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吸煙經濟之怪現狀
世界上,中國的煙民最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人多,另一方面,大概與人的文明素質不無關系吧。大家知道,樹林大了以后,鳥的種類就會多起來,這應該不是什么稀罕事。煙民多了,有關吸煙方面的現象也就會多起來,這似乎也不應該是什么稀罕事。
近來,有媒體披露,洪湖市政府就下發紅頭文件,把全年15900條公務用煙指標,分解到114家縣直機關和基層鄉鎮,實行攤派消費,并獎懲分明。或許是涂鴉孤陋寡聞,不知道在我們的公務消費項目中也有香煙,而且也是有計劃有指標的。你吸煙可以,但是你不能隨便吸,不能想吸什么煙就吸什么煙,你必須按計劃吸有計劃的吸,必須按照文件指定的香煙品種吸,少吸了不行,吸了別的煙也不行。這一切是因何而發生的?一個字,利,或者叫錢。
洪湖市政府顯然是有些急了,急到了要用香煙提高財政收入的地步,急到了要大力發展吸煙經濟的地步。為什么這樣讓人發笑的舉動,竟然能夠成為政府行為?大約無外乎兩種因素吧:一是盲目而單純追求GDP增長的思想的作祟,一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病根,動不動就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哪怕是經濟上的問題,甚至是思想上的問題。GDP增長不是壞事,體現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GDP的增長速度和幅度,但這樣的發展必須是在有效的、科學的前提下。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強調科學發展、強調又好又快發展,統而言之,就是這樣的意思。有經濟學家曾經套用過這樣的話,“把愷撒的還給愷撒,把市場的交給市場。”就吸煙而言,本身就屬于私人行為,吸多吸少,吸好吸賴,都應該是私人行為,都不應該是強加的事情。世界衛生組織多年來倡力于戒煙行動,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吸煙有害于健康。很顯然,洪湖市的這一做法,是有悖于人類健康理念的。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消費品項目中,香煙和白酒所占的比重特別是價格比重,要大于其他的副食品品種,尤其是這部分產品的價格尚未上調之前。如果一個地區的香煙和白酒產量形成一定的規模,且性價比處于優勢,那么這個地區的相當一部分的經濟總量都可能有賴于這些產品。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當然,前提應該是性價比優勢。倘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被消費者所認可,甚至受到抵觸,情況就顯然不會樂觀。如果依照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規律,這樣的現象也不足為奇。政府扶持地方經濟發展,也應該著力于產品本身,也應該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如果都像洪湖市這樣,打地方保護主義的牌,“最好不吸煙,要吸就吸省產煙”,嘗到甜頭后,再擴大“侵略”范圍,再縮小“包圍圈”,由香煙連帶到白酒,連帶到副食品,連帶到日用品,再由省縮小到市,縮小到具體哪個企業,縮小到某個品牌——好家伙,這樣的場景我們想都不敢想啊!解決怪現狀的胎生,根本的辦法,還應該是那一句老話:進一步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