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
村口,故園的門
年年月月敞開著
自小從這里出出進進
口里口外的模樣在變化
唯獨這門沒變樣
村口位置不會變
出門在外
無論多遠,多久
你榮耀也好落魄也罷
隨時回來,門都開著
進門就是家。這里
對你永遠不生分
回鄉的班車
坐在回鄉的班車上
好多乘客我并不認識
熟悉的鄉音告訴我
他們都是鄉親
車內談論的每一句話
我都會仔細聆聽
他們說起高興的事
我跟著一起高興
他們說起憂傷的事
我跟著一起憂傷
坐在回鄉的班車上
雖然我沒說一句話
我們卻一路彼此交流
他們談論每一件事
似乎與我息息相關
說給鄉親們
你們進城時
就來我家隨便坐坐
哪怕喝口水也好
若是辦事就來給我說說看
能辦的我會盡力幫忙
辦不了指個路也行
你們要是覺得自己是農民
身上土腳上泥不好意思
你們這可就見外了
我們是鄉親
鄉親就是親人
若是我見了你們不理睬
你們就當面唾口大罵我
這家伙嫌貧愛富忘了本
吃了皇糧進了城就不認人
出城的路口
大山環抱中的小城
被劇增的樓房擁擠著
那幾個出城的路口
位置沒有變
東去省城西安的路口
西去安康漢中的路口
連接鐵路或高速路
伸向遠方
唯有南去的路口
通向去往老家的公路
讓我一次次張望
一回回夢里出城
嚼一根故鄉的草
走在故鄉的路上
我習慣順手掐下路邊一根草
放在嘴里嚼啊嚼
嚼啊嚼
不管蒿草茅草狗尾巴草
不管甜的澀的還是苦的
都會嚼得有滋有味
嚼一根故鄉的草
回味起少時,少時的故鄉
以及故鄉歲月。這么多年了
依舊是這個味道
鄉音
狗蛋兒——
這一聲乳名
把我喊回到了孩童
喊回到鄉間小路
和雞鳴犬吠的
左鄰右舍
叫一聲乳名
如鄉親們叫慣的莊稼
包谷、洋芋、黃豆、谷子
濃厚的田園泥土氣息
和炊煙的味道
叫一聲乳名
地道的鄉音
鄉情
走在家鄉的山間小路
路邊的一切都親近著你
那些伸過來的樹枝茅草
從你身上輕輕挨過
親昵地打著招呼
連一根荊條也拽拽你的衣角
這里的一草一木
都在牽掛著你
鄉村記憶
那棵古槐已倒掉多年
我還記得樹冠的樣子
那口枯井早已被填埋
我還記得井口的方位
那具石磨早不見了蹤影
我還記得磨盤的大小
那條小路早已荊棘叢生
我還記得拐彎的地方
那座土地廟早被碾成公路
我還記得香火的情景
……
小小的故園鄉村
早把我的記憶塞得滿滿
難怪定居城市這么多年
我的記憶裝不下城里的
車馬聲喧燈紅酒綠
年的腳步
走進臘月
年的腳步格外的快
像趕赴一個約會
迫不及待的樣子
來也匆匆
是的,數千年
年年不變的約定
為了這個特殊時刻
多少人萬里歸途
風塵仆仆
團聚的時刻太短
零點的鐘聲敲過
年像有忙不完的事
年味未散又上路了
去也匆匆
幫鄉親們買車票
鄉親們外出打工
進城買張車票都費力
他們打個電話來
我幫他們隨時去買
為他們節省時間精力
他們北上山西、內蒙古
或南下貴州、湖北
我握著車票,每一次
就像握著鄉親們的手
他們捏著車票,我看到
就像捏著一年的希望
捏著一家人的期盼
我們都是村莊的孩子
那些莊稼那些樹木花草
那些貓兒狗兒雞鴨牛羊
那些林子鳥兒土里的蟲兒
我們都是村莊的孩子
只是,我是其中
最不安分的一個
鄰居家的狗
我出門走了好一會兒
回頭時發現老家鄰居的狗
跟在我身后
“回去——回去吧——”
我真怕它跟丟了
迷失回家的路
喊了幾聲它沒理睬
時而跟在我后面
時而跑到我前面
走了很遠一段路
我再回頭時
狗才返回
這是秋天的清早
陰沉的天有些朦朧
一場雨即將來臨
我坐上去城里的班車
想著鄰居家的狗
它該回到家了吧
不老不倦的鄉情
漂泊歲月
風雨改變著我的容顏
皺上額頭鬢生白發
我在歲月里漸漸老去
只有不老的鄉情
讓我在思鄉的夢里
依然少年
旅途人生
風塵困累著我的身心
世事滄桑生活多艱
我在奔波中已經疲倦
只有不倦的鄉情
讓我在回歸的路上
日夜兼程
打工者,年在歸途
無論北上山西內蒙古的
還是南下廣東深圳的
一年了,掙錢多少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家中妻兒老小在盼歸
他們肩背手提大大小小的行囊
乘汽車擠火車心急火燎往回趕
炎熱酷暑,數九寒天
拉磚扛沙馱水泥下煤窯上腳手架
一年四季什么苦累沒承受過
還怕擠車一路顛簸勞頓么
站著,蹲著,蜷著,甚至
睡在滿是灰塵的地板上
被擁來擠去的腳踩踏
……
臘月二十四小年已過
多少出門在外的打工者
心,早已飛回陜南家中
人,卻還在歸途
山道上,結滿一茬茬鄉愁
火棘,草莓,苦李子,野桑果……
彎彎山道,那些枝葉藤蔓上
四季結滿各色各樣的果子
酸的,甜的,苦的,澀的
小時候從山道來來往往
哪一樣果子沒曾嘗過
我的味覺始終彌散著
山野果的五味
站在冬季最后的日子
一個四季將輪回而來
望著故鄉的方向
山道上,又會結滿
一茬茬鄉愁
想起農活兒
常常會有一種
莫名的空乏和蒼白
手中空空。心里空空
這個時候
我便想起了農活兒
比如翻地,撒種,間苗
比如鋤草,澆灌,收割
比如點瓜,種豆,興菜
比如摘下成熟的果子
比如拾掇收回的糧食
可觸可摸。可拿可捏
難怪
一輩子做農活兒的父輩
他們從沒有過枯燥厭煩
春播,夏管,秋收,冬藏
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耳聾的父親
年邁的父親
連聽力也已喪失
聽不見聲音的父親
從此很少與人說笑
往日我每回到老家
父親總要說個不停
問這問那說東道西
問工作問生活問兒媳問孫女
問我失眠的毛病好些沒有
叫我莫要過多熬夜受累
讓我照顧好自己身體
……
如今耳聾的父親
話語少得可憐
聽不見父親說話
我也成了聾子
小路走來一群牛羊
小路走來一群牛羊
小路很窄,一旁是河溝
我站在路邊給它們讓路
牛羊也停下了腳步
像是讓我先過去
直到放牧人吆喝一聲
牛羊這才看了看我
溫順地從我身邊走過
在故鄉小路上
見到牛羊格外親切
真想靠近它們,像小時候
貼著那毛茸茸的身體
和這些善解人意的玩伴
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可我沒敢親近牛羊
離開故鄉已久
我怕它們看我陌生
我能給你什么,故鄉
你貧窮你苦悲我能給你什么
你傷痛你憂愁我能給你什么
這么多年我總是在想
我能給你什么,故鄉
除了思念、期盼、掛牽
除了感恩、熱愛、祝福
除了一個游子深深的眷戀
我能給你什么呢,故鄉
什么也給不了你
我活著,我能給你的
是一個游子滾燙的情懷
死后,我把骨頭給你
依舊是當年那個孩兒
酣睡在你懷抱
父親過年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
我要把父親的墳地
打掃干凈光堂
清理墳上的雜草
掃去墳上的積雪
明天,我要為父親
擺幾盤小菜幾盅薄酒
敬一炷香燒一沓紙
磕三個頭作三個揖
然后放一掛鞭炮
除夕再點一盞燈
好讓父親過年
其實這些是我學父親的
父親在世時年年如此
讓墳里的爺爺奶奶
這樣過年
讀月亮
異鄉的夜晚
我一遍遍讀月亮
讀出李白《靜夜思》
讀出杜甫《月夜憶舍弟》
讀出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讀出張九齡《望月懷遠》
直到,讀出月圓月缺
讀出婆娑的淚光
回歸故里
回到故里
你回歸真實而單純
一切隨意,自然而然
你的姿勢隨意
或行走,或奔跑,或站立
你的表情隨意
或喜,或悲,或笑,或哭
你的話語隨意
想說就說,信口開河
你的習慣隨意
不必講究,不用拘謹
即便久別經年
即便白發三千
你回到故鄉故土
依然保持著童真
細小的地名
走南闖北
我已記不起多少
那些過往的名勝景點
如遺漏的歲月殘片
漸漸模糊
而離開多年的鄉村
那些小山小嶺小溝小岔
我依舊記得每一個名字
和它們所處的方位
黃花梁,柳樹溝,陰坡垴
女花山,大坡寨,陽坡砭
……
這些細小的地名
連同我的乳名一起
保留著最初的印象
如一部老電影
完整而清晰
農諺
農人在念念有詞中
耕耘,播種,收獲
一句句農諺
念著風調雨順
念著六畜興旺
念著五谷豐登
念著吉祥如意
形象生動的農諺
飽含哲理的農諺
通俗淳樸的農諺
農人念了一輩又一輩
從古念到今
農諺是農人的經典
農諺是農人的詩句
如果我能寫出這樣的詩
我就成了著名詩人
餐桌上
餐桌上
我捻起撒掉的飯粒
吃下
對面幾位同坐
瞅了瞅我
他們的表情
倒有幾分尷尬
而我此時
并沒什么異樣感覺
就像父親在世的時候
飯桌上常有的一個
習慣動作
父親與農具
父親年邁
農具和父親一起休閑
休閑的農具和父親一樣
默默回憶著往事
我沒能接替父親的農具
父親在鄉下我在城里
我與農具已經疏遠
一日回到老家
無意間碰觸農具發出響動
我似乎聽到一種聲音——
別忘我們有過怎樣的耕耘
父輩用農具侍弄了莊稼
莊稼養活你長大成人
麥浪,麥浪,滾滾麥浪
又到麥黃五月天
腦海浮現出一片麥浪
一幕幕生動場景如在目前
清脆的布谷叫醒每一個黎明
空氣彌漫著飽和太陽和泥土的麥香
農家場院里響起霍霍的磨刀聲
盛大的收割儀式即將隆重開場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麥浪,麥浪,滾滾麥浪
如翻卷一部發黃的古籍
上面寫滿農諺、農事,以及
普天之下農人金色的祈愿
每一個麥穗上都閃耀著
汗水的光芒
父親的墳上長出一棵玉米
秋天。我看到
父親的墳上長出一棵玉米
壯實的稈上掛著穗子
沉甸甸的
是誰遺漏的一粒玉米長成的么
是鳥兒銜來一粒玉米長成的么
還是父親懷揣了一粒種子
在墓地里生根發芽
生長結實
沒有人能知道。總之
父親墳上長出一棵玉米
故土魂
故園的山坡溝畔上
隨處可見黃土壟起的墳
老墳被叢生的雜草覆蓋
新墳還殘留著紙灰
這些死者差不多我熟悉
那位善良吃苦的汪家表爹
那位總是叫我乳名的表娘
那位木工手藝精湛的陳師傅
那位義務針灸治病的老中醫
那位我啟蒙的小學老師
那位勤儉本分的堂嫂
……
望著一座座墳塋,每一次
我都會佇立良久,默哀致意
生前他們辛勤勞作在這片土地
死后依舊固守這里的一草一木
親切的面孔縈繞在我眼前
死去的鄉親們啊
活著的故土魂
村莊,草木深深
一次又一次回到村莊
村莊一次比一次空落
太陽當頂
正是鄉村午飯時光
卻見零星幾縷炊煙
聽不見幾聲雞鳴犬吠
只有聲聲蟬鳴此起彼伏
一些人家關門上鎖
一些人家虛掩著門
左鄰右舍也不見人影
我問母親都去哪了
說是出門打工去了
村莊周圍的山坡上
樹木越來越蔥郁繁茂
近處的草長得更深更密
從小路一直延伸到場院
長到了人家屋檐下
不知還要往哪里長
也許是草木有情啊
深知人煙漸少村莊落寞
它們破土而出自告奮勇
為外出謀生的農戶
看家護院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一次次
我一次次回鄉
回到那個名叫嶺溝的
小山村
我定居的小城
離老家并不遠
不知從何時有一種感覺
回鄉的路一次次漫長
老家離我一年年遙遠
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縈繞心頭
季節春去秋來
月兒圓了又缺
總有一支隱約的歌
一遍遍縈回耳畔——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那里是我的故鄉
土里埋著我父
老屋住著我娘
干旱七月,發蔫的玉米
走過干旱七月的田畝
一棵棵站著發蔫的玉米
像一個個蔫頭蔫腦的老農
愁眉苦臉,神情憔悴
快成熟的玉米渴望雨水
它們面朝黃土背負蒼生
煎熬中祈禱蒼天
普降久旱的甘霖
高溫持續燒烤著大地
滾滾熱浪灼燙著莊稼
耳邊依稀傳來玉米的嘆息
這聲音多么熟悉而沉重
看著將要枯萎的玉米
再望一眼頭頂的烈日
我不禁也長嘆一聲
天哪——
哪里尋找,我曾經的鄉村
路邊,已非春播秋收的莊稼地
河邊,已沒了往日的垂柳依依
蛙聲一片的稻田被一片樓居覆蓋
那片青翠的竹林早已不見了蹤影
那棵幾代人路途遮陽擋雨的大鐵樹
已在幾年前修路時被連根拔起
明清時期雕梁畫棟的古宅院落
如今已成七零八落殘壁斷磚
即將被一片新宅替代
……
哪里尋找,我曾經的鄉村
沿著一條荊棘叢生的小路
我走上兒時常去游玩的山坡
這里還保持著原有的模樣
那道農業學大寨的石坎
那棵樹冠如傘的青岡櫟
那片鋪著松針的林子
那道平緩的山埡草坪
……
哦,我曾經的鄉村
一部分藏在這山野中
一部分被擠進記憶里
一陣午后的秋風吹來
我的思緒一片茫然
如滿山搖晃的草木
故鄉的月
為什么,故鄉的月
總是那樣光潔,明亮
在故鄉之外,我才漸漸明白
是父親從泥土一次次打磨出來的
是母親在水中一遍遍淘洗出來的
故園小路
那條沿著河溝蜿蜒的故園小路還在
只是被兩旁叢生的雜草擠得越來越細
小路一年年稀少了人來人往的身影
和牧羊人山歌般的吆喝聲
一路死寂。老氣橫秋
秋天,走回這條落滿枯枝敗葉的小路
只看到路旁場院曬太陽的老人和一只花貓
溝邊那棵光禿禿的老柿樹上有幾聲鳥鳴
真怕有一天,小路連同老去的親人們
漸漸被塵土和野草掩埋
老屋
我進了城
父母留在了老屋
父親撒手遠去后
只有母親和老屋
相依相惜
如今母親患病
我要接她到城里
留下孤獨老屋
閉門不語
那天離開家門
我不敢回頭去看看
我怕看到老屋兩孔窗
如一雙昏花老眼
空洞得叫人心疼
我是故鄉一片葉子
自走出故鄉
我不停地輾轉流動
如今雖已定居城里
心地卻始終沒能安妥
游離于城市和鄉村
漂浮不定
其實
我就是故鄉一片葉子
一陣風,將我吹出故鄉
飄飄蕩蕩這幾十年
我隨風而動
東走西移
有時候我就想
當我年老的時候
一陣風,將我吹回故鄉
踏踏實實做一片
歸根的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