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非洲交通——火車與駱駝同行(1)
書名: 非洲常識作者名: 呂夏喬編著本章字數: 4857字更新時間: 2016-07-08 16:45:39
非洲的交通可能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縮影,在這里你能找到最古老的獨木舟,亦能尋到最先進的高速鐵路。在豪華的“非洲之傲”上,也許你能看到遠處緩緩前行的駱駝商隊,這片土地上由工業文明交織出的異域風情,正是現代非洲的縮影。
1.非洲有哪些著名的國際機場?
奧利弗·坦博國際機場
奧利弗·坦博國際機場,全稱“奧利弗·雷金納德·坦博國際機場”(亦稱O.R.坦博國際機場),距離南非最大的城市約翰內斯堡約22千米。奧利弗·坦博國際機場既是南非的航空基地,也是非洲最繁忙的機場之一。1952年,這座機場最初啟用時,叫作“揚·史末資機場”;1994年改為“約翰內斯堡國際機場”;2006年,為紀念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主席奧利弗·坦博,而將機場更名為“奧利弗·雷金納德·坦博國際機場”。奧利弗·坦博國際機場內部十分豪華,不僅在非洲各個機場中居于首位,甚至與世界其他著名國際機場相比也絲毫不遜色。奧利弗·坦博國際機場尤以頭等艙休息廳著名。作為全球頂級的機場休息大廳之一,這里的周到服務會讓任何一名乘客流連忘返,甚至有網友戲稱:“不出機場真不知道這是在非洲。”
開羅國際機場
開羅國際機場位于開羅市中心東北15千米處,既是埃及的航空基地,同時也是除奧利弗·坦博國際機場之外非洲第二大繁忙的機場??粗缃耖_羅國際機場非凡的旅客吞吐量,我們決然想不到開羅國際機場從計劃建設階段開始時就受到阻力:一方面,它距離市中心太遠,交通不便;另外一方面,新建一座機場的資金投入太大。好在埃及政府頂住壓力,硬是將這座機場建了起來,并最終投入使用。
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
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以摩洛哥已故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命名),位于摩洛哥最大城市達爾貝達東南30千米的遠郊。48個辦理登機手續的柜臺、12個登機口、9個登機橋、10個行李傳送帶共同構成了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
阿爾及爾機場
阿爾及爾機場,全稱阿爾及爾胡阿里·布邁丁機場,位于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阿爾及爾機場是以阿爾及利亞總統胡阿里·布邁丁的名字命名的。
突尼斯—迦太基國際機場
突尼斯—迦太基國際機場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該機場是以突尼斯歷史名城迦太基命名的,是突尼斯的航空樞紐,與突尼斯的其他8個國際機場,共同承擔著對國際旅客的迎來送往。
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
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原名恩姆巴卡西機場、內羅畢國際機場,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東南方的恩姆巴卡西,是肯尼亞最大的機場。該機場毗連蒙巴薩高速公路,并憑借此條高速公路與內羅畢市區連通。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距離市中心18千米。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的前身是海爾·塞拉西一世國際機場,現已是非洲僅次于奧利弗·坦博國際機場、開羅國際機場、開普敦國際機場和沙姆沙伊赫國際機場的第五大繁忙機場。
2.非洲有高速鐵路嗎?
長久以來,非洲面臨著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各個國家無論是人員還是貨物的流動,都較為不便。一個人要從一個非洲國家去另外一個非洲國家,中間反而需要取道歐洲實現中轉,不過,這種現狀如今已慢慢得到改善。
高速鐵路,即我們常說的“高鐵”,正是非洲希望借之實現非洲各國首都之間有效連通的理想方式。雖然有人認為現在討論非洲進入高鐵時代是否為時過早,但非洲畢竟跨出了進入高鐵時代的第一步:投入建設了非洲第一條(至今也是唯一一條)高速鐵路——豪登鐵路(簡稱“豪鐵”),并投入運營。豪登鐵路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名稱,是因為它是南非豪滕省的省際鐵路。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地看看豪登鐵路的建設與運營時間表:
2006年9月,豪登鐵路正式投入建設。作為南非的重點工程,南非政府在這項鐵路的建設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前3天,豪登鐵路從奧利弗·雷金納德·坦博國際機場至約翰內斯堡市杉藤區的一段正式投入運營,來自世界各地的球迷便是沿著這條新開通的高鐵線,擁向約翰內斯堡市內的世界杯足球比賽場地。
2011年8月2日,豪登鐵路全線運營,高鐵線兩頭分別是豪滕省的約翰內斯堡和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中途還有7個經停站,全長80千米,平均時速160千米。至此,非洲的第一條高速鐵路,耗時5年,終于正式投入使用。
雖然高鐵的票價較高,超出了一部分非洲人的承受范圍,同時,距離非洲全面被高速鐵路覆蓋的時間還有很久,但畢竟,豪登鐵路開啟了非洲進入“高鐵時代”的旅程。
3.非洲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在非洲,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跟其他洲一樣,無非就是汽車、火車、飛機,除此之外,非洲四面環海,輪船也是較為依賴的交通工具。
非洲的汽車基本都有賴于進口,近年來,中國的汽車也大量出口到非洲。在非洲,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他們大量購買其他國家淘汰的舊車,因而,如果你在非洲并不富裕的地方看到街上跑著許多如奔馳、寶馬等汽車,要么車主真的是個富人,但更有可能,這位車主是花了極低的價格入手的淘汰車。
相對來說,非洲人坐火車遠沒有乘坐汽車頻繁,一方面是因為很多非洲國家沒有自己的鐵路;另外一方面,大多數較不富裕的非洲人在出遠門時,往往會一路搭很多“順風車”到達目的地,而不會花錢買一張火車票。
按照通常的理解,乘火車出行比乘飛機更加便宜,因而,鐵路線的建設應比航空線路更加完善才對,但在非洲正好相反。很多非洲國家沒有鐵路線,但幾乎每個非洲國家都有飛機場和航空運輸。近年來,非洲各個國家紛紛建立起自己的航運體系,當然,乘坐飛機出行,價格較火車和汽車貴,非洲當地普通人較少乘坐飛機;而隨著這些年非洲旅游受到追捧,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經非洲各個國際機場入境或離境,因而,在非洲出現了國際航班比國內航班繁忙的現象。當然,非洲很多的富商在通常情況下,為方便出行會選擇擁有一架私人飛機。
還有一種交通工具是輪船。非洲雖然四面臨海,但歷來航運并不發達。一方面是因為非洲優良港灣較少,另一方面是對外貿易不發達。因而,在非洲,輪船相對來說是一種較為奢侈的交通工具,大都是用于貨物運輸,而非日常交通。在進出口貿易中,非洲航運的成本遠高于貨物本身的價格。
前面介紹了較為大型的交通工具,接下來就來看看非洲較便民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也是比較常見的交通工具,非洲人的自行車除了少部分是非洲人自己生產的之外,大都依賴于中國以及印度進口。在非洲所有售賣的自行車中,以中國的鳳凰牌自行車價格最高,折合人民幣6000元左右。
當然,還有一個交通工具是絕不能忘記的,那就是駱駝,在本章中有專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除了這些常規與傳統的交通工具之外,非洲各地還有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如在肯尼亞的拉穆島,人們常常騎毛驢出行;而在烏干達的卡農古地區,貧苦之人無力負擔現代交通工具相對昂貴的費用,于是,他們發明了一種“木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這種木質交通工具,除去前后兩個車輪以外的其他部分,車把、橫梁等均以木頭制成。還有一些臨水而居的人,會用筏子和獨木舟作為交通工具。
4.非洲人為什么喜歡把車噴成五顏六色的?
如果從視覺上來形容非洲給人的印象,恐怕沒有什么詞比“五顏六色”更恰當了。因而,有人甚至直接將非洲稱為“彩色的非洲”。看非洲的鼓、面具、頭飾、衣服、街景,總是被涂飾得艷麗而鮮明,而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的汽車,自然也常被噴得五顏六色。
非洲人為什么要把汽車噴繪成彩色的呢?筆者認為,這是由非洲人的天性造成的。
一方面,非洲人本來就對彩色的東西十分喜歡。在非洲,藍天、綠樹、紅花、金色土地與黑色皮膚,許是氣候的原因,這些顏色比其他地方都來得純粹與濃烈,且對比鮮明。長期處于大自然幾乎奢侈地賦予了色彩的世界里,非洲人對顏色自然十分敏感。他們喜歡不同色彩之間不加任何過渡的并列,他們將自己所能得到的一應色彩悉數運用到身邊的事物中,由此,漸漸產生了一個彩色的世界。
另外一方面,非洲人喜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自己擁有的事物進行改造。如非洲人會給自行車加上前、后視鏡,配置音響系統,安裝空調——非洲人會將一切原本是小汽車的標配裝到自行車上;再如,非洲人會為了讓公共汽車多載一些客人,而對汽車進行改造??傊侵奕耸指挥凇澳軇有浴?,給汽車噴上自己喜歡的色彩,自然十分正常了。
5.非洲的城市交通有什么特點?
總體來說,非洲的城市交通還是比較落后的。
交通落后的表現之一就是路況差。非洲的路況之差是難以想象的,除了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首都的中心地帶之外,其他地區的路基本都是坑坑洼洼的,車輛行駛時十分顛簸??梢院敛豢鋸埖卣f,在非洲,一輛新車不到三年就已經面目全非了。
表現之二是交通事故十分頻繁。一方面,因為不管是私家車還是公共汽車,非洲人大都購買的是二手車甚至是報廢車,性能本身就差,再加上路況不好,所以導致交通事故高發。非洲人出于對交通事故的忌憚,乘坐巴士時往往不喜歡坐前排的位置;一旦發生事故,前面的人不但會目睹事故發生的全過程,而且在事故中受傷的概率和嚴重程度也較大。
表現之三是非洲的公共交通十分混亂。由于非洲的石油價格奇高,因而,巴士車車主們竭盡所能地壓縮成本,并且提高單程的載客量。而提高單程的載客量別無他法,就是使勁地往車里塞人。因而,在非洲,巴士超載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此外,巴士外面“掛”著乘客也是十分常見的現象。由于大巴士和小面包車非但一座難求,而且即使上了車,里面也擁擠不堪,在這種情況下,摩托車和自行車載客的營生應運而生。較為富有的非洲人會買一輛摩托車,經濟實力稍差者則買自行車,他們往往集中在車站、機場等人流十分密集的交通樞紐。自行車與摩托車體積小、靈活、收費低,坐在車后座上還能帶給乘客兜風的感覺,因而十分受非洲市民的歡迎。當然,愈來愈多的載人工具的出現,不管是聚集在車站,還是穿行在馬路上,對于原本就不太好的城市交通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6.為什么達累斯薩拉姆被稱為“平安之港”?
達累斯薩拉姆是坦桑尼亞最大的城市,這里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市政建設優良,同時也擁有較多的旅游資源。看著達累斯薩拉姆的發展,誰能想到1862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貧窮的小漁村呢。
而達累斯薩拉姆除了其坦桑尼亞最大城市的身份之外,還有一個美稱叫作“平安之港”。的確,達累斯薩拉姆如今以其巨大的海運船只吞吐量,在坦桑尼亞乃至整個非洲的航海運輸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平安之港”是達累斯薩拉姆在斯瓦希里語(坦桑尼亞官方語言之一)里的意思,在得到這個名字之前,達累斯薩拉姆叫姆茲茲瑪村(Mzizima),彼時,這里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漁村。至于為什么會得到“平安之港”的美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該名字是由早期來到此地的阿拉伯人取的。阿拉伯人來到這里,便被其地寧靜的港灣、優美的風光深深地打動了,他們深信這里將是他們進行自由貿易的樂土。于是,他們便取了這個寓意吉祥的名字。
另外一說,這個名字是桑給巴爾的馬吉德蘇丹取的(桑給巴爾原是非洲的一個島國,1964年,其與坦噶尼喀組成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蘇丹,起先是伊斯蘭教歷史上的一個頭銜,后來演變成統治者的稱號,被其統治下的國家,即所謂的“蘇丹國”)。1857年,馬吉德來到姆茲茲瑪村,發現這里風景優美、寧靜安謐,一時間竟不忍離去,于是便決定在這里修筑自己的宮殿,并將漁村變成海港。一方面,這里是個天然的良港,哪怕外面濁浪滔天,港口內依然可以保持平靜;另外一方面,馬吉德的計劃進行得異乎尋常的順利,他大喜過望,便取其名為“Bandar—es—Salaam”,其中,“Salaam”指和平,“Bandar”指港,平安之港的名字由此而來。
7.非洲哪些地區還在使用獨木舟?
獨木舟是船的一種?!蔼殹弊种杆怯梢桓绢^制成。也正因如此,它通常僅僅能夠負載極少的人。獨木舟的做法很簡單,將一根木頭掏空即可。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獨木舟,如中國古代儒家經典《易經·系辭》中即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的記載。可以說,世界各地的遠古先民,雖然彼此隔絕,但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大自然中謀求生存時,竟頗有些相似。
非洲同樣有獨木舟,且時至今日,非洲的不少地方仍然延續著先人的習慣,繼續使用獨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