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控——紳士能做自己的主人

  • 紳士的品格
  • 鄒蒙
  • 11231字
  • 2016-11-02 09:07:09

一個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那么就很容易被他人打敗。因為只有懂得約束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按照自己的理智來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感情滿足的本能愿望。自制力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先決條件。

Lesson 1你不能控制自己,就只能被別人控制

在哈佛大學,我們往往能從學生們身上看到驚人的自我約束力。不論是凌晨四點半的圖書館,還是校園平日的走廊飯堂,學生們在自我管理下,顯現得勤奮異常。這也正體現了哈佛大學里那句警示名言:“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 and the will.(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一個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那么就很容易被他人打敗。因為只有懂得約束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按照自己的理智來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感情滿足的本能愿望。自制力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先決條件。

巴西球王貝利,不滿17歲便進入國家隊為國家捧回了世界杯。而當年的貝利,正是通過不斷的自我約束,苦練球技才取得后來的成功的。

13歲時,貝利參加了一場激烈的足球賽。休息時,貝利向伙伴要了一支煙,得意地抽起來,在煙霧中似乎剛才極度的疲勞也煙消云散了。然而這一切卻被父親看到了,父親皺起了眉頭。晚上,父親坐在椅子上問貝利:“你今天抽煙了?”“抽了。”貝利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紅著臉,低下了頭,然而父親并沒有發火。他從椅子上站起來,在屋里來來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靜地對貝利說:“孩子,你踢球有幾分天資,也許將來會有出息。可惜,你現在要抽煙了,抽煙,會損害身體,使你在比賽時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

接著,父親又語重心長道:“作為父親,我有責任教育你向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責任制止你的不良行為。但是向好的方向努力,還是向壞的方向滑去,決定權在你手里。我只想問問你,你是愿意抽煙呢,還是愿意做個有出息的運動員呢?孩子,你該懂事了,自己選擇吧!”說著,父親還從口袋里掏出一沓鈔票,遞給貝利,并說道:“如果你不愿意做個有出息的運動員,執意要抽煙的話,這點錢就作為你抽煙的經費吧!”父親說完便走了出去。

仔細回味父親的話后,貝利哭了起來。而在哭聲中,貝利卻猛然醒悟了,他拿起桌上的鈔票還給了父親,并堅決地說:“爸爸,我再也不抽煙了,我一定要當個有出息的運動員。”

從此以后,貝利不但與煙絕緣,還刻苦訓練,球藝飛速提高,并為巴西隊永久占有“雷米特杯”立下奇功。如今,貝利已成為擁有眾多企業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煙。

生活中,不論干什么,紳士們大多都有自己的原則。因為他們懂得,只有先控制好自己,才能控制別人。一個人如果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無法管理自己,那么必然會逐漸淪陷在欲望的淤泥中,喪失掉最初的原則和初衷。

另外,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絕不應該采取僅使今天感到愉快的態度,而絲毫不顧及明天可能發生的后果。往往那些提供暫時滿足的事,通常就是對我們長期的健康、快樂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當我們在追求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時,應當努力預測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對將來可能產生的后果。

一個具有強烈原則觀念,懂得約束自己的人,一定會是一個積極主動、忠誠敬業的人。這樣的人不論面對生活中多大的誘惑,都能十分清醒地分析利弊,不會輕易陷入到命運的陷阱中去,所以他們對未來不會茫然。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一個人一旦有了好習慣,那它帶給你的收益將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這是他親身體驗得出的結論。

青年時期的富蘭克林發誓要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于是他給自己制訂了克服13個壞習慣的計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他在自傳里提到了這種方法:“首先列出最需要養成的13種美德,在一個時期內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種美德。當掌握了那種美德之后,再開始注意另外一種,同時鞏固前一兩種美德的學習成果,這樣下去直到13種都掌握為止。”

為了檢查自己的進步情況,他做了一個小冊子,把每一種美德分配到一頁上,每一頁用紅墨水劃成7列,也就是一周的7天;然后他把每一頁再劃成13行,也就是13種美德。他每天都要檢查自己,若發現哪幾項美德沒有做到,則在對應的空格做一個標記。

為了保證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在計劃的“勤勉”一條里,他規定自己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閱讀,使生活有條不紊。后來有朋友說他常常表現出驕傲情緒,他又把養成“謙虛”的好習慣列入計劃。他每周選出一種缺點進行矯正,每晚必須做自我反省,每天記錄自己努力的結果。有時壞習慣沒有徹底改變,尚未達到理想標準時,就延長一周,直到好習慣代替了壞習慣為止。

正因為富蘭克林的克制和自我約束,他才真正擁有了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好習慣,成為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一個沒有養成自我約束習慣的人,可能會反復地屈從于一種誘惑而從事一種不該做的事,這種錯誤的后果嚴重到能長期影響一個人的成敗。生活中不能沒有約束,克制是人的一大智慧。要成為一名真正有氣質的紳士,那么不妨從自我管理開始。

Lesson 2自制能力都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

哈佛大學校長艾略德,曾經以“成功的習慣”為題,做過一次演講,他說:“很多小學生在學校功課不好,成績失敗,是因為沒有給他們足夠數量可能成功的功課,以至于他們沒有機會去養成‘成功的習慣’。”他鼓勵老師們在教低年級時,為學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事。

成功需要習慣的堅持,同樣一個人要想擁有自制力,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演練。當然,人人都有惰性,要想在短時間就達到自律可能比較困難,但是如果能制訂一個計劃,并且一步步地去實現,就會輕松得多。

第一,穩定浮躁的情緒。

大家都知道,當一個人情緒失控的時候,是無法冷靜地去處理事情的,這個時候越慌則事情辦得越亂。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外在情緒的穩定,面對一些事情可以淡定一些,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這樣才能首先跨越情緒這一大關。

第二,不找任何借口。

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說得好:“要斷送一個人,只需叫他染上一種嗜好。”只要你是一個神志清醒的人,就應該經常問問自己:“我的習慣使我得到了什么?既然這種壞習慣對我不利,為什么還要繼續下去?”當你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決心時,就馬上行動起來。畢竟,人們在放松的時候,總是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尤其是在一些本就難以控制的場合,更容易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首先就要斬斷退路。

例如,我們可以寫下自己放松或者原諒自己的借口,并且把他們讀出來,然而想一想按照這樣做之后會產生的后果,這樣就能讓自己更清醒一些。切記,不要容許自己有任何理由放棄自律。

第三,放棄拖延的習慣。

著名作家麥克·狄朗尼說過這么一句智慧的雋語:“任何一個企業或機構,如果給予怠惰者和貢獻者同等待遇,那么,你將會發現前者越來越多,后者越來越少。”

如果你打算將手頭的事情處理完后再與朋友一起出去玩,那么就不要在處理的空檔想任何干擾自己工作的事情,更不要提醒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如果每次都能堅持原則,就不會養成拖延的習慣。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小故事:

杰克和妻子剛剛來到露營區,坐在地上休息,準備稍后再扎營。這時候,有一家人也到達了隔壁的營地。當這家人的度假車一停穩妥當,就看見這對夫婦和三個孩子一擁而下,一個孩子迅速地搬下冰柜、背包和其他用品,另外兩個孩子立即把帳篷支開,前后不到15分鐘,整個營盤便布置就緒。

杰克和妻子看得目瞪口呆。“你們這家人真是少見的露營高手呀!”隔壁的年輕爸爸回答:“我們事先規定,在營地架設完成之前,沒有一個人可以去洗手間。”

第四,樹立自律的榜樣。

看看你周圍的那些成功人士,或許你會發現,當你正要改變某個計劃或者向懶惰妥協的時候,他們可能依舊堅持做著自己的事情。

比如,曾國藩曾經是一個普通人,年輕的時候也有浮躁的毛病,京城之中,同僚朋友的往來吃請、征逐飲宴幾乎無日不有,因而他的品性時而反復。翻開他早年的日記,幾乎每天他都在檢討自己,發誓要“立志自新,重起爐冶”,痛與以前的自己“血戰一番”。

正是在這種檢討與重新立志的不斷較量中,曾國藩逐漸一步步地戰勝了自己,并培養出了苦行僧一般的自律精神和堅忍的意志力,也才有了后來的一番作為。

第五,堅持“21天定律”。

成功學專家都認為:“一種新的習慣,如果能堅持21天,你再做這件事時,就會覺得容易多了。”無論是戒煙、戒酒,還是減肥,參加運動,一開始總覺得枯燥無趣,不習慣,但只要堅持21天,感覺就大不一樣,如果第22天突然中斷,你又會覺得不舒服,不對勁,缺了點什么。原因很簡單,一件事你經常反復練習,做起來就容易多了;一件事變得容易做的時候,人就喜歡去做;一旦喜歡去做,就必然會變成一種習慣。

如果我們也要練就自律的能力,那么不妨給自己制定戒律,并且在這個戒律中堅持21天,或許我們真的能養成自我控制的好習慣。

當然,雖然自律最終靠的還是自己管理自己,但對于那些缺乏恒心的人,要培養自律精神非常難。所以,如果想要讓自己更快能夠控制住自己,那么不妨找朋友或者家人來監督自己,這樣一來,會更加收斂自己。

人人都有惰性,可是社會又是優勝劣汰制。所以我們一定要提高自制力,從而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自制力差的朋友們,不妨照著上面一些簡單的技巧進行練習吧!

Lesson 3本性再難移也要移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哈莫尼斯在《權力最終屬于有自控力的人》一書中曾指出,自我控制是抑制自己的情緒、欲望,控制自己的行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動。自控力會讓我們把掌控自己命運的權力牢牢握在手中。

改變一個人的本性,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難,畢竟那是根深蒂固的東西。然而,對于一些惡習和陋習,如果我們不去改變,那么長期下去就會在我們身體里堆積成“毒素”。因此,即便“本性難移”,我們也要試著“移一移”。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有一段時間煙吸得很兇。有一次,他駕車經過法國,因為雨下得特別大,所以只好臨時在一個小旅店內入住。半夜兩點醒來后,保羅十分想抽一支煙,然而當他習慣性地去摸煙盒時,卻發現煙早就抽完了。他下了床,翻了翻行李,結果發現一包煙也沒了。

保羅知道,這個時候周圍的旅館、酒吧和餐廳早就關門了,而要讓門房幫助自己買煙,實在不好意思,能得到香煙的唯一辦法就是穿上衣服,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但外面正下著雨,他的汽車停在離旅館尚有一段距離的車庫里,此刻能夠叫到出租車的機會也幾乎為零。因此,他只能冒雨走著去車站。

然而,當保羅·蓋蒂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干什么?”他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知識分子,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有多強大?

保羅·蓋蒂平生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已經養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他愿意盡可能犧牲自己的舒適感,去滿足這個習慣,而這個習慣顯然沒有任何好處。他的頭腦很快清醒過來,片刻就做出了決定。他下定決心,把那個仍然放在桌子上的煙盒揉成一團,丟進廢紙簍里,然后脫下衣服,再度穿上睡衣回到床上。他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喜悅,關上燈,閉上眼,聽著雨點打在門窗上的聲音,幾分鐘之后,便進入了深度睡眠。自從那天晚上以后,蓋蒂再也沒有抽過一支煙,也沒有了抽煙的欲望。

保羅·蓋蒂后來說過:“在你的身邊,存在著很多利欲誘惑。你可能一步不慎,就會被那些誘惑斷送前程,甚至是性命。其實,在很多時候導致你犯下錯誤的,不單是外界的誘惑太大,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欲念太強,理智屈就于本能的沖動。因此,你應該經常進行自我反省,拋棄那些不良的欲念,這樣能夠增強你自身的理智感,知道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

人有時候要適當地控制自己,尤其是當我們本身已經存在一些惡習時,更需要通過好的自律來將這些減除掉。也許有的人會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想從根源上改變會非常艱難;而實際上,如果我們能付出超常的努力和代價,也是可以改變的。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的性格形成主要有先天和后天兩種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由環境造就,通過人體對環境所做出的反映日積月累而成的,雖然比較穩固但并不牢不可破,通過自己積極的行動和環境的變化是完全可以改變的。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從小體弱多病,以至于他的父母都懷疑他是否能夠安然活下來。然而,他卻憑借自己的努力活了下來。西奧多·羅斯福曾經回憶道:“由于既虛弱又笨拙,所以我對自己毫無信心。我需要艱苦地訓練自己的身體,更需要強化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后來,即便是在總統任職期間,他也仍然堅持自己的實踐訓練。在他入主白宮的那些日子里,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總是在下午盡量抽出幾個小時進行體育鍛煉——打網球、騎馬,有時也行走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

記者亨利對西奧多·羅斯福與自己的一番談話記憶猶新:“關于我一生經歷的各種戰役,人們談論很多。其實,最艱難的一場戰役只有我一個人知道,那就是戰勝自己的戰役。”在談到如何贏得戰勝自己的戰役時,西奧多·羅斯福說道:“只有通過實踐鍛煉,人們才能夠真正獲得自制力。也只有依靠慣性和反復的自我控制訓練,我們的神經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從反復努力和反復訓練意志的角度講,自制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習慣的形成。”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好像行駛中的汽車,速度越快,就越需要控制。約束自己的得失之心,即使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仍能自律,這樣人生的方向盤才會更加穩當,在人生道路上也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約束自己,改變多年的習慣確實不容易,但是只要我們記住,一定要做習慣的主人,而不是習慣的奴隸,那么我們的潛意識里就會爆發更大的能量,而這種能量,能讓我們堅持去改變,并最終戰勝自己。

Lesson 4對于害怕的事,更應該勇敢地去做

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抱怨環境的情緒化為上進的力量,是成功的保證。”人的一生總是不可避免地會遭遇一些挫折和厄運。在面臨困境的時候,人常常會慌張恐懼,無所適從,想要退縮。

事實上,對付困境最有力的便是我們自己,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并且有勇氣去面對它,就會發現,其實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還沒有歷經困難,就已經被困難給嚇倒了。

二十幾年前,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小鎮,有一個叫艾爾·漢里的人因為常常發愁,得了胃潰瘍。有一天晚上,他的胃出血了,被送到當地醫院里。一個非常有名的胃潰瘍專家,說他的病“已經無藥可救了”。他只能吃蘇打粉和一些半流質的東西,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由護士拿一條橡皮管插進他的胃里,把里面的東西洗出來。

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個月,最后,艾爾·漢里絕望地對自己說:“如果你除了等死之外沒有什么別的指望了,不如好好利用剩下的這一點時間。你一直想在死以前環游世界,所以如果你還想這樣做的話,只有現在去做了。”

于是艾爾·漢里決定利用自己剩余不多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環游世界。醫生聽到后大吃一驚并告訴他說:“如果你乘船去環游世界,就只能葬身海底了。”但是,艾爾·漢里沒有放棄,而是去買了一具棺材,把它運上船,然后和輪船公司約定好,萬一他去世的話,就把他的尸體放在冷凍艙里,送到他的老家。

艾爾·漢里的身體并沒有像醫生預計的那樣變得越來越糟糕,反而是越來越好。他漸漸不再吃藥,也不再洗胃。不久之后,他驚喜地發現自己任何食物都可以吃了,甚至包括許多奇奇怪怪的食品和調味品。醫生曾說他如果進食這些東西,一定會送命的。又過去了幾周,他甚至可以抽長長的黑雪茄,喝幾杯老酒,多年來他從來沒有這樣享受過。

回到美國之后,艾爾·漢里的體重恢復正常,開始投入工作,他幾乎完全忘記了自己曾患過胃潰瘍,而且之后他一天也沒再病過。

當別人詢問艾爾·漢里,他用什么方式治好了自己的病的時候,他說他讓自己在下意識里接受了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

首先,他問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么?”答案是:“死亡。”

其次,他讓自己準備好接受死亡。他不得不如此,因為別無其他的選擇,連治療胃潰瘍最著名的醫生都給他判了死刑。

最后,他想辦法改善這種情況。辦法是:“盡量享受我所剩下的這一點點的時間……如果我上船之后還繼續憂慮下去,毫無疑問,我一定會躺在我的棺材里結束這次旅行了。可是我輕松下來,忘了所有的麻煩,而這種平和的心態,使我產生了新的抵抗力,挽救了我的性命。”

美國前“第一夫人”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曾經說過:“自認為做不到的事,一定要做一做。”其實生活中的很多恐懼都是我們自己憑空想出來的。畢竟,對于未知的不確定,很容易使得我們心生猜忌,并且在心中將未知定位成“無法達到”,在這種不安心理滋生的情況下,我們定然無法跨過恐懼這關。

事實上,每個人都會遭遇不幸和挫折。但是如果我們換個方式,想一想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么?如果真的發生了,我們應該怎么做?一旦我們在心里接受了最壞的情況,那么還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呢?當我們盡力想辦法去解決困難的時候,事情的結果往往會出乎意料。即便還是最壞的那個結果,那也沒關系,因為我們早已接受了它。

恐懼是一個惡性循環,我們越是害怕,就越會跌入不良情緒的深淵。當我們學著接受,改變心態,其實會發現困難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我們勇敢去面對,就一定能夠戰勝它。

1949年,一位24歲的年輕人充滿自信地走進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應聘會計。這位年輕人來通用應聘只是因為父親告訴他,通用汽車公司是一家經營良好的公司,同時父親建議他可以去看看。

在面試的時候,這位年輕人的自信給面試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通用公司只有一個會計的名額,面試官告訴這個年輕人,競爭這個職位的人非常多,而且對于一個新手來說,可能很難立即勝任這個職位的工作。但是這個年輕人根本沒有認為這是一個困難,相反他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勝任這個職位,更重要的是,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善于自我激勵、自我規劃的人,他說自己來應聘的目的就是想成為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

正是由于年輕人具有自我激勵和自我規劃的能力,他被錄用了!錄用這位年輕人的面試官這樣對秘書說:“我剛剛雇傭了一個想成為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的人!”這位年輕人就是羅杰·史密斯,1981年1月,他出任了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

有句話說得好:“什么樣的想法決定什么樣的人生”。如果我們總是在想將要面臨多大的困難,自己根本無法面對它,那么即便我們有能力,也不可能成為人才。因為我們已經陷入到了外界的影響中去,失去了自我。

控制好自己的心,把握好心態,堅定希望,那么即便當我們迎接困難時,最后輸了,也不會后悔,畢竟我們勇敢地去做過。

Lesson 5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獵豹在捕殺羚羊時,手法是很獨特的。它往往會先盯上羚羊群中的一只,然后對羚羊群發起攻擊。在追逃的過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抓破那只羊的腿部,然后如此往復幾次,那只羚羊便失去了斗志,在越來越虛弱之時,成為獵豹的一頓美餐。獵豹很聰明,它知道面對羚羊高大的犄角,貿然的進攻不會得到任何便宜,于是一次次地打擊羚羊的信心。

實際上,真正打敗羚羊的并非獵豹,而是它自己,是它脆弱的心靈給了對手可乘之機,從而最終喪失了生命。人同樣如此,生活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對手,只有先不斷挑戰自己,磨煉自己,打敗那個最弱的自己,才能以一顆堅韌之心去迎接外面的風風雨雨。

1960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瓦爾特·米伽爾對一些4歲的孩子做了一項實驗,他把孩子們帶到一間陳設簡陋的房間里,然后每人發了一顆非常誘人的軟糖,并告訴他們說:“我現在要出去十幾分鐘,如果我走后,你們馬上就把糖吃掉,那么你們只能吃這一顆。而如果你們能等我回來后再吃,我將會再獎勵給你們一顆,也就是說,總共可以吃到兩顆軟糖。”

然后瓦爾特·米伽爾就出去了,在十幾分鐘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經不住糖的甜蜜誘惑,把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則堅持了下來,結果他們得到了兩塊糖。

這就是著名的米伽爾的軟糖試驗,當然,實驗到此并沒有結束。心理學家繼續跟蹤研究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們,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跟蹤研究的結果顯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兩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機遇而不急于求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暫時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則表現得比較固執、虛榮或優柔寡斷,當欲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欲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后面的事情。

不少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也常說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成長。然而,當真正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些誘惑和困境時,先前的一些決心瞬間化為了軟弱,不斷地退縮,一度在自己“認可”的情況下放棄當初的目標。

英國評論家馬修·阿諾德說:“永不放棄是人們做事的原則,只有先過自己這一關,才會順利地完成其他的事。”的確,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在心中打退堂鼓,又怎么會達成最終目標呢?你首先就敗給了自己。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天賦差別并不大,而有些人一輩子平庸,有些人卻抵達了成功的巔峰,差別只在一點點,這一點點,在相當程度上,就是一種挑戰自我的能力。只有先打敗了心中那個軟弱無能的自己,才能攀登高峰。

杰瑞·萊斯是美國著名的美式橄欖球運動員,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個天生的運動員,他的天賦體能驚人,但單是這一點還不能使他成為傳奇性的人物,在他卓越成就的背后有一個真正的原因,就是他的自律能力。

當杰瑞·萊斯還在高中校隊的時候,每次練習之前,教練查爾斯·戴維斯都規定球員以蛙跳的方式,彈跳前進一座約40米高的山丘,來回20趟后才能休息。密西西比的天氣炎熱而潮濕,萊斯在完成第11趟之后就感到吃不消了,他打算偷偷回休息室。但是,他意識到這種行為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他對自己說:“一旦養成偷懶的習慣,你就會把它視為正常。”于是,他又重新回到練習場上完成他的彈跳。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偷懶過。

萊斯總把足球賽季看成是一年365天的挑戰,當球季結束之后,其他的球員都去釣魚或享受假期,萊斯卻仍舊保持勤練的作息規律,每天從早晨七點鐘開始做體能訓練,直到中午。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明星凱文·史密斯這么描述他:“他的確天賦過人,然而他的努力更是凌駕于他人之上,這正是好球員與傳奇性球員的分野。”

1997年8月31日,萊斯遭遇了極為嚴重的運動傷害,他在球場上摔傷了膝蓋骨。在這之前,他創造了連續19年比賽從不缺席的紀錄,這也是他高度自律的品德及超強韌力的明證。歷史紀錄上顯示,遭遇這種傷害的球員,只有羅德·伍德生又回到了球場,以四個半月完成康復,創下了職業球賽歷史上的紀錄。當大家都以為萊斯的運動生涯從此結束的時候,他只花了三個半月就康復了,靠的就是咬緊牙關的堅毅,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自律。

意大利著名劇作家普勞圖斯說:“能主宰自己靈魂的人,將永遠被稱為征服者的征服者。”英國詩人、劇作家羅伯特·勃朗寧也說:“一個人一旦打響了征服自我的戰斗,他便是值得稱道的人。”很多時候,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最大的心魔也是自己。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戰勝自己。

其實,我們每一次對自己的挑戰,都意味著我們對自己進行了反思,都意味著自己已經意識到了局限性的存在,都意味著自己的層次又上升了一個臺階,唯有此,我們才不會自我蒙蔽,我們才能達到更高的層次,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Lesson 6你的時間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在哈佛的校訓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這句激勵學生們的話語無疑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把有效的時間花費在你的目標決策上,你將得到得更多。”

紳士們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于他們懂得利用時間。一旦做出任何正確且有效的決策之后,他們會馬上行動,絕不拖延。因為有效利用時間,不僅能讓辦事效率提高,而且也能夠對自我本身形成強烈的約束能力。

科萊特在1973年考進哈佛大學,經常坐在他身邊的同學,是一個18歲的美國青年。大二那年,這位小伙子邀請科萊特和他一起退學。他想去開發Bit財務軟件,想找科萊特來一起合作。

不過科萊特拒絕了,因為他好不容易來到這里求學,怎么可以輕易退學?更何況那項系統的研發才剛起步,教授也只教點皮毛而已。所以,他認為要開發Bit財務軟件,必須讀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才行。

10年后,科萊特終于成為哈佛大學Bit領域的高手,而那位退學的小伙子,也在這一年擠進了美國億萬富翁的行列。當科萊特拿到博士學位之時,那位曾經同窗的青年則已經晉升為美國第二大富豪。

在1995年,科萊特終于認為自己具備足夠學識,可以研究并開發Bit財務軟件時,那位小伙子已經繞過Bit系統,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其速度比Bit要快1500倍,而且在兩周之內,這個軟件便占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為世界首富,他就是比爾·蓋茨。

在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中,提到人們對時間的有效應用時講到過這樣一條:“你的時間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卡耐基認為,時間是成功的最后一項要素,如果我們不懂得控制好時間,那么我們的效率就永遠提高不了,同樣我們腦海中所想象的成就也就永遠都只會是一句空話。

我們不妨盤算一下自己的時間利用率,想想在一天24個小時的時間中,除了8個小時的正常睡眠時間,剩下的時間都在干什么?是不是除了休閑與閑聊之外,似乎沒有其他了呢?

時間永遠在不斷向前行走,有了目標,最好的選擇就是將自己的想法立即付諸實踐,行動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切莫讓懶散鉆了空子,成為自己的支配者。畢竟,懶散的惡習只會一點點腐蝕掉我們原本的熱情、進取心,以及責任感,讓我們的自制力消減。

卡耐基的成功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1871年春天,一名醫學院的普通學生,和大多數學生一樣,正在擔心著即將面臨的期末考,擔心將來自己該如何謀生。有一次,他從地上拾起了一本書,隨意看了眼書上的文字念了兩句話,讓人驚訝的是,正是他不經意間讀到的這兩句話最后卻幫助他成為了當代最著名的醫生。他創立了舉世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的指定講座教授,由英國國王授爵,畢生殊榮難以形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威廉·奧斯勒爵士。

1871年春天,他讀到的那兩句話是卡萊爾的名言:“我們的主要工作不在于凝視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掌握確實分明的現在。”

42年后,另一個溫潤柔和的春夜,奧斯勒爵士在耶魯大學舉行一場演講。他告訴學生,有人說像他這樣身兼四所大學的教授,著作名揚四海的人大腦構造必很特殊。“不,”他說,“我的好朋友都知道我的腦筋,和一般人并無異。”那么,他成功的秘密到底何在呢?

在奧斯勒爵士赴耶魯演講的幾個月前,他搭船橫過大西洋。他看見船長站在船橋上,只需伸手按一個鍵鈕,就聽得一陣機械鏗鏘響,船上的每一個部分就彼此隔絕開來,變成防水船艙。“你們每一個人,”奧斯勒說,“都比輪船的構造還要神奇千百倍,航程也更遙遠。我想勸你們的是學習控制,讓自己住在一個滴水不漏的船艙,確保航行安全。無論是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你都要站到船橋上,留心每一個環節都正常運作,然后按下鍵鈕,把昨日緊緊關在鐵門外,再按另一個,把將來也緊緊擋在門外。然后你就安全了,安全地面對今日。昨日已死,來者渺渺,我們沒有明日,我們所有的將來就是今日,全部的救贖只在今日。所以記得把門關緊,從現在開始養成住在今日船艙的習慣。”

機遇往往很可能藏匿于一個時間段中,如果我們能夠在特定的時間段遇到自己想要的,并立即抓住它,那么我們很可能就抓住了成功。

紳士們不會讓任何一個經過自己面前的機遇和想法溜掉,在遇到的那一刻,他們就會身隨心動,立即行動。在他們看來,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現在就做”,“立即”“馬上”這樣的字眼貫穿他們終生。

時間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把有限的時間利用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那么我們怎么可能會獲得成功呢?成功有時候靠的就是我們驚人的忍耐力和自制力,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是永遠也無法走向成功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江津市| 普宁市| 贡觉县| 阿尔山市| 绥江县| 唐海县| 上思县| 台东县| 南昌市| 中方县| 梁平县| 开阳县| 鹿邑县| 龙州县| 乌兰察布市| 安陆市| 芒康县| 扎囊县| 荔波县| 益阳市| 仪征市| 清水河县| 盘锦市| 阿克苏市| 吴忠市| 三原县| 布拖县| 华容县| 吴旗县| 汝南县| 沈丘县| 股票| 九龙坡区| 寿光市| 东港市| 贞丰县| 吉安市| 板桥市| 石狮市|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