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神奇的36條經濟學定律
- 宋宇
- 3116字
- 2019-01-03 11:51:54
如何駕馭和改變自己
通過分析《富蘭克林自傳》中的有關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駕馭和改變自己的訣竅:
第一,要有明確的目標。富蘭克林通過對自己進行反思,確定了一個改變自己的明確的目標。在自傳中他列出了自己認為應該加強修養的13種美德:
(1)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2)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3)生活秩序。每樣東西應有一定的安放地方。每件日常事務當有一定的時間去做。
(4)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應堅持不懈。
(5)儉樸。用錢必須于人或于己有益,換言之,切戒浪費。
(6)勤勉。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誠懇。不欺騙人;思想要純潔公正,說話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又是你應盡的義務。
(9)適度。避免極端,人若給你應得的處罰,你當容忍之。
(10)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潔。
(11)鎮靜。勿因小事或普通不可避免的事而驚慌失措。
(12)貞節。除了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見,不常舉行房事,切戒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損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13)謙虛。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第二,在一定時間內,要專注于改變自己的某一方面,并且首先改變最迫切要改變的方面。他寫道:“我的目的是養成所有這些美德和習慣。我認為最好還是不要立刻全面地去嘗試,以致分散注意力,最好還是在一個時期內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種美德。當我掌握了那種美德以后,接著就開始注意另外一種,這樣下去,直到我掌握了13種為止。因為先獲得的一些美德可以便利其他美德的培養,所以我就按照這個主張把它們像上面的次序排列起來。”
第三,堅持檢查自己是否能完成目標,這個反省的過程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富蘭克林每日都檢查自己的進步情況,并且為此設計了有效直觀的方法。富蘭克林寫道:“接著按照畢達哥拉斯在他的《金詩篇》里所提出的意見,我認為每日必須檢查,因此我想出下面的方法來進行考查。我做了一個小冊子,把每一種美德分配到一頁。每一頁用紅墨水劃成7列,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列,每一列上注明代表星期幾的一個字母。我用紅線把這些直線劃成13條橫格。在每一橫格的頭上注明每一美德的第一個字母。在這橫格的適當直行中,我可以記上一個小小的黑點,代表在檢查當天該項美德時所發現的過失。”
第四,提醒自己。良好美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富蘭克林在日程生活中經常對自己進行提醒才有可能做到這些,當他能適時提醒自己,他才能作為一個有心人駕馭自己去達到他的以上標準。富蘭克林做的小冊子對富蘭克林也起到提醒作用,每天的檢查也相當于一次令它記憶更深刻的復習,加深了他對這些要養成的美德的印象。或許在現代社會中,改變自己更難一些,因為我們生活于一個充滿誘惑的環境中,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力量在爭奪著我們的眼球,力求使我們作出各種各樣的決定,而這些誘惑大多是引導我們去消費,而不是引導我們去完善自己。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想辦法提醒自己,比如一個明確了自我改變目標的表格,一個座右銘,或者一個具有進取心并關心自己的朋友,或一個具有積極向上氣氛的環境,都對我們起著提醒的作用,這些提醒因素在有力地塑造著人們。
第五,所要求的對自己的改變是具體的,是可以落實到行動的。我們看到富蘭克林對自己所要達到的每一個目標都有具體的執行標準,并且不那么難于在生活中實行。只要他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他就能夠執行這些對自己的要求。
第六,這些改變是有利于自己的生活的,并且最終能帶給人有益的情緒體驗。富蘭克林所要完善的這些美德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給自己帶來有益的收獲,甚至有些行為只要實行就能帶來好的體驗。這些美德帶來的良好結果,又會反過來起到強化的作用,促使他在自己的行為中保持這些美德。在這一點上看,這些美德是符合人的心理規律的。
第七,堅持,直到形成習慣。富蘭克林的長期堅持,使這些美德最終成為滲透在他的生活中的一部分。開始的時候他作出了很多努力,但可以想象,后來他再也不用在這些方面這么認真地檢查自己了,因為這些美德進入了他的心靈深處,成為了他自然而然的習慣。所以對我們來說要改變自己,一定要堅持實行一個較長的時間,時間越長自己的努力就會越有收獲。
其實在生活中人們對自己的把握和開汽車有點相似。人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駕駛技巧,才能更順利更快速地駕車達到自己的目的地;同樣的,人善于駕馭自己,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使自己收獲更多。駕車需要練車,駕馭自己顯然也需要修煉自己。以上的總結只是理論性的,要具有駕馭和改變自己的能力,必須在行動中慢慢體會和提高。
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這條定律
對自己的駕馭能力,體現在對時間的管理上。生命就是時間,把握好自己的時間,就是掌握生命。人可以選擇時間來工作、游戲、休息等等。時間不斷流逝,使自己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是自我駕馭的最高境界。當我們能控制時間時,就能改變自己的一切。雖然客觀的環境并不能任人掌握,但人卻可以給自己制定長期的計劃。要盡可能根據自己的處境來制定一個可以執行的計劃,要讓自己每天的生活過得既充實又有價值。不管你是否像富蘭克林那樣列出一個表格,關鍵是要將自己的計劃深深的印在自己的心里,使它能不斷督促自己按照計劃去行動,還要經常檢查自己的計劃執行情況。
為了有效地執行計劃,要盡量克服懶惰和怠倦。我們要認清,在長期工作之后或許真累了,那該休息,尋求恢復體力。不過,大多數人其實并不那么累,只是嘴里說累,想著累,而產生的疲勞的感覺。一些人習慣于在工作中相互抱怨:“啊!真累,快累死了!”這其實并不一定是真的累,也許只是想找個話題聊聊天,將自己放輕松。但是要防止這類話對自己形成心理暗示,使自己認為自己真的累了,從而產生消極效果。心理學研究指出:如果你在工作中或工作結束的時候,表現出精疲力竭,走起路來無精打采,那么,你的倦容就能引發疲憊不堪的結果。因此,你要打起精神,隨時隨地提醒自己,將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做得更好。
通過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對其中的細節進行調整,可以帶給人樂趣,并推動計劃的執行。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人把工作視為苦役,而在工作上卓有成效的人則一般從工作中得到充實感和樂趣。而之所以工作帶給人不同的體驗,就是因為人們的工作方式在細節上有很多不同。大多數員工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一個人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的話,那么即使他所從事的工作是他自己希望選擇的方向,一段時間后他也會認為工作乏味之極。哈佛大學商學院丹尼斯·辛萊克教授對500家公司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約有80%的員工視工作為苦役,而且迫不及待地想要擺脫工作的桎梏。人們為什么會把工作當做苦役呢?絕大多數的員工都會回答是工作太枯燥了,然而實際上問題往往是出在自己的工作方式上。行動產生情緒,通過改變工作方式的某些細節,人能逐漸發現和領會工作中的樂趣。
勤奮并不是總能帶來最大的收獲,有時候達不到目標或者不能完成計劃不是個人努力的問題,而是自己的某些方面需要改變。這時候應該仔細看看自己,嘗試作出改變。自己的微小的改變,或許會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收獲,使自己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地!這是一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不要因為過去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如果只知重復,一味照搬,按以往的曲子跳舞,在生活和工作中“年年歲歲花相似”,又哪會出現“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新氣象呢?
改變自己,可以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入手。不正確的思維方式,既可能導致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計劃和目標,也可能導致錯誤的或沒有效率的行動,從而影響目標的實現。思維方式的改變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通過有效地和他人交流,可以學習和吸收他人的思維方式;通過總結自己,可以在思維方式上進行創新;通過接觸和研究各種媒體信息,也可以為自己的思維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