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精衛填海
- 人生的座右銘:歷代經典勵志小品
- 徐潛
- 826字
- 2016-09-22 11:45:36
《山海經》①
發鳩之山②,其上多柘木③。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④,白喙⑤,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讠交)⑥。是炎帝之少女⑦,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⑧,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⑨,以堙于東海⑩。
【注釋】
①《山海經》:保存中國古代神話資料最豐富的一部典籍,自古號稱奇書。全書十八卷,分為《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兩大類。該書包含著有關中國古代地理、歷史、神話、民族、宗教、醫藥、動物、植物等多方面的內容,保存著豐富的資料,是研究上古社會的重要文獻。《山海經》舊傳為大禹、伯益所記,實際卻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作于一時。②發鳩之山:神話中山名。③柘(zhè)木:柘樹,葉子可以飼蠶,樹皮可以染黃,古時往往“桑柘”連稱。④文首:色彩華麗的頭。文,同“紋”,是花紋或圖形。⑤白喙(huì):白色的嘴。禽鳥獸類的嘴叫作喙。⑥其名自(讠交)(xiāo或jiào):精衛鳥的名字是自己叫喚的聲音。(讠交),呼叫,叫喚,這里是鳥的啼聲。⑦炎帝:古傳說是神農氏的“帝號”。⑧溺:淹沒。⑨銜:用嘴含。⑩堙(yīn):填塞。
【賞析】
本文選自《山海經·北山經》,是一則十分神奇、美麗動人的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神話。神話是原始文學的一種重要的樣式,是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歷史時期的產物,反映了原始人類對自然與社會的曲折認識。原始人類相信萬物有靈,相信靈魂不死,他們以幼稚的想象與天真的幻想,口頭創作了許多浪漫而奇特的神話。
《精衛填海》講述的是溺死的少女化而為鳥,誓向大海復仇的悲壯故事。人們在幼稚的幻想里,把精衛說成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化生的,并描述了它銜木石、填滄海、堅毅不屈、勤奮不息的壯舉,表現了遠古人類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堅定意志。
這則神話的悲劇色彩是顯而易見的,但能于悲劇色彩中強烈地透出剛毅之氣,給人以教育與鼓舞。個體生命的結束,并非斗爭的終結。“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陶淵明《讀〈山海經〉》)神話作品表現出來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對后人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