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自強及其失敗(2)

他雖說得名正言順,但還有人反對,當時北京有位名高望重的大學士倭仁就大聲疾呼地反對說:

竊聞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即使教者誠教,所成就者不過術數之士,古今來未聞有恃術數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無才。如以天文算學必須講習,博采旁求必有精其術者,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

恭親王憤慨極了,他回答說:

該大學士既以此舉為窒礙,自必別有良圖。如果實有妙策,可以制外國而不為外國所制,臣等自當追隨大學士之后,竭其梼昧,悉心商辦。如別無良策,僅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等詞,謂可折沖樽俎,足以制敵之命,臣等實未敢信。

倭仁不過是守舊的糊涂蟲,但是當時的士大夫居然聽了他的話,不去投考同文館的科學班。

同治、光緒年間的社會如何反對新人新政,我們從郭嵩燾的命運可以更加看得清楚。郭氏的教育及出身和當時一般士大夫一樣,并無特別,但是咸豐末年英法聯軍之役,他跟著僧格林沁在大沽口辦交涉,有了那次經驗,他根本覺悟,知道中國非徹底改革不可。他的覺悟還比恭親王諸人的更深刻,據他的研究,我們在漢、唐極盛時代固常與外族平等往來,閉關自守而又獨自尊大的哲學,是南宋勢力衰弱時代的理學先生們提倡出來的,絕不足以為訓。

同治初年,江西南昌的士大夫群起毀教堂,殺傳教士。巡撫沈葆楨(林則徐的女婿)稱贊士大夫的正氣,郭嵩燾則斥責沈氏頑固。郭氏做廣東巡撫的時候,汕頭的人像以前的廣州人,不許外國人進城。他不顧一切,強迫汕頭人遵守條約,許外國人進城。光緒元年(1875年)云貴總督岑毓英因為反對英國人進云南,秘密在云南緬甸邊境上把英國使館的翻譯官殺了,郭嵩燾當即上奏彈劾岑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國有公使駐外從他起。他在西歐的時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經濟、社會,他覺得不但西洋的輪船槍炮值得我們學習,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學習。

他發表了他的日記,送給朋友們看。他常寫信給李鴻章,報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學生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他勸李鴻章擴大留學范圍。

他的這些超時代的議論,引起了全國士大夫的謾罵。他們說郭嵩燾是個漢奸,“有二心于英國”。湖南的大學者如王闿運之流撰了一副對子罵他: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于堯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王闿運的日記還說:“湖南人至恥與為伍。”郭嵩燾出使兩年就回國了。回國的時候,沒有問題,他是全國最開明的一個人,他對西洋的認識遠在李鴻章之上。但是時人反對他,他以后全無機會做事,只好隱居湖南從事著作,他所著的《養知書屋文集》至今尚有披閱的價值。

繼郭嵩燾做駐英、法公使的是曾紀澤,他在外國五年多,略識英語,他的才能眼光與郭嵩燾等。因為他運用外交從俄國收回伊犁,他是國際有名的外交家。他回國的時候抱定志向要推進全民族的近代化,卻是他也遭時人的反對,找不著機會做事,不久就氣死了。

同、光時代的士大夫階級的守舊既然如此,民眾是否比較開通?其實民眾和士大夫階級是同鼻孔出氣的。我們近六十年來的新政都是自上而下,并非由下而上。一切新的事業都是由少數先知先覺者提倡,費盡苦心,慢慢地奮斗出來的。甲午以前,這少數先知先覺者都是在朝的人。甲午以后,革新的領袖權慢慢地轉到在野的人的手里,卻是這些在野的領袖都是知識分子,不是民眾。嚴格說來,民眾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礙之一。

四士大夫輕舉妄動

在同治、光緒年間,民眾的守舊雖在士大夫階級之上,但是民眾是被動的,領導權、統治權是在士大夫階級手里。不幸,那個時代的士大夫階級,除極少數外,完全不了解當時的世界大勢。

同治共十三年,從1862年到1874年。在這個時期內,德意志統一了,意大利統一了,美國的中央政府也把南方的獨立運動消滅,恢復而又加強美國的統一了。那個時期是民族主義在西洋大成功的時期,這些國家統一了以后,隨著就是國內的大建設和經濟的大發展。在同治以前,列強在國外行帝國主義的,僅英、俄、法三國。同治以后,加了美、德、意三國。競爭者多了,競爭就愈厲害。并且在同治以前,英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化國家,全世界都銷售英國的制造品。同治以后,德、美、法也逐漸工業化、資本化了。國際上除了政治勢力的競爭以外,又有了新起的熱烈的經濟競爭。中國在光緒年間處境的困難,遠在道光、咸豐年間之上。

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大敵人,同治、光緒年間如此,現在還是如此。要救國的志士應該人人了解帝國主義的真實性質。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是有關系的。關系可以說有三層:第一,資本主義的國家貪圖在外國投資。國內的資本多了,利息就低。譬如,英、美兩國資本很多,資本家能得百分之四的利息就算很好了。但是如果英、美的資本家能把資本投在中國或印度或南美洲,年利很容易達到百分之七或更高些,所以英、美資本家競向未開發的國家投資。但是接受外國來的資本不一定有害,英、美的資本家也不一定有政治野心。美國在19世紀下半期的建設大部分是利用英國資本舉辦的,結果英國的資本家固然得了好處,但是美國開辟了富源,其人民所得的好處更多。我們的平漢鐵路原是借比利時的資本修建的,后來我們按期還本付息,那條鐵路就變為我們的了。比利時資本家得了好處,我們得了更大的好處。所以孫中山先生雖反對帝國主義,但他贊成中國利用外債來建設。

但是有些資本家要利用政治的壓力去得投資的機會,還有政治野心家要用資本來擴充政治勢力。凡是國際投資有政治作用的,就是侵略的、帝國主義的;凡是國際投資無政治作用的,就是純潔的,投資者與受資者兩方均能受益。所以我們對于外國的資本應采取的態度如同對水一樣,有的時候、有的地方,在某種條件之下,我們應該掘井取水,或開河引水;在別的時候、地方和條件之下,我們則必須筑堤防水。

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第二層關系是商業的推銷。資本主義的國家都利用機械制造,工廠規模愈大,出品愈多,得利就更厚,困難在市場。各國競爭市場,原可以專憑商品之精與價格之廉,不必靠武力的侵略或政治的壓力。但在19世紀末年,國際貿易的自由一天少一天。各國不但提高本國的關稅,并且提高屬地的關稅,這樣一來,商業的發展隨著政權的發展,爭市場等于爭屬地。被壓迫的國家,一旦喪失關稅自主,就永無發展工業的可能。雖然,國際貿易大部分還是平等國家間之貿易,不是帝國與屬地之間的貿易。英國與美、德、法、日諸國的貿易額,遠大于英國與其屬地的貿易額。英國的屬地最多,尚且如此,別國更不必說了。

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第三層關系是原料的尋求。世界上沒有一國完全不靠外來的原料,最富有原料的國家如英、美、俄尚且如此,別的國家所需的外來原料更多。日本及意大利是最窮的,棉、煤、鐵、油四種根本的原料,日、意都缺乏。德國較好,但仍不出棉和石油。那么,一國的工廠雖多,倘若沒有原料,就會完全沒有辦法。所以帝國主義者,因為要找工業的原料,就大肆侵略。雖然,資本主義不一定要行帝國主義而后始能得到原料,同時,出賣原料者不一定就是受壓迫者。譬如,美國的出口貨之中,石油和棉花是大宗。日本、德國、意大利從美國輸入石油和棉花,不能也不必行帝國主義,因為美國不但不禁止石油和棉花的出口,且竭力推銷。

總之,資本主義可變為帝國主義,也可以不變為帝國主義。未開發的國家容易受資本主義國家的壓迫和侵略,也可以利用外國的資本來開發自己的富源,及利用國際的通商來提高人民的生活程度。資本主義如同水一樣:水可以灌溉,可以便利交通,也可以成災,要看人怎樣對付。

同時,我們不要把帝國主義看得過于簡單,以為世界上沒有資本主義就沒有帝國主義了。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還在游牧時代,無資本也無工業,但是他們對中國的侵略,還在近代資本主義國家之上,三百年以前的滿洲人也是如此。在西洋方面,中古的亞拉伯人以武力推行伊斯蘭教,大行其宗教的帝國主義。18世紀末年,法國革命家以武力強迫外國接受他們的自由平等,大行其革命的帝國主義。據我們所知,歷史上各種政體,君主也好,民主也好,各種社會經濟制度,資本主義也好,封建主義也好,共產主義也好,都有行帝國主義的可能。

同、光時代的士大夫完全不了解時代的危險及國際關系的運用,他們只知道破壞李鴻章諸人所提倡的自強運動,同時他們又好多事。倘若政府聽他們的話,中國幾無年無日不與外國打仗。

長江流域有太平天國之亂的時候,北方有捻匪,陜、甘、新疆有回亂,清廷令左宗棠帶湘軍去收復西北。俄國趁中國回亂的機會就占領了伊犁,這是俄國趁火打劫的慣伎。在19世紀,俄國占領我們的土地最多。咸豐末年,俄國趁太平天國之亂及英法聯軍,強占中國黑龍江以北及烏蘇里以東的地方,共三十萬平方英里,現在俄國的阿穆爾省及濱海省包括海參崴在內,就是那次搶奪過去的。在同治末年,俄國占領新疆西部,清廷提出抗議的時候,俄國又假仁假義地說,他全無領土野心,他只代表我們保守伊犁,等到我們平定回亂的時候,他一定把土地退還給我們。其實俄國預料中國絕不能平定回亂,中國勢力絕不能再伸到新疆,那么俄國不但可以并吞伊犁,還可以蠶食全新疆。中國一時沒有辦法,只好把伊犁作為中、俄間的懸案。

左宗棠軍事的順利不但出于俄國意料之外,還出于我們自己的意料之外,他次第把陜西、甘肅收復了。到了光緒元年(1875年),他準備進攻新疆,軍費就成了大問題。從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起兵到光緒元年(1875年),二十五年之間,中國無時不在內亂內戰之中,實已兵疲力盡,何能再經營新疆呢?并且交通不便,新疆民族復雜,面積浩大,成敗似乎毫無把握。

于是發生大辯論,左宗棠頗好大喜功,他一意主進攻。他說祖宗所遺留的土地,子孫沒有放棄的道理。他又說倘若新疆不保,陜、甘就不能保;陜、甘不保,山西就不能保;山西不保,河北就不能保。他的理由似乎充足,言論十分激昂。李鴻章的看法正與左的相反,李說自從乾隆年間中國占領新疆以后,中國沒有得著絲毫的好處,徒費駐防的兵費。這是實在的情形。他又說中國之大禍不在西北,而在東邊沿海的各省,因為沿海的省份是中國的精華,而且帝國主義者的壓迫在東方的過于在西方的。自從日本維新以后,李鴻章更加焦急,他覺得日本是中國的真敵,因為日本一心一意謀我,他無所圖,而且相隔既近,動兵比較容易。至于西洋各國彼此互相牽制,向外發展不限于遠東,相隔又遠,用兵不能隨便。李鴻章因此主張不進攻新疆,而集中全國人力物力于沿海的國防及腹地各省的開發。邊省雖然要緊,但是腹地倘有損失,國家大勢就去了。反過來說,倘若腹地強盛起來,邊省及藩屬自然就保存了。

左宗棠的言論比較動聽,李的比較合理;左是高調,李是低調。士大夫階級一貫的尚感情、唱高調,當然擁護左宗棠。于是借外債,移用各省的建設費,以供左宗棠進攻新疆之用。

左宗棠的運氣真好,因為新疆發生了內訌,并沒有遇著堅強的抵抗。光緒三年(1877年)底,他把全疆克服了。中國乃派崇厚為特使,到俄國去交涉伊犁的退還。崇厚所訂的條約雖收復了伊犁城,但城西的土地幾全割讓與俄國,南疆及北疆之交通險要區亦割讓。此外,崇厚還許了很重要的通商權利,如新疆加設俄國領事館,經甘肅、陜西到漢口的通商路線,及吉林松花江的航行權。士大夫階級主張殺崇厚,廢約,并備戰。這正是青年言論家如張之洞、張佩綸、陳寶琛初露頭角的時候。清廷竟為所動,于是腳慌手忙,調兵遣將。

等到實際備戰的時候,政府就感覺困難了。第一,從伊犁到高麗東北角的圖們江止,沿中、俄的交界線處處都要設防,哪里有這么多軍隊呢?首當其沖的左宗棠在新疆的部隊,就太疲倦,不愿打仗。第二,俄國遠東艦隊故作聲勢,從海參崴開到日本洋面,中國因此又必須于沿海沿長江設防,清廷乃起用彭玉麟督長江水師來對付俄國的海軍。彭玉麟想滿載桐油木柴到日本洋面去施行火攻,兩漢總督劉坤一和他開玩笑,說時代非三國,統帥非孔明,火攻之計,恐怕不行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宁武县| 镇坪县| 大城县| 渝中区| 吉首市| 修武县| 和林格尔县| 三门县| 澎湖县| 格尔木市| 蒲城县| 台中市| 浙江省| 江陵县| 长阳| 新和县| 公主岭市| 汨罗市| 重庆市| 宁陕县| 尼玛县| 中宁县| 民勤县| 兰坪| 四川省| 双峰县| 花莲县| 滦平县| 贵溪市| 兖州市| 通许县| 海门市| 饶平县| 登封市| 安泽县| 望奎县| 岱山县| 喀喇| 宝鸡市|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