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史記》是我國漢代偉大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它規(guī)模宏大、體制完備,涉及了哲學、政治、經(jīng)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y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著。
《史記》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用一系列故事塑造無數(sh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司馬遷將歷史、人物和主題統(tǒng)一起來,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客觀態(tài)度記述歷史,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蕩于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史記》既是對先秦文化的重要總結,也是后人了解西漢社會政治經(jīng)濟生活的第一手資料,無怪乎魯迅先生感嘆《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以史為鑒可以知千秋盛衰興替,《史記》之所以為后人所重,不僅因為它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更因為它為后世留下了一部劃時代的文學巨著。為了再現(xiàn)歷史,《史記》中的很多傳記是用故事構成的。如信陵君竊符救趙、藺相如完璧歸趙、孫臏教田忌賽馬、荊軻刺秦王等,此外,對于《史記》中描寫的人物,人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們神情畢露,如當時之人親睹其事、親聞其語。這些意味著《史記》總結歷史、記載歷史,同時通過大量對歷史人物的描寫,反映和推究了人類的生存方式,使人們得以在閱讀中思考人類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類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與困境,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的人們同樣有著無盡的啟發(fā)。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史記》原本精彩的語言給當代人造成了閱讀障礙,加之篇幅浩繁,影響了普通讀者對這座巨大寶庫的開掘。
鑒此,我們推出這部《史記故事大全集》,遴選《史記》的本紀、世家、列傳中最為人稱道的精華篇章,基本按照時間順序,將其進行精準的譯白,用通俗而不失文采的語言詮釋歷史,精彩扼要地勾勒出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發(fā)展歷程。本紀是《史記》全書的總綱,以編年為體,記載歷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遠的以朝代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實際當權者為主。本紀實質上是全書編年大事記,起提綱摯領的作用。世家亦以編年為體,記述王侯封國、開國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響的人物。其事或許并非牽涉全國,然于某一封國或全國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響,多數(shù)可視為國別史,諸如《晉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等。而《史記》中列傳所占篇幅最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人物傳記,有一人一傳的專傳,有兩人或數(shù)人的合傳,按人物性質排列立傳。所記人物范圍極廣,涉及貴族、官僚、政治家、經(jīng)濟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經(jīng)學家、策士、隱士、說客、刺客、游俠、醫(yī)士、占卜者、俳優(yōu)等社會各個階層。另一類是對外國或國內少數(shù)民族的記載,涉及中外關系史和國內民族關系史。前一類列傳有《伯夷列傳》、《孫子吳起列傳》、《刺客列傳》、《儒林列傳》等;后一類有《匈奴列傳》、《南越列傳》、《西南夷列傳》、《朝鮮列傳》等。列傳對本紀起了充實和具體化的作用。本書試圖通過科學的體例與創(chuàng)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闡釋《史記》,力求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此外,本書還精選了200多幅內容涵蓋面廣、表現(xiàn)形式豐富的圖片,與文字互為補充和解釋,力求精確、經(jīng)典。精確是指對文物、遺跡、人像等圖片的選用和說明準確無誤,經(jīng)典指各個故事都選取最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圖片。文圖對應,將歷史的豐富與精彩更直觀、更真實、更立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精練簡潔的文字、多元的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和創(chuàng)新的版式設計有機結合,幫助讀者從全新的角度和一個嶄新的層面去考察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