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微營銷:移動互聯時代,這么營銷就對了
- 沈周俞
- 3142字
- 2019-01-03 18:48:20
手機時代,商機井噴
我們對智能手機已經不再陌生。那么,什么是智能手機呢?所謂智能手機,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聊天、應用端、導航等第三方軟件程序;通過此類程序,可以不斷擴充手機的功能,還可以通過移動通信來接入無線網絡。
其實,早在1999年末的時候,智能手機便開始出現,當時的種類還比較少;到2004年的時候,幾家大的手機生產商推出了多款智能手機。不過,在這期間,智能手機由于價格過于昂貴、應用程序不夠豐富,因此所占的市場份額比較小。
2007年1月,美國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推出iPhone智能手機,它結合照相功能、媒體播放器以及無線通信等強大功能,迅速在全世界走紅。此后,智能手機引領手機發展的潮流,各手機廠商進行了新一輪的鏖戰。
現在世界范圍內,蘋果、三星、諾基亞、黑莓等品牌廣為皆知,而中國的魅族、小米、酷派、華為、中興、HTC、步步高、聯想等品牌在國內備受關注。智能手機上的主流操作系統則有Android(中文“安卓”)、iOS (iPhone)、Symbian(中文“塞班”)、Windows Phone(微軟推出)、Black Berry(中文“黑莓”)等。
現在,智能手機正以其便攜性、功能的強大性、操作的便利性、總體價格的親民性“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智能手機具備的多種功能,使得人們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而且,智能手機的概念正不斷地替代著“手機”概念。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營銷人,當你感嘆“客戶在哪里”時,別急,或許你的客戶此刻正在玩手機。我們可以想象,很多人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通常是打開手機,看下鬧鈴,或者是看下微博,關注一下自己的粉絲有沒有變化;入睡前的最后一個動作,通常是關掉手機或看一下有沒有新的留言。所以,我們正不斷地成為“手機人”。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出門時忘了帶手機,或者電池用完手機關機了,你會不會覺得自己仿佛和世界隔絕了?如今,人們越來越多的動作,是滑動手指;通過這樣的動作,讓我們和別人以及周圍的世界時時保持著聯系。

輕輕地滑動手指,世界即在眼前
這種社交模式的變化,給我們的營銷工作帶來很多啟發。實際上,在銷售當中,我們常需要與客戶建立一種近似朋友的關系;而這時,手機恰恰可以在我們與客戶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正如微博上流傳甚廣的一個笑話:“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坐在你的對面,你卻在給我發私信。”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將生活于一個智能網絡中,每個人都是這個網絡里的一個結點。
當人們在手機上互相關注、互相評論的時候,一個結點便開始向周圍的結點傳遞能量;每一個結點總能找到另一群“志趣相投”的結點,從而形成一個圈子。可以說,每個圈子便是一個市場。
比如,在“手機人”的世界里,活躍著一群這樣的女性——或許她們對智能手機的強大功能不甚了解,但她們卻有強烈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據統計,她們往往是30歲左右的“熟女”,具有高收入、高學歷的“雙高”特征;她們一般是企業里的中級以上主管。這樣的“熟女”有100萬至500萬人。
她們注重生活質量,關注時尚信息,幾乎嚴重依賴手機,而且半數以上的人會同時使用兩部以上手機;她們喜歡自行安裝一些手機軟件,喜歡掛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活躍于虛擬社區,微博更新頻率也很高。
此外,她們在付費視頻和付費閱讀中有更強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實際上,她們每月平均在上網流量、付費下載方面消費近百元。而且,她們還喜歡享受手機購物的便利,并樂于在手機上支付。
當然,這還只是移動互聯時代龐大顧客群的冰山一角。智能手機的強大功能,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此花費更多的時間,也會給商家帶來更多的營銷機遇。此外,移動互聯時代,手機已經改變了人們對“黃金時間”和“垃圾時間”的簡單區分。在無數“手機人”眼中,原先被視作“垃圾時間”的“碎片時間”,已經成為“黃金時間”。
比如,在過去的時候,等候公交車的時間里,讓人煩悶,被視為“垃圾時間”。而現在,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在智能手機上瀏覽。于是,對于在移動互聯網上做廣告的商家來說,這些“碎片時間”反倒成了“黃金時間”。這種變化在快節奏的大都市里尤為明顯。
所以,移動互聯時代不斷完善著我們的“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網絡時代興起的一種營銷理論,只要營銷成本足夠低廉,眾多分散的顧客也可以構成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網絡,可以向整個社會群體進行營銷宣傳。
基于此,“垃圾時間”正從我們的觀念中褪去,“碎片時間”悄然成為有望給企業帶來巨大收益的“黃金時間”。比如,淘寶無線電子商務的數據中顯示,顧客在手機購物時,通常會選在典型的“碎片時間”——上下班途中的時間。此外,手機購物的“黃金時間”還會出現在睡覺前,因為人們在睡覺前關閉手機時,會傾向于做出一個深思熟慮的購買決定。
這些新的變化,都給我們的營銷帶來很好的啟示。比如,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碎片時間”,通過一些手機門戶網發布相關產品信息,從而吸引顧客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在智能手機時代,市場真正以顧客為中心。如果哪一個商家想要營銷獲勝,就要處處為顧客著想,能為顧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從而讓顧客愿意為其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流量。
基于此,智能手機催生出了5大商機:
1.小額銷售的規模化
比如,手機的本人性(即手機使用者的相對固定性)、經常性和網絡性降低了銷售的宣傳成本,使得商品交易具備隨時隨地的特征,所以,商品的小額銷售規模化得以實現。我們以音樂付費下載為例,商家可以通過下載購買的方式,將歌曲一首一首地售出。這對顧客來說,增強在消費時的針對性。因此,網絡下載受到了顧客的極大歡迎。
這種銷售方式的變革,對很多企業與個人產生了深遠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很多電子產品(包括電子書等)都可以網絡下載的方式進行銷售,這在無形中為更多人提供了創業的機會。
2.手機支付的輕便化
手機支付功能逐漸為人們所認可與推崇。這是因為,通過手機支付,可以更大程度上縮短顧客的交易時間,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交易與結算流程更加簡捷。
可以說,只要我們的產品能夠打動顧客的芳心,顧客在滑動手指的時候,便可以讓我們實現銷售的目標。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夠打動顧客,并讓顧客選擇我們的產品呢?我們會在后面的內容中講到這個問題。
3.更深入地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在營銷中,僅對顧客的個性需求予以了解還不夠,我們還要深入挖掘顧客的潛在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顧客提供最具人性化的商品與服務。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的方式,對顧客進行問卷調查。這對顧客來說,不過打發了自己的“閑暇時間”;但對商家來說,則獲取了寶貴的市場信息,并為下一步的營銷做好準備。
4.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營銷中,能夠掌握一個顧客的消費經歷,并以此為參考,給顧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無疑會增強顧客的忠誠度,同時還可以幫助商家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
我們以麥當勞手機優惠券為例,用戶在注冊成為會員后,可以通過手機接收電子優惠券。于是,麥當勞便可以據此準確把握顧客在麥當勞的消費信息。當這項功能與手機定位功能結合后,商家還可以向特定群體(如注冊會員)提供其所在地周圍的活動信息,從而促進銷售。

麥當勞的手機優惠券
5.提供商品與服務的適時性
由于手機的本人性、經常性和定位性,因此,商家在提供商品時的成本便降低了,從而大大提高了靈活把握銷售時機的可能性。
例如,某家燒餅鋪建立一個微博賬號,由于燒餅做得地道,而且常在微博上發布一些新穎的內容,吸引了不少當地的“粉絲”。于是,什么時候燒餅烤好了,店主只要在微博上發出信息,告訴大家燒餅已經新鮮出爐,便會有顧客前來購買,既讓顧客吃上了剛出爐的燒餅,也減輕了商家的存貨壓力。
因此,正是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商家才能急顧客所急、想顧客所想,適時地把信息傳送出去,從而使得商家與顧客之間實現雙贏。可見,智能手機里隱藏著無限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