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考古發掘

位于陜西省境內的唐代大明宮遺址建筑群被稱為我國宮殿建筑的峰巔之作。縱觀唐朝歷史,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曾發生在大明宮內。直至唐朝末年,這座宏偉的建筑群由于屢受戰火破壞,才淪為廢墟,前后歷時達兩百余年之久。

大明宮自唐高宗起,就是唐朝帝王們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它的意義十分重大。

在20世紀50年代期間,隨著考古學家們對大明宮遺址的考古挖掘,這座歷史宮城的風采又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

(一)發現古城遺址

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這個城市里處處古跡斑駁,文物豐富。

大明宮等遺址都是在很偶然的發現中開始的。據考古學者馬德志先生回憶,大明宮的考古工作起初是因為發現了一個記載唐代打馬球的石碑而開始的。

大明宮是地上建筑,千百年來雖然經過了人為的破壞和歲月的侵蝕,一千多年過去后,這座宮城的遺址仍然保存的十分完整,而且埋藏豐富。

唐大明宮遺址位于西安市自強東路以北,玄武路以南的范圍內,包括現今西安市的部分城區和近郊。

唐末兵荒馬亂,長安逐漸被毀壞,最終成為廢墟。1949年之前曾有不少學者試圖發掘這座唐代古城的遺址,但是苦于條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如愿。

直至20世紀50年代,有關部門考古專家才開始了對大明宮遺址的專門田野考古工作,迄今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大明宮的考古發掘工作,和其它地方一樣,目前一直還是在采取洛陽鏟、地質錘、測量尺、水平儀、測繪版、毛刷等簡單工具。在全面勘探的基礎上,勘探人員重點發掘了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遺址和重玄門、玄武門等宮門遺址。

近幾年,在大明宮區域進行的考古研究中,出土了包括磚瓦、石雕構件、陶瓷器、金屬器飾等在內的大批精美遺物,具體的數量和物品價值還有待于量化的確定。這也預示著今后大明宮遺址的考古、開發、保護工作還需要任重道遠地進行下去。

(二)開展挖掘工作

如果詳細劃分,大明宮的考古工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7年3月至1961年底,這一階段考古工作者們著重搞清大明宮的規模,糾正了歷史記載上的一系列錯誤,繪制成了大明宮的規模第一張測繪圖。

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了規模較大的發掘工作。他們組織專門的唐城考古發掘隊,經過四年多的辛勤勞動,遺址的概貌逐漸顯露出來,從當時已經發掘的城市布局、宮殿、街道、坊里的遺跡,可以想象出當時這座城市中千門萬戶,車水馬龍的盛況。

發掘探測的結果證明,唐代長安城的周圍三十多公里內都是其遺址,比今天的西安舊城,也就是明清時代的西安城址大五倍以上。

全城分三個部分,最外是外郭城,中間的北部是皇城,皇城的北段正中是宮城,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外郭城垣上有12個城門,目前已經發掘出了8座城門的基址。

許多縱橫的街道把除宮城和皇城以外的全部地區劃分為108個長方形的坊里。整個大明宮是北京故宮的兩倍多。其中,麟德殿是大明宮殿內雄偉的殿堂之一,建造在夯土筑成的臺基之上。殿堂柱礎有一百多個,可見規模之宏大。

大明宮考古工作的第二階段為1962年至1994年,這一階段工作的重點在于對大明宮區域主殿,即含元殿的深度挖掘,并出版發行《唐大明宮》專刊報告,全面向社會公布了大明宮的考古發現成果,逐步把工作重心轉向遺址保護方面。

考古工作者在大明宮的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精細的花磚和建筑用的石質雕刻品。長安遺址的發現與挖掘使當代的中國人得以了解盛唐的萬千氣象和宏偉氣魄,人們再次感受到了中華文明曾經達到的高度。

(三)遺址復原概貌

通過對大明宮建筑群的勘探和局部發掘,人們可以大體知道唐代大明宮的建筑概貌。

整個建筑群平面南寬北窄,近于梯形,相差兩百多米,東墻不十分規則,總面積為三平方公里多。

宮南墻利用的是長安外郭的北墻東段,宮內布置自南而北大致分為四個區。最南端為長五百米左右的廣場,北邊的地勢高起十五米左右,在高崗的前沿建有第一座宮殿即含元殿,南臨廣場。大殿東西是橫亙全宮的第一道橫墻。

含元殿后三百余米處建有宣政殿,東西橫亙是全宮的第二道橫墻。宣政殿四周有廊廡圍成寬約三百余米的巨大殿庭。東廊之外為門下省、史館等,西廊之外為中書省、殿中省,都是朝廷官署。

含元殿是舉行大朝會之殿,性質相當于太極宮的承天門。它左右的翔鸞、棲鳳兩閣實際是雙闕,闕外有朝堂,也和承天門外的情況相同。宣政殿是皇帝每月召見群臣之處,相當于太極宮之太極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況也相同。

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是宮中的朝區。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門,門內有紫宸殿,也是皇帝隔日見群臣之處,相當于太極宮之兩儀殿,為寢區主殿。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動的場所。

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主殿在紫宸殿北,名為蓬萊殿,殿后又有含涼殿,北臨太液池。蓬萊、含涼兩殿之左右又有若干次要殿宇,與之東西并列,自成院落。南起紫宸門,北至含涼殿,包括東西次要殿宇,四周有宮墻圍繞,形成宮中的寢區。

寢殿區之北為宮中湖泊太液池,池中有島。池東、西、北三面各建有若干殿宇。

池西有麟德殿、大福殿,都是巨大的建筑群,麟德殿是非正式接見和宴會之處;池東有太和殿、清思殿等,是唐朝皇帝游樂之場所。

池北有大角觀、玄元皇帝廟、三清殿等,都是道觀,因唐朝信崇道教,所以殿宮中多建道教建筑。

三清殿等的北面即宮北墻,正中為北面正門玄武門。自殿寢區以北,包括太液池及其周圍諸殿宇,是宮內苑囿區。

大明宮各殿都用夯土臺基,四周包砌磚石,繞以石欄桿。

初期建的含元殿殿身東、北、西三面用夯土建承重墻,麟德殿三面各有一處用夯土填充,表現出北朝和隋代慣用的土木混合結構建筑的殘跡,以后所建各殿宇即為全木構架建筑,但房屋的墻壁仍為土筑,不用磚,表面粉刷紅或白色。

大殿的地面也鋪著磚或石頭,踏道或坡道鋪模壓花紋磚。建筑的木構部分以土紅色為主,上部斗拱用暖色調彩畫,門用朱紅色,窗欞用綠色,屋頂用黑色滲炭灰瓦,脊及檐口有時用著綠色的琉璃。

晚期大明宮建筑遺址曾出土黃、藍、綠三色琉璃瓦,顯示出唐代中晚期建筑色彩由簡樸凝重向絢麗多彩發展的趨勢。

總之,唐代大明宮遺址復原后,對人們了解歷史提供了更多、更寶貴、更直觀的資料,可謂意義深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克拉玛依市| 成安县| 蒙城县| 寿光市| 新蔡县| 灯塔市| 泽库县| 揭东县| 瑞安市| 巴林左旗| 申扎县| 平阴县| 伽师县| 宁国市| 丹江口市| 密云县| 栖霞市| 黄梅县| 文化| 富民县| 仪征市| 郴州市| 赤城县| 莫力| 南城县| 九龙坡区| 汝阳县| 水城县| 芒康县| 长顺县| 民权县| 开平市| 平南县| 张家界市| 土默特右旗| 穆棱市| 丹阳市| 鄯善县| 合水县|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