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陽貨欲見孔子
- 人生的座右銘:歷代經典勵志小品
- 徐潛
- 780字
- 2016-09-22 11:45:36
《論語》
陽貨欲見孔子①,孔子不見,歸孔子豚②。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③。
遇諸涂④。
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⑤:“懷其寶而迷其邦⑥,可謂仁乎?”
曰⑦:“不可。”
“好從事而亟失時⑧,可謂知乎⑨?”
曰:“不可。”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⑩。”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11]。”
【注釋】
①陽貨:人名,又叫陽虎,是把持魯國政權的季氏家臣中最有權勢的人。見:使謁見。②歸:同饋,贈送。豚(tún):小豬。這里應是蒸熟了的小豬。③時:窺伺,探聽。亡:不在。往拜之:去回拜陽貨。孔子收到豚應該回拜,但他不愿見陽貨,所以探聽陽貨不在家時前去回拜。④遇諸涂: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涂,同“途”,半路上。⑤曰:仍是陽貨在說。⑥懷:動詞,把東西塞在懷里。寶:這里比喻聰明才能。迷:使混亂。邦:指國家。這句連下句二句是說,你自己有一身的本領,卻使你的國家一片混亂,這可以叫仁愛嗎。因為孔子提倡仁,所以陽貨這樣詰難他。⑦曰:指孔子回答說。一說,這里的“曰”和下文的“曰”,都是陽貨自問自答。⑧好(hào)從事:指喜歡從事政治活動。亟(qì):屢次。失時:失去時機。⑨知(zhì)同“智”。⑩日月:指時間。歲:年歲。我與:猶言等待我。[11]:做官。
【賞析】
本文見于《論語·陽貨篇》,記述了孔子同持不同見解的陽貨的一段交往。
陽貨,又名陽虎,當時任魯國正卿季氏之宰,以大夫身份把持朝政。他對孔子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架勢,出語不敬,吆吆喝喝。孔子雖然只是個“士”,地位低于陽貨,卻不肯依附這樣一個野心勃勃不知自謙的政客。于是,他采取了規避不見、巧妙周旋的策略。口頭上“吾將仕矣”,而實際上,在陽貨當政期間,孔子始終不肯出仕。“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堅持著他從政的原則,表現出剛正不阿的節操。
本文敘述語言簡練傳神,人物語言各有本色。陽貨、孔子兩個人物的神情心態刻畫得活脫生動,如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