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男女有別:根據生理和心理特點來指導女兒(1)
- 培養你的完美女孩
- 崔鵬
- 4936字
- 2016-04-20 14:21:28
人的社會地位是平等的,但是男女的社會角色卻是不同的。所以,在對女孩的培育和教養過程當中,不管是從她們的身體結構,還是從她們的心理建設上來講,作為父母都應該做到男女有別。只有根據女兒的性別需求,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才能幫助女兒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讓女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荷爾蒙是女孩成長的魔法師
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荷爾蒙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完全可以說是女孩成長的魔法師。當母親受孕時,女性染色體基因便被女性荷爾蒙激活,這些女性荷爾蒙就開始規劃著女孩的未來。如女性荷爾蒙會讓女孩擁有細心、安靜、溫柔、敏感、脆弱等天性。因此,要想很好地培養女兒,父母們就必須先了解荷爾蒙為女孩編織了什么樣的人生舞曲。
荷爾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激素,它能夠調節、影響肌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等。在女孩的大腦中有許多受體,如雌激素受體、孕酮受體、睪丸激素體等,荷爾蒙就是通過激活這些受體,來指揮女孩的身體,告訴女孩體內上百萬的細胞該做些什么事情。荷爾蒙就如同魔法師一樣操縱著大腦里的神經遞質,從而影響著女孩身體里進行的各種活動,并進一步影響著女孩的情緒、性格、氣質等。
荷爾蒙對女孩的影響之廣是超乎人們想象的。女孩的情緒,如生氣、快樂以及痛苦等;說什么樣的話,用什么樣的語速;對自己喜歡的人有什么感覺;擁有怎樣的社交需求,如何與人們保持聯絡;怎樣進行自我調整;擁有怎樣的自尊……這些都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例如,催乳激素雖然是一種次要的荷爾蒙,但它卻控制著乳腺和淚腺的生長發育以及乳汁的分泌,它能夠讓女孩像林妹妹一樣愛哭。
再比如,雌激素是女孩體內非常重要的一種荷爾蒙,它控制著四種重要神經遞質(或者神經細胞)的傳遞。女孩的情緒控制力、記憶力、理解力、思考的過程、個人的動力、親昵行為的動機、愛好等都會受到它的影響。
總的來說,荷爾蒙是女孩體內的一種物質,但它卻和女孩外在的性格、行為、習慣、情感等具有直接關系。父母如果想要很好地培養女兒,就不能忽視荷爾蒙對女兒的影響。具體地說,父母們需要注意這樣幾點。
1.看到女性特征的長處和短處
與男孩相比,女孩體內雄性激素水平較低,不像男孩一樣富有攻擊性、冒險性和控制欲,因此,女孩比男孩更好管理和教育。但同時,女孩也比男孩更加敏感,心思更加細膩,因此父母對女兒的教育要更加細心、周到,要知道任何一點小的疏忽都可能帶給女兒嚴重的傷害,并產生極其深遠的負面影響。
女孩更具有預測力、穩定性,友誼和家庭在她的生命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她向往安寧、穩定的生活,而不像男孩那樣獨立、喜歡競爭,她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需要更多朋友的陪伴。因此,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給予女兒更多的愛,同時也要盡早地培養女兒與人交往的技巧。
2.幫助女兒提升心靈的“痛點”
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關系模式,但現實中女孩所能擁有的關系模式并沒有她想象中那樣好,而這種差異會給女孩帶來心理傷害。比如,女兒希望自己在父母心中是最可愛、最優秀、最重要的小公主,但是父親卻說“我女兒一跳一跳的,像個小兔子一樣”,雖然父親的本意是想說女兒輕盈靈活,但父親的這種表達并不符合女孩理想中的模式,她可能會覺得這是父親對自己的一種否定,因此可能傷心、難過,直到父親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一跳一跳的小兔子,那多可愛啊。這時,現實中的模式符合女孩心中的理想模式了,而女孩也就會破涕為笑了。
一般來說,女孩心中的理想關系模式和現實差距越遠,她的心靈痛點就越低,就會越容易受到傷害。因此,父母們要幫助女兒將心中理想化的關系模式盡可能地現實化。具體的方法就是對女兒進行挫折教育,讓女兒在挫折中了解現實、切合現實。
3.告訴女兒什么時候應該妥協,什么時候應該堅持
由于大多數女孩體內的睪丸激素水平都比較低,因此她們非常容易妥協,性格顯得比較軟弱。尤其是當關系問題碰上了利益問題,大多數女孩都會放棄利益而向關系妥協。因此,父母們一定要告訴女兒哪些需要妥協,哪些需要堅持,幫助女兒樹立一個妥協和堅持的標準,這樣女兒才不會輕易受制于自己的情感,輕易被情感所傷害。
面對荷爾蒙對女兒造成的影響,無論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父母都無法改變女性荷爾蒙的本質,但是父母可以對女兒進行引導教育,將荷爾蒙對女兒的影響“揚長避短”,從而幫助女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女兒了解自己的身體
聰明的母親會在女兒很小時就注意讓她了解自己的身體。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女孩的性別意識,教她學會辨別男孩、女孩,從而讓她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讓她從小了解自己,教會她使用正確的器官稱呼,可以為她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隨著女孩漸漸長大,讓她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的各種變化就變得更加重要。
正常條件下,女孩大約在10歲之后就開始發育了。在身體發育前期,只是體重增加,外表特征的發育并不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孩在青春期的各種性特征也開始日益明顯。這個時期,女孩的乳房開始發育,直到青春期結束乳房的發育都會一直繼續;陰毛開始長出,并逐漸變得厚密;內外生殖器開始生長;月經也會出現。同時,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在發生著變化。她的聲音、血壓、心跳、骨骼等都與從前有所不同。
讓女孩了解自己的身體,不僅是要讓女孩正視身體這些外顯的變化,同時也是為了讓她了解自己身體中的各種變化,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體地說,父母應該讓女兒從以下幾方面來了解自己的身體。
1.讓女孩了解自己發育的原因
女孩生殖器發育從卵巢發育開始。女嬰在出生之時,卵巢就有眾多原始卵泡,在女孩幼年期末,性腺開始釋放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和內外生殖器官開始發育。隨著女孩進入青春期,子宮增大,輸卵管增粗,陰道增長變寬。此外,其他女性特征亦相繼出現,如音調變高,乳房與乳頭增大,腋毛與陰毛生長,脂肪積聚于陰阜、肩、胸、臀部,骨盆增寬變大而形成女性體態。就這樣,女孩的發育逐步完成。
在這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當中,身體的變化必然會引起心理的變化。面對這種變化,如果父母粗心大意,就會導致女兒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很多心理問題。因為她的懵懂和無助讓她沒有辦法很好地了解自己,她潛意識中的羞恥之心讓她不好意思向別人求助。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擾,這不僅會影響她的健康,而且還有可能使她變得孤僻,甚至采取一些不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從而對她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所以,作為父母,在女兒的成長過程當中,所充當的角色應該是積極而主動的。父母們需要讓自己的女兒通過科學和健康的方式來了解自己,讓她明白她身體的生長和變化,讓她了解其他女孩也和自己一樣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從而讓她形成正面和積極的心態去正確面對自己的成長和身體的變化,在健康的心態下讓身體健康地成長。
在讓女兒了解了她自己的身體以后,父母還需要告訴女兒的是——什么是男女有別。懂得了這個,女兒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我們知道,男女有別的觀念自古便有,這一約定俗成的觀念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它對于男和女的規定卻也未必準確。時代在不斷進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于女孩來講,她不應該在男孩面前感到自卑,女孩也應該勇于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當然,今天我們采用的新的教育方式也要求父母在教育子女上要男女有別。男女有別要根據孩子的性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這是在尊重男女的特質的基礎上進行的。
2.男孩女孩天生就不同
男孩愛動,女孩愛靜;男孩喜歡冒險、喜歡競爭,而女孩則喜歡平靜的生活,希望周圍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男孩有自己的天性,女孩也有自己的特質。如果父母忽視了這一點,而對男孩、女孩采用同樣的方式來教育和要求的話,那么教育肯定是要失敗的。
首先,要讓女兒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告訴女兒,哪些事情是男孩子做的,哪些事情是女孩子做的,要讓女兒對自己的性別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女兒多穿一些顏色鮮亮的衣服,將她的臥室布置得更加亮麗等,將女兒安排在符合她的性別世界中。
其次,要針對女性的特點來培養女兒。從媽媽受孕起,女性染色體基因便被女性荷爾蒙激活。這些女性荷爾蒙決定了女孩將比男孩更細心、安靜和敏感。作為父母可以針對女兒的細心的特點教她一些編織的技巧;女孩安靜,可以讓她多讀書,從小培養她的閱讀能力等。
與男孩相比,女孩在對色彩和紋理方面的感知更加敏感。父母可以讓女兒學習畫畫,發揮她的長處。
當然,我們也必須明白,在“男女有別”的前提下,男女更是平等的。女孩和男孩之間只是社會角色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的社會地位卻沒有高低之分。他們享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女孩不應該受到性別的歧視,也沒有必要接受特殊的優待。因為女孩并不是弱者,也不需要別人同情。父母在對自己女兒的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女孩的堅強和勇氣。這樣女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才能勇敢面對,才不至于手足無措。這對于女兒的成長和心智成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父母一定不能忽視。
多擁抱女兒,她會更快樂
與男孩相比,女孩的觸覺、感覺、味覺、嗅覺、聽覺都更加敏銳。尤其是觸覺方面,女孩從出生的時候起就習慣通過父母對自己擁抱來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如果父母經常擁抱女兒,那么女兒會認為自己對父母來說很重要,父母很愛自己,會感到很快樂。反之,她則會覺得父母忽視自己、不愛自己,進而不快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父母對女兒的擁抱直接關系到女兒的快樂與否。
雙兒出生后,父母非常高興。為了將女兒培養成為獨立、堅強的女孩,雙兒父母從女兒滿月開始就對她進行了“嚴格”的教育。雙兒的媽媽總是把雙兒一個人放在嬰兒床上,而自己則忙里忙外。一開始的時候,雙兒用啼哭表示反抗,但是雙兒的媽媽說孩子慣多了會一身毛病,因此對雙兒的哭鬧置之不理。后來,雙兒果然不再哭鬧,但是幾個月大的雙兒卻變得表情呆板,即使爸爸逗她,她也毫無反應。
雙兒的父母嚇壞了,擔心她是個智障。但在一連串的檢查后終于放下心來。
但是隨著雙兒的成長,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了。在大人們眼里,雙兒是個很深沉的小女孩,她甚至有些少年老成,喜怒不形于色,也不愿意與人有過多的交流。在雙兒十歲的時候,父母發現女兒的目光甚至是呆滯的。她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坐著,把爸爸媽媽當做透明的空氣。看到這樣的女兒,雙兒的父母又開始帶著帶著女兒四處求醫,但所有的醫生都說生理上沒有問題。最后一位好心的醫生建議他們帶雙兒去看兒童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看了看雙兒的情況,詢問了雙兒的父母平常對女兒的撫養方式,心中明白了。為了幫助雙兒,他叫來自己的幾位助手——幾位非常年輕活潑的女助手,讓她們和雙兒做游戲、談心,并且還要多擁抱她。這些女助手笑鬧著和雙兒做游戲,爭著搶著要與雙兒擁抱,抱不到的就開始親雙兒的臉頰、撫摸雙兒的頭發。一開始,雙兒似乎很緊張,但是慢慢地,她的嘴角開始微揚,眼神也開始清明。就這樣,雙兒的父母每天都會陪女兒來接受這樣的心理治療。
沒多久,奇跡發生了:雙兒像其他小女孩一樣活躍了,食欲也增強了,甚至高興的時候會主動要求同那些女助手們一起做游戲。
雙兒父母對此疑惑極了,心理醫生告訴他們:“孩子這是得了‘皮膚饑餓癥’,這是由于缺乏父母的擁抱、愛撫所造成的心理障礙,時間久了孩子會發育不良、智力衰退,甚至變得反應遲鈍,就像智障兒那樣。”
雖然女兒的治療情況讓人欣慰,但是雙兒的父母還是有些內疚,為自己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剝奪了女兒被父母擁抱的權力而感到自責。
女孩心理脆弱,很害怕被父母冷落,對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的愿望尤為強烈,所以,對于女孩來說,父母的擁抱在其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一個經常被父母擁抱、愛撫的女孩較其他女孩會更加聰明、活潑。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無稽之談,由于女孩的感覺神經非常敏銳,因此擁抱和愛撫能夠很好地激活她大腦的思維細胞,進而使她的每一種生命功能都能發揮到最大限度。因此,家有女兒的父母,一定要多擁抱、愛撫自己的女兒。具體地說,父母們需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每天至少保證和女兒身體接觸15分鐘
兒童行為研究專家指出,每天是否能和女兒進行15分鐘的身體接觸,是父母和女兒親子關系的關鍵。在父母溫暖的懷中,女孩體會到溫馨、舒適,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她就會學會愛父母。相反,一個缺乏父母擁抱和愛撫的孩子是孤獨的,她也不懂得什么叫愛,自然也就不懂得愛父母,而親子關系自然也就不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