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在忙忙碌碌,你也沒閑著,甚至比別人還要努力,可別人功成名就,你卻依然在為提高伙食標準而努力,同樣的辛苦努力,換來的卻是夜深人靜時的不知所措,結果為何如此不同?
失去目標,你怎能不“瞎忙”
生活中,總是看到很多匆匆忙忙的身影,他們焦慮、疲憊、奔波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回到家里就想躺倒,身心俱疲,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忙碌,可是很多事情還是被堆在了一起,很多事情還是無法按時完成。時間匆匆走過,我們一刻不停地追趕,可是人生好像依舊處于各種疲于奔命。這種“辛勞”究竟因為什么?
做事有計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利用時間,讓你更輕松地擁有精彩的人生;而那些我們認為的忙碌實際上90%都屬于——瞎忙。所謂瞎忙來源于漫無目的、機械性的碌碌無為,這種機械性最主要是因為沒有目標。就像是在迷霧中毫無方向地亂跑一樣,雖然累得吐血,可已然找不到出口。
目標對于我們來說,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礎。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那么你哪里都去不了。沒有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你永遠都看不到明天。假如沒有目標,人生將會怎樣?我們會像沙漠里的獨步者,苦苦尋覓也找不到綠洲;會像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小舟,任由海浪肆虐。
心理學家為了證明目標的重要性,特地做了一個實驗。首先,參加實驗者被分成了三組,然后分別向著十公里以外的三個村莊進發。
實驗者連村莊的名字和路程都沒有告訴第一組的人,所以他們只能被導游牽著鼻子走。剛走出兩三公里,就有人叫苦不迭。走到一半,大部分人變得憤怒,他們對導游抱怨道:“到底有多遠啊?何時才是盡頭啊?”有人甚至半途而廢,打道回府了。走的時間越長,他們的情緒也就越低落。
實驗者告訴了第二組的人村莊的名字和路程,遺憾的是路邊沒有里程碑,他們只能憑著感覺和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一個有經驗的人說道:“我們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他們又繼續向前走。當走到全程四分之三的時候,他們才開始覺得疲憊,出現了一些抱怨的聲音,有很多人似乎覺得還有很長的路程,這時,那位有經驗的人說道:“快到了,快到了。”聽到這話,他們感覺希望就在前方,于是重整旗鼓,加快了行進的步伐,不久就到達了目的地。
實驗者告訴了第三組的人村莊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他們一開始就充滿了希望和信心,邊走邊看里程碑,一路上少不了歡聲笑語,他們用激情和目標化解了身體的疲勞,就這樣,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由此可見,當我們為自己的行動設立了明確的目標,并能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和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我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可見,目標就是人生的羅盤,沒有目標,人生就是沒有羅盤的船。目標是前進的燈塔,沒有目標,人只能在黑暗中胡亂行走。
比賽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都會吸引數不勝數的游客。在萊文發現它之前,這里是一個不為外人所知曉的封閉落后的地方,而且,這里的人從來沒有走出過大漠。據說并不是他們沒有離開這貧窮落后之地的想法,而是他們嘗試過無數次要走出去,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最終發現走出去對他們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譚。
世世代代的人都走不出這片沙漠?萊文不相信這個說法。他用手語向這里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里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后都會回到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做了一個實驗。他按照比賽爾人的指向,從比賽爾村向北走,不出他所料,萊文果然走了出去,而且只花了三天半的時間。萊文感到非常納悶:這并不是一件難事,可他們為什么走不出來呢?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最后他雇了一個比賽爾人,讓他帶路,然后一探究竟。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和食物,但是備好的指南針等先進設備被萊文藏起來了,他只拄一根木棍跟在比賽爾人后面。
他們一直走啊走啊,轉眼十天過去了,還沒有走出去,在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賽爾。這一次,萊文終于明白了,比賽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沒有指南針,也不認識北斗星。在這茫茫的大漠之中,他們不能辨別任何的方向,只能憑著感覺往前走,這樣就走出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后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而比賽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沒有任何參照物,這樣下去是不可能走出沙漠的。
萊文在離開比賽爾時,帶走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那個人。萊文告訴他:“其實你白天可以充分休息,晚上行走就可以出沙漠了。”阿古特爾不解地問:“通常不應該是白天趕路晚上休息嗎?”萊文回答道:“只要夜晚朝著北面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萊文的方法去做,三天之后果然走出了沙漠。于是他成為了比賽爾第一個走出沙漠的人,因此被視為比賽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人生就是一個人走在荒漠中,假如沒有目標,就可能迷失,永遠走不出這片荒漠。一個人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開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
因此,目標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人生如果沒有目標,就沒有前進的動力,沒有前進的動力就會變得無所事事,換句話說,沒有目標就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避免沒有目的地瞎忙,要讓自己的努力有價值,讓自己每天的辛苦得到應有的回報。那么,要想讓自己不瞎忙,要做到以下三件事情:
1.找對平臺
無論你是才華橫溢,還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對了地方,才會有正念、正見、正語、正行。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只有發現最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地方,從這里努力,找到前進的方向,才能讓自己人盡其用,才華得到施展,也能夠避免自己每天“瞎忙”,碌碌無為。
2.交對朋友
物以類聚,人與群分,你的人生要么影響別人,要么被人影響,當你還處在社會底層的時候,被人影響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關鍵是你在被誰影響。你是否經常被一些與你同層次的人弄得人云亦云,是否經常被人消極地催眠呢?請記住,跟誰交朋友,將決定你的一生可能跟誰一樣!
3.跟對貴人
先有伯樂,才有千里馬。人是可以被教育的,前提是,你的伯樂在哪里?他是誰?他能讓你成為誰?貴人是教育你建立正確思維、正確價值觀、正確人生理念的人,貴人是給你理順思路的人,是給你明確方向的人,是修正你的人,是恨鐵不成鋼又處處說你優點的人,是鼓勵和幫助你的人,是恨你到咬牙切齒又不忍心放棄你的人,是把你扶上馬送你一程的人,是陪你到勝利為你吶喊歡呼的人!
美國有家調查機構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跟蹤調查。他們在一所著名大學的畢業生中選取了40人,其中20人有明確的事業目標,決心一畢業就為自己的事業而奮斗;而另外20人則沒有明確的目標,決定先找份工作,賺了錢再說。結果,20年后,前20名學生中有18人成了百萬富翁,后20名學生中僅有1人成為百萬富翁。
都市上班族大都如此,于快節奏的生活中,于強大的競爭中,壓榨自己的內心,縮小自己的愿景,摸爬滾打,換來職位升遷,工薪上漲,社會地位的提高。盡管競爭能逼人上進,有對比落差才有思慮進取,但在瞎忙已然成為社會常態的今天,它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想要愉快輕松地生活,應該讓自己有目標,放飛自己的理想;我們想要有不凡的成就,應該有目標,讓自己有努力的方向;我們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更要有目標,不要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庸庸碌碌的人。總而言之,用自己每天的效率來改變“瞎忙”這種狀態,才是通往成功人生的唯一途徑。
沒有計劃,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日常學習與工作中,經常會有人問我們:“最近在忙些什么呢?”我們的回答總是“瞎忙唄!”不管這是客套的回答,還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都說明我們很有可能已經陷入“瞎忙”的怪圈。也就是說,我們成為了“瞎忙族”的一員。
“瞎忙”是很多年輕學生和職場人士容易犯的毛病,他們每天來到學校或公司做的第一事件,就是打開電腦,QQ、微博、淘寶一樣也少不了。他們一邊忙于手頭的工作,一邊還要看新聞、聊天、買東西,這樣忙忙碌碌一天下來,卻發現自己什么也沒做好。
前面我已經說過,想要走出“瞎忙”的怪圈,首先應該給自己制訂一個目標。可是有了目標,就能一定不會“瞎忙”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一個人只有目標,而沒有具體的計劃,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就很容易顧此失彼,走了許多彎路也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地。
這很容易理解,比如你很想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你制訂的目標,可是要到達那個地方,有很多條道路可以走,也有很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這些細節都是你必須考慮和計劃的地方。所以說,實現目標最重要的一個過程,就是制訂一個完美的計劃。
一位樵夫打算去山上砍柴,然后將砍來的柴賣掉,給家里添置一些家具。可是在上山的途中,樵夫發現自己的鞋子破損了,于是他回家換上了一雙新的鞋子。這時他又發現自己的斧頭不夠鋒利,鋸子也已經銹跡斑斑,于是他又坐下來,將斧頭和鋸子磨光……終于,他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這時天空卻下起了鵝毛大雪,上山的道路也被大雪封死了。樵夫只能大聲地抱怨說:“我的運氣可真差啊!”
事實上,這位樵夫的“失敗”并不是因為自己的運氣問題,而是他在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具體的目標之后,并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計劃。鞋子破損了,斧頭變鈍了,鋸子生銹了,這些問題都應該在實施目標之前就考慮到。我們的人生追求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而沒有具體的計劃,就只會因為各種種突發狀況,而讓自己陷入“瞎忙”的怪圈。
沒有計劃就貿然行事,就像想黑夜里盲目奔跑,很容易讓自己跌倒、失敗。古語有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與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與謀一時。”如果不想讓自己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瞎忙,就應該給自己制訂一個完整的行動計劃,將自己的目標分解,將每一個實施細則都思考到位。這樣,你每走出一步,都是在向自己的目標靠近,都是穩固堅定,并且具有積極意義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處于這樣的瞎忙狀態,他們從頂樓的辦公室匆匆忙忙地跑下來,可是發現自己忘了拿一份很重要的文件,只能噔噔地跑回辦公室,好不容易跑下來,剛坐上公車,又記起辦公室的門還沒有關,于是只能氣喘吁吁地跑回去,如此反反復復,浪費了大把的時間。這就是最典型的“瞎忙族”。
無論你身處什么行業,擁有怎樣的行業地位,都應該在行動之前,就有一個明確的計劃——你應該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去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去做,做這件事情需要哪些人力、物力和財力,可能會出現哪些突發狀況等等。當你對這些情況都了如指掌的時候,就可以制訂出一個完整而詳細的計劃。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比賽中,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選手戰勝了許多知名選手,成為一匹黑馬,奪得了比賽的冠軍。當時記者圍繞著采訪他,問他是如何戰勝那些實力強勁的知名選手的,他只是很平淡地回答說:“憑借我的智慧!”
這位選手體力一般,個子還很矮小,和其他選手相比,根本毫無優勢可言。那么他是如何贏得比賽的勝利呢?后來,人們終于在他的自傳中找到了答案。原來在比賽開始之前,他就乘車將比賽的路線認真觀察了一遍,并且將路線中那些比較容易記住的標志記錄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一座綠色的房子,第二個標志是一座鐵塔,第三個標志是一棵大樹……這樣一直畫到比賽的終點。
在正式比賽中,這位選手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一個標志,然后又以同樣的速度跑到了第二個標志,他的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接下來的目標是什么,自己距離這個目標有多遠,也知道自己該在什么時候加速,什么時候蓄積體力……這樣胸有成竹地跑下去,讓他戰勝了所有的對手,第一個到達終點。而其他選手則將自己的目標定在幾萬米之外的終點上,可是在中途就覺得疲憊不堪了。
這位“黑馬”選手將最終的大目標,分解成無數個容易完成的小目標,如此有計劃地向前奔走,每完成一個目標都會給他一種成功的感覺,并且激勵他繼續向下一個目標前進。所以說,當我們有了具體的目標之后,還必須制訂一個完美而詳盡的計劃,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要把握好行動的每一個細節,不能夠眉毛胡子一把抓。
所謂計劃,就是我們實現目標需要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比如一個人要上戰場打仗了,他的目標就是將敵人一一打敗,取得最后的勝利。可是,敵人的實力如何,戰場的情況是怎樣的,要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打敗敵人,這些問題就需要仔細謀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