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附錄(3)

夏,太祖駐蹕鐵門關。 【太祖紀。】 角端見,公奏請祭之。 【案此事元人紀載紛如,然年月事實均有舛誤。神道碑:「行次東印度國鐵門關,侍衛者見一獸鹿形馬尾,綠色而獨角,能為人言曰:汝君宜早回,上怪而問公。公曰:『此獸名角端,日行一萬八千里,解四夷語,是惡殺之象,蓋上天遣之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數國人命,實陛下無疆之福。』上即日下詔班師。」元史略采其語入太祖紀及本傳,皆系于甲申。癸辛雜志亦著其說,蓋亦出于神道碑。然近程同文跋西游記、魏默深撰海國圖志均不信其說。予案庶齋老學叢談引耶律柳溪詩云:「角端呈瑞移御營,扼吭問罪西域平。」自注:角端日行萬八千里,能言曉四夷之語。昔我圣祖皇帝出師問罪西域,辛巳歲,駐蹕鐵門關。先祖中書令奏曰:五月二十日晚,近侍人登山見異獸,二目如炬,鱗身五色,頂有一角,能人言,此角端也,當于見所備禮祭之,仍依所言囗囗則吉云云。是角端之見在辛巳五月,時太祖方欲南行,尚在班師之前二年。宋周臣誤合為一,后人遂疑為虛妄,由未考柳溪之說也。】 旋歸尋思干。冬十一月,長春真人邱處機應詔至尋思干,得燕京士大夫音問,公作詩寄之。閏十二月,復至蒲華城。 【文集六再過西域山城驛詩序。】 是歲,子鑄生。 【文集十二為子鑄作詩三十韻序云:乙未為子鑄壽,作是詩以遺之,鑄方年十有五也。由乙未上溯十五年為辛巳,是鑄生于此年。】

系年詩:西域寄中州禪老 【序云:恨離師太早,淘汰未精,起乳慕之念,作是詩以寄之。】 蒲華城夢萬松老人 【序云:辛巳閏月,蒲華城夢萬松老人法語諄諄,覺而猶見其彷佛,作詩以寄。】 寄巨川宣撫 【序云:巨川宣撫文武兼資,詞翰俱妙,陰陽歷數無所不通。嘗舉法界觀序云,此宗門之快捷方式也。今觀瑞應鶴詩,巨川首唱焉,嘆其多能,作是詩以美之。案巨川名檝,元史有傳,時以宣撫使駐燕京,與邱長春善,瑞應鶴事見長春真人西游記。公素惡全真教,此詩序云美之,實譏之也。】 寄南塘老人張子真 【案西游記:師登寶玄堂傳戒,有數鶴自西北來,人皆仰之,焚簡之際,一簡飛空而滅,且有五鶴翔舞其上。南塘老人張天度子真作賦美其事,諸公皆有詩云云。】 觀瑞鶴詩卷獨子進治書無詩 【案西游記有李士謙子進。】 寄德明 【案西游記有吳章德明,又有吳德明大卿,李庭寓庵集二挽吳德明詩注云:公太原石州人,承安初中乙科,崇慶末始赴召南渡,丙午春捐館。】 才卿外郎五年止惠一書 【案西游記有師谞才卿。】 寄清溪居士秀玉 【案西游記有陳時可秀玉。困學齋雜錄通寂老人陳時可字秀玉,燕人,金翰林學士,仕國朝為燕京路課稅所官。神道碑乃奏立十路課稅所設使副,如燕京路陳時可、宣德路劉中天下之選。】 戲秀玉寄張子聞寄用之侍郎 【案西游記有劉中用之。】 和正卿待制韻 【案西游記有趙中立正卿。】 寄仲文尚書 【案西游記有楊彪仲文。】 雪軒老人邦杰久不惠書作詩怨之謝王清甫惠書 【案西游記有王直哉清甫。以上諸人大率與長春相識,且于瑞鶴卷題詩,故寄諸人詩當皆在長春抵西域后,或不盡是年作矣。】 再過西域山城驛 【序云庚辰之冬,馳驛西域,過山城驛中。辛巳暮冬再過題其驛壁。案山城驛當在尋思干、蒲華二城之間。】 辛巳閏月西域山城值雨十七日早行始憶昨日立春是日驛中作窮春盤西域蒲華城贈蒲察元帥乞車戲作二首 【以上文集六。】

壬午, 【元光元年。十七年。】 三十三歲。(公元一二二二年)

公居尋思干。夏至行在。五月長星見西方,上以問公。公曰:「女直國當易主矣。」逾年而金主死。于是每將出征,必令公預卜吉兇。上亦燒羊髀骨以符之。 【神道碑。】 秋,太祖班師。九月,至尋思干。冬十二月,駐蹕霍闡沒輦。 【西游記。】

系年詩: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游河中西園和王君玉韻四首 【案此與邱長春壬午游西園詩用韻相同,蓋君玉亦和長春韻也。公和長春韻詩皆不著其名。】 河中游西園四首 【案亦用邱長春韻。】 河中春游有感五首 【案亦用長春韻。】 壬午元日二首, 【以上文集五。】

又在西域所作詩無年月可考者皆此三年中作:復用過陰山和人韻唱玄用前韻送王君玉西征二首用前韻感事二首思親有感二首思友人贈李郡王筆 【自注云:李郡王嘗為西遼執政。又文集八醉義歌序云:「及大朝之西征也,遇西遼前郡王李世昌于西域。予學遼字于李公,期歲頗習。」以上文集二。】 寄移剌國寶和景賢十首又一首 【案他詩題或作鄭景賢,末首云:「龍岡醫隱本知幾」,即西游記所謂三太子之醫官鄭公者也。太宗即位,猶為侍醫,見文集十四謝龍岡遺鹿尾二絕詩序。】 和王君玉韻 【以上文集三。】 乞扇感事四首 【案亦用邱長春韻。】 西域家人輩釀酒戲書屋壁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和其韻七首 【以上文集五。】 西域河中十詠西域和王君玉詩二十首西域有感西域元日 【以上文集六。】 贈遼西李郡王西域嘗新瓜 【以上文集七。】 醉義歌 【文集八。】

文:進征西庚午元歷表 【文集八。案太祖時公歷官史無明文。表云欽承皇旨,待罪清臺。考大唐六典靈臺郎注漢則雜候上林清臺,后漢又作靈臺,守候日月氣,是清臺謂司天臺也。公此時當為司天臺官。文集四再用韻謝非熊召飯詩云「圣世因時行夏正,愚臣嗜數愧春官」。文集七和景賢七絕詩云:「龍庭十載典南訛。」亦公嘗官司天臺之證。又知公于太宗初年尚居是官也。】

癸未, 【二年。十八年。】 三十四歲。(公元一二二三年)

春正月,太祖駐蹕賽藍南三程之大川。 【西游記。】

甲申, 【哀宗正大元年。十九年。】 三十五歲。(公元一二二四年)

秋,公在西域阿里馬城 【文集八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序。】

文: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序 【甲申中元日,文集八。】

乙酉, 【二年。二十年。】 三十六歲。(公元一二二五年)

是歲春正月,太祖還行宮。 【太祖紀。】 公尚留西域。冬在西域瀚海軍之高昌城。 【文集八辨邪論序。】

文:辨邪論序 【乙酉日南至。文集八。】

案:太祖西征之年,史文舛駁,茲表列之:

①元朝秘史 ②皇元圣武親征錄西域史同 ③元史甲 ④元史乙 ⑤西游記 ⑥西游錄及湛然居士文集

己卯 ①征回回。 ②以西域殺商,集各將帥會議西域事,定軍中章程。 ③夏六月,西域殺使者。④帝親征,遂取訛答刺城,擒其酋哈只兒只蘭禿。⑤五月,劉仲祿在乃滿國兀里朶得旨。 ⑥西游錄,大舉西伐,道過金山。

庚辰 ②上至也兒的石河,住夏。秋,進兵,所過城皆克。至斡脫羅兒城,上留二太子、三太子攻守,尋克之。 ③春三月,帝克蒲華城。夏五月,克尋思干城。 ④夏,駐蹕也兒的石河。⑤秋,攻斡脫羅兒城,克之。 ⑥文集八上征西庚午元歷表,庚辰,圣駕駐蹕尋思干城。⑦文集六再過西域山城驛詩序,庚辰之冬,馳驛西域,過山城驛。

辛巳 ②上與四太子進攻卜哈兒、薛迷思干等城,皆克之。大太子又克養吉干、八兒真等城。上駐軍于西域速里壇避暑之地,命忽都忽那顏為前鋒。③秋,分遣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率右軍攻玉龍杰赤城。于是上進兵過鐵門關,命四太子攻也里泥沙兀兒等城。上親克迭兒密城。又破班勒紇城,圍守塔里寒寨。冬,四太子又克馬魯察葉可馬盧、昔剌思等城。 ④春,帝攻卜哈兒、薛迷思干等城。皇子朮赤攻養吉干、八兒真等城,并下之。夏四月,駐蹕鐵門關。秋,帝攻班勒紇等城。皇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分攻玉龍杰赤等城,下之。冬十月,皇子拖雷克馬魯察葉可馬魯、昔剌思等城。 ⑤七月,帝將兵追算端汗至印度。冬,土寇壞河梁(阿母河)。十二月,二太子發軍復整舟梁,土寇已滅。 ⑥雙溪醉隱集一凱歌樂詞注:昔我太祖皇帝出師問罪西域,辛巳歲夏,駐蹕鐵門關。

壬午②春,四太子又克徒思匿察兀兒等城。上以暑氣方隆,遣使招四太子速還。因經木剌奚國,大掠之。渡搠搠蘭河,克野里等城。上方攻塔里寒寨。朝覲畢,并兵克之。三太子克玉龍杰赤城。大太子還營所。寨破后,二太子、三太子始來朝覲。是夏避暑于塔里寒寨高原。時西域速里壇札蘭丁遁去,遂命哲別追之。再遣速不臺、拔都為繼,又遣脫忽察兒殿其后。哲別至蔑里可汗城,不犯而過。速不臺、拔都亦如之。脫忽察兒至,與其外軍戰。蔑里可汗懼,棄城走。忽都忽那顏聞之率兵進襲。時蔑里可汗與札蘭丁合就戰。我不利,遂遣使以聞。上自塔里寒寨率精銳往擊之。追及辛目連河,獲蔑里可汗,屠其眾。札蘭丁脫身入河泳水而逸。遂遣八剌那顏將兵急追之,不獲。因大虜忻都人民之半而還。④春,皇子拖雷克徒思匿察兀兒等城。還經木剌等國,大掠之。渡搠搠闌河,克也里等城,遂與帝會,合兵攻塔里寒寨,拔之。夏避暑塔里寒寨。西域主札闌丁出奔與滅里可汗合,忽都忽與戰不利,帝自將擊之,擒滅里可汗。札闌丁遁去,遣八剌追之不獲。 ⑤夏四月,邱長春從車駕廬,于雪山避暑。上約四月十四日問道,將及期,有報回紇山賊指斥者,上欲親征,因改卜十月吉。八月八日,發邪米思干。十二日,過碣石城。中秋,抵河上,即夜過班里城。其眾新叛去,尚聞犬吠。二十二日及行宮。二十七日車駕北回。九月朔,渡航橋而北。下旬至邪米思干大城西南三十里。十月朔駐蹕大城之東二十里。十二月駐蹕霍闡沒輦之東。

癸未 ②春,上率兵循辛目連河而上。命三太子循河而下。至昔斯丹城,欲攻之,遣使來稟命。上曰:隆暑將及,宜別遣將攻之。夏,上避暑于八魯灣川,候八剌那顏,因討近敵,悉平之。八剌那顏軍至,遂行至可溫寨。三太子亦至。上既定西域,置達魯花赤于各城監治之。④夏,避暑八魯灣川。皇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及八拉兵來會,遂定西域。諸城置達魯花赤監治之。 ⑤春正月二十一日,東遷一程,至一大川。東北去賽藍約三程。

甲申 ①至額兒的石地面過夏。 ②旋師,住冬避暑,且止且行。③帝至東印度國,角端見,班師。

乙酉 ①回禿剌黑河林舊管。 ②春,上歸國。自出師西域至此凡七年。 ③春正月,還行宮。

丙戌, 【三年。二十一年。】 三十七歲。(公元一二二六年)

冬十一月,靈武下。諸將爭掠子女財幣,公獨取書數部、大黃兩駝而已。既而軍士病疫,唯得大黃可愈,所活幾萬人。 【神道碑。】

系年詩:除戎堂二首 【序云:王師西征,賢帥賈公留后,于云內筑除戎堂于城之西阿以練戎事。予道過青冢,公召予宴于是堂,鴻筆大手題詩,灑墨錯落于楹棟間,皆贊揚公之盛德云云。文集七。】

文:糠孽教民十無益論序 【丙戌重午日題于肅州鄯善城。文集十三。】

丁亥, 【四年。二十二年。】 三十八歲。(公元一二二七年)

秋七月,太祖崩于靈州。皇四子拖雷監國。冬,公奉詔搜索經籍赴燕京。 【文集八燕京崇壽禪院故圓通大師朗公碑銘云:丁亥之冬,予奉詔搜索經籍,馳傳來京。】

系年詩:丁亥過沙井和移剌子春韻二首 【文集二。】 過東勝用先君文獻公韻二首過夏國新安縣 【原注:時丁亥九月望也。】 過青冢用先君文獻公韻過青冢次賈摶霄韻二首再用韻以美摶霄之德再用韻自嘆行藏再用韻感古再用韻唱玄過云川和劉正叔韻過云中和張伯堅韻過云中和張仲先韻過云中和王正夫韻過白登和李正之韻過天城和靳澤民韻過武川贈仆散令人 【案歸潛志九元遺山權國史院編修官時,末帝召故仆散阿海女子入宮,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賦金谷怨樂府詩,案即集中芳華怨,其人至汴京,破后尚存此詩。有班姬流落云云,或即贈其人耶。】 過燕京和陳秀玉韻五首還燕京題披云樓和諸士大夫韻 【以上文集三。】 扈從旋師道過東勝秦帥席上繼杜受之韻 【文集十四。】

戊子, 【五年。睿宗監國元年。】 三十九歲。(公元一二二八年)

公再使燕時,燕多劇賊,未夕,輒曳牛車指富家取其財物,不與則殺之。時睿宗以皇子監國,事聞,遣中使偕公往窮治之。公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咸得卜親屬及勢家子。盡捕下獄。其家賂中使將緩之。公示以禍福。中使懼,從其言,獄具,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 【本傳神道碑略同,案中使者塔察兒也。元史塔察兒傳睿宗監國,聞燕京盜賊恣意殘殺,直指富庶之家,載運其物,有司不能禁,乃遣塔察兒、耶律楚材窮治其黨,誅首惡十有六人,由是巨盜屏跡。】

系年詩:和李德修韻 【案詩有「歷日隨時建夏寅」句,與文集四再用韻謝非熊召飯詩合。文集三。】 和呂飛卿韻再用韻贈國華謝飛卿飯再用韻記西游事再用韻贈摶霄再用韻謝非熊召飯再用韻唱玄再用韻和摶霄韻代水陸疏文因其韻為詩十首寄賈摶霄乞馬乳謝馬乳復用韻二首贈搏霄筆再用韻寄搏霄二首再用韻別非熊贈賈非熊摶霄和李振之二首非熊兄弟餞予之燕再用振之韻和連國華三首連國華餞予出天山因用韻還燕和吳德明和竹林一禪師韻送韓浩然用馬朝卿韻 【案雙溪醉隱集三亦收此詩。】 戊子喜雨用馬朝卿韻二首戊子餞非熊仍以呂望磻溪圖為贈 【以上文集四。】 戊子繼武川劉摶霄韻 【文集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清徐县| 乳山市| 万源市| 顺义区| 利辛县| 安福县| 宁德市| 咸宁市| 白山市| 凌云县| 鹰潭市| 绥滨县| 普定县| 宁河县| 正镶白旗| 乡宁县| 和平县| 建湖县| 湘西| 永顺县| 杭锦后旗| 德格县| 陈巴尔虎旗| 滦平县| 南川市| 成安县| 平果县| 洛川县| 滁州市| 河池市| 囊谦县| 新竹市| 巴林左旗| 娄烦县| 马公市| 黑龙江省| 佳木斯市| 恩施市| 潢川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