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婚事泡湯
- 寒門望族
- 寧小釵
- 2692字
- 2016-03-30 13:36:40
等送走了沈嘉績,沈侃沈倬和沈象道跟著潛齋先生進了教室。
沈侃坐在最后排的席子上,沈倬坐在他一旁,翻開最近日夜攻讀的《論語》,上面密密麻麻寫著注解。
這時潛齋先生走過來,低頭看了眼書,問道:“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拦?,你能解釋嗎?”
沈侃趕緊站起來,結合昨晚請教大姐的語言,說道:“乍一看,圣人的回答似乎有點牛頭不對馬嘴的味道,孟武伯問什么是孝,圣人卻回答父母一心為兒女的疾病擔憂,但若稍加體會,就能發(fā)現(xiàn)圣人確實與尋常人不一樣,他的回答實際上非常深刻而精妙,依然微言大義,其意是問孝?那想一想你生病時父母為你擔憂的那種心情吧!這樣我們就會知道該如何盡孝道了。”
“說得好!”
潛齋先生十分欣慰,這個弟子的進展幾乎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猶記得頭一天問他論語第一篇的“學而”,近乎一問三不知,這才短短兩個多月,已然能回答的頭頭是道了。
因為其他弟子大多是剛剛啟蒙完的孩子,學業(yè)參差不齊,天賦高低不一,分多了他的精力,所以他想讓沈侃沈倬等大有前途的弟子,另尋名師。
潛齋先生對沈侃的評語是,“弱冠始知力學,至忘寢食,猶未晚也!”
令他更欣賞的是沈侃除了加倍刻苦讀書之外,小小年紀還記掛倭寇一事,組織少年人一起操練,編寫勵志的標語等等,這些都非常難得,無不證明了他的才干并不局限于一味讀書。
倒是他的兄弟沈倬,看的還是那一本詩經(jīng),整個人似乎對今年的鄉(xiāng)試胸有成竹。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詩詞賦,怕不要在時文上頭吃個大虧啊!”潛齋先生心中暗道,便說道:“道章,你為父母唯其疾之憂,賦詩一首吧?!?
沈倬笑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投機,該打。”潛齋先生啞然失笑,“最近因倭寇而鬧得城內城外風聲鶴唳,你作一篇抗倭的時文如何?”
“抗倭?”沈倬皺眉瞅了眼沈侃,“我非武人,手無縛雞之力,從未專研過兵書,怕不要讓先生失望了?!?
“無妨,權當考場上的題目?!睗擙S先生的話似乎意有所指,好心提點了一句,“所謂時文,這不正是嗎?”
“也是?!鄙蛸玖ⅠR會意,現(xiàn)在官府最頭痛的不就是倭人?尤其對南-京六部來說,所以今年秋闈很有可能出類似的時文題。
“多謝先生指點?!鄙蛸揪翊笳瘛?
沈侃笑道:“四哥,我對倭人有些了解,幫你參謀參謀?”
“不用了?!鄙蛸撅@得極為自信,想都不想的一口回絕。
“那就算了?!鄙蛸┯行┦?,“反正你朋友多,也不差我一個。”
沈倬笑道:“沒錯,不過明日我?guī)闳ヒ娝麄?,到時你可以暢所欲言嘛?!?
與此同時,遠在京城。
沈夫人坐在屋里連連嘆氣,沈沛凝勸慰了老半天。
原來沈夫人親自為兒子張羅了一門親事,對方是丈夫同僚家的千金小姐,長得十分標致,據(jù)說也十分知書達理。
本來那位同僚認為吳興沈氏不錯,兩家堪稱門當戶對,有些意動,哪知此事被他夫人的一個兄弟知道了,當即派人火速趕來沈家村暗中打聽。
得了消息,這兄弟連夜告知姐姐,第二日便當著姐夫的面說道:“外甥進了國子監(jiān),人人稱羨。久聞姐夫贊沈家的公子家學淵源,為何至今還不是個秀才呢?”
夫人冷笑道:“什么家學淵源,不過是你姐夫偏聽偏信罷了。前日我問了沈家一媳婦,說你家少爺在老家怎么不去考?人家竟說聽說他死不肯去,你看如此嘴臉,可是有長進的?只可惜你外甥女,這樣的聰慧漂亮,卻配了一個呆子,唉,怕不耽誤了她一輩子?!?
同僚一聽,驚訝莫名,忙說道:“還未考中秀才?怎么可能,我聽說沈家這一輩出了好多秀才啊!官場上誰人不知?”
“那是其他兄弟,唯獨你那未來女婿,連縣試的大門還未進過呢,連個童生都不是?!狈蛉艘荒樧I笑。
“竟有此事?他,他沈嘉謨欺人太甚!”同僚大怒。
如此這門親事就這么吹了,連帶著沈嘉謨還得罪了同僚,為此沈嘉謨又氣又愧,險些一怒之下與兒子斷絕父子關系。
本來按照沈嘉謨的理解,沈侃既然要讀書了,那么今年二月的童子試是必然會參加的,畢竟打小念書,期間荒廢了幾年,底子還在。
所謂童子試其實就是考秀才,考秀才分縣試,府試,院試三關。在明代,只有通過縣試和府試的學生,一般才有資格稱為童生。
而沈侃犯了個大錯誤,起初想當然的以為童子試無非就是一幫孩子去城里考幾個對子,作一篇作文,有點文化基礎,仗著沈家的名頭,隨隨便便就能過了。
結果一打聽,光是縣試,就得連考五場,分別考八股文、試帖詩、經(jīng)論、律賦和策論等,并且至少要求四名本村之人和一名秀才保舉,方有資格參加考試。
當然還有其它的條件,比如不能是妓戶,這對沈侃來說都不是問題。
以他現(xiàn)在的水平,自然是考不上的,甚至連繁體字都寫不明白。又不想碰運氣,比如虎軀一震,作一篇驚世駭俗的詩詞或文章,然后被主持考試的縣太爺驚為天人……
事實上根本沒有可能,也絕不能抱著試試運氣的態(tài)度,因為等到發(fā)榜日,如果到時沈家的沈侃赫然名列最后幾名,不但會讓聯(lián)名舉薦他的人顏面掃地,他自己也會淪為本地一大笑柄,家族顏面無光不算,對他日后的科舉之路也會變得充滿坎坷,畢竟名聲已經(jīng)臭了。
所以他直接拒絕了今年縣試,只是沒想到歪打正著,一門婚事因而泡了湯。
此時正值四月天,晴光明媚,花柳成行,江南處處景致。
嬌娘因沈嘉謨親自帶領沈佑沈値等子弟去參加童子試,連日來不在家中,很是煩悶,而她的兒子沈値已經(jīng)順利過了縣試,現(xiàn)在人在蘇州城準備府試。
嬌娘與內宅太太小姐們俱都說不來話,一個人太過無聊,忽然想起花園里有一座二層涼亭,能望見外頭的野景。
話說當日乘船抵達時,二位小姐就在上面被一群男人看見過,所以老爺便不許我過去,生怕被外人瞧了去,今兒趁他不在家,我倒要去走走。
于是嬌娘要帶著心腹丫鬟小青到花園里解悶,打定主意后,她坐在妝臺前,重新涂抹香粉,再點了胭脂,特意換了一身的漂亮衣裳,打扮的花枝招展。
手里拿著一柄牙骨宮扇,喚了小青一路搖搖擺擺的直奔花園。
進了花園,她也無心四處游玩,又直奔那二層涼亭。到了地方,捏著裙子上了二樓,叫小青移來一具石花鼓,坐著欣賞外頭的運河。
天氣晴朗,兩岸楊柳垂蔭,碧草如茵。即使有倭寇的傳聞,也不減本地人的游興,河上很多的游船往來不絕……
對嬌娘這樣深藏內宅的女人來說,能望到外面的景致和游人也感覺非常的暢快。
而外頭那些游船的青年與她的想法大同小異,這時候不努力讀書,都是借游玩為名,出來瞧人家的女眷。
她能看到外邊,外邊自然也能看到她。
乘船或走路經(jīng)過的青年就見樓上有一位美女,距離遠和逆光的緣故,打眼一看還以為是位絕色佳人,是以鬧得青年們無不羨慕宅子的主人。
但就算不知此乃吳興沈宅,也知道一定是官宦人家的眷屬,大多數(shù)青年不敢過于偷看,生怕惹出禍來。
隨著小船悠悠蕩過,一具倩影從此留在了他們心中,帶著一絲惆悵,回去朝思暮想。
倒是有一個青年好似蒼蠅見了血,坐在船里,一動不動的望著嬌娘。
“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