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多怪
某部門召開表彰大會,幾十個受表彰獎勵的先進個人里,不是基層單位里的一把手,就是這個基層單位里的財會人員,幾乎無一例外。看著他們喜滋滋地上臺領獎,涂鴉心里不自覺地就有了一種怪味出來。
一把手也好財會人員也好,也并非不可以表彰獎勵,只要工作干出成績,有突出貢獻,并且被群眾認可,就可以大張旗鼓地給予表彰獎勵。問題的關鍵在于,是不是被廣大群眾認可了,或者至少被80%以上的群眾認可了。如果說對于一把手的認可,群眾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那么對于財會人員來講,恐怕就不免一些“領導色彩”了。其實,依涂鴉之見,一把手身上的光環已經不少了,有些恐怕還有遠比什么部門獎勵還要高還要耀眼的光環已經罩在身上了,對于這樣的獎勵,本是不放在心上的,甚至有它沒它多它少它也都無所謂,所以還是推讓掉的好。如果把這樣的榮譽,給了那些名不見經傳,但卻默默工作辛勤耕耘的基層群眾,應該相信,會成為他們終生的激勵。開明的、有事業心的領導,大凡都會這樣做。至于會計,恐怕大多都是因為沾了領導的光吧。領導一提名,群眾自然就舉手通過了。中國的老百姓,向來是怕得罪人的,誰又愿意去得罪一個財神爺?
最近流行著一本書,叫《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書里描寫的那個莊子上,就有一個財神爺,仰仗著自己的那點小權權,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簡直簡”(當地土語,為了加強語氣)不是東西。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先生也在寫給本書作者的信里,罵這個財神爺為“狗日的會計”。你想想,不管什么人,一旦有了沒有監督的權力,不成“狗日的”才怪。當然,這并不是在說,我們的會計都不咋樣,大多數同志還是依法辦事的。涂鴉“多怪”的是,為什么我們的領導對會計都比較青睞?在有些企業里,會計甚至都是領導的親信。我們也不是沒看到,一些腐敗案件里,會計在里面扮演著“死黨”的角色。其實說來說去,像李宗盛的那首歌里唱的,無非是一個“利”字在中間。朱镕基當總理的時候,曾為財會人員寫下過這樣四個字:“不做假賬。”這種對于財會人員來講應該是起碼的職業道德,現在已經成為稀罕事了。一些持有“會計證”這個尚方寶劍的人,在一些個體小企業里到處打工,身兼數職,照他們的說法是,“掙一些碎銀子。”但就是這些“碎銀子”,這些蠅頭小利,使他們對自己的主子唯命是從,當然就免不了要做假賬了。
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講,少見多怪也是一種責任使然?如果多見仍然多怪呢?會不會落一個“腦子進水”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