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瞎忙癥的七大病因(3)
- 別讓瞎忙害了你
- 韋秀英
- 4087字
- 2016-09-22 13:55:06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這位年輕人有著類似經(jīng)歷的人并不占少數(shù),他們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每天都做著“無用功”,卻總是被“自己很努力”的假象所蒙蔽。因此,當你付出很多努力卻沒有收到意想中的效果時,就應該好好反省一下:你的時間戰(zhàn)術是否運用得當?你的努力方向有沒有偏差?你的執(zhí)著是不是變成了執(zhí)拗?如果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肯定做過或者正在做“無用功”。
無論你多么迫切地想要取得成功,都應該明白真正的努力并不是機械般的重復與蠻干。很多“瞎忙族”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最后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甚至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丟了西瓜,也沒有撿到芝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人升職加薪,這又是為什么呢?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講究方法,總是在做“無用功”。所以,不管你現(xiàn)在從事什么工作,都要明白勞苦并不等于功高的道理。如果你希望得到上司的器重,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做出最耀眼的成績!現(xiàn)代企業(yè)最講究的就是效率和效益,那些擁有杰出績效的員工往往最能得到老板的青睞。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亨利·福特也對高效率有著嚴格的要求。在工作中,福特對員工的效率十分看重,并且時刻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一定要取得更好的結(jié)果!工作一定要有更高的效率!”福特公司的成功也許正源于此,而福特本人也被稱為“將美國帶上流水線的人!”
其實,想要提高工作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做“無用功”。如果你能夠?qū)⒛切┙档托实膯栴}都解決掉,肯定就會取得預期的工作效果。我們都知道方法總比問題多,任何問題都有它的解決方法,只要用對了方法,就能取得成功。
有一次,著名的效率專家艾維·利接待了一位重要客人,他就是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當時的伯利恒鋼鐵公司并不出名,只是一個小小的鋼鐵廠。
查理斯·舒瓦普說:“艾維·利先生,你能告訴我怎樣提高效率,讓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好的回報嗎?”
“這還不簡單嗎?我可以在10分鐘內(nèi)給你一樣東西,它可以幫助你將工廠的業(yè)績提高50%。”艾維·利從書桌上拿出一張白紙,對舒瓦普說,“現(xiàn)在,你只需要將明天要做的幾件事情寫在這張白紙上。”
舒瓦普花了五分鐘的時間,把自己明天要做的事情都寫在了白紙上。
這時,艾維·利繼續(xù)說道:“現(xiàn)在,請你將這些事情分出先后順序,把最重要的排在最前面……你可以用數(shù)字標明一下。”
舒瓦普又花了5分鐘的時間,把先后順序也排好了。
“很好,你現(xiàn)在可以將這張紙條放進自己的口袋中了,明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紙條拿出來,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然后做第二件、第三件事情……”
舒瓦普點了點頭。艾維·利又繼續(xù)說道:“你看吧!這樣只花了你10分鐘的時間,卻讓你找到了一種提高效率的有價值的方法,如果你和你的員工也能堅持這樣做,相信你的工廠一定會蒸蒸日上的……到時候你的工廠取得效益了,再給我報酬吧!”
一個月過去了,艾維·利收到了一封信以及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寄信人正是舒瓦普。他在信上寫道:“謝謝先生的指教,您的方法很有價值!”
舒瓦普從艾維·利那里得到了提高效率的方法,從此不再做“無用功”,而是將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5年的時間,伯利恒鋼鐵廠逐漸壯大,終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公司。
事實上,很多人瞎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用對方法,就算自己失敗了,也不懂得從中吸取教訓,總結(jié)經(jīng)驗。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一些失敗者說:“都是因為這樣……因為那樣……”事情沒有做好,就找出一大堆原因,卻沒有認真思考過,應該用什么方法去解決問題。
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不是只會埋頭苦干的人,如果不懂得抬頭看路,做事也不講究方法,那么永遠不可能做出效率來。比如你用對了學習方法,很多知識點只看一遍也了然于心,如果學習方法不對,就算你看一百遍、一千遍,也只是做“無用功”罷了。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艾維·利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它們有助于“瞎忙族”少做甚至不做“無用功”。
1.將你明天要做的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寫下來;
2.將這五件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好先后順序;
3.明天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直到將它完成為止;
4.接著做第三件、第三件事情……
5.每天都如此堅持下去,直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艾維·利的方法值得大家學習,不過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每個人都應該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去制訂和學習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效率,不再做“無用功”。
不管是奮斗的個人,還是發(fā)展中的企業(yè),都不能只顧著埋頭苦干,而應該適時地抬頭看路。只有對自身的處境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有所了解和掌控,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方法,才能有目標和方向地前進。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的瞎忙,才會不讓自己的努力變成“無用功”。
不怕忙,就怕無事可做
如今的年輕人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不管是在校的學生,還是初入職場的“菜鳥”,都有一種“不進則退,退而淘汰”的危機意識。正因為壓力山大,所以平時總不敢輕易閑下來,他們從來不怕忙碌,只怕自己無事可做。只是沒有目的、不講方法的瞎忙,根本無法幫助年輕人學到更多知識,或者得到老板的常識。
在學習與工作中,總有一些人時時刻刻都在忙碌著,生怕自己閑下來被別人搶了先。不過,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也不斷在發(fā)生,很多年輕人為了追求成功,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最后的結(jié)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與預期截然相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多了,還很容易讓人感到沮喪,讓人懷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是用來欺騙小孩子的謊言。
的確,費力并不等于討好,勞苦也并不等于功高。尤其在職場上,結(jié)果往往比過程更加重要。無論你平時有多么忙碌,只要沒有達到老板想要的結(jié)果,你的付出便毫無用處。這種情況最容易發(fā)生在職場新人身上,他們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對于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還比較陌生,所以在同一件事情上,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才能做好。他們整天都讓自己處于忙碌狀態(tài),最害怕的就是無事可做,心里感覺空落落的。另外,職場新人通常會從公司底層做起,許多費時費力的工作,都很容易讓他們感到費力不討好,這樣自然就成為了“瞎忙”一族。
培根曾經(jīng)說過:“善于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jié)約時間,而不得要領的瞎忙,卻等于亂放空炮。”在職場中,很多“瞎忙族”只要一有空閑,就會產(chǎn)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他們從來不怕忙碌,只怕無事可做,甚至很多時候還會沒事找事,讓自己處于一種“假忙”的狀態(tài)。這樣做的結(jié)果往往是“費力又不討好”,越忙越?jīng)]有意義。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對于“費力又不討好”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反思:首先你要弄清楚,自己的忙碌付出,是不是自以為是,但別人卻不這樣認為。如果你整天都在瞎忙,卻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出來,那么沒有得到老板的認同也是正常的。如果你做出了成績,甚至比同事都表現(xiàn)突出,那么還要考慮你的工作性質(zhì),像勤雜、文秘人員那樣經(jīng)常加班忙碌的工作,在任何單位都一樣……
如果你不屬于以上的任何一種情況,那么就應該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多看多學,盡量讓自己的工作做出成績來。另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將自己從忙碌中解脫出來,讓工作張弛有度:
1.工作前應該進行良好的溝通
無論你要進行怎樣的工作,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首先,你應該和老板進行溝通,讓老板知道你在做什么,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適度地表達而不能過分邀功。此外,與團隊成員的溝通也很重要,因為在緊急關頭,團隊成員也可能會幫助你將工作完成得更好。
劉馨剛剛大學畢業(yè),在朋友的介紹下,她進入了一家跨國公司做會計工作。由于劉馨初入職場,所以工作十分努力,時常主動加班,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生怕自己閑下來被老板發(fā)現(xiàn)。當時,劉馨由兩位部門經(jīng)理領導,其中一位經(jīng)理給她安排了一項數(shù)據(jù)錄入的工作。為了盡快將這份工作完成,劉馨努力加班,一連好幾個星期都很辛苦。
這時,另一位經(jīng)理又給她安排了另一項工作。由于沒有及時和兩位經(jīng)理進行溝通,劉馨手上的兩項工作都沒有按時完成好。其中一位經(jīng)理還責怪她:“工作沒有跟上進度,不知道一天在瞎忙些什么!”
劉馨覺得很委屈,自己要同時完成兩位經(jīng)理安排的工作,而且還主動加班了,只是因為沒有及時溝通,將時間安排得更寬松一點,就受到兩位經(jīng)理的批評,她怎么想也想不通。不過,經(jīng)過這件事情之后,劉馨也明白了溝通的重要性,如果當時她能夠及時和兩位經(jīng)理溝通一下,也許就不會出現(xiàn)那樣的狀況了。
在職場中,無論你要進行什么樣的工作,都應該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你對自己將要完成的工作沒有準確的判斷,就很容易搞錯努力的方向,從而出現(xiàn)“費力不討好”的情況。因此,在進行任何工作之前,都應該充分地溝通交流,選擇最恰當?shù)墓ぷ鞣绞剑@樣才不會在工作中迷失方向,更不會出現(xiàn)瞎忙的情況。
2.恰如其分地在老板面前“邀功”
很多人工作努力,卻沒有得到老板的認同與賞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懂得在老板面前“邀功”。正如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學家科爾曼所說:“一個人能否得到提升,多半取決于老板對他的賞識程度,而不是在于他的工作是否努力。”
李睿在一家連鎖超市做財務審計的工作。在他剛剛進入這家連鎖超市的時候,和身邊的同事還很陌生,因此常常被迫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工作。
由于對新的工作環(huán)境不夠熟悉,很多同事應該去做的事情,也“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頭上。比如同事讓他幫忙接一下前臺的電話,幫忙查一下收營的誤差等等,這些零散的工作顯得不會有什么顯著的成果,而且還浪費了他大把的時間。不過礙于面子,他一般不會拒絕同事的請求,只能默默地承擔了。
后來,李睿漸漸熟悉了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和同事、老板的溝通也多了起來。在與老板的談話過程中,他時常恰如其分地提及自己手頭上同時在做的幾項工作。老板因此也更加看重他,沒過多久就提拔他做部門經(jīng)理了。
身在職場,你應該對公司的同事及各部門工作了如指掌,同時也要讓同事和老板知道你的工作。很多年輕人就是因為不懂得如何在老板面前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才讓自己的忙碌變得毫無功勞。
3.運用“蛙跳論”來幫助自己
所謂“蛙跳論”,就是在工作中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老板了解并且賞識你。只要老板對你的忙碌了解于心,知道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做出了什么樣的成績,定然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關注你,也為你提供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