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品德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質,是指人們處理相互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思想和行為習慣,是一定社會和階級提出的思想言行規范在個人身上的反映。德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養人的品德。

對于一個優秀的人,健康、品德、才能三方面缺一不可。單一的人對社會、對人類都是無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須德、智、體、美、勞并舉。

孩子的品德是教育的結果。每個孩子品德的形成有其規律性,也有其形成過程。作為家長不要企圖給孩子講一次道理就能使他們做好,并且永遠記住,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對事物是非的認識,從情感上體現出來并變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意志,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要經歷理論與實際脫節、行為上的反復等消極過程。家長的責任就是要在實踐中幫助和指導孩子通過以上過程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兒童的道德智商需從他們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培養,因為他們會觀察和模仿成人的行為,而且我們要相信,品格勝于知識。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漁夫捕了一輩子的魚,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條非常美麗的金魚。漁夫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金魚,于是把這條魚獻給了國王。國王也從未見過這么美麗的金魚,將它和其他的金魚一起養在皇宮的魚缸里。

說也怪,自從養了那條美麗非凡的金魚后,整個皇宮都彌漫著一股惡臭。國王命人追查原因,原來是金魚的口里發出的惡臭。只要那條金魚呼吸,口中的臭氣就會穿出水面飄散出來。

國王的內心非常疑惑,他想:“這金魚的美麗是人間罕有的,照理說這么美的金魚不會發出這種人間少有的臭氣才怪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后來,國王請到一位精通魚語的人,這個人在魚缸外,靜靜傾聽了許多天,終于找到了金魚口臭的原因。他稟告國王說:“我從金魚的談話中得知,一般的金魚性情溫和,都是講好聽的話;這條美麗的金魚卻喜歡惡言惡語,說的都是批評、咒罵、譏諷、貶損其他金魚的話。這些話從它的嘴里吐出來,化成臭氣,才會使皇宮彌漫著臭氣呀!”

“這樣臭的金魚,實在沒有資格住在皇宮里!”國王心里想著,于是派人把那條美麗口臭的金魚,倒進臭水溝里去了。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人光是有美麗出眾的外表是不行的,還需要時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否則就會遭人厭惡,外表再美也沒有用了。一個具有內在美的人,即使外表不好看,甚至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也同樣可以以自己高尚的品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不僅要發展他們的智力,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品德。要從孩子搖籃時就開始教導他們正確的禮儀常識和道德規范。

正如斯特娜夫人所說:由于社會上沒有專門培養孩子品德的機構,這個任務就落在了父母的肩上。因此說,不注意培養孩子品德的父母,是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的。在孩子品德的培養中,父母之所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父母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時間最長的、最親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不僅會學習父母的優點,也會沾染父母的缺點,這已成為社會上的定律了。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得到命運的收獲。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很努力地幫助自己的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同時嚴格地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好的品德,為開拓他們的美好前程積極創造條件。只要我們抓住這個根本,孩子未來的發展一定是理想的。

布萊爾的父親曾說過:“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他常說,要向布萊爾灌輸的東西,自己都要做出榜樣。

杰瑞的爺爺奶奶做事從來就是一板一眼,爸爸就是受此影響長大。在爸爸很小時,他們就教爸爸以握手的方式來問候別人,于是爸爸也這樣教導他的兒子。7歲大時,他也精力充沛地跟別人握手,但現在他四年級了,很有自我意識,他拒絕用這種方法問候別人。“沒有人這么做。”他不快地脫口說出,“別逼我。”一次爸爸帶他出去,跟人碰面時,感到問題很嚴重。因為他不但沒伸出手來,連眼睛都沒直視對方。

當然,爸爸試著告訴他不要在意別人怎么做,握手是件很禮貌的事,但他的兒子想法不同。所以在鄰居舉辦的宴會中,爸爸到處觀察。的確,沒有一個16歲以下的孩子跟大人握手。爸爸心想,這樣是不對的,但杰瑞的觀察卻是正確的。那么就可理解為何握手會讓他覺得很窘。這樣,爸爸的問題變成:如何讓他不用握手,而又有禮貌地向人問候?

那么爸爸如何讓雙方都滿足呢?從宴會回家的路上,爸爸轉身對兒子說:“聽著,杰瑞,我注意到你說得對。跟你一般大的孩子很少握手,但有禮貌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的建議是這樣的:我不期待你跟人握手,除非,對方先伸出手來。但我希望你能看著對方的眼睛,并且微笑問好。一言為定,好嗎?”杰瑞高興地點頭。不只是因為他不必跟人握手了,也因為他的父母“弄懂了”。

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應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響的結果。孩子的一切良好習慣的養成,完全靠父母榜樣的力量。

在家庭中,為了教育孩子,家長應該特別注意說話的方式。要讓孩子說話有禮貌,對孩子也要使用“請”、“謝謝”這些文明用語,正確引導孩子的禮儀知識。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禮儀,就不會有什么出息。在古人眼里,待人有沒有禮貌,舉止合不合禮儀,是衡量一個人的修養乃至品德的重要內容。

有人這樣解釋禮儀: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它應該是對他人尊重并贏得他人尊重的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體現。然而當今一種現象卻令人擔憂:中小學生文明禮儀缺失嚴重。一些青少年在學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知道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長輩……

常常聽到一些人不無憂慮地說:“現在的孩子們最基本的文明禮儀都缺失了。不遵守公共秩序,講話粗魯,態度蠻橫,沒有禮貌,時常給同學取綽號,不尊重長輩,不敬重他人,吵架罵人時有發生。而一些家長也不注重對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只抓智力教育,不抓文明禮儀品德修養;有些家長還片面地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有關系,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這些禮儀的缺失,無一不透露出父母對孩子品德教育的疏忽。

一位教育界人士也坦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中小學生只‘知書’而不能‘達理’者多。像‘謝謝’與‘對不起’這樣的禮貌用語很少有人說起。隨手扔果皮、廢紙等垃圾,自習課在教室里旁若無人地說話等不文明現象,在學生中很普遍。”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而競爭的內容絕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一個人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基礎是具有品德高尚的情操。一個人的教養本身就是一種財富,一種人際交往的資源。有了資源才會有更多的輔助力量來幫助你成功。因此,家長在傳授孩子知識的同時,不能忘記塑造孩子的人格;家長在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品德修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阿勒泰市| 旬阳县| 岳普湖县| 都匀市| 胶州市| 永康市| 武宣县| 双江| 高青县| 巴中市| 呼伦贝尔市| 台安县| 辰溪县| 拉萨市| 乌拉特中旗| 孟州市| 吉林省| 绍兴市| 平度市| 莱芜市| 罗山县| 平度市| 安达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华容县| 栾川县| 洪湖市| 樟树市| 平湖市| 太原市| 山阳县| 繁昌县| 凌海市| 班戈县| 湘潭市| 桐庐县| 阿坝| 琼海市| 乌拉特中旗|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