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快樂的本質是選擇

痛苦從心來,快樂從心起,人是否快樂,關鍵在于自己的心態。我們不快樂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樂觀的心態、永遠不知道滿足。想得到快樂,你一定能找到快樂的理由;相反,如果沒有好心態,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你選擇悲觀還是樂觀

這個世界上天生就有兩種人:一種是悲觀主義者,一種是樂觀主義者。對于同樣一個問題,這兩者的觀點有時會是截然相反的。面對同樣一個裝了一半水的瓶子,悲觀者說:“瓶子還不滿呢,只有半瓶水?!倍鴺酚^者說:“瓶子里還有一半的水,真不錯?!鼻罢咄嘎冻鱿麡O和茫然,后者滿懷希望,透露出一種熱情。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一個悲觀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到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生命的幸福與困厄,不在于降臨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如何面對這些事?!?

蘇軾有一首哲理詩《題西林壁》,詩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景色雄奇而壯觀,給人美不勝收的感覺,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它,都可以看到一幅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面,而且只要稍稍轉換視角,就可以看到另一幅絕佳的山水圖。看山如此,看人看事也是如此,只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還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使我們擺脫困擾,重新找到生活中原本就屬于我們的快樂。

從前,有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一個賣雨傘的,二女兒則嫁給了賣草帽的。按理說,此時老太太應該想著怎么讓自己安度晚年了,可是老太太一天到晚總是愁容滿面。

一到晴天,老太太就唉聲嘆氣地說:“大女婿的雨傘現在不好賣嘍,大女兒的日子不好過了?!?

可一到雨天,她又想起了二女兒:“又沒有人買草帽了,二女兒的日子不好過了。”所以,無論晴天還是雨天,老太太總是不開心。

這時候,一位鄰居對老太太說:“你怎么天天為這些事情發愁呢?大雨天你想想大女兒的雨傘好賣了,晴天你就去想二女兒的草帽生意不錯,這樣想,你不就天天高興了嗎?”

老太太聽了鄰居的話恍然大悟,以后天天臉上都有了笑容。

看來快樂與否,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我們自己的選擇。下大雨時,有人會透過窗戶欣賞美麗的雨景,但也有人在哀嘆滿地的泥濘。

我們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也要學會換個角度去想一想,或許便可明白原來的想法其實是大可不必的,一切并非像原來我們預計的那樣糟糕,路還未到盡頭,你會獲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嚯y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它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面對困難時,你選擇了樂觀與快樂,問題就可能會迎刃而解,如果你選擇的是悲觀與失望,那么就很難走出泥潭。

有兩個人住在光禿禿的荒山上。悲觀者一邊嘆氣,一邊在山腳下為自己修著墳塋。樂觀者卻樂呵呵的,在山坡上種了好多綠色的樹苗。歲月悠悠,如白駒過隙,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悲觀者果然老了,于是就淚汪汪、滿懷悲愴地打開墳塋的門,走了進去,再也沒有出來。而第二個人卻精神抖擻,在綠色的海洋中采摘著豐收的果實。

其實悲觀與樂觀都是種子,如果你選擇了前者,那長出來的果子名字叫“無奈”;如果你選擇了后者,它結的果子就叫“甘甜”。要哪種果子,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中。

悲觀的人,他們會先被自己打敗,然后才會被生活打??;樂觀的人,他們會先戰勝自己,然后才戰勝生活。與其選擇悲觀地面對世界,不如選擇樂觀積極,如果我們不能改變所處的環境,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心態是我們應對各種人生遭遇的態度,好的心態對我們獲得快樂大有裨益,而悲觀的心態只能毀滅我們自己。

人生苦短,何苦再為難自己。

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

很多人認為快樂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他們認為在生活中總是難以尋覓到真正的快樂,找不到快樂的理由。其實在生活中,一個人快樂與否并不完全取決于外界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想得到快樂,你總會找到快樂的理由;相反,如果沒有好的心態,身在福中不知福,即使擁有再多,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從前,有個整日郁郁寡歡的國王,他感覺自己總是有很多的煩惱。于是,他派大臣在全國各地去尋找一個真正快樂的人,并把快樂的人帶回王宮,讓這個快樂的人向自己傳授獲得快樂的秘訣。

于是,大臣便開始了艱難的尋找,四處搜尋了好幾年,但是一無所獲。終于有一天,當一個大臣走進一個異常貧窮的小村落時,這個大臣聽到一個人在放聲歌唱,歌聲中洋溢著快樂,讓人一聽就能感覺到這個人內心的歡喜。循著歌聲,大臣找到了一位正在田間犁地的農夫。

大臣問農夫:“你快樂嗎?”

“我沒有一天不快樂!”農夫回答道。

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告訴了農夫。

農夫不禁大笑起來,并說道:“我曾因沒有鞋子而沮喪,直到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一個沒腳的人,我才覺得沒鞋子算不了什么。”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快樂是一種心態,保持好心情的關鍵在于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有些人很貧窮,但他們滿足于還能吃飽肚子,有健康的身體,那他們就是快樂的;而有些富人,擁有了充足的物質財富,卻整天患得患失,他們怎會快樂呢?

其實,快樂對任何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假如你選擇的是快樂,那么你得到的就會是開心;倘若你選擇了悲傷,那你的心中就會充滿無限的凄涼。假如你身體稍有不適就感覺大病將至,那么你自然會愁容滿面,郁郁寡歡;假如你對任何事情都毫無信心,失敗就會接踵而來……正如歐·亨利所說:“我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就是自己靈魂的統帥?!蔽覀冇心芰刂谱约旱乃枷?,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快樂。成功學家安東尼也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一個國家的國王就是運用他至高無上的王權來統治整個國家。你自己的國王在哪里呢?就在你的頭腦里面。如果你能夠掌握人生經驗,那么你就是能夠統治你自己的王國的國王了?!?

快樂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要自己愿意,隨時都能給自己找出一個快樂的理由,比如說和煦的陽光,比如說清新的空氣,比如說同事的一聲贊美等等。關鍵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往好的方面去想,把那些不開心的事情拋到腦后,盡量自己尋找一個快樂的理由。人生在世,短暫而又漫長,是挺不容易的,我們要像《寬心謠》里唱的那樣:“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一個人辛辛苦苦來到世上,快樂是一生,苦惱也是一生,何不讓自己快樂地走過一生呢?何不讓自己的一生都充滿幸福的感覺呢!

雖然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現實中也總會有許多無奈揮之不去,但這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你真的快樂不起來,那是別人左右了你的理性世界。在人生的舞臺上,你是在別人的悲劇中扮演著不屬于自己的角色。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讓歲月沉積的所有悲傷都遠去,去想想生活中那些美妙的情節,去感悟那些平凡歲月中曾經讓我們激動的往事。其實快樂的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自己善于去捕捉。

朋友的一句簡單問候,孩子天真的笑臉……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值得快樂的事。放飛你我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一切,你就能找到快樂。

自信是獲得快樂的關鍵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只有自己重視自己,別人才會重視你,反之亦然。要想自己的生命有意義和價值,那么就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要學會愛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相反,如果你對自己喪失了信心,那么無論做任何事,你都會覺得力不從心。

“杜根定律”是心理學中一條很有名的定律,這條定律是由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D·杜根提出來的。這個定律就是:“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個人的人生成敗取決于人是否有信心,心理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在關鍵時刻的發揮。

一位心理學家為了驗證“杜根定律”而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第一次實驗,他讓五個人穿過一間非常黑暗的房子,這五個人不費吹灰之力輕松地走出了房子。

第二次,心理學家打開了房間內的一盞燈,但是燈光比較昏暗,只能依稀辨別房間內的景象。剛剛參加實驗的人看到房間里的一切,不禁大驚失色,都驚出一身冷汗。

原來他們看到剛才走過的路竟然是一座很窄的獨木橋,獨木橋的旁邊是一個大水池,水池里還有幾條張著大嘴的鱷魚。心理學家讓剛才參加實驗的人再走一次,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心有余悸,不敢再嘗試了。

經過一番勸說,有三個膽子稍微大些的人決定再試一次。

第一個人走在上面小心翼翼,異常謹慎,花了比第一次多幾倍的時間才走出了這間房子。

第二個人更是如履薄冰,剛走到一半,他竟然嚇得腿軟,從獨木橋上爬了過去。

第三個人則喪失了所有的勇氣,他剛踏上獨木橋,就迅速返回了,根本沒有成功。

這時,心理學家打開了房間里所有的燈,房間里瞬時明亮了起來,房間里的真實情況一覽無余地展現在大家眼前。原來獨木橋的下面還裝有一張安全網,由于剛才燈光昏暗,再加上安全網的顏色非常淺,所以參加實驗的人都沒有發現。此時,參加實驗的人為自己剛才的謹小慎微感到異常慚愧。

在這個實驗中,由于第一次所有人都不知道房間里的復雜情況,所以他們沒有任何膽怯畏懼的心理,自信滿滿地走出了房間。但是當打開一盞燈,房間內的恐怖景象讓他們產生了莫大恐慌,所以第二次,膽大者戰戰兢兢地走出了房間,膽小者干脆臨陣脫逃。當明亮的燈光向他們展示了事情的真相后,他們明白了真實的情況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可怕,這時他們就又燃起了自信。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能力高低絕對不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根本原因,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一個女孩,她長得不漂亮,甚至可以說有點丑,因此,她在眾人面前極度缺乏自信。慢慢地,她開始有點自暴自棄,不再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整天邋里邋遢的,做事也是馬馬虎虎、不求上進。

為了改變女孩的這種狀況,女孩的上司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周圍的同事每天都對女孩說一些贊揚性的話語,比如說“你今天真漂亮”、“你笑起來牙齒好白”、“你真能干”、“今天表現不錯”等,以增強她的自信。一段時間以后,還真的有效果,人們發現女孩真的變漂亮了。

她的長相真的變了嗎?難道贊美的話還能美容?其實女孩的長相一點兒沒變,改變的是她的精神狀態。面對大家的贊揚,女孩開始慢慢自信起來,一掃臉上的萎扉,開始容光煥發起來,她不再邋遢,開始變得愛打扮起來,做事也越來越積極主動,不斷展示自己的風采。正是由于大家的贊揚,才使她產生了自信,而她對自己有了自信,所以大家才覺得她漂亮了,從此大家看到的是一個陽光自信、充滿笑容的女孩。

其實自信的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比別人強,而是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能夠明確自己的價值,在自信的心態下,人的優勢更容易激發出來。而自卑的人總是活在別人的陰影下,自己的心很難見到陽光,自卑的人在與別人的比較中,往往把焦點聚集在自己的缺陷上,進而否定自己和責備自己,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所以自卑的人是很難感到快樂的。自信的人總是把眼光放在自己的長處上,對什么事都充滿期待和希望,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鼓勵自己、接納自己,自然就能很輕松地沐浴到快樂的陽光。

豁達面對,永不抱怨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頭驢,它掉到了一個很深的廢棄的井里。主人權衡一下,認為救它上來不劃算,于是自己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驢。每天,還有人往廢井里面倒垃圾,驢很生氣,它心想:“真倒霉,掉到了廢井里,主人不要我了,就連死也不讓我死得舒服點,每天還有那么多垃圾扔在旁邊?!?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維發生了轉變,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而不是讓自己被垃圾所淹沒,并從垃圾中找些殘羹來維持自己的體能。終于有一天,垃圾成為它的墊腳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資少,不要抱怨你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巔峰。這個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還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從這頭驢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種豁達的心境,它性格開朗、氣量大,以愉悅的心情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正如古詩所云:“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云飛?!币馑际钦f,竹子再繁密也不能阻礙溪水流過,山再高也不能防礙白云的高飛。它告訴我們不管前面有多么艱險,都不應該改變自己的意志,只要以豁達的心情去面對,就能夠高效地向目標前進,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最終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保持豁達的心境首先就要面對現實。試想,如果掉進井里的那頭驢整天為主人背棄于它而悲嘆,為還有人把垃圾扔到它身邊而痛苦,那么等待它的只能是死亡??墒沁@頭驢以極大的氣量面對常人眼中的磨難,并且成功地將磨難化作了成功的基石。所以,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應該像故事中的那頭驢那樣直面現實,接受現實的考驗,有了這樣的寬宏大量,我們才會促使自己高效地想方設法去解決困難。

豁達的人應該是樂觀的,當他面對現實的時候,是能夠“趨利避害”的。

在日本,有一個23歲的小伙子赤手空拳和同伴們一起來到東京闖天下。到了東京后,他們驚訝地發現:人們在水龍頭上接涼水喝都必須付錢。同伴們失望地感嘆道:“天哪!這個鬼地方連喝冷水都要錢,簡直沒辦法待下去了?!毖粤T,同伴們都紛紛返回了故鄉。這個小伙子也看到了這幕情景,他卻想:這地方連冷水都能夠賣錢,一定是掙錢的好地方嘛!于是他留在東京,開始了創業生涯。后來,他成為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他的名字叫淺田一郎。

淺田一郎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發是深刻的:面對同樣的情況,他與常人的看法和做法大相徑庭,他用樂觀的心態看到了隱藏的商機,并因此而逐漸走向成功。面對現實的困境,除了本能地承認現實,不糾纏于心理的困苦,還應該主動地去保持“趨利避害”的思維習慣。避開不利的因素,爭取向有利的方面去發展。所以,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才是明智之舉,才能夠讓自己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相反,那些思想消極、意志薄弱的懦夫,就注定會一生平庸。

小劉在公司里整天都是一副郁郁寡歡的樣子。工作中,領導稍有不贊同她的意見,她就會想:是不是領導認為我沒有能力?是不是領導對我有看法了?同事和她平時交往也感覺到很累,因為小劉是公司里的策劃人員,公司規定,方案在交給客戶之前,公司內部對每一個策劃方案要進行討論,這一舉措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個程序規定。即使是公司的資深策劃師所寫出的作品,也會經常受到大家的質疑,可是小劉卻不能夠理解,領導在討論會上提出的意見她還能勉強接受,如果哪位跟她地位相當的同事提了意見,她就會馬上露出不高興的樣子,甚至跟別人搶白一番。這樣次數一多,再討論她的作品時,別人就不愿多提意見了。

孤獨地在職場上奮斗,小劉又有了新的煩惱:同事們對她的策劃項目不支持,領導卻又多次提醒她爭取同事的幫助。

最讓她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由于她的策劃方案沒有得到客戶的認可,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小劉只好離開了這家當初讓她十分憧憬的公司。

小劉的失敗,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她的氣量太小,對同事的意見不理解,對領導的批評更是從心底抵觸,這樣自己整天處于郁悶之中,無法開心地工作,再加上得不到同事的幫助,最終導致策劃方案失敗,只好選擇離職。其實,在職場中無法排解困境的時候,不妨多多運用“阿Q精神”。所謂“阿Q精神”,來源于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小說中阿Q總是遭遇挫折、受到欺侮,但阿Q卻總是能找到讓自己解脫的辦法,比如被人打了,他自己就在心里想著是被自己的兒子打了,于是就不再有心理負擔了,因而阿Q精神也習慣被稱作“精神勝利法”。

在現代職場,遭遇挫折失敗是難免之事。在總結經驗教訓之后,我們如果不能馬上調整心態,而是背著心理包袱,自此以后總是自怨自艾、郁郁寡歡,那么就會使工作大受影響,對身心健康更是有極大的危害。其實你要明白,戰場上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職場中也沒有永遠順利的幸運兒。在職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遭遇一次滑鐵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盡快從陰影中走出來,為后續的工作營造一個好的氛圍,自然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牛奶打翻了,任你呼天搶地、捶胸頓足,牛奶也不能再回到杯子里了。這種傷心,除了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此時不妨用阿Q精神來安慰自己:牛奶本來就已經變質了,打翻了更好!

快樂是一種自我滿足

有一個小孩子一不小心丟失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心里感到十分難過,哭泣著到處尋找自己的玩具。這時,一個比他大點的孩子見他哭得非常傷心,于是就從自己的包里取出一個玩具送給了他。這時候,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小孩子哭得更加傷心了,大孩子非常納悶地問他:“我不是送給你一個玩具了嗎?為何還這樣傷心?”那個小孩子回答說:“如果那個玩具不丟的話,我就可以有兩個玩具了?!?

這雖然是一個小孩子的故事,但是在成人的世界中,很多人的行為和這個小孩子在本質上是一樣的。自己的欲望滿足不了,便產生了痛苦,而當自己的欲望滿足之后,很快便又有了新的欲望。欲望總是得不到滿足,就總是有痛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欲壑難填”。

其實,知足是快樂、幸福的基礎,在這里,知足并不是說人沒有進取精神,而是不做那些不切實際的夢。其實,承認和滿足現狀是人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式。知足者想問題、做事情能夠順其自然,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并樂在其中。這并不是削弱人的斗志和進取精神,而是在知足的樂觀和平靜中,認真洞察取得的成功,總結經驗,而后樂于進取,樂于開拓,為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功做好充分的準備。知足常樂,應是個人永遠的精神追求。

有這么一個發人深思的民間故事:

明朝的時候有個非常貧窮的讀書人,他的生活極為窘迫,一面授徒教書,一面努力耕作,但也僅僅是勉強糊口。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在每天黃昏的時候,這個讀書人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取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談得上是清福?”這位讀書人說:“我首先感謝上天讓我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其次,感謝上蒼讓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第三,感謝上天讓我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難道不是清福嗎?”

這個讀書人沒有埋怨生活窘迫,沒有哀嘆自己懷才不遇,也沒有埋怨上天的不公,更沒有在與別人的比較中失去平衡。相反,這種靠自食其力得來的溫飽讓他感到很滿足。正是這種知足的心態,讓他不至于每天陷入痛苦之中,讓他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快樂生活。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覺得快樂。用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的觀點來說,就是不滿足使人生在欲望與失望之間痛苦不堪。

懂得滿足是內心快樂的前提,人的痛苦都是來自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東西是一輩子都實現不了的,如果不懂得珍惜當下的話,就會因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而失望沮喪、怨天尤人,久而久之,便會心灰意冷,對生活沒有了信心,更何談快樂?有的人雖然什么都有,但就是快樂不起來,根源就是不懂得知足,心里造不出“樂”的境界。所謂“境由心造”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些人之所以找不到快樂,并不是不懂得知足,而是喜歡比較,沒有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樂觀心境。盲目攀比就是自尋煩惱,如果你已經步入小康,還想著超過比爾·蓋茨,那怎么能得到快樂?人應該這樣想:也許我們并不富有,但是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沒有優越的社會地位,但是我有一個和和美美的家庭;我沒有像一些明星那樣大紅大紫,但我有寧靜而不受干擾的生活。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有正反兩個方面,選擇哪一種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內心。我們要想使人生之路充滿陽光,就應該看到自己的優勢特長,不能拿自己的不足去和別人的長處比較,否則就是作繭自縛,和自己過不去。人為地為難自己,不懂得知足,就永遠體會不到快樂。

懷有感恩之心,才能與快樂相伴

甲從小就不喜歡吃雞蛋,所以,學校每次發了雞蛋,甲都把雞蛋給乙吃。剛開始的時候乙非常感謝,久而久之便就習慣了。習慣了,乙便認為甲給自己雞蛋是理所當然的了??墒怯幸惶欤讓㈦u蛋給了丙,乙就開始感覺不舒服了。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甲想給誰都可以。為此,她們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一位美國職員每天下班路過一個路口時,都會把一美元給一個老乞丐,這樣過了好久。有一天,老乞丐伸出手來的時候,職員沒有給錢。老乞丐很奇怪,問為什么。職員說:“我原本孤身一人,自己吃飽全家不餓??晌椰F在有了妻子,以后還會有孩子,花費太大,我沒有能力每天再給你一美元了。”老乞丐勃然大怒:“你怎么可以把我的錢給你的老婆孩子呢?真是豈有此理!”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好,一開始,當別人對自己好的時候,我們的心里充滿了感激??墒菚r間久了,我們便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這種給予,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當有一天別人不對自己好了,心里便開始抱怨起來。其實,這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自己的要求變多了。

平時我們總能看到這么一群人,他們總是有無數的無奈、無數的抱怨,他們總感覺國家欠自己的、社會欠自己的、單位欠自己的、領導欠自己的、父母欠自己的、配偶欠自己的,總之無論是誰,都欠自己的,總覺得老天不公。出身貧寒,便開始埋怨老天;到了上學的年齡,有的人上了好學校,而自己上了差一點兒的學校,于是又責怪起父母沒本事,認為這是父母欠自己的債;到了找工作的時候,有的人看起來沒有自己優秀,卻找到了好工作,而自己只能眼巴巴地在門外徘徊,于是又開始大聲謾罵別人沒眼光,認為這是社會欠自己的債;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待遇豐厚、令人羨慕的工作,但是看著別人比自己好像多得了一點兒、少干了一點兒,于是就把前面所得到的全拋在了腦后,又埋怨起單位欠了自己什么。這種人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會抱怨,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不是下功夫去改變現狀,而是一味地抱怨,這樣只會導致一事無成。

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帶著他的五十幾個學生到一個大集團公司參觀,由于該集團的老總是這位班主任的同學,因此這個集團公司的老總親自接待,秘書和工作人員也非??蜌?。秘書將同學們安排在一個有空調的大會議室坐定,工作人員給每個學生倒了一杯水,學生們坐在那里非常坦然,沒有客氣,其中還有一個女同學問工作人員有沒有紅茶,理由是她平時只喝紅茶。只有一個同學起身雙手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茶,并客氣地說了聲:“謝謝,您辛苦了!”老總辦完事情,急急忙忙趕過來連聲道歉:“對不起,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竟然沒有人應聲,還是老師和前面所說的那位同學帶頭鼓起了掌,但掌聲稀稀落落。

老總開始講話,同學們都端坐著,沒有人做記錄,于是老總轉過身對秘書說去領一些公司的筆記本和筆來,然后老總面帶笑容地將筆記本和筆雙手遞給每一個學生。慢慢的,老總的笑容沒有了,除了剛才那個同學畢恭畢敬地站起來雙手接過紙和筆,并連說謝謝外,其他學生們都是伸出一只手臂去接,有的學生根本就不起身,更沒有人說聲謝謝。畢業分配的時候,該同學接到了那個大公司的錄用通知書。

其他同學非常不服氣:“他的成績并沒有我好,憑什么讓他去而不讓我去?”老師一邊嘆氣一邊說:“我帶你們去參觀的真正目的是想給你們創造機會,可是你們都沒有珍惜,該公司點名要這位同學,我有什么辦法呢?”

其他的學生沒有像那位學生一樣心懷感恩,別人給倒水也好,遞紙和筆也好,連最起碼的一句“謝謝”都沒有,認為都是自己應得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欠你什么,沒有任何人應該給你饋贈。相反,你應該感恩你的父母、兄長、領導、同事、老師、同學……放下計較和抱怨,不要苛求別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人人學會感恩,懂得奉獻,知道“沒有人欠你的”,就會多些快樂,少些埋怨。

坦然面對得與失

很多人斤斤計較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失,面對得失很難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其實,世界上的得失本就難以衡量,工作中的得失更是無法準確下結論。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忙碌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休息時間,身處底層崗位者認為自己沒有得到相應的薪水;在民企抱怨太累,在國企認為太空虛,在外企認為工作太機械。抱怨的人總是認為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殊不知,這個世界其實是最公平的,有得亦會有失。

周曉佳是一個女強人,她闖蕩職場多年,憑著自己的努力,她從小公司職員起步,到現在身為一家跨國大企業的中層領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

不過人到中年,周曉佳的事業難有更大的提升了,她的心態便開始有了一些變化。這么多年一直向前沖,當事業平穩的時候,她便會經常反思自己的經歷,慢慢地便生出了一些失意:自己在職場雖然取得了成功,可是失去的也太多,自己陪家人的時間太短,每次女兒跟爸爸親昵的時候,周曉佳會有一種說不出的羨慕,甚至是嫉妒。這時她發現自己失去了太多的人生樂趣。這種悲觀的情緒一出現,就有不可收拾的苗頭,以至于周曉佳對工作有了懈怠的情緒。

后來,在一次和公司總裁的聊天中,周曉佳如夢初醒。同樣是女人的總裁和她談得特別深入,總裁是一位美國人,離開家人獨自到中國來,整天忙碌著公司的事情,只有周末才有時間同丈夫和兒子通電話??杉幢闶沁@樣,總裁仍然十分滿足,因為公司讓她實現了個人的事業追求,讓她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家庭所需要的物質生活。雖然只是偶爾和家人通電話,也絲毫不影響她和家人的感情交流,她每天都會通過電子郵箱向丈夫和兒子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還經常給兒子寄去中國的小玩具,這樣的交流方式讓她感到很幸福。

聽了總裁一席話,周曉佳感到自己必須改變,跟總裁比起來,她自己幸運得多,畢竟她天天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

從那以后,她總是擠出時間和家人團聚,抽空和朋友喝咖啡、聊天,同時,她對工作也更加投入了。

當周曉佳恢復了積極投入的狀態,當她不糾纏于自己的得與失,既投入時間與汗水、更投入情感和精力去工作的時候,身上就有更多積極的正能量,職場的幸福感也就更強烈了。

周旋于職場的人,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得與失,升職、提薪、任務、績效、考核、獎金……哪一項都會有所得失,誰都無法保證自己總能獲得幸運的垂青。有得有失是必然,所以我們應該坦然面對。這次沒有升職,下次可能會有更好的機會;這次沒有完成任務,下次可能會有更好的業績……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己的職場經歷,我們會發現,職場垂青于每一個努力付出者。只要我們愿意去反思總結,就會發現職場給予我們的總是得大于失。

在一家文化事業單位,同事們過著清閑自在的職場生活,工作任務不多,也沒什么壓力,每天做著單調重復的事情,可以整天地聊天、看報、喝茶,上班開始就等著下班。就是這樣清閑得有些無聊的工作,職工們也有意見,那就是工資太少。想起每個月少得有些可憐的薪水,職工們更沒有積極主動性,對任何事都是能推就推、敷衍了事。但其中有一個人卻是例外——肖雅,雖然她靠著自身的實力考進這家事業單位,剛工作就能拿著穩定的工資,在別人眼里很不錯了??伤⒉粷M足,她想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肖雅總是搶著做事,而且從不向領導提要求,同事們也樂得讓這小丫頭去忙碌。在三年時間里,肖雅練就了處理各種業務的能力。五年后,這家事業單位改制,成了自負盈虧的民營企業,單位的很多職工因為無法適應新的企業管理機制而選擇離職,而肖雅憑著自己的業務能力,在這個公司一路高升,做到了副經理,全面負責企業的業務工作。

如果要分析得失,在當初的事業單位,肖雅得到的最少,她的資歷淺,自然薪水低,別人無所事事,她卻是做著幾個人的事情。其實不然,看起來她難得清閑,實際上她得到了鍛煉的機會、發展的平臺,最后她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為后來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都是她的“得到”。可是一般人沒有看到這些,只是一味將自己的“失去”放大,無視自己的“得到”。

如果時時以淡定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職場的得失,將自己的勞動看作能力的提升,把自己的工作看作個人品牌的樹立,把自己的時間看作公司付出的培訓成本,那么我們從職場獲得的就不僅僅是工資了,誰還會認為自己得到的少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安平县| 宁武县| 西盟| 扶绥县| 巴马| 赤水市| 都江堰市| 云浮市| 闸北区| 呼伦贝尔市| 株洲县| 文化| 商洛市| 得荣县| 广宗县| 广安市| 焉耆| 通榆县| 陵水| 黄石市| 汉阴县| 文化| 常熟市| 永顺县| 堆龙德庆县| 固镇县| 贺州市| 格尔木市| 五常市| 萍乡市| 舞阳县| 永定县| 英超| 三都| 宜良县| 囊谦县| 左云县| 卓尼县| 永德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