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凌晨四點半(高中實踐版)
- 韋秀英
- 3073字
- 2019-01-03 16:11:42
哈佛人的枯燥與快樂
怎樣思想,就有怎樣的生活。
——哈佛知名校友、著名思想家 拉爾夫·愛默生
我們總是在抱怨自己的課業重、壓力大,事實上,很多人都知道哈佛學生學的也一點兒都不輕松。對于任何人來說,知識的積累都面臨著枯燥和反復,沒有這種艱辛的行走,也就不可能有今后的飛躍。因此,哈佛的學生都能以苦為樂,對所學領域樂在其中。在哈佛學生的心中,燃燒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要在未來承擔重要的社會責任。
哈佛人主張像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要珍惜時間,要努力為實現理想而打拼,并不是要一味地拼命,也應該有適度的休息和放松。“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這個貼切的說法,揭示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哈佛的學習強度很大,學生們每天都承受著很大的學習壓力。但是他們并不提倡學生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認為要在盡力學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玩。
哈佛的學生認為,課余生活的功能甚至要勝過正規學習。因為適度進行課外活動,不但不會荒廢學業,而且還可以提高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適當地放松也可以使思路更加活躍,因此要“像紳士一樣地玩”。在哈佛,除去緊張的學習生活之外,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多種藝術匯演和各種社會文化活動,比如各種音樂會、戲劇演出、舞蹈表演以及各種藝術展覽等,哈佛每年都要舉辦藝術節,以活躍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這些充滿著濃厚的藝術氛圍的文化活動,使學生得以在文化藝術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勞逸結合,就是要求你在緊張的學習之后,能夠暫時把它們完全忘記,然后就像投入學習那樣盡興地玩耍、盡情地放松。人在盡心休閑的時候,所得到的體力和恢復的精力,就會為下一階段投入奮斗增添無窮的動力。所以在前進的路上,不僅要勤奮努力地學習,更要學會徹底的放松。
那些富有經驗的園丁,往往會把樹木上許多能夠開花結果的枝條,有選擇性地剪去,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可惜。但是,園丁們這樣做,恰恰就是為了使樹木能更茁壯地成長,使果實結得更飽滿。否則,如果不忍痛將這些旁枝剪去而保留太多的枝條,那么將來的總收成,就要大大減少,果實的質量也要差很多。做人也像培植花木,青年學子們更不要把精力消耗在太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應集中所有精力,全力以赴、埋頭苦干,一定可以取得優秀的成績。
要想成為才識過人、令人嘆服的領袖,或者成為無人可及的優秀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腦中雜亂無序的念頭,忍受奮斗過程中的乏味與枯燥,并且能夠享受徹底放松的快樂。一個人如果想在某個重要的方面取得偉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忍痛割愛,大膽地舉起“剪刀”,把所有那些把人引向微不足道、平凡無奇的愿望全都“剪去”,因為那些看似豐富多彩的事,只能更多地分散人的精力。即便是那些已經有了眉目的事情,也一定要當機立斷忍痛“剪掉”。
到處去鑿淺井,何如用盡心力去鑿一口深井呢?與其贊嘆、羨慕和向往天才人物的成功,不如培養如何集中注意力。很多成功的人在一生中能夠成就一項事業,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素質,就是善于集中注意力,能夠在枯燥的奮斗中,專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在枯燥的專注中,專心致志地努力進行刻苦的學習和研究。
畢業于哈佛大學,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華裔內閣成員、前勞工部部長趙小蘭,談到她在哈佛的經歷時深有感觸。當智慧勤奮的趙小蘭插班進入哈佛商學院三年級時,她連一個英文單詞都不會,每天只能把黑板上的所有內容抄下來,晚上再由父親把所有內容譯成中文,這樣才能弄明白課程內容。父親還得為她補習英語,那時每天真是戰戰兢兢,因為教室如戰場,老師上課并不講課,甚至沒有教科書,每天都要給大家發三項課題,每項課題都描述一個有問題的公司。學生需要做的功課,就是要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提出建議。如果學生沒有充分準備,可能每天都不敢走進教室,因為一旦被教授指名,就必須面對鐵面無私的教授做出回答,雖不嚴刑拷打,但教授那銳利的目光,射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會讓你猶如芒刺在背。
商學院的課程,每天只有6小時,但是所有的課程都相當的復雜,準備起來至少要花10個小時。哈佛就是這樣訓練學生,在混亂中把問題整理出來,自己先歸納演繹得有條有理,然后大家再一起參與討論尋求解決途徑。每天下課后,趙小蘭都要趕到圖書館去找資料,花上兩到三個小時才能組織起來,三項課題經常做到凌晨一點以后才能入睡。
哈佛商學院的教授最注重學生的“臨場表現”,學生的成績主要取決于討論課題的參與度,因為教授認為那些有效率的企業家和生意人,都需要與人溝通。在哈佛的學習生活,真可謂既惶恐又興奮,趙小蘭幾乎連睡覺都在琢磨著那些難解的課題。嚴格的訓練,會使學生對問題的探討越來越深廣周密。如果在班上參與討論的成績卓然,教授當然會另眼相看,諸多的嘉勉和鼓勵,使趙小蘭在哈佛枯燥的學習中收獲了莫大的快樂,這使她更不愿意放松片刻,保持著優異的成績。
哈佛的教授都非常優秀,他們中很多人還兼任公司顧問,理論與實際經驗都非常豐富。在哈佛大學的艱苦歷練,培養了趙小蘭的領導才能,使她成為處事能力很強的干練女性,在畢業典禮時,哈佛碩士趙小蘭被學校選為畢業生游園的領隊及班長。這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此項極高榮譽賦予東方女學生。她帶著這份特殊的榮譽走出校門,充滿信心地進入了社會。
正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使趙小蘭從一個不認識ABC的小女孩起步,最后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內閣成員、勞工部長。哈佛那段雖枯燥卻快樂的金色年華,孕育了趙小蘭的輝煌人生。
無所事事的人,即使給他一座金山,也早晚會有坐吃山空的時候。成功的人未必是完美的,但他們有一項特質是一般人所沒有的,那就是專心致志與勤奮。很多人都想找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當幾經輾轉之后,才發現“勤”才是成大事的要訣。是的,天道酬勤,在每個成功者的身上,幾乎都可以看到辛勤工作、努力學習的好習慣。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可能令人感到枯燥,卻會使青年人如虎添翼。笨鳥先飛尚可領先,辛勤的勞動,必然會有豐厚而快樂的人生回報。
◎哈佛心理評估:測測頭腦的靈光度。
1.芭拉家共有8人,其中有6人會下象棋,5人會下圍棋,4人會下國際象棋。問3種都會下最多有幾人,最少是幾人?
2.艾特每分鐘跑3圈,安東每分鐘跑2圈,亞森每分鐘跑1圈。3人同時起跑,問多少時間后重新相會在起跑線上?
3.一個人生于公元前10年,死于公元10年他生日那一天,這人活了多少歲?
4.布魯發現400米的圓形跑道上,跑在達倫前面有5個人,后面也有5個人。總共有多少人參加萬米決賽?
5.班主任讓全班同學站成一排,一次又一次地讓奇數位置的人往前站,最后讓剩下的兩名同學做節目主持人。已知班上有50人,卡拉想做節目主持人,應站在什么位置上?
6.克里斯回家,前一半路程乘汽車,比平時騎自行車快4倍,后一半路程步行,比騎自行車慢一半。克里斯這次回家用的時間比平時少嗎?
7.漢納家共4口人,年齡之和是73歲,父親比母親大3歲,漢納比妹妹大2歲。4年前全家的年齡之和是58歲。每人年齡是多少歲?
8.一杯咖啡,一杯牛奶。從牛奶杯舀一勺牛奶倒入咖啡杯。然后再舀一勺混合的咖啡牛奶倒入牛奶杯中。牛奶杯中的咖啡多,還是咖啡杯中的牛奶多?
9.哥哥缺5角錢,弟弟只缺1分錢。兩人把錢合起來買一本小說仍然不夠。這本書的價錢是多少?兄弟倆各有多少錢?
答案分析
每題2分:
1.最多為4人。最少沒人。
2.1分鐘后。
3.19歲。
4.6人。
5.站在第1號或第33號的位置上。
6.不是少而是多。
7.34歲、31歲、5歲和3歲。
8.一樣多。
9.這本書5角錢。哥哥沒錢,弟弟有4角9分錢:
18分:反應能力超常、快速。
10~16分:反應能力優秀,鎮定自若。
2~8分:反應能力一般,往往不知所措。
0分:反應遲鈍,總是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