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岔河子(1)
- 那坨坨的果子紅了:小說卷3(紅枸杞文學叢書)
- 張漢紅 王海榮主編
- 4872字
- 2016-02-19 10:12:28
王曉晴
秋氣蕭瑟,河灘凄涼。落葉的樹林少了鮮活的朝氣。我再也找不到詩的靈感和舞文弄墨的激情。孤獨處處不在,哀嘆隨時襲來,身心被那只羊羔潔白的絨毛揉搓得毫無力氣。滿眼落葉,符合著我的心境嘩啦啦枯落。
1
家,依傍延綿起伏的雙龍山。幾處古長城烽火臺遺址,孤傲聳立在一垛一垛山峁間,且與此對峙。
雙龍,在哪兒,誰見過?哼,那是抬舉咱,哄咱哩,哄咱一代又一代,扎龍套跳龍門,跳來跳去跳到死,跳進一堆黃土疙瘩里。指望著山神造運氣,就是山神種金子,也得自己動手挖呀,羞先人哩。清明時節,祖爺指著一群祭祖奠亡上山下山的后生,高一聲低一句地罵咧開了。
家,被一條曲曲彎彎的黃河懷抱著,一茬一茬,像河灘紅柳枯干又長,紅過又黃,不知延續多少朝代。
你們這些敗家子,如今世道,天王老子八竿子打不著,守著河彎彎,舍不得河灘灘,都啥能耐?自己不爭氣,還怨祖墳沒脈氣,求神拜佛跪碼頭,指望河神顯靈氣。黃河碼頭不是你家的土炕,什么婆姨躺上去都生出龍子龍孫來……
瞧,年過古稀的祖爺,神氣活現,坐在村口這棵數不清年代的老梨樹下訓話哩。這些年,每次我和弟弟上山祭祖后,知道祖爺罵人有名氣,罵得有道理,就混在那些老少爺們中間看熱鬧,聽故事。祖爺屁股底下紅褐色的太師椅,是“四清”運動沒收財主劉麻子家的傳家寶貝。祖爺也視其為寶貝,緊要時搬出打坐如供神物,顯得格外莊嚴肅穆。都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了,祖爺搬出那把地主家的舊椅子,到底想證明什么?村里老者都神秘兮兮,說不出所以然。倒是一些年輕后生無所顧忌,啥寶貝,祖爺恨劉麻子唄,劉麻子能坐,拉長工的祖爺也能坐。老少爺們說:“祖爺、太師椅和老梨樹是臨河村三件寶,少一樣沒故事可講。缺一件,祖爺就像缺胳膊少腦袋,不成模樣。”
太師椅歷史光榮且內藏玄機,祖爺舍不得扔。老梨樹年代久遠無法考古,軀干被風霜雨雪盤剝殘蝕得千瘡百孔,裸露軀體,常令祖爺輩分的老人們哀嘆神傷。偶有三五個娃們,接手圈短論長。至于果實的味道已成懷古之事。因為,何年何月何日起,誰也沒見過梨花開放的模樣。老梨樹有一個特別伸長的軀干,大集體時掛著一口銅鑄大鐘。如今,干枝上時常拴系騾馬韁繩或鐵鏈粗繩樣的東西。騾馬嘶鳴,人蕩秋千,依然是一處人歡馬叫的嘈雜地。
此時的祖爺坐在太師椅上,依靠著老梨樹,鷹銳的老眼,死盯著祭拜河神和清明上墳必經此處出現的一簇一戶的熟人,逗樂調笑的松弛表情,與剛剛拜祭亡者的心緒顯得極不和諧。人們穿過樹林遠離河灘,行至老梨樹就意味離開喪魂走進村落。
后生們把拜祭奠祖后的供品,轉移到老梨樹四周空地,三三兩兩猜拳行令。死者生者兩個世界,陰間陽間兩種天下,死的已亡,生者當樂,祭拜河神與奠懷亡人的肅穆哀傷,此刻早已化為烏有。祖爺,來一杯孝敬你了。祖爺高興地酒水飲盡,傷感地將酒水灑地,從不回絕此禮,傷人面子。
奠酒祭祖敬不敬祖爺,祖爺不屑一顧。日子久遠,人們對祖爺也不屑一顧。
這祖爺到底是誰的祖爺,無人論說清楚。臨河村男女老少都毫無輩分跟著叫,祖爺喜滋滋地應,神情厚實和善,讓人永遠感到溫暖親切。其實,祖爺不過是個尊稱而已。尊稱的緣由與岔河子和羊皮筏子有關。祖爺從小玩羊皮筏子長大,岔河子里翻爬滾打,如玩紙牌。黃河浪尖上笑傲波濤,整整六十多年。黃河大橋通車十多年,祖爺的羊皮筏子依然魂魄似的在黃河上漂蕩。
遇上不怕死的,想要過河,祖爺分文不取,安全送到岸。有些游客,專程到此體驗皮筏子的魅力,一談到錢,祖爺理都不理。沒等來客把話說完,祖爺的皮筏子已劃到河中央。當遇上尋找黃河石的、寫生作畫的……這些文人墨客,祖爺樂呵呵地劃著皮筏子帶他們游東游西。臨走送幅畫、送塊石頭做個留念。祖爺從不開口要。祖父心情一好,把這些畫、石頭隨便送給村里祖爺認為有學問的人。
祖爺不為掙錢,他到底是為什么,無人知曉。人們時常發現他劃著羊皮筏子,哼著陜北小曲,游到河中央灘垛空地,獨處至黃昏日落。大膽后生打趣問:“祖爺,找寶啊。”祖爺搖頭一笑。一些好事之徒真以為泥沙淤積的灘垛有寶,便三五成群劃著木船探寶,卻無運氣接近。想在那看似眼前、實確遙遠的岔河子灘垛弄清虛實,不是船到半路擱淺,就是做賊心虛,膽怯而至。或黃河漩渦張開大嘴的樣子,讓他們魂飛魄散,速轉舵向,空手而回。個個羞以啟齒,從不談論。多日都心有余悸,恐慌難止,亦難在村落顯露逗留。而這一切都難逃祖爺耳眼。探寶者眼神哪個敢與祖爺對視。若讓祖爺碰瞧,無言冷笑一聲,必將預示其人緣散盡,威望掃地,甚至娶妻難以生子,招惹大禍。
人們總把村落里那些災難和河里探秘落魄而歸,與家人的災禍巧連硬湊,應驗祖爺之言。一時,村落霧氣彌漫,求神祭祖成為唯一消災避難秘方。岔河子周際的河灘時常煙火裊裊。加之陰靈葬地,更讓人毛骨悚然,望河落魄。
人們渴盼清明到來,結隊成群蜂擁而至,臨沐河邊涼爽清風,腳踏自筑的牢固大堤,面向黃河,背依村落,大吼幾聲,跪拜在河神保佑的曠野,淋漓盡致地哭泣一場,方解一年晦氣霉事,將心中積怨煩惱吼進大河,訴于大灘,奠祭亡人,才算無悔清明,晴朗日子因此開頭。于是,清明成為臨河村的盛節,不亞于過年。
此時節的祖爺猶如圣誕老人,擺出太師椅,靠牢老梨樹這棵圣誕樹,讓老少爺們禮拜一番。
2
其實,臨河村人拜祭的就是眼前這條生生不息的黃河。其心愿只是為了祈禱河神少來些洪汛之災。人們拜謁的心愿與降服的心愿融為一體,將生與死、禍與福、逆與順的選擇要求,用供品香火的虔誠表述出來,從裊裊煙霧中尋找點滴安慰、寧靜和愜意,甚至福至禍殆。這些年,大概虔誠感動了河神。
近年河水緩弱,灘涂顯現,再也不見洪汛之災。黃河九十九道彎彎曲曲,削弱了放蕩不馴、洶涌磅礴的氣勢。臨河區域的主河道像發岔的一棵大樹,疙疙瘩瘩,枝枝節節,毫無俊秀挺拔之氣,流積淤漫成數不清看不明的河中河、水中水。臨河村自古開天到如今被黃河環抱著。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是富庶之水,生命之水。澆灌萬頃糧田,養育祖祖輩輩。也許守著黃河,并沒有富庶這里的人,所以無人稱其為黃河吧。
“黃河是中國的一條大河。我們村前這條大河不是黃河,是岔河子。”“這不是黃河,黃河在哪?”父輩們生氣地對娃娃們吼著:“老子說不是,就不是。”“我們老師說這就是黃河。”“老師懂個屁,有黃河的時候老師還沒出生哩。”把黃河叫成岔河子,誰也說不出為什么。
黃河也好,岔河子也罷,除非祖爺,別無他人敢到河里耍本領。近年,祖爺把玩了幾十年的羊皮筏子傳給兒子,兒子推說自己笨,怕見水,在外施工掙錢很少回家,將劃板交給高考落榜的兒子。祖爺的孫子劃著筏子和一伙哥們去岔河子彎里炸魚,魚沒炸著,傷及三人,孫子丟了性命,連尸首也沒撈回。
在外打工掙錢的兒子,趕回來大哭一場后,再也沒有出過遠門。到縣城周邊的鄉村開了小油坊,承包了果園,建了磚場,還組成名氣不小的建筑施工隊。
祖爺的精神和靈魂雖然都受到重創,但兒子回家給他爭了氣。他擦干眼淚,捋捋散亂的花白胡須,執意把另外的兩個孫子孫女送到縣城就讀,引起人們的哄堂大笑。祖爺說:“這叫眼光,你們懂嗎?城市農村就是不一樣,就像我們的岔河子,流的雖然也是黃河的水,可它就是岔河子,城市就像黃河,岔河子就像咱臨河村……岔河子沒有金碗碗,不信你們守著看。你們天天喊改革開放,為什么不把農村學校改得和城市里一樣?為什么不在岔河子灘上建高樓、修公園?這河灘上建個娛樂城什么的?”
“啊呀,祖爺,說得好,你兒子怎么不來這里修公園?”
“老子的兒子修公園,也得在城里修。哼,你們不配。有本事自己出去掙,就知道守著老婆孩子,吃祖先,要救濟……”
“哈哈哈……”老少爺們嚼著供品,冒著酒氣,擺著各式姿態和老祖爺逗樂。他們看祖爺漲紅了臉,停頓半天沒詞可說,就稀稀朗朗地笑開了:“祖爺,都啥年月了,你還三綱五常的。”“娃兒們,管啥年月,你們都不應該笑話祖爺。”祖爺拉開傳經說教的架勢,四周已經空廖無人。
祖爺嘆息一聲,習慣性地搖頭擺手,挺起腰板哼著小曲,來到村長家里。“我知道你老人家閑不住,別扯學雷鋒的事,咱給你工錢。”村長一口答應,讓人在黃河碼頭蓋房搭棚,要求祖爺看護河灘樹林子。這正中祖爺下懷的差事,讓村長祖爺兩頭樂。這幾年,村上的許多事情,都在祖爺意料之中,人說祖爺是八仙的小老弟———九仙,神著哩。
3
我不以為然。依然來到護河抗洪的A—3號碼頭。祖爺干澀的雙眼瞪著我,看我不理不睬,便大聲吼起來:“你隔三差五到岔河子碼頭鬧啥學問?岔河子就像黃河,口大心大,是要吃人的。岔河子深,水才朝這里流,不然國家每年花幾十萬干啥……”
一點兒不假,每年春秋時節,位居河畔的村落都要出動幾百勞力,集中時間在岔河子沿岸修筑碼頭,一個排一個,三五步形成一個“丁”字壩。雖然只是簡單的鐵絲網石塊,柴草卷土垛,打木樁,扎鐵網一類的苦勞力,卻有大學問,就像騰格里沙漠扎方格治沙,屬于世界水平。每到此時,祖爺都是上躥下跳,罵這訓那,氣歪脖子掙紅臉,總嫌人家磨洋功,耍滑頭,活計不扎實。祖爺每到一處笑聲就是一片,哪兒就熱火朝天,捷報頻傳。但祖爺什么榮譽也沒撈著,一分工錢也沒領到,祖爺和人不一樣嘛。是啊,不愧是祖爺,大公無私嘛。
此時,我和他人一樣,時常耐不住祖爺的熱情和好心,對他老人家笑了一下。我和祖爺一起看著岔河子中間顯露出的一個大灘峁,都有一種想在那處種瓜點豆的愿望。祖爺笑笑:“神著哩,那峁,是岔河子的奶頭,誰敢碰。”
我眼前的黃河被屈解成岔河子。的確遺失了滾滾黃河東流去,一瀉千里浪濤盡的壯觀氣勢。記得中學時一次洪汛,河灘大樹架著的高音喇叭,用嘶啞的聲音高叫著:“快帶人上岔河子A—1號碼頭,快上岔河子B—4堤壩,快上岔河子第二區的防洪壩……”全縣各路人馬,簇擁在方圓幾百里的大河灘,聽高音喇叭派遣調令,就像搶占山頭,像解放一個城市,人人提著一口氣,手提鐵鍬,肩扛麻袋,拼命推著小車,瞪著圓圓的眼睛,驚恐河水忽地打開缺口形成一處葬身之地。每次汛期之后,全縣便出現一批英雄模范、街頭巷尾夸大其詞的傳奇故事,讓人感動不已。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汛期,長不過半年,短則兩三個月,碼頭上巡護的民工哪個敢半夜里打個盹,直到河水緩緩地流著,河床慢慢顯出幾個灘頭,人們才敢呼一口氣。這時的祖爺便站在老梨樹下,給人們講述英雄治河的故事:“岔河子是黃河的干兒子,反正是一家子嘛,管他母親河還是爹的河,咱保衛岔河子,就是保衛黃河。”
祖爺讀過四書圣經,通曉天文地理,也會幾招八卦周易,最喜愛村里的文人秀才。只要哪個有理三分,語有根由,都會在祖爺的寵愛中更加得勢,沾上祖爺就有一分靈氣,好運頻頻。祖爺講話有板有眼,抑揚頓挫。看一眼他清瘦矍鑠、古榕蒼郁的樣子,就像遇上神人太上老君和姜子牙,腐愚的心靈也能為之一撼。
4
我以為A—3號碼頭唯我獨有,卻有祖爺,還多一個放羊的孩子。
祖爺說放羊娃是延河村的,去年初秋,孩子盯上A—3碼頭的我。這娃也真是,我來他就來,毫不顧及翻弄我的書稿。得知他是個小文盲,就懶得搭理。初見,他偷走我的一只書法筆,無文則愚且偷。“農民的娃娃嘛。”祖爺寬解地說。
我對祖爺的話,大都不以為然,從不言辯,祖爺對我頗有好感。大約一個星期后,放羊娃怯怯走過來,把筆還給我:“我妹妹三丫要考一百分,鉛筆老折,爹還打她,你這筆頭咋是彎的?想把它弄直,一砸就折了……”亮亮童聲,毫無悔意,讓人無法計較。我眼瞅他滿頭黑發,無言以對,將損壞的筆扔進河里。他看我不生氣、不理睬的樣子,拽著鞭兒吆他的羊去了。
一個下午,我剛坐定,身后便傳來祖爺的吆喝聲。放羊娃喘著粗氣跑上碼頭,又順著碼頭石縫往下挪,躲在石垛空檔處。祖爺提把鐵鍬追上來,好像沒看見我,也順著石縫往下挪,放羊娃嚇得哭出聲來。我呼地站起來,指著岔河子渾濁的流水:“祖爺,別嚇唬他,小心你栽進河里。”祖爺好像才意識到什么,喘著氣罵咧開來:“種樹就要管樹,不能讓白花花的銀子往河灘上扔,老子看看誰敢和俺做對。”祖爺一看我這個鄉干部沒搭理他,搬著石塊往上爬,拄著鐵鍬穩住身子,指著石縫里躲著的孩子:“根栓,祖爺再發現羊啃林子,就把你扔進岔河子里,你信不信。”祖爺瞟我一眼,舉起鐵鍬在石塊上連叩幾下,當當作響,火花四濺,嘆一口氣,無可奈何而去。
黑相術
雙目失明后。至此,陰陽反轉,黃泉逆流。陰間,悄然降世。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