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歷法日歷(2)

為什么要采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回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shù)部分的漸進分數(shù)是1/2、1/3、3/8、4/11、7/19、46/125,即每2年加1個閏月,或每3年加1個閏月,或每8年加3個閏月。經(jīng)過推算,19年加7個閏月比較合適。因為19個回歸年=6939.6018日,而19個農(nóng)歷年(加7個閏月后)共有235個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另外,“十九年七閏”也只是一個近似說法。實際上,春秋時代的天文學家曾經(jīng)首創(chuàng)19年7閏的方法;祖沖之大明歷采用20組19年7閏插入1組11年4閏,計391年144閏,使農(nóng)歷的平均歷年更接近回歸年;此外還有334年123閏、1021年376閏的提法,和回歸年的差額更小。但自清代以來,我國即完全采用天象確定歷月、歷年,從而使農(nóng)歷的平均歷年與回歸年完全一致。7個閏月安插到19年當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講究的。農(nóng)歷閏月的安插,自古以來完全是人為的規(guī)定,歷代對閏月的安插也不盡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漢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規(guī)定“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直到現(xiàn)在仍沿用這個規(guī)定。

為什么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節(jié)氣之間或中氣之間相隔時間平均是30.4368日,而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節(jié)氣或中氣在農(nóng)歷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遲,到一定時候,中氣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個中氣移到另一個月的月初,這樣中間這個月就沒有中氣,而只剩一個節(jié)氣了。

上文說過,古人在編制農(nóng)歷時,以12個中氣作為12個月的標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標志,春分是二月的標志,谷雨是三月的標志。把沒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閏月就使得歷月名稱與中氣一一對應起來,從而保持了原有中氣的標志。

從十九年七閏來說,在19個回歸年中有228個節(jié)氣和228個中氣,而農(nóng)歷19年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7個月沒有節(jié)氣和7個月沒有中氣,這樣把沒有中氣的月份定為閏月,也就很自然了。

農(nóng)歷月的大小是很不規(guī)則的,有時連續(xù)2至4個大月或連續(xù)兩三個小月,歷年的長短也不一樣,而且差距很大。節(jié)氣和中氣,在農(nóng)歷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穩(wěn)定,而且日期變動的范圍很大。這樣看來,農(nóng)歷似乎顯得十分復雜。其實,農(nóng)歷還是有一定循環(huán)規(guī)律的:由于19個回歸年的日數(shù)與19個農(nóng)歷年的日數(shù)差不多相等,就使農(nóng)歷每隔19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19年,農(nóng)歷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陽歷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兩天。每隔19年,節(jié)氣和中氣日期大體上是重復的,個別的相差一兩天。相隔19年閏月的月份重復或者相差一個月。

閏年和閏月

一年的準確的天數(shù)應該是365.24219日,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有365天,實際上是個約數(shù)。那么一年365天,就與實際的一年相差0.2422日,這樣4年之后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1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歷法中規(guī)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另附加規(guī)定,凡遇世紀年(末尾數(shù)字為2個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如1996年即閏年,2000年也是閏年,而1700年則不是閏年。陽歷閏年的二月有29天,二月二十九日為閏日,陽歷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歷閏年的二月不叫閏二月,閏月為農(nóng)歷所特有。

閏月是我國陰歷中的另外的一種現(xiàn)象,陰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歷規(guī)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歷的月份沒有季節(jié)意義,這樣一年就與陽歷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jīng)過17年,陰陽歷日期就同季節(jié)發(fā)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后,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需要的,所以我國的陰歷自秦漢以來,一直和二十四節(jié)氣并行,用二十四節(jié)氣來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公歷月份大小的簡便記法

公歷月份大小沒有什么規(guī)律,因此比較難記住,有一種簡便的記憶方法是:一手握成拳頭,除拇指外另外四個指頭的關節(jié),在靠近手背的地方,形成四個凸起和三個凹窩,用凸起的代表大月,用凹窩的代表小月,從突起處開始數(shù):1月大,2月小,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這時數(shù)到最后一個凸起了,繼續(xù)折回去: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這種方法對于辨別大小月非常方便。

公歷2月為什么是28天

公歷,古時叫儒略歷,由羅馬的教皇儒略·愷撒在公元前46年頒布施行的。他規(guī)定每年分12個月,單月31天,雙月30天,一年共366天,但比一年應有的365天多了一天。當時,犯人判處死刑,在每年2月執(zhí)行,2月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月份,愷撒就從2月份中減去1天。愷撒死后,奧古斯都做了皇帝,他發(fā)現(xiàn)愷撒誕生的7月是31天,而自己出生的8月卻只有30天。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他又從2月減去1天加給8月,并把9月到12月的天數(shù)作了相應的改變。從此,2月份就只有28天了。

一周為什么是7天

現(xiàn)在世界各國通用的一周7天的制度,最早是由君士坦丁大帝編定的。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一周,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xiàn)riday,Saturday。

這7天的名稱最早起源于古巴比倫(Babylon)。公元前7至6世紀,古巴比倫人便有了星期制。他們把一個月分為4周,每周有7天,即一個星期。古巴比倫人建造七星壇祭祀星神。七星壇分7層,每層有一個星神,從上到下依次為日、月、火、水、木、金、土7個神。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個神,每天都以一個神來命名:太陽神沙馬什主管星期日,稱日耀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稱月耀日;火星神涅爾伽主管星期二,稱火耀日;水星神納布主管星期三,稱水耀日;木星神馬爾都克主管星期四,稱木耀日;金星神伊什塔爾主管星期五,稱金耀日;土星神尼努爾達主管星期六,稱土耀日。

星期制首先傳到了古希臘、古羅馬等地。古羅馬人用他們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來命名一周7天:Sun's-day(太陽神日),Moon's-day(月亮神日),Mars's-day(火星神日),Mercury's-day(水星神日),Jupiter's-day(木星神日),Venus's-day(金星神日),Saturn's-day(土星神日)。這其個名稱傳到不列顛后,盎格魯-撒克遜人又用他們自己的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個名稱,以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分別取代Mars's-day、Mercury's-day、Ju-piter's-day、Venus's-day。Tuesday來源于Tiu,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戰(zhàn)神;Wednesday來源于Woden,是最高的神,也稱主神;Thursday來源于Thor,是雷神;Friday來源于Frigg,是愛情女神。這樣就形成了今天英語中的一周7天的名稱:Sunday(太陽神日),Monday(月亮神日),Tuesday(戰(zhàn)神日),Wednesday(主神日),Thursday(雷神日),F(xiàn)riday(愛神日),Saturday(土神日)。

月和年的由來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了一圈的時間就是一年。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19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回歸年”。

在歷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采用回歸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數(shù)。公歷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4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shù)的年歷法上叫做“歷年”。

農(nóng)歷是根據(jù)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3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nóng)業(yè)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周期變化這個自然規(guī)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jù)。

一個月,就是月亮圍繞地球一周,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于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循環(huán)。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歷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四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陰歷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這次望到下次望,這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了一周,就是一個月,我們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圓缺循環(huán)變化的規(guī)律人們是都可以看到的,所以人們很早就把它作為計算日子的單位,把朔望月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jù)。陰歷的一個月,就是根據(jù)朔望月定出來的。

一天到底有多長

一天的時間應該是23小時59分56秒,所以2月份才有潤月和不是潤月之分。

十二時辰小常識

【子時】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

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

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

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

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

又名日馎、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jīng)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jīng)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淮南市| 慈溪市| 许昌市| 靖远县| 岱山县| 宽城| 克什克腾旗| 勐海县| 江城| 涞水县| 陈巴尔虎旗| 平舆县| 牡丹江市| 白城市| 满城县| 丰顺县| 烟台市| 隆林| 威信县| 浮梁县| 东丰县| 营口市| 乐都县| 双牌县| 左云县| 泸溪县| 手机| 岳池县| 平塘县| 东台市| 澎湖县| 大丰市| 阜阳市| 毕节市| SHOW| 肥城市| 拉萨市| 龙门县| 九寨沟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