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有刺
- (德)叔本華 六六譯
- 1349字
- 2019-01-03 07:07:49
人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
如果我們對某一事情有了堅定的看法,對于同樣事情的新看法和意見就會被我們拒絕和否定——這是非常自然的。因為這些不同的意見對我們已經形成的整套自成一體的信念是一種阻礙,擾亂了我們從自身的看法中獲取的寧靜;新的觀點還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并且宣布自己在之前所作的思考和努力只不過是竹籃打水。由此可知,糾正我們錯誤的真理就好比苦口良藥,而且,像苦藥一般,服用時不會立刻就顯現其療效,只有過了一定的時間以后才會發揮出效果。
因此,我們看到個人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大眾尤其如此:對他們既定的看法,即便窮千百年的經驗和教誨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某些受到人們普遍喜愛并被深信不疑的錯誤看法就這樣每天通過數以百萬計張嘴不斷地重復。我收集了一些這樣的錯誤看法,希望讀者能作更多的補充:
1
自殺是膽小懦弱的行為;
2
不信任別人的人證明他自己就是不誠實的;
3
有著卓越功勛的人和那些思想的天才,其自謙是來自于內心的;
4
瘋癲之人是最不幸的;
5
哲學是無法學習的,但卻可以學會研究哲學——而事實真相卻正好與此相反;
6
創作優秀的喜劇要比創作優秀的悲劇難;
7
懂得一點點哲學會讓人不相信上帝,懂得很多哲學卻會讓人信奉上帝(這個人云亦云的說法是培根首先提出來的)——是嗎?真是這樣嗎?
8
英文“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完全是混賬的鬼話!一個人可以知識淵博,但卻不會因此就能擁有丁點兒力量(或權力);另一個人非常有力量(或權力),卻不會因此就一定知識淵博。因此,希里多德正確地表達了與這相反的說法:“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懂得很多,但對事情卻無能為力。”有時,一個人的所知會讓他擁有對付別人的力量,例如,他知道他人的隱私或他人不知他的底細,諸如此類。但這依然不能充分證實“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說法是正確的。
許多人還沒有對這些說法作一番深思就彼此鸚鵡學舌,因為這些說法乍一聽起來好似很有道理。
當我們旅行時就能感覺到大眾的思維方式是如此的生硬、如此的僵化,和他們打交道非常困難。這是因為倘若誰要是有幸與書為伴的時間比與人為伴的時間更長,那他就會認為知識、思想的交流很輕松、很容易,相互心靈間的傳達、回應很迅速。如此,他就很容易忘記其實在現實的世俗人群當中的情形全然是另外一個樣子。最后,這個人甚至會認為他得到的每個深刻見解馬上就會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產。實際上,我們只需要坐火車旅行一日就會發現:不論我們在哪里,人們固守的一些謬見、歪論,他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以及衣著樣式可以歷經數個世紀,這個地方與我們前一天到過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人們所操的方言也是這種情形。由此,我們就能得出這樣的判斷:書本與大眾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被認可的真理邁向大眾的腳步是緩慢的——盡管這些腳步都是確實和肯定的。因此,就其傳遞的速度,除了智力之光,沒有什么更難同自然之光相比的了。
所有這些因素讓我們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大眾很少思考事情,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練習都是非常少。然而,即便大眾或許會長時間抱住錯誤不放,相比之下,大眾卻和學術界不同,學術界就像是每天改變言論風向的風信雞。這可以說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了。否則,只要想想那人多勢眾的龐大群體將迅速變換運動就非常嚇人了,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大眾如果轉換其行進的路線,一切就會被推翻、一切都將被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