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醫改下的醫藥營銷與團隊管理
- 史立臣
- 154字
- 2019-01-03 06:28:59
【第1章】 醫藥行業分析與政策解讀
第1節 新醫改進程及對市場的影響
對中國的醫藥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多變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醫藥行業對外表現沉穩,而實際上,內部卻充滿變數,市場競爭和企業轉型無處不在,不斷暴露出新問題。
我們只有看清生存的根本,才能在未來的征途中形成自己的市場競爭優勢,形成自己的營銷特色,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越走越遠。
我國新醫改進程
2009年,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并實施規范化管理。定期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做健康檢查,為3歲以下的嬰幼兒做生長發育檢查,為孕產婦做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為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結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導服務。
2009年,公立基層醫療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
2009年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公布。不同層級的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率由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
2009年,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
2009年,全面推行的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將在校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三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考慮到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將破產企業的退休職工和困難企業的職工納入城鎮職工醫保范圍確實有困難,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這些人可以參加城鎮居民醫保。
2010年,城鎮醫保和新農合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20元。
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具體繳費標準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將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
2011年,城鎮醫保基本實現市(地)級統籌。
國家將規范基本醫療保障基金管理,新農合統籌基金當年結余率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余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提高基金統籌層次,2011年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基本實現市(地)級統籌。
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
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普及性顯著提高,有效減輕了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
我國新醫改方案
新醫改方案可以概括為一個目標、四大體系、五項改革和八項支柱。
一個目標: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格低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四大體系相輔相成、配套建設、協調發展。
新醫改的首要工作是重點抓好五項改革。
(1)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2)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3)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4)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5)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為保障上述五項改革的順利進行,三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政府的醫改財政投入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各占一半左右。
八項支柱:完善醫藥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
新醫改對醫藥市場的影響
醫藥工業企業和醫藥商業企業都要高度重視、仔細研讀政策,根據新醫改的實質性推進過程對企業戰略進行調整和營銷模式轉型,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抓住機遇,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新醫改到底會對醫藥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帶來哪些影響?我們站在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的角度分析和預測。
(一)藥品需求總量上升
隨著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以及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和城市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被壓抑的醫療服務和藥品需求逐漸釋放出來。據初步測算,未來3~5年,醫藥行業的年增長率不低于20%。需要說明的是并非全行業平均受益,大部分需求增量會消化在醫療服務市場,受益最多的還是面向醫院以處方藥銷售見長的外資企業和部分國內企業。
(二)產業結構發生變化
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要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產業、提高藥品生產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規范化、集約化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執業藥師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藥。
顯然,新醫改會對醫藥工業企業和醫藥商業企業構筑更多、更高的政策門檻,加之政府監管、市場競爭和資本并購等因素的影響,醫藥行業將會加速優勝劣汰、推動產業集中和競爭升級。
(三)規范藥品市場秩序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以藥補醫”是關鍵。其中,補醫的概念應當理解為補醫院和補醫生。雖然目前還沒有提出詳細的解決辦法,但就其結果來看,它會有效遏制藥品價格上升、打擊賄賂營銷行為、促進醫藥行業在陽光下健康發展,各個企業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提高質量、降低價格、規范營銷行為、凈化市場環境,只有這樣,藥品生產流通秩序才有保障。
(四)市場結構發生變化
通過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大力發展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醫療市場的結構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明顯提升,最終形成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政策適宜、運轉有序,包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通過改善醫療服務能力、降低收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等綜合措施,引導一般診療服務深入基層,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
可以預測醫改將會推動醫療市場(包括城市醫院、社區和農村醫療)和零售市場(藥店)越來越規范。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市場將會迅速發展,而城市醫院的市場壟斷地位將會逐步下降,零售藥店可能會以社區為中心調整結構與優化資源,市場總量短期內變化不大,連鎖、平價和服務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五)產品結構發生變化
通過對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推進醫藥科技進步三部分內容的研讀,可以預測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原研藥和專利藥品將會獲得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仿制藥將會受價格因素的影響而受到極大限制,很難有所作為。未來醫藥市場將會形成普藥、新藥(專利藥品)和OTC品牌藥瓜分天下的基本格局,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產品將進入綠色通道,得以快速成長。
新醫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醫藥行業面臨著一次空前的大變革——并購重組、行業洗牌,企業改革、技術更新和政府管控成為未來醫藥行業的主旋律。
從新醫改方案來看,要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推行基層醫療單位首診制,大病患者在醫生指導下轉診,這樣,高端醫院和基層醫院才會在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內發揮各自的作用。在藥品供應領域、在政府加強投入的前提下建立基本藥物目錄,以達到廣泛覆蓋的目標,重點加強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醫藥終端市場將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以三甲醫院為代表的高端市場和由城市社區、農村醫療機構組成的基層市場。在高端市場中,創新藥所占比例將逐步提高,而基層市場將是基礎用藥和常見病用藥的主要市場。
(一)醫藥行業將重新洗牌
在新醫改方案中,涉及藥品供應的內容如下。
(1)制定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2)建立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體系,定點生產、定點配送。
(3)城市社區醫療和鄉鎮以下醫療機構全部使用基本用藥目錄內的藥品,其他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品明確使用比例。
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和定點配送有利于國有醫藥企業和以前是國有的流通企業,雖然很多流通企業已經民營化,但是,這些蛻變的民營企業依然把控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的主流渠道,未來也將成為中國指定配送的主要流通企業。
(二)醫藥市場擴容
我國參加城鎮醫療保險的人數在逐漸增加,2011年底,城鎮醫保的覆蓋人數已超過4.7億。可見,在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后,醫保擴容趨勢明顯加快。
直接的醫療保險增量,將以杠桿效應拉動醫藥消費需求。醫療保險只占醫藥消費的一定比例,其間接帶來的醫藥市場增量很可觀。這種醫保投入的增加將刺激壓抑許久的消費需求,改變人們的醫療消費習慣。從以往“小病不看,大病去醫院”的觀念轉變為“生病就去就診,先去社區醫院或新農合定點醫院看,大病轉向大醫院”,從而帶動醫藥消費的全面升級。
新醫改也將帶來醫療硬件設施的增加,尤其是改善鄉鎮和農村的醫療設施。預計國家和地方政府直接給二級市場增加的設備投資就達到了67.71億元,惠及的醫療機構數達2.47萬家。這將更有利于鄉鎮和農村醫藥市場的發展,從而間接帶動鄉鎮二級市場擴容。
(三)普藥市場迎來春天
普藥生產企業一直在成本和覆蓋面上煞費苦心,新醫改推出基本用藥目錄后,普藥企業將迎來春天,對普藥生產企業來說,它們最關心的就是基本藥物目錄。基本藥物目錄中的產品一般是仿制藥,而仿制藥往往就是一個品種的藥品多家企業甚至幾百家企業都在生產。所以,基本藥物目錄的眾多品種也成了各普藥企業競爭的目標。
當然,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普藥企業需要思考如何發展的問題。由于定點生產藥品不實行集中招標采購而是直接入圍候選品種供醫療機構采購,這將會改變市場格局,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其產品能否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成為定點生產企業事關重大。
進入目錄的產品,如果是獨家或者壟斷產品,就會有一定的溢價能力和發展空間,而未中標的企業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甚至被淘汰出局。有分析人士表示,基本藥物制度將提升普藥的市場集中度,擁有較多基本用藥品種的大中型醫藥企業將面臨較多的發展機會,而大多數小型普藥企業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由于基本用藥用量較大、產品價格相對合理,產品銷量可能有爆發式增長的機會。
(四)強者愈強,重塑市場格局
新醫改將會使醫藥行業各個環節形成新格局。
(1)在研發領域,國家的新醫改財政投入會加大對新藥創制的扶持力度,尤其會對一些研發實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此外,SFDA對新藥上市的注冊審批更加嚴格。鼓勵專利藥、創新藥,對制劑的審查把關越來越嚴格,這對于研發實力強大、產品質量優秀的企業是有利的。
(2)在生產領域,國家對于GMP認證給出了新的、更加嚴格的標準。這使得很多醫藥企業不得不重新整治自己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以適應新的標準,一些原本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達不到標準的企業被迫停產甚至關閉。
(3)在銷售領域,公立醫院的改革將觸動醫療機構和醫藥公司銷售環節,減少不規范的銷售行為,減少中間利潤和阻止中間利潤流向個人手中,使臨床推廣更加專業化和規范化,這更加有利于療效好、質量高的優質產品銷售。
(4)在流通領域,國家近年來對醫藥流通領域的整頓減少了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也使得中間利潤減少流出。醫藥流通行業從此進入規模擴張階段和微利時代,其中規模大、現金充裕、渠道廣泛的全國性流通企業和區域強勢的醫藥流通企業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加入制定配送的陣營并迅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