和莽夫的心態來實現德國的雄心壯志。

德國從來沒有成為過真正成功的挑戰者,其成敗得失仍然取決于能否對既定國際格局加以利用從而趨利避害。德國實際上并沒有成為歐洲的新主人,而仍然是一個主婦,行持家之事而無持家之權。俾斯麥寄托于在英俄和奧地利之間左右逢源,并不旨在改變歐洲均勢,當然能夠使德國在歐洲風頭正勁。而威廉二世其實并無改變歐洲均勢之意志,其個人雄心壯志無非是美好愿望罷了。這一點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宣戰時便可看出,只是出于“面子”需要,而使自己騎虎難下。當然,德國轉型的失敗帶給歐洲和世界的卻是動蕩和危機,從這一角度看,德國的崛起為美國做了“嫁衣裳”。在德國統一之前,也僅僅只有拿破侖法國使英國處于最危險當中。而在俾斯麥和威廉二世時期,英國沒有感到直接威脅,便開始構筑反德包圍圈,這在英國的歷史上是霸權地位弱化的象征。法國挑戰英國的失敗,使英國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德國挑戰英國的失敗使美國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這顯然反映的是一個歷史的潮流:既定格局的受益者,必須令既定格局潛在的破壞者同樣成為受益者。英國沒有做到使法德共同成為受益者,而美國比英國做得更好,但同樣出現過歷史錯誤。德國的愿望是成為格局的受益者,而不是顛覆者。然而,它給人的印象就是實實在在的顛覆者形象。

一方面,德國從心底里感到面臨著越來越大、越來越近的被包圍危險,這是普魯士歷史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不安全感的延續,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德國在久經戰亂和屈辱后,重新一躍而起,其中的民族自豪感難以以樸素的語言來形容。在這兩種心態的支配下,德國能否保持自我克制與冷靜,的確是一個難之又難的挑戰。所以,此時德國民族性格也是歐洲大國中最難以駕馭的。至少從這點看,威廉二世要花費比其他歐洲大國的同行們更大的精力來駕馭德國。德意志民族在哲學、數學、音樂藝術、軍事等各個領域,處于當時世界的顯著位置。德國的民族性格,其多樣化的復雜程度是所有民族中都難以想象的:嚴謹并富有想象力;講究誠實、紀律和秩序但又容易因孤傲而輕視其他民族和種族。這就反映出時而充滿著豪情,像個浪漫主義者,時而充滿著理性,像個極端的務實主義者。俾斯麥時代和威廉二世時代的對比恰好印證了上述矛盾。

在歐洲長期的歷史中,德意志民族是歐洲的主導性民族,而在民族國家成立之后,德意志民族并沒有建立起自己強大的統一國家,反而飽受大國擺布甚至欺凌。自豪感與危機感復雜交織的德國,自然容易盲動。德意志民族沒有在英國、法國和俄羅斯之前成立自己的民族國家,再加上位于四戰之地的中歐,在飽受戰亂之后的統一之后,所表現出來的浪漫主義逐步走向盲動。德國統一后被德國民眾認為僅僅是民族的崛起,而不是新型國家的成立。這種心態是任何一個經歷了諸多波折和屈辱后重新強大起來的國家都不可避免地被染上的。這種心態使德國在大國矛盾重重和格局不穩的情況下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強大起來的德國如果走向戰爭,便是世界之禍,而如果走向和平,則是世界之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岫岩| 米泉市| 屏东县| 城口县| 德州市| 邯郸县| 老河口市| 库伦旗| 自治县| 连云港市| 灵川县| 凤冈县| 银川市| 中阳县| 凤凰县| 班戈县| 刚察县| 六枝特区| 华宁县| 韩城市| 昌宁县| 遂宁市| 衡东县| 克山县| 伊春市| 喀什市| 洪湖市| 杨浦区| 长治市| 婺源县| 侯马市| 区。| 呼伦贝尔市| 乡宁县| 蕉岭县| 安康市| 巩义市| 夏河县| 方山县|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