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自己的工業(yè)體系,也有在大陸上通用的主要貨幣;除了世界著名的黃金和鉆石,非洲還有其他豐富的自然資源。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確實讓人觸目驚心,但是肯尼亞等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也備受關注;非洲的貧困人口雖然一直是阻礙經濟發(fā)展的絆腳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這一切正在悄然改變。
1.如何看待非洲經濟的現狀?
非洲是世界各大洲中最貧窮、經濟發(fā)展最落后的一塊大洲。非洲以占全世界1%的貿易總額,卻承載著世界上超過15%的人口。在聯合國發(fā)布的歷屆《人類發(fā)展報告》中,人類發(fā)展指數排名最低的國家中,非洲國家占了超過90%。而近年來,隨著非洲各國大力地發(fā)展經濟,再加上來自世界組織或其他國家的援助,非洲經濟正在走上發(fā)展的快車道。
非洲的資源豐富,這里的礦產資源如原油、金、金剛石、錳、銻、鈷、鉻、磷酸鹽、石棉、鈾、鉑、鋰、鉭、鈹、鈮等的產量居于世界前列,而農作物如可可、棕櫚樹產品(如棕櫚油、棕櫚籽)、劍麻、棉花等的產量也相當可觀。但從整體上來說,非洲本地的自然資源轉化能力較低,他們無法讓這些有著巨大溢價空間的原材料變成成品銷往世界各地,而僅僅是以原材料出口的形式取得少量的外匯收入。而原料是國際市場上價格波動幅度最大的,這給非洲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帶來極大的不確定因素。
與此同時,非洲的工業(yè)化程度較低。非洲所需的工業(yè)制成品,尤其是汽車、電子、精密儀器等均有賴于進口。而這些知識密集型或科技密集型的工業(yè)化產物,卻在國際市場上有著穩(wěn)定的高價。進口與出口兩下相較,非洲在世界市場中所處的地位相當不利。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于非洲經濟便是完全消極的態(tài)度,恰恰相反,正因為起點低,才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事實上,近些年來,非洲國家也在大力發(fā)展本國的工業(yè),發(fā)展成功的典型就是毛里求斯。毛里求斯是一個小小的島國,資源優(yōu)勢相對來說不及非洲內陸國家。但毛里求斯將經濟發(fā)展模式從原來的單一地依賴于種植甘蔗,調整為多元化的產業(yè),如大力發(fā)展種植業(yè),同時,借助于島上的優(yōu)美風光發(fā)展旅游業(yè)。
除此之外,非洲各個國家漸漸開始擺脫殖民時代遺留的畸形、封閉、單一的發(fā)展模式,走向多元化與區(qū)域一體化的模式。其中,多元化的表現是,各個非洲國家開始探索符合本國國情與實際現狀的經濟發(fā)展道路,如埃及在大力發(fā)展尼羅河流域的農業(yè)生產的同時,也借助其國內大量的古埃及文明古跡遺存,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而在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方面,東非、西非、中非以及南部非洲各個區(qū)域之間均通過建立關稅同盟的形式加強合作,同時,2011年起,非洲便已啟動了“建立非洲最大自由貿易區(qū)”的談判。如果這個大自由貿易區(qū)建立起來,那么,非洲將會擁有一個近一半國家互相開放、“從開羅到開普敦”的、自由流動的商品和服務貫通南北的大自由市場。
另外,世界其他地區(qū)一直對非洲經濟予以不同形式的援助,以中國的援助力度最大;多年來,中國通過在非洲援建鐵路、投資新建高新技術企業(yè)等方式,有效地促進了非洲經濟的發(fā)展。
如今的非洲經濟,已經遠不是我們想象中那番貧窮、落后的樣貌。非洲經濟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向前發(fā)展,并在世界市場中漸漸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2.非洲有哪些貨幣?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非洲并沒有通用的貨幣,大多數非洲國家都有自己本國的貨幣,如埃及的貨幣是埃及鎊、蘇丹的貨幣是蘇丹鎊、摩洛哥的貨幣是迪拉姆、毛里塔尼亞的貨幣是烏吉亞、岡比亞的貨幣是達拉西、幾內亞的貨幣是幾內亞法郎、塞拉利昂的貨幣是利昂、利比里亞的貨幣是利比里亞元、尼日利亞的貨幣是奈拉、南非的貨幣是蘭特、剛果(金)的貨幣是剛果法郎、贊比亞的貨幣是贊比亞克瓦查、塞舌爾的貨幣是塞舌爾盧比、毛里求斯的貨幣是毛里求斯盧比、津巴布韋的貨幣是津巴布韋元。除了這些貨幣之外,非洲還有幾種貨幣是多個國家的通用貨幣,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一看。
西非法郎
西非法郎即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是西非經貨聯盟的統(tǒng)一貨幣,其英文縮寫是FCFA。西非法郎是非洲最有代表性的貨幣體系,具有參與國家多、流通范圍廣的特點;此外,由于它以656:1的比值始終與歐元掛鉤,所以還有匯率穩(wěn)定、幣值堅挺的特征。目前,有15個非洲國家流通西非法郎,包括西非經貨聯盟的8個成員國,即貝寧、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幾內亞比紹、馬里、尼日爾、塞內加爾、多哥,另外,還有6個中非經貨共同體的成員國,包括喀麥隆、中非、剛果(布)、加蓬、赤道幾內亞、乍得。此外,科摩羅也加入了西非法郎流通區(qū)。
西非法郎貨幣建立之初,是“非洲法國殖民地法郎”,即它是法國為了加強自己在非洲殖民地的管理而設的貨幣,其匯率牢牢與法郎掛鉤(法國加入歐元區(qū)后,又改為與歐元掛鉤)。后來,隨著法屬非洲殖民地國家紛紛取得民族獨立,一些原法國殖民地的獨立國家脫離了法郎區(qū),如馬達加斯加和吉布提;另外,又有一些原本與法國無殖民關系的國家加入法郎區(qū),如赤道幾內亞,使得西非法郎漸漸失去了“非洲法國殖民地法郎”的原本屬性。
第納爾
第納爾的起源可遠溯至公元7世紀末的阿拉伯帝國。彼時,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倭馬亞王朝的第五代哈里發(fā)(即國王)阿卜杜勒·馬利克,在其首都大馬士革打造了伊斯蘭世界最早的金幣第納爾。此后,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向歐洲擴張,拜占庭帝國也曾出現過第納爾,而隨著阿拉伯人與北非的頻繁貿易往來,第納爾更多地流入非洲地區(qū)。
如今,在非洲國家中,有3個國家的貨幣叫第納爾,包括利比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這3個國家處于撒哈拉以北的阿拉伯世界,無論是從經濟上、文化上還是政治上,均深受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因而,這幾個國家的貨幣,也沿用了阿拉伯世界的貨幣傳統(tǒng)。
先令
索馬里、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曾先后全部或部分地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因而,這幾個國家在經濟上深受英國殖民者的影響。在貨幣體系上亦不例外,如現在這4個國家的貨幣單位都采用英國貨幣原來的輔幣單位“先令”。這4個國家的輔幣均是分,且1先令均等于100分。
當然,除了這些產生于非洲本地的貨幣之外,如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也開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在非洲更多是用于中非之間的貿易合作關系,而美元作為目前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其他國家通用的外匯儲備貨幣,非洲也不例外。近些年來,隨著歐元影響力的擴大,加上非洲與歐洲經濟貿易的往來,除了西非法郎之外,非洲其他國家的貨幣與歐元的關系也日益密切。
3.非洲有哪些比較有名的銀行?
南非標準銀行
南非標準銀行于1962年成立于南非。成立之初,其僅僅是英國標準銀行在南非的分支機構。南非標準銀行與渣打銀行(按:渣打銀行集團,又稱標準渣打銀行或標準銀行,英文名稱為Standard Chartered Bank,總部設于英國倫敦)有過短暫的合并歷史(1969—1987年),合并期間的名稱為標準渣打銀行集團。后來,隨著渣打銀行將其持有的標準銀行的股份出讓,標準銀行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屬于南非的銀行。1998年開始,南非標準銀行開始以新建和收購并舉的方式,布局自己的分支機構和銀行網點體系。時至今日,南非標準銀行在南非擁有713個分支機構,在非洲的其他國家有240余個分支機構,業(yè)務覆蓋了非洲的18個國家以及非洲之外的19個國家,是非洲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實體。
作為南非約翰內斯堡證交所上市公司(南非JSE交易所代碼:SBK),其資產和盈利在非洲銀行中居于第一。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南非標準銀行的20%的股份,成為標準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南非聯合銀行
南非聯合銀行,全稱南非聯合銀行集團有限公司,簡稱ABSA,是約翰內斯堡證交所的掛牌上市公司。南非聯合銀行是由United、Volkskas、Allied、Trust Bank 4家銀行合并而成的。合并之初的1991年,4家銀行仍然以最大的自由度經營著原本的業(yè)務,直至1998年,南非聯合銀行才正式以統(tǒng)一的視覺形象及名稱開展業(yè)務。
而今,南非聯合銀行的業(yè)務廣泛覆蓋安哥拉、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坦桑尼亞、津巴布韋、加納、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國家,與此同時,其業(yè)務也跨過非洲,發(fā)展到了英國、德國、新加坡、土耳其、加拿大等國家。
埃及國民銀行
埃及國民銀行于1898年成立,成立之初只是一家股份制銀行。1960年,埃及國民銀行轉而成為國有銀行,是埃及歷史最悠久的銀行。同時,埃及國民銀行的總資產超過200億美元,是埃及最大的銀行。埃及通過新建或收購的方式,將業(yè)務擴展至非洲其他國家以及歐洲、亞洲、北美洲。埃及國民銀行著名的海外分支機構有:南非約翰內斯堡代表處、迪拜代表處、上海代表處。此外,埃及國民銀行還持有非洲進出口銀行的股權;在倫敦全資控股建立了國際倫敦;在美國通過收購的方式建立埃及國民銀行紐約分行;中國上海的代表處則成立于1999年。
尼日利亞第一銀行
尼日利亞第一銀行,簡稱FBN,創(chuàng)立于1894年,是尼日利亞最大的商業(yè)銀行,也是尼日利亞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交易所代碼:FBNH),在倫敦、巴黎和約翰內斯堡等地均設有辦事處,并于2010年6月24日于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了其在亞太地區(qū)的首家代表處。
4.毛里求斯是靠什么發(fā)展起來的?
毛里求斯是位于非洲大陸東部、印度洋西南方的島國,距離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島東南800千米,距離非洲大陸2200千米。這里先后是荷蘭、法國以及英國的殖民地。
原本毛里求斯的經濟結構十分單一,島上居民僅靠著種植甘蔗、出口蔗糖勉強維持生計,其經濟發(fā)展水平與大部分非洲落后國家一樣。但毛里求斯痛定思痛,迅速擺脫了長期處于歐洲國家殖民體系下所形成的馴順、消極性格,同時,毛里求斯有效地利用了來自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最終尋找到適合本國經濟發(fā)展的道路。
首先是繼續(xù)發(fā)展本島的傳統(tǒng)特色經濟產業(yè)——制糖業(yè)。毛里求斯的甘蔗種植面積占整個國土面積的百分比高達90%,再加上氣候條件優(yōu)越,這里的甘蔗素以高出糖量著稱。
其次是發(fā)展制造業(yè)。在發(fā)展制糖業(yè)的同時,一方面為了改善本國居民生活所需的大量物品嚴重依賴于進口的現狀,另一方面,也寄望于通過加工制造業(yè)為其國經濟發(fā)展的飛躍助一臂之力,毛里求斯開始大力發(fā)展制造業(yè),諸如紡織、服裝、珠寶、首飾、鐘表、儀表等,并且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產業(y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很快,制造業(yè)便成為毛里求斯的第二大經濟支柱。
再一個是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毛里求斯是典型的火山島國家,中間多高原與山地,連綿的山脈與高聳的山峰共同構成了高原山地部分雄壯的景色。同時,島四周的沿海地帶是巨大的環(huán)狀狹窄平原,而在附近的海上,則是遍布的珊瑚礁,風光旖旎。總之,毛里求斯的風光,集壯美與柔美于一身,是度假旅游的絕佳選擇。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資源,倘若不發(fā)展旅游業(yè),不將其美發(fā)揚光大,非但是對發(fā)展機會的浪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暴殄天物。果然,毛里求斯的旅游業(yè)發(fā)展起來以后,迅速晉升為其國第三大支柱產業(yè)。
在制糖業(yè)、制造業(yè)以及旅游業(yè)這三大支柱產業(yè)獲得較快發(fā)展的情況下,毛里求斯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致力于發(fā)展離岸金融。毛里求斯政府通過改善投資環(huán)境吸引外來投資,并收效甚喜。如今,金融業(yè)已經成為毛里求斯的第四大支柱產業(yè)。
正是毛里求斯在產業(yè)條線上的精密部署與步步為營,才使得毛里求斯從非洲一眾貧窮國家中脫穎而出。
5.非洲各國的消費水平如何?
總體來說,非洲各國,不管是經濟發(fā)達的南非,還是經濟發(fā)展中的新晉“黑馬”毛里求斯,或是以旅游業(yè)作為重要經濟支柱的埃及,再或者是較為貧窮的東非國家埃塞俄比亞,這些國家的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如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市,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全球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
一個國家的消費水平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如居民收入水平、經濟、政治等。非洲的高消費水平的現狀,自然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非洲本地的制造業(yè)并不發(fā)達。雖然非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大量的資源卻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口到亞洲、歐洲以及北美洲等地,然后再以原材料出口所得的收入進口一應的工業(yè)制成品,如家電、電子設備、器械等。而這些制成品作為居民生活與生產所需,自然需要花較為高昂的價格來購買。
另一方面,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當地的物價。經常外出旅游的朋友會發(fā)現,但凡以旅游為經濟命脈的地方,其地的物價往往都是偏離正常的價格標準的。非洲也不例外。隨著非洲各國開始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每年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擁入非洲,影響所致,非洲的物價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