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黨史故事
-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
- 1144字
- 2019-01-01 06:12:33
中共寧夏第一個特別支部的誕生
1926年9月,為了擴大中國共產黨在國民軍聯軍中的力量,時任國民軍聯軍第二師劉郁芬部政治處負責人、共產黨員錢崝泉赴陜北與黨組織取得聯系后,帶領牛化東等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30余人途經寧夏城赴蘭州,到劉部的軍事政治學校學習。這時,國民軍聯軍大部隊即將分批經過寧夏開赴陜西,急需加強寧夏工作,支援部隊過境。因此,錢崝泉應駐寧國民軍聯軍中黨組織的要求,將李臨銘、賀維新、馬思然、陶振亞、郭維華等中共黨員和一些進步青年留在寧夏做地方工作。這些留下來工作的中共黨員與駐寧國民軍聯軍宣傳隊及中山日報社的共產黨員馬云堃、賈一中等,在寧夏城建立了中共寧夏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李臨銘任書記。
為了便于公開活動,他們協助建立了國民黨寧夏黨部,李臨銘兼任常務主任。這年冬天,又發展從陜北到寧夏的進步青年馬云澤、李秉榮及寧夏人白虹劍、葉松齡等為中共黨員,發展張子華、李天才等為共青團員,寧夏的黨員達到18人,團員有30多人,他們多是五中和八師的學生。
中共寧夏特別支部成立后,同國民軍聯軍宣傳隊緊密配合,主要以國民黨寧夏黨部的名義,開展了許多革命活動。各軍政機關、學校、團體普遍建立了“列寧室”或“中山俱樂部”,教唱《國際歌》,陳列魯迅、瞿秋白等人的書籍和《新青年》刊物,供進步青年等閱讀。他們在集市教唱《國際歌》,講解歌詞內容,令聽眾興趣盎然,前來唱《國際歌》的人越來越多,李臨銘就組織大家按大小個兒排好隊,像合唱隊一樣,他親自指揮大家唱。他們還組織五中、八師的學生上街演講、演話劇等,吸引了大量過往行人,群眾對這些充滿革命內容的演講和文藝節目非常喜愛,看到精彩處常常熱烈鼓掌。
1927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天氣格外晴朗,特別支部在寧夏城舉行了盛大的群眾游行活動,聯軍總政治部的中共黨員伏龍、肖明向游行群眾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號召廣大勞動群眾聯合起來,為人類解放事業而斗爭。游行集會的群眾高呼:“我們一定要聯合起來!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共同斗爭!”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寧夏城上空。青年學生們高唱《國際歌》,表現了極大的革命熱情。5月30日,特別支部又組織舉行了“五卅”國恥紀念日集會,憤怒聲討日寇侵華和在上海屠殺中國工人的暴行。中共黨員肖明、伏龍等人自編自演了話劇《顧正紅》,當演到日本資本家殺害中國工人顧正紅這個場景時,激起了全場群眾的無比義憤,“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聲響徹云霄。
中共寧夏特別支部的成立,是當時寧夏城乃至寧夏革命斗爭史上的一件大事,使災難深重的寧夏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中共寧夏特別支部雖然只存在了一年多時間,但在寧夏傳播了馬列主義,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標志著我黨在寧夏地區有組織地開展革命活動的開始,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寧夏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序幕。
(執筆:吳樹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