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抵巇
- 鬼谷子
- 王詡
- 432字
- 2016-11-01 14:51:14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遠(yuǎn)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yuǎn)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巇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dá)計謀,以識細(xì)微,經(jīng)起秋毫之末,揮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皆由抵巇,抵巇之隙,為道術(shù)用。
天下分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圣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巇罅”。圣人見萌牙巇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shù),當(dāng)此之時,能抵為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