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飯桌之上好辦事
- 懂的人都不說的社交心理學(書立方·心享悅讀)
- 趙翔編著
- 2144字
- 2016-06-12 15:14:42
看過日本連續劇《深夜食堂》的朋友,都會被其中的一道道美食弄得垂涎三尺,更會被美食背后的人情味兒而倍覺感動。一道道溫暖人心的菜肴,包含著一段段五味雜陳的人生。
多么復雜的經歷,都能通過食道進入心靈,成為我們最美味的記憶。似乎每個人都是在看完以后,才恍然悟到一件早已知道的事情:吃很重要!
是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們每日在吞吐之間的食物,其實與我們的感情最親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與生俱來最基本的動力之一,便是生本能。而驅使我們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不就是大快朵頤嗎?有社會心理學家對諸多情侶交往方式進行調查,發現增進兩人關系的最佳方式,還是一同進餐。一對情侶伴著燭光,咀嚼著美食,談論著浪漫,或許再小酌幾杯,這一切聽起來都讓人羨慕不已。
當然,除了情人之間,我們的其他各種社交都離不開吃飯。
其實,與其說是單純地吃吃喝喝,還不如說是借著吃飯來談事兒。更重要的是,在飯桌上,我們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對方。比如最近出了一個新詞“酒杯性格”,指的就是在飯桌上,通過一個人持杯的方式來窺探其性格。想想看,你在不經意間,就將對方的性格了然在心,這對未來的談判多有利啊!
倫敦大學心理學家格倫·威爾遜教授,根據不同的持杯方式,把人分為幾種:(一)搔首弄姿型。這種人一般比較大方、外露,他們喜歡把酒杯舉到身體裸露的地方,比如脖子、手臂附近。而且,邊喝還邊同你目光交流。搔首弄姿者的意圖十分明顯,他們想引起你的關注,讓你感興趣。(二)流言蜚語型。有些人握著酒杯的上半部分,邊說話邊揮動著酒杯,可能還會把酒杯放在身下,湊過頭來和你竊竊私語。這類人一般有固定的交際圈,很難輕易融入。(三)自我封閉型。他們要么牢牢抓著酒杯,仿佛怕人搶走,要么慢慢地喝,最后還要剩一些在杯底。這是一類比較羞澀、被動的人,一定要鼓勵他們說話。(四)滿不在乎型。
他們舉著酒杯或直接拎著酒瓶四處招搖,仿佛在炫耀自己過人的酒量。這類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和別人起沖突。
這酒杯雖小,卻內涵頗豐。但如果對方執意不喝酒,豈不是無法察言觀色了?別急,還有辦法。與人對話時,好多人把重點放在語言上。固然語言很重要,但上飯桌后,兩個人的關系不再是那么正式了,你完全可以通過別的方面來和他人交流。比如眼神就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工具。
俗話說,眼能傳神。一個人和你說話,要是他的眼神老是在游移,你通常會認為他有什么心事、隱情,或許太局促,或許在騙你。
相反,如果一個人和你說話時,不避諱你的眼光,這會讓你很舒服。不過,你可別把這種眼神做得過分。如果你久久注視著對方,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別說對方會覺得別扭,就是你的眼睛也會不自在。那要怎么做才能做到適度呢?精于社交的人士會告訴你,初見的30秒鐘非常關鍵,如果能做好,別人便會認同你。
而且還有個奇妙的小原則:面對面交流時,誰先把視線移開,誰就是勝者(這個原則有點像我們在后面說到的一個談工資的原則)。
想想你乘坐公車或者坐地鐵時,如果車廂太擁擠,你是怎么處理眼神的。一般來說,我們都會把眼神從人身上移開,或眺望窗外,或看著其他地方,總之就是回避別人的目光。這是因為我們感到陌生人的目光索然無味。想到這些,就能理解上面小原則的道理所在了。本來,兩人四目相對,目光正在“對話”之中,可忽然你移開視線,對方會怎么想呢?要么覺得自己的話沒營養,吊不起你的胃口,要么以為自己說錯話了,要么以為你瞧不起他……總之,如果能巧用視線,便能很好地控制對方。
英國一家大學曾做過一個關于視線的研究。研究者請了互不相識的學生參與者共計10人。其中,一半為性格主動者,另一半為性格被動者。兩種性格的人分別坐在不同的兩間大房間里,他們都被隔離開來,彼此無法交流。而兩種性格不同的人被兩兩配對,坐在一塊高達兩米的大玻璃面前。一開始,他們只知道要跟對方進行交談,但玻璃被覆蓋著,并看不到對方。稍稍過后,玻璃忽然被拉開,兩個人面對面地坐著。結果,研究者發現,率先移開視線的人,往往是性格主動的那些參與者。
運用好眼神這個小原則,可以在飯桌上牢牢駕馭對方,讓自己占有主動權,即使是那些比較棘手的人士也可以。
說到這里,也許有的讀者腦袋里冒出一個郁悶的問題:要是對方都不理睬我,連飯桌都上不了怎么辦啊?其實,即便在這里,也有社交心理的學問。
在商店里,雖然你還在思考這個月的預算是不是超出了,到底要不要買這件衣服的時候,一些手段高超的售貨員早就識破了你的心思,她們可能會走上前來問你:“是喜歡這件樣式新潮一點的呢,還是這件經典款的?”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售貨員的話,她狡猾地跳開你要不要買衣服這個前提,讓你直接進入選擇階段。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就跟著她的思路,告訴她自己的選擇是什么。這一招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誘導心理前提”,這就是說,想讓你去做A事件,就假定你已經選擇要去做A事件;而問題只是在A事件中進行細化選擇。
不知道這個小技巧能不能對你邀人吃飯有所啟示呢?在邀人吃飯時,我們不是同樣可以問諸如這樣的話嗎?“要吃中餐還是西餐?”“想吃廣味呢,還是滇味?”
飯桌雖小,門道不少。好好利用吃飯的時間,足夠你掌握、駕馭一個人了!
小TIP
上飯桌可不是為了簡單的吃喝,更可從中窺探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同時,通過眼神和話語,也能讓你擁有主動權,更好地操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