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31 花美眉。該照片是拍攝后合成的,虛實相生,平中見奇。
無中生有
——巧妙控制虛實
【戰計原文】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戰計譯文】
用假情況蒙騙敵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適時地由假變真,按照《易經》中陰陽轉化的過程行事。
【戰計啟示】
無中生有之計的要旨在于真假變化、虛實結合。無就是虛,有就是實。巧妙地由虛變實,以多種假象掩蓋真相,使敵人產生錯覺,發起出其不意的攻擊。唐代張巡守城時遇強敵令狐潮圍攻,他先堅守,緊閉城門不出戰。一天夜里突然從城墻上吊下一批披黑衣的稻草人,誘使敵人射箭。一連幾天對方發覺他吊的是假兵,放松了警惕。這時他把披黑衣的真兵吊下城墻突襲敵人,大獲全勝,創造了運用無中生有之計的著名戰例。
攝影者借鑒無中生有之計,主要是運用各種虛實變化的手段,強調主線,突出主體,營造主調,淡化多余細節,營造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這也是一幅攝影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控制虛實僅僅是攝影的一種技法,其他方面的技法也都需要研究。只有融匯貫通、熟練運用,才可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
歪讀正用之一
控制焦點。相機上都有聚焦裝置,用以控制焦點。聚焦范圍覆蓋最近距離至無限遠,無限遠的記號是∞。鏡頭的最近聚焦距離則因鏡頭類型而異,一般廣角鏡頭的最近焦點可達0.3米,標準鏡頭最近焦點可達0.8米,長焦鏡頭的最近焦點為2米至10余米不等,個別帶微距功能的長焦鏡頭也可以在較近距離形成焦點。處于焦點上的物體拍到的影像是清晰的,其他點上物體的影像則離焦點越遠越模糊,這種情況在長焦鏡頭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一些折反鏡頭的焦外成像是一些小圓圈;一些微距鏡頭在拍攝時找焦點很費力,稍有移動,已經調好的焦點就變了。使用鏡頭焦距越長,拍攝距離越近,清晰的范圍越小,也就是景深較小;而廣角鏡頭景深就大得多。景深范圍還和光圈的大小有關。自動相機在有較亮光線下拍攝時,光圈較小,景深較大。使用超廣角鏡頭在陽光下拍攝甚至不調焦點也可以。
控制焦點主要是用長焦鏡頭和近距離拍攝來實現的。通常是主體實、陪體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主體虛、陪體實。比如,拍白色的蒲公英時,景深就不大好控制。因為蒲公英籽球本身就不在一個平面上,用長焦鏡頭近距離拍攝時更難控制。
《花非花》系列中《極品》是較好的一幅。《將軍》《傲霜》《授粉》《拉風》《花蝶》《辛勞》《三甲》《競爭》,都各具風姿。
歪讀正用之二
控制速度。相機的快門速度是調節拍攝時曝光時間的,短至1/8000秒,長至30秒甚至更長(使用B門)。在B門開啟時,按下快門就開始曝光,松手就結束曝光,攝影者可以自由掌握曝光時間。如果拍攝的物體是運動的,而拍攝時快門速度較慢,就會出現晃動的影像。這種影像不同于焦點不實的影像,焦點不實是一個點變成了一個圈,虛動則是一個點變成了一條線。現在有一些電腦軟件能把虛的影像變實就是運用這一原理,即對虛像作出分析再把圈或線轉換為點而實現的。
同一動體,拍下來是否會產生晃動的影像,除快門速度的影響外,還和鏡頭焦距長短、拍攝距離遠近、運動方向與拍攝方向的夾角大小有關。一般來說,用長焦鏡頭在較近距離拍攝橫向運動物體,更容易晃動。反之,則不容易晃動。

花非花

現在中低檔相機也有1/1000秒的速度,足以應對常見的動態物體,拍了不至于晃動。需要說明的是,晃動也是一種拍攝技巧和表現手法。要使動體虛、陪體實,只要選較低的快門速度拍攝就行了。
還有一種拍攝方法,是在拍縱向動體按下快門的同時變換鏡頭焦距,產生“爆炸式”虛化效果,也有較強的動感。如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來不及調整參數時,只要能拍下主要情節,主體、陪體都虛了也不要緊。“荷賽”獲獎作品,如外國領導人遇刺的照片,事件真實,照片虛了也無礙大局。
歪讀正用之三
追隨拍攝。追隨法最初是由拍攝失誤引出的。當年感光材料的感光速度慢,鏡頭光圈小,快門速度不可能太高,相機要盡可能穩定。攝影者遇到意外情況,為了拍下難得的瞬間,按下快門時移動了相機,結果意外出現了主體清晰而背景晃動的情況,感覺比用固定機位拍攝的更生動,后來反復使用,就產生了追隨法,即按下快門的同時鏡頭跟著動體移動。追隨拍攝一般以立姿持機,且轉動腰身拍攝為好。橫向追隨或動體較快容易追拍,而斜向、弧形追隨較慢的動體難度就大了,這需要反復練習和試拍才能掌握。有條件時,也可采取與動體同向、同速運動的方式來拍攝。追隨法就是追蹤拍攝,快門速度過高時背景不易晃動,速度過低主體也易晃動。我經過多次試拍,覺得拍人物走動或跑動時用1/60秒左右的快門速度較好。
《勇往直前》就是嘗試用縱向追隨法拍攝的較為生動的一張照片。

圖41 勇往直前

圖42 前程似錦。從技術上講,逆光拍攝時,宜選擇深色背景或縱深較大的景物,參照暗部曝光,并加遮光罩,以避免雜亂光線射入鏡頭,影響畫面清晰度。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要靈活運用,直接把光源納入畫面可以營造特殊的光暈,加彩虹鏡拍攝的效果更好。《前程似錦》就是加彩虹鏡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