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興建都江堰

李冰是中國戰國時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學家,都江堰的設計者和興建的組織者。大約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為蜀郡守。他到任以后,看到當地嚴重的自然災情,就著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治水工作,設計并組織興建了都江堰。整個工程是由分水堰、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工程組成的,規模宏大,地點適宜,布局合理,同時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種作用,充分體現了李冰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見的奇跡。

⊙都江堰(鳥瞰圖)

都江堰是世界上現存最悠久的無壩引水工程,發源于大雪山的岷江沿著四川盆地傾斜的地勢,沖積成都平原,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南部免除洪澇之苦,北部旱地得以灌溉,并獲舟楫之利。歷經2000多年,至今仍發揮作用。

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首先對岷江兩岸的地勢進行了實地考察,仔細地記錄了水情。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了治理岷江的合理方案,開始了都江堰工程。他先是在岷江的上游打開了一個20米寬的口子,叫它“寶瓶口”,形狀就好像是大石堆,這就是后人稱作的“離堆”。在江心,采取了構筑分水堰的辦法,把江水分做兩支,強迫其中的一支流進寶瓶口。為了實現在江心的建筑,他另辟新路,吩咐竹工們編成長三丈、寬二尺的大竹籠,裝滿鵝卵石,然后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終于戰勝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這樣,岷江洶涌而來的江水被分成東西兩股。西面的叫作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面的一股叫作內江,是灌溉渠系的總干渠。渠道的頭上就是寶瓶口,在經過這個地方的時候再分成許多河道,組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農田。灌溉面積達20多萬公頃(300多萬畝)。飛沙堰高度適中,具有分洪和減少寶瓶口泥沙的功用。從此以后,岷江水開始為民所用。以后,他又多次對都江堰進行改進,徹底保證了都江堰對水患的遏制作用。

約公元前247~前183或前182年

世界大事記:

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世。

李冰在治水的過程中,排除了種種迷信的阻撓,堅決用科學的方法來治理水患,而且他還成功地解決了秦王的親戚華陽侯的妒嫉,以及制造的一系列謠言和中傷事件,及時地處理了工程當中的問題和緊急狀況。但是華陽侯的險惡用心還是讓李冰受到了革職的處罰。溫柔嫻淑的李夫人甘當人質,為李冰贏得了寶貴的治水機會,工程才取得了最后成功。百姓們對李冰感恩戴德,但李夫人卻病死在咸陽。以后,他又多次對都江堰進行改進,保證了都江堰對水患的遏制作用。

除了都江堰,李冰在蜀郡還興建了許多有益于民的水利工程,他在成都市建了7座橋,修了石犀溪,對沫水(又名青衣水)進行了治理。他組織百姓開鑿河心中的山巖,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李冰還對管江、汶井江、洛水進行過疏導,又引水到資中一帶灌溉稻田。李冰還在蜀郡修筑橋梁,在廣都主持開鑿了鹽井,為開發成都平原,發展農業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成都平原能夠如此富饒,被人們稱為“天府”樂土,從根本上說,是李冰創建都江堰的結果。所以《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李冰作為第一個治理都江堰的人,篳路藍縷,功不可沒,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四川人民的崇敬,被尊稱為“川主”,在許多地方修有“川主祠”,來表達對他的懷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西安市| 阳信县| 临泽县| 社旗县| 盐源县| 治县。| 嵊州市| 哈密市| 辽中县| 靖安县| 舟山市| 神木县| 上虞市| 广丰县| 红河县| 鹤峰县| 普定县| 怀仁县| 阳新县| 旬阳县| 吉隆县| 马公市| 安顺市| 射洪县| 玉龙| 枣强县| 卢氏县| 丰台区| 永吉县| 西乌| 纳雍县| 克山县| 峨边| 贺兰县| 务川| 平塘县| 抚远县| 镇坪县| 马鞍山市| 阜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