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馬云講激情

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

馬云在讀大學前,就已經經歷過兩次高考失利。他去浙江大學圖書館復習功課,復習的學生很多,圖書館的座位根本不夠用,只能遵循“物競天擇”的競爭法則——誰來得早誰有座位,誰搶得上誰坐。

結果,“不打不相識”。在一次搶座位的爭斗中,馬云意外邂逅了5個大個子,雙方交手幾個回合后,志趣相投的他們奇跡般地成為了“鐵哥們兒”。以后的周末,在浙江大學美麗的校園里,人們經常會看到6個年齡相仿的落榜少年毫無顧忌地躺在翠綠的大草坪上,對著蔚藍的天空大聲高呼:“我們有夢想,我們熱愛學習!一定會考上大學,我們一定會出人頭地!”

“有心栽樹樹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馬云也是這樣,他曾經的目標是北大,但只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的專科。幸運的是,由于英語成績不錯,他被調配到了本科專業,最終也因為熱愛學習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馬云當了6年多的英語老師。期間,他還成立了杭州第一家外文翻譯社,用業余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

馬云說:“我當年學英語,沒有想到后來幫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只要你認為是對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問題功利性很強的話,肯定會遇到麻煩的。”

馬云因為熱愛英語,對英語更是加倍用功,因此他的口語非常不錯。這位“杭州最好的英語老師”因為英語好,還曾經受到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去美國催討一筆債務,雖然并沒把債款追討回來,卻成就了他和互聯網的一段姻緣。

在當時,互聯網是“舶來品”,馬云一口流利的英語賦予了他很大便利,他靠英語得以在世界上任意通行,還使他有機會征服美國《福布斯》記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這對于他的成功有很大益處。熱愛英語還讓馬云可以結交到楊致遠、孫正義甚至克林頓這樣的人物,讓他自由穿梭在達沃斯論壇,讓外國人記住了阿里巴巴。

馬云的成長經歷點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成就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已故蘋果公司總裁喬布斯曾經說過:“不要被教條所限,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眾所周知,喬布斯是位成功的商人,此外他還是一位成功的勵志大師。他只要站到臺上就會生龍活虎,其語言天賦和個人魅力就能立刻讓全場人深為折服。

喬布斯熱愛電子領域,其“蘋果”產品更是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體驗。有一次,喬布斯見到一款廚房家電產品,因為他著迷于這款產品的設計,就要求“蘋果”設計人員參照該家電的設計風格來設計電子產品。

蘋果公司專注于推出好的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這都源于喬布斯對電子領域的熱愛。他意識到,未來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將日益繁多,軟件更是其最核心的技術。喬布斯堅持做操作系統和后端軟件,他的堅持使“蘋果”不像惠普或索尼那樣過于依賴微軟,畢竟等待微軟最新操作系統的發布是件很熬人的事情。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喬布斯對事業的熱愛非常執著,他認為自己既然選定了一項事業、一份職業,就必須全身心投入進去。喬布斯熱愛事業的這種態度是決定他成敗的關鍵,是對于電子領域的不懈追求,也是對自己人生目標的不懈追求。熱愛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而喬布斯將這種境界發揮到了極致。

人應該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假如我們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沒關系,我們只要堅持尋找,跟隨自己的心不要放棄,就一定會找到的。我們從事能給我們生命帶來價值并讓我們熱愛的事業,就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使命感與充實感。

受馬云熱愛英語并創立海博翻譯社的啟發,我們可以看出,只有熱愛自己事業的人才會把事業做得更好。我們熱愛自己的事業,才能在工作中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且充實。一個職業人如果想要成功,方法可以有很多,其中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對事業保持熱情、積極的進取心態,并以此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奮斗者要想獲得成功,需要付出很多艱辛,對工作一定要十分投入、處處用心,讓充滿激情的自己正視困難,這才是奮斗之道。對商人來說,奮斗就是需要把自己置身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中,經常關注市場動態,分析市場發展趨向,保持清醒理智,做出正確的市場分析和判斷,努力將市場做大做好,努力開辟一片新的天地。想要做到這些,我們就必須熱愛自己的事業。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熱愛的事業中時,才能通過事業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實現快樂工作,并獲得人生的滿足感。

曾經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如果工作是一種興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讓工作成為興趣,熱愛自己的事業,就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是我們需要追求的目標,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取得成功。

享受成功,但不要滿足于成功

馬云非常喜歡笑,不太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很多時候,馬云狂妄不羈,他在互聯網行業中一直都被人們稱為“狂人”。

1999年,阿里巴巴剛剛成立,只有50萬的資金,規模小到不能再小,馬云卻對他的同伴宣稱:“我們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前十名。”后來,經過“改版”,馬云的狂言又上了個檔次,他說道:“我們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前三名。”

后來,憑著阿里巴巴旗下最知名的淘寶和雅虎在中國的地位,馬云之前立下的目標指日可待了,他自己也感慨道:“我們原先計劃是30年內拿到1個世界十大網站的席位,現在看來有可能10年內就能拿到3個席位了。”

狂有無知的狂,更有自信的狂,而馬云顯然是后者。他深得自信而狂的精髓,底氣十足。那么,馬云的狂到底源于什么呢?馬云狂而不傲,他始終是一個注重現實的清醒者。即使阿里巴巴在全球同行業中都找不到與之抗衡的對手,馬云都一直有危機意識,他雖然享受成功,卻從來不滿足于成功,這便是他自信而狂的根本所在。

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馬云,在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發出了“這一年,我壓力挺大”的感慨。馬云讓我們看到了他謙卑的一面。他常會謙虛地給年輕人忠告,他說:“我是個很笨的人。算,算不過人家,說,說不過人家,但是我創業成功了。我想,如果連我都能夠創業成功,那我相信80%的年輕人創業都能成功。”馬云不滿足于目前的成功,他甚至還想以后出一本書,起名叫《阿里巴巴和一千零一個錯誤》,用此來繼續鞭策自己不斷努力。

在互聯網行業,成功者有如丁磊、陳天橋、李彥宏等人,他們都有共同的商業稟賦。而馬云與這些人不同,他經常講的話是:“賺不賺那幾個億沒什么了不起的。現在別考慮怎么賺錢,而是繼續追加投資預算。”馬云的謙卑幫助他把阿里巴巴越做越大,從“每天盈利100萬”到“每天交稅100萬”,再到“現在賺的只是零花錢而已”,馬云享受成功的同時絲毫不滿足于現狀。

有時候,一個人的成就跟他推遲現有欲望的滿足是有關系的。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成功的人大體都一樣,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原因。這個‘一樣’就是節制。人的天性里都有懶惰,但一旦有了目標,就必須要節制自己,不能偷懶。能夠克服這種天性的人就能有所成就,這也是我們所謂的自律能力。每個人成功的路上都會遇到困難、挫折,也會遇到各種誘惑,能夠抵制誘惑,堅持到最后的人,就是成功的人。”這段話講得非常好。

不滿足于成功,換種說法就是“延遲滿足”,其實就是忍耐和節制,也就是為了追求更大目標,可以抵制眼前的誘惑并克制自己的欲望。但“延遲滿足”并不是等待,也不是壓制自身的欲望,它是一種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途徑。在生活中,有些人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在遇到挫折時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不知所措,這便是缺乏“延遲滿足”的表現。

三國時代,一方豪強袁紹應該是最有實力成就一番霸業的人。袁紹出身豪門,四世三公,家世非常顯赫,門生故吏遍于天下,再加上長相俊美、禮賢下士,一時間成為海內人望,為萬眾矚目。后來,因為袁紹看不慣董卓專橫跋扈與董卓鬧翻,率領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開辟了群雄割據的局面。

不過袁紹有個非常致命的毛病,就是優柔寡斷,太過容易滿足,而且好猜疑,沒有主見。袁紹謀臣沮授曾經勸他奉迎漢獻帝,可他則認為自己此時勢力非常大了,再加上其他人的質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滿足成功,又不斷犯錯,袁紹最后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殲滅了。

容易滿足和沖動的人犯罪率很高,他們往往不能克制自己膨脹的欲望。相反,像馬云一樣事業有成的人,卻能夠把欲望累積起來,享受成功的同時卻不滿足,并將此作為不斷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縱然萬分成功,也勿忘謙虛。多去想想自己的不足,博學有如曾子都會“一日三省吾身”,更何況是我們呢?自滿永遠是只能原地踏步,無法成功。人只有在不斷追求中才會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滿足,面對成績,只有不滿足才能讓自己更加充滿斗志,才是成功必要的前提。

只有興趣能提供持續動力

從小馬云功課就沒好過,小學到高中,他都不曾“名列前茅”。不過,在任何時候,命運都非常公平。上帝關閉了你的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另外一扇窗。

13歲那年,馬云還在讀初中,班里來了一位教地理的女老師。這位美麗的女老師講課生動有趣,學生們聽得如沐春風。她曾在課堂上講過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有一次,她在西湖邊上欣賞風景,旁邊來了幾個外國游客向她問路以及杭州的旅游景點。了解杭州地理的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外國朋友無障礙交流,外國朋友非常高興,連聲稱贊。最后,這位女老師總結道:“同學們,你們一定要學好地理,不然人家問咱們的時候,如果答不上來,多尷尬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少年馬云聽了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他陷入了深思之中,心想:老師說學不好地理就會丟人,但是光學好地理卻不會說英語,那不是也沒用嗎?我對地理沒有興趣,但是我對英語興趣卻很大,我何不在這方面多多發展呢?

馬云從此決定發憤圖強,苦學英語,他明確自己的興趣就是英語,便定下目標立志成為“杭州英語第一人”!從此,馬云開始每天苦練英語,堅持聽英文廣播,還常去西湖邊背單詞、學語法。

那時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入杭州,欣賞號稱“人間天堂”的杭州美景。

在西湖邊,每當馬云在背單詞時遇到外國游客,他都主動湊上前和老外交流幾句。他還經常免費給老外做導游,“呼哧呼哧”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在杭州城到處跑,只為了能跟老外多說幾句英語。

也許馬云天生臉皮厚,他從來不怕出丑,更不在乎自己蹩腳的英語人家能不能聽懂,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只要給我機會說英語,別人怎么說都不重要。馬云孜孜不倦苦練英語,日復日,年復年,他竟然成了老師和同學們公認的英語奇才。一個沒出過國的學生,英語口語如此流利的確是非常罕見的,甚至連老外都以為這個學生一定出過國,是從外面回來的“小華僑”。

后來馬云能夠創業成功,英語好著實給了他不小便利,讓他在國內國外四處逢源。據馬云后來回憶說:“在和這些外國人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外國人的想法和我受到的教育有很大不同,讓我了解到外面還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興趣真的極為重要,它是人們追求夢想的動力,能讓人變得積極,讓人更加敏銳地去抓住機會,并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為自己有興趣,根本不用別人監督,就會努力用功,成績當然提高得很快。

很多人都在心中想過:“我想創業,但選什么項目好呢?”事實上,有創業念頭但又有些盲目的人并不在少數。從馬云學英語的例子看來,朝興趣方向發展,自主創業,不是頭腦發熱的沖動之舉,而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的睿智選擇。所以想要成功創業,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業素養,選擇合適的創業時機外,關鍵還要參考自己的興趣特長。

興趣特長通常會讓我們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項目創業,這是一個人應該力求掌握的心理傾向。有關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工作感興趣,就能發揮出他全部才能的80%到90%,反之,則可能只能發揮其才能的20%到30%。因此,在選擇工作或者創業方向時,我們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個人興趣和特長,努力發揮個人特長,選擇自己較喜歡、較熟悉的工作,這樣會更容易成功。

興趣特長也會關系到自己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兩者緊密結合,那么即便是困難重重,我們也會為了自己的興趣不氣餒、不放棄,還會百折不撓地堅持,想盡辦法解決困難,最終去克服困難。興趣的重要性體現在可以促成人們對一件事物的傾向性認識,其表現為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特別注意,這是一種良性情緒。興趣表現為人們對相關事物積極主觀的學習和吸納,是一種讓人廢寢忘食的認識傾向,能將人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興趣還是成功的動力,濃厚的興趣促使人們不斷努力,從容面對挫折和困難,最終走向成功。

因此,人要多培養興趣,努力培養自己擅長的東西。為自己的興趣去奮斗吧,去努力追求與興趣相關的理想,這是一件快樂且享受的事情,也是激發我們潛能從而獲得成功的一種重要方式。

只有偏執狂才能夠生存

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彭蕾跟隨馬云工作了多年,期間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春節后的員工大會,馬云說:“阿里巴巴逢單出擊,我們2005年收購雅虎中國,2007年上市;逢雙韜光養晦,2008年的策略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王’”。

公布此消息前一年才回來擔任首席人力官的彭蕾當時已為人母,壓力大得“頭發一根根立起來”。馬云上市后的第一刀又讓所有人大為吃驚,他對阿里巴巴的高管進行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大調整。2008年,幾個關鍵位置的高管離職去國外學習,還有數位總監離職。

“當時動靜很大,什么過河拆橋、杯酒釋兵權這種話都說出來了。”彭蕾說。李琪、孫彤宇都是馬云18人創始團隊成員,特別是孫彤宇帶領淘寶在中國擊敗了eBay,被認為是淘寶的靈魂人物。對于他們的離職,馬云非常偏執地解釋說:“其實我從去年開始準備的,我如果還活20年,我要做什么?想清楚這些以后我才把我的人換掉,等到60歲時我再換他們,孫彤宇、李琪五年十年后一定會恨我。但我相信我比他們看得更透,讓他們出去享受人生,理解生命再回來。”

馬云還說:“我有一個原則叫陽光燦爛修屋頂,大太陽的時候爬到屋頂上,不能等下雨天才修。”這種偏執讓曾鳴折服,他評價馬云說:“他天馬行空,有跳躍性思維,經常有神來之筆。這是非常獨到的,對阿里巴巴今天的格局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馬云因為偏執狂的性格也遇到過不少麻煩。2007年阿里巴巴非常膨脹,一下子建了7家子公司。2008年又開始往回收縮,中國雅虎與口碑網合并,阿里媽媽并入淘寶。馬云最終挺了過來,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馬云這種偏執狂性格每個成功者都或多或少要有一些,因為一個人為實現目標必然會產生焦慮,焦慮升級就會變成偏執狂。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處在焦慮狀態,當心中的目標難以實現,但是又不想夢想就此放棄,只能殫精竭慮,近乎瘋狂地去追求。因為偏執,他們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因為偏執,他們永不放棄;因為偏執,他們不滿足成功,這種近乎瘋狂的堅持便是成功者必須要具備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正處于發展的轉型時期,有著無限的機遇和可能,不存在家族和血統的束縛,只要肯努力,就都會收到回報。同時,這個時代也有很多的問題。因為競爭,所以冷酷無情,沒有對失敗者的憐憫,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也開始與金錢掛鉤。在這樣的時代,只有偏執狂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在馬云身上,偏執表現得異常明顯,他對信念的堅持常人難以企及。他認為企業繁榮之中孕育著毀滅的種子,而偏執的態度才是解藥,因此他時刻關注著危機的降臨,尋找“戰略轉折點”。當人們驚呼“馬云是互聯網產業的天才”時,馬云卻告訴我們,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不僅適用于企業管理,也同樣適用于生活與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存已經不是大多數人要考慮的問題,更準確來說,“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幾乎每一個成功者都具有偏執的品質,他們最顯著的體現就是“焦慮和危機意識”。他們的偏執并不是行為怪異,也不是精神畸形,而是他們比我們更懂得追求理想,實現自己的價值,更懂得成功之道。

當年,馬云率領淘寶網挑戰易趣時,人們都佩服馬云具有堂·吉訶德一樣的勇氣,但根本不相信他這個偏執狂能夠取得成功。盡管對手易趣公司非常強大,正處在巔峰時刻,在中國市場上有90%以上市場份額,但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就被后起之秀淘寶網搶下了自己70%的市場,不得不繳械投降,承認失敗。因此,偏執是一種極大的勇氣,是一種珍貴的品質。偏執狂生存得比誰都好,通常成就斐然。如果一個人做什么事情都能達到偏執不放棄的地步,那他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了。

這是一個勝者為王的時代,眾多的精英不斷崛起,在業界成為佼佼者和榜樣。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最終成功,因為這些人認準了自己的信念就不再改變。他們全身心投入,逐漸實現自己的理想,偏執的性格讓他們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力量,也更快樂。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他們的背影,還要去學習他們的長處,用十二分的努力和百折不撓的斗志提高自己,使自己像他們一樣取得成功。

努力挖掘自己的積極情緒

馬云說:“我認為,B2C跟C2C未來會融合在一起,C2C也是我看好的業務范疇之一,不過必須發展新的B2C模式才行,這個我再過兩年會給大家看看。簡單來說:B2C不是靠網上平臺來消滅傳統企業,反而是幫助B如何去找到C,就是我經常說的經營哲學。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就是要協助中小企發展業務。”

馬云認為,從商者很多時候都會被金錢蒙蔽,想盡辦法要把別人口袋的5塊錢搬至自己的口袋里,結果敗得慘烈。“為什么不想想辦法助人致富?先把人家口袋里的5塊錢變成50塊,屆時人家賺了45塊,一定愿意給你5塊錢。要賺客戶的錢時,先去想想客戶有沒有賺錢,這才是做生意之道。”

在互聯網產業中,馬云總是這樣樂觀,這般積極,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經常不按常理出牌,總是喜歡顛覆傳統,標奇立異。馬云積極樂觀的情緒給了他很大幫助,同時也告訴我們,要成功就必須學會挖掘出自己的積極情緒。生活中,我們無論是工作、學習都必須要積極。積極是成功之道,積極的心態非常重要,但學會挖掘自己的積極情緒更加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事業有成,但事業有成并不是一味埋頭努力就可以的,積極的心態也非常重要。當一個人有好心情時,他就能對事情有很高的把握程度,會考慮到更多更細的方面。同時,有好心情的人臉上會有笑容,會感染他人,會讓自己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能將事情做得更好。馬云擁有挖掘自己積極情緒的本事,他對事物永遠都自己獨到的看法,他積極樂觀的態度讓他對互聯網行業了如指掌。一個人的思想取決于心態是否積極,只有保持做每一件事心態都是積極的,成功才會水到渠成。

積極的心態還有助于思考,一個人對其他人和社會都會產生一種感情,其外在表現是愛憎或者平和。其中,愛與平和表現的是積極的心態,而憎表現出來的是人容易莽撞行事,會消極工作。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心態保持在愛與平和的狀態下,多進行換位思考。馬云就達到了這種境界,因此他才能有積極的心態,能夠進行正確的思考。當我們排除信條與偏見等諸多因素干擾時,也必須調整心態,選擇用積極的心態去做事,形成良性循環,形成正確的思考,最終走向成功。

此外,積極的心態對創新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心態積極才會樹立自己的目標,并不斷努力實現這些目標。如果人只能看到遠處的東西,無法看到眼前的東西,那他就是一個心理近視的人,會錯失很多機會,這樣的人更需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取得成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辦事情,千萬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人必須要有積極的情緒,時刻站在自己現在的位置上,從小事做起,一步步完成目標,而積極的心態就存在于每一件小事之中。

有三個瓦工,他們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地砌筑一面墻。一個路人經過,就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呢?”第一個瓦工答道:“我們在砌墻。”第二個瓦工說:“我干一小時,掙5元工錢!”第三個瓦工則仰望著天空,幽默地說:“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修建一座對本地區產生巨大精神影響的、能夠與世長存的大教堂!”

多年后,前兩個瓦工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第三個瓦工卻成為一位享譽世界的建造工程師。同樣是工作,不同心態的人結果截然不同。

為了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我們必須有一種積極的心態。每天給自己好的心情,給自己一個希望,就會徹底改變人生的軌跡。記住,積極的心態才是你真正的主人,為了擁有成功的人生,你就必須培養積極自然的心態。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你的成功和財富全部取決于你的心態是否積極。

我們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能改變我們自己。盡管人生充滿許多不如意的地方,但也有不少的東西是我們自己完全可以把握住的,那就是我們對人生、對工作的態度。有人說過,積極的心態可以使你達到人生的頂峰,而消極的心態會使你一生貧苦和不幸。所以,請讓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去快樂工作,去收獲美好的人生吧!

無論什么工作,都把它當事業來做

曾經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挨家挨戶地推銷網站。這個小伙子臉上很激動,表情很認真,他嘴里喋喋不休,身上是最廉價的襯衫,頭發很土氣。因為長相怪異,讓人一看就很不屑,以為他是一個騙子,即使不是騙子,也一定是那種沒素質又死纏爛打的推銷員。這個年輕人就是馬云,成功創造阿里巴巴奇跡的馬云。

馬云與他的團隊曾經合作過無數個項目,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錢。他們把可以借到的錢都拿來創業了。起初他們創業不斷失敗,每一次都敗得一塌糊涂,但如果下一次還有機會,他們一定又會聚在一起創業。這樣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但最終的結果是——他們真的成功了。

在2005年度經濟人物評選會上,主持人問馬云:“你的阿里巴巴網站成功,是否因為軟銀2000萬美金的注入,你是否一直就想從事IT業?”馬云笑著說:“當時從學校辭職時,我就想拿出10年的時間來做一件事。不管是做什么,當時沒有想是網站或是其他什么,哪怕是開一個餐館,我也會立即就去。”馬云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成功取決于他的信念。我們同樣相信,即使馬云要去開餐館,他依舊會永不言棄地將開餐館視為畢生事業,他也一定能成為中國餐飲界的大亨。

有人曾說過,如果一個人能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他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不幸的是,對很多人來說,工作都不等于事業,在他們眼里,找工作不過是養家糊口混日子。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兩種人,一種是即使天天加班卻很享受,另一種是偶爾加一次班也要牢騷不斷。

工作很苦很累,其中也蘊含了自己對人生、對工作的態度,不叫苦不叫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這才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必經之路。而喊苦喊累的人只不過是將工作當成自己不情愿卻不得以為之的勞役,他們是難以成功的。

事業是人所從事的事情具有一定目標和系統,同時也對社會發展有影響,而工作是指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一項活動。一般來說,事業是終生固定的,而工作只是階段性的。一個人在從事一項工作時,為了獲取報酬,他只能選擇完成相應的職責,如此才能對得起自己的報酬。但是事業不同,事業往往是自覺性的,是自己心甘情愿為之努力、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一種“工作”。對此,有個企業家說過:“我的員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憐的一種人,就是那些只想獲得薪水,而對其他事都毫不在意、一無所知的人。”

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產力也在不斷提高,工作也越來越具有多樣性。工作雖然是多樣的,但卻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我們必須堅信,自己從事的工作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不管有沒有人欣賞我們,也不管我們屬于哪個級別,我們都要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位朋友曾經訴苦,說他的工作收入低、干活累,干起來沒有絲毫快樂。朋友問我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情況,是不是需要再去找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我說:“其實,辦法很簡單,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說:“如果只把工作當做一件差事,或者只將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從事你最喜歡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無獨有偶,華人首富李嘉誠說:“無論未來從事何種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絲不茍。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為自己的前途操心。”臺灣經營之神、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先生說:“一個人把工作當成是職業,他會全力應付;一個人把工作當成是事業,他會全力以赴。”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關鍵在于他對工作的態度,是否將工作當成事業去做。

把工作當成事業去做有很多好處,首先會對工作更有激情。激情是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更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工作若沒有激情,就好比人的身體沒有了靈魂,這樣什么都做不好的。一個人若將工作當做事業去做,那他就有激情,就會為了工作傾盡全力,而且不怕失敗,敢于創新。其次,激情能使我們不斷提高,促使我們不斷學習,盡心做好,即使是對沒做過的事,也能夠做得很好。所以說,激情是工作的動力,一個人如果沒有激情,工作就難有起色。

行業沒有貴賤之分,社會上只有成功者與失敗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有行業的成功者身上大多都有著執拗的性格,他們將工作當成事業去做,絲毫不理旁人的質疑,只是低頭在做自己的工作。這個社會上有多少有夢想的人因為倒在別人的懷疑中而與成功擦肩而過?抵抗得住懷疑,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并成功堅持到最后的就是那些獲得巨大成就的人。

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對待,工作中有學問,實踐中有真知。在現實中,同樣的崗位,有人碌碌無為,有人卻成績斐然,同一項工作,有人事倍功半,也有人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人對工作的態度。視工作為事業,就是視工作為樂趣,這樣就能找到快樂的人生,就會激發自己的熱情和能力,不會把工作作為謀生的手段,更不會當成累贅。

古人說過:“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對工作,我們必須忠于職守,要有干不好工作就寢食不安的精神,還要有不成功就誓不罷休的信念,最重要的是要把工作當成事業去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才能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社會,才會成功。

積極的心態比什么都重要

接觸過馬云的人都深有體會,馬云的口才“實在是太好了”,好得讓人對他的話總有些將信將疑。據說馬云第一次到央視錄節目,當時的編導就認為他夸夸其談,不像個好人。馬云說過很多有哲理的話,他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哲理的寶庫,如果將他說過的精彩言論出版一本“馬云語錄”,相信并不是什么難事。

阿里巴巴像磁石一樣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知名度和薪酬外,馬云積極的心態和精彩的言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有媒體稱之為“精神控制法”。馬云積極的心態和精神控制法將阿里巴巴公司的員工擰成了一股繩,成為了所謂的“螞蟻雄兵”。直到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馬云才高薪聘請了一些高級職業經理人加盟,而此前的公司,都是他用個人的積極心態和獨特魅力去管理的。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所有業務的核心指導原則,同時也是馬云積極心態的具體反映。“我們要求銷售人員出去時不要盯著客戶口袋里的5元錢,你們是負責幫客戶把口袋里的5元錢先變成50元錢,然后再從中拿走5元錢。”馬云說。“如果客戶只有5元錢,你把錢拿來,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戶,那是騙錢。客戶都完了,窮了,阿里巴巴也就完了。”這是馬云心態的鮮明寫照。有人說馬云朋友多,其中固然有他的人格魅力在,但在生意場上,馬云這種積極的心態也讓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伙伴。

一個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就在于他的心態是否積極平和。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了,那他就能樂觀去面對人生,積極地接受挑戰,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非常少,而失敗平庸的人處處都是。成功者活得充實自在,失敗者空虛艱難。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存在著很大差距,越是關鍵時刻,我們越能發現這“心態”的影響是驚人的。

有兩個銷售員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于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不穿鞋的。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他立刻失望起來,搖頭道:“這些人都打赤腳。怎么會要我的鞋呢?”于是這個人放棄了努力,失敗而回。

另一個推銷員同樣看到非洲人不穿鞋,他卻驚喜萬分地說:“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于是這個銷售員開始努力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后他發了大財。

失敗而回和發了大財結果是天壤之別,造成兩個人不同結果的原因是兩個人的不同心態,灰心失望和滿懷信心的結果截然不同。

據說有個叫塞爾瑪的女人,她陪伴丈夫駐扎在陸軍基地里。有一天,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鐵皮房里。

在悶熱的天氣里,沒有人陪塞爾瑪聊天,身邊只有一些墨西哥人,他們都不會說英語。塞爾瑪非常難過,她給父母寫信,說要放棄一切回家去,希望父母體諒自己的境地,支持自己的決定。很快,父母的信來了,信上只有兩行話:“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塞爾瑪讀了回信后覺得非常慚愧,這兩句話也令她徹底醒悟,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墨西哥人交朋友。當地人很喜歡她,把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開始研究那些仙人掌和各種沙漠物態,還尋找到了幾萬年前的海螺殼,她知道了原來這沙漠幾萬年前竟然是海洋。只是一念之差,她就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次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此興奮不已,寫了一本《快樂的城堡》。這本書非常暢銷,她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態大有問題。這些人一旦遇到困難,總是挑選容易的后退之路,他們不斷抱怨道:“我不行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這些人陷入了失敗的深淵。而成功者相反,他們遇到困難時,仍然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用“我想我可以!我能!”“總會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到成功。

在美國,有一位年輕的律師,他的生活中充滿了不幸和挫折,他的朋友們生怕他想不開而自殺。這個律師很貧窮,他幼年喪母,父親還是一個沒文化的鞋匠,他小時候沒有錢上學,只好外出打工半工半讀。

23歲時,這個律師與人合伙做生意,但很快公司就倒閉了,不但沒有賺到錢,還欠了很多債。在31歲時,這個年輕律師經人介紹與出身富貴的瑪麗托德小姐結婚,但婚后他總是被妻子挑剔,幾次想離家出走。后來這個律師謀求了一個公職,卻接連輸掉幾次競選,被人們嘲笑是“常敗將軍”。經歷過種種打擊,已是中年的他卻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和勸告,毅然決定參選美國總統。這一次命運之神卻眷顧了他,他成了美利堅合眾國歷史上的第16任總統,這個人便是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的保衛者和黑人的解放者,也是美國歷史上名聲最響亮的總統之一。

在亞伯拉罕·林肯的一生中,他所遭受的任何一次打擊對于普通人來說都是足以致命的,若是普通人恐怕早就放棄了。但林肯依舊堅持了下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他沒有消極下去,而是變得越來越堅強。他將那些打擊變成鞭策自己的動力,這也使得他由普通人變成了總統,從而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因此,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還是在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于成功人士都有積極的心態,而失敗者卻沒有。積極的心態包括真誠、責任、積極、創新、感恩等。只有將這些詞語真真正正融入我們內心,我們才可能感受到它們的魅力和能量!讓我們擁有積極心態吧!通過不斷努力,不斷進步,不斷耐心積累。我相信我們每走一步,就會離成功更近一些!

今天的付出是未來的保障

馬云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教期間,憑借出色的英語水平和社會活動能力,很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也是在那段時間,馬云開始思考能不能在杭州成立一個專業的翻譯機構,既能成就自己的事業,也讓那些退休教師賺點錢補貼家用。

這個想法閃現在馬云的腦海之后,他非常興奮,猶如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般。難能可貴的是,馬云不像大部分年輕人那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不是那種敢想不敢做的人,對他而言,靈光一現的想法絕不是曇花一現。馬云一旦認真起來,他想做任何事都是要做成了才可以罷休的。

1994年,馬云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冊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這是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社。海博翻譯社,雖然不是馬云一生中最光輝、最燦爛的一頁,卻是馬云第一次大膽的社會實踐。

后來,步入而立之年的馬云開始顯現的氣魄和勇氣異常驚人。正如他后來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創下的許多奇跡一樣,當他昔日的同事每月拿著固定工資,白天站在三尺講臺上教學,一生過著穩定平淡的生活時,馬云就已經為自己的理想和一顆不安分的心而奮斗了。

馬云在海博翻譯社時經歷了很多挫折,但他沒有放棄,努力將這個翻譯社做到了最后。這段經歷讓他受益匪淺,他當初的付出和努力都沒有白費,縱然他日后沒有從事翻譯行業,但第一次創業的這些經驗卻讓他終生受用,最后成為互聯網的大亨,成就了馬云今日的輝煌。

我們為什么不能像馬云一樣呢?請勇敢邁出我們人生的第一步吧,不要懶惰,不要因頹廢浪費了自己的大好年華,記住馬云的經歷給我們的啟迪,今天的付出是未來的保障。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每天無所事事,過著沒有目標的生活,他們找不到生活的重心。當曾經的夢想、曾經的抱負與自己背道而馳,我們會心里難過疼痛,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人們常說:“失敗的人找借口,成功的人找方法。”請珍惜今天,人生永遠沒有為時已晚,只有不再努力。今天將會是以后每一天的起點,現在是比以后每一天都要年輕的日子,認真把握,不要等到自己滿頭白發時再感慨自己此生無所追憶,不要讓未來的我們在感慨中傷悲,努力把握現在吧。

我們要經常在心中問自己:“今天,自己付出了嗎?我們真的足夠努力了嗎?我們真的完成自己的目標了嗎?即使我們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但是我們真的做得足夠完美嗎?”當我們覺得一件事“只能這樣了”的時候,我們更要反復改進。許多事情在我們放棄后,經常會有轉機,只是我們沒有去想、去做罷了。我們努力付出,對工作負責,用勤奮不斷夯實未來的保障,需要經常在心中問自己:“今天,我付出了嗎?”

勤勞本身就是財富,如果你是一個刻苦的員工,就能像蜜蜂一樣,釆足夠多的花,釀足夠多的蜜,創造足夠多的價值,也一定可以享受到足夠多的甜蜜。未來或許是非常遙遠的,時間就像流沙一樣匆匆流逝,明天在慢慢降臨,我們都曾設想過自己的無數種未來,但是我們終于明白,未來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奮斗出來的。所以為了自己輝煌的夢想,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拼搏。

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有一個羞澀的男生遞交了退學申請,他退學的原因非常奇怪,他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為此必須要擺脫繁冗乏味的課堂。這個男生的這一行為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哈佛大學是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院校,而他竟然選擇了退學,這在很多人看來無疑是一件瘋狂的舉動。

這個男孩深知日后的成就要歸功于今天的努力,因此他并沒有理會任何人的質疑和反對,他將自己整天關在庫房里,專心致志做自己的研究。經過若干天的潛心努力,這個男孩終于取得了重要成果。他的研究成果一經問世,馬上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在這個男孩的引領下,計算機科技登上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

這個羞澀的男生因此名揚四海,他的事業也從此步入輝煌的高峰,他就是比爾·蓋茨先生。在比爾·蓋茨的奮斗史中,他付出了太多的艱辛和勞累,他深信今天的付出是未來的保障,他打消雜念,下定決心,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和付出,最后他成功了。

有誰知道,河蚌忍受了多少次沙子打磨的痛苦才孕育出一顆珍珠?蝶蛹飽受多少掙扎的痛苦最終破繭而出,化作美麗的彩蝶?

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時拼搏了多年,最后卻不能堅持了,他放棄了付出,還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焉?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使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如果項羽再堅持一次,再努力付出一些,也許天下就是他的了,可是他卻選擇了放棄,最終在烏江悲壯自刎。

而李時珍正好與項羽相反,他雖然三次落榜卻依舊刻苦努力,在經過27年的刻苦研究和付出后,他又嘗盡艱辛,走遍了我國的大江南北,參考了800多本醫書,最終才寫成了舉世矚目的著作《本草綱目》。李時珍堅持不懈的付出最終讓他獲得了成功,也使他成為了一位流芳千古的醫學家。因此付出才是取得勝利的法寶,勝利只屬于敢于付出的人。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一直都是自己,只要你敢于超越自己,你就不會再害怕任何困難和挫折。“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里頭有晴空。”相信這一點吧,你的未來將會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碧海藍天。日后驀然回首,曾經的奮斗付出一定是美好的,因為這些艱辛與汗水都會成為你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回憶。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付出了,天空就會因我們而變得更加寬闊,更加美麗。所以,請相信,今天的付出是未來的保障,只要你付出努力,你的未來就不會是空想,讓我們向往著最美好的未來奮斗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德庆县| 灵丘县| 图片| 虹口区| 焦作市| 云龙县| 靖远县| 泸水县| 都江堰市| 饶平县| 罗平县| 武隆县| 贵定县| 托克逊县| 井陉县| 屏东县| 安塞县| 涞源县| 青河县| 丰都县| 永定县| 宜章县| 涞源县| 婺源县| 南木林县| 邯郸市| 南木林县| 淮滨县| 灵石县| 河西区| 西畴县| 图们市| 富蕴县| 南充市| 南皮县| 布拖县| 分宜县| 枝江市| 台东县|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