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 古今醫(yī)鑒
  • 龔信
  • 4807字
  • 2015-12-30 09:34:07

蒼術(shù)(米泔浸,炒) 陳皮 濃樸(姜炒) 青皮 枳實(炒) 檳榔 神曲(炒)山楂(去子) 麥芽(炒) 三棱(煨) 莪術(shù)(煨) 砂仁 茯苓 黃連 胡黃連蕪荑仁 使君子 青黛 蘆薈(各等分)上為細末,使君子殼,煎湯浸,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一丸,清米湯化服。

黃土丸 治小兒疳積在脾,面黃腹脹,咬指甲, 眉毛,揉口鼻,泥、土、炭、茶、紙之類。

黃土(一兩) 陳皮(一兩) 木香(二錢半) 黃連(五錢) 巴豆(去殼,二十粒,不去油)上為細末,面丸如綠豆大。每歲十丸,黑豆汁下。直候泄五、七次,疳積盡,與益黃散助藥,后與疳藥常服。

癖疾

脈脈沉細為癖積。

病天地氣運,固有南北之殊。小兒病患,亦有彼此之異。北方小兒患癖積者,十恒八九;南方小兒患癖疾者,百無二、三,是何謂而致之?蓋南方水土薄弱,飲食柔軟,易于克化,厥疾少矣;北方水土濃實,面食堅硬,難于運動,厥疾生焉,亦由脾胃之不和也。故東垣以脾胃為人之主,脾胃和,一疾不生,虧則百病生焉。小兒脾胃本自柔脆,臟腑尚且嬌嫩,為之母者,多不知調(diào)護之法,惟務(wù)姑息之愛,不問咸酸甘肥之味,瓜果生冷之物,及 粽濕面,油膩煎炙之類,諸股稠粘,干硬難化之物,順其所欲,食之過多,損傷脾胃,脾胃既傷,則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則停滯而痰發(fā)。發(fā)熱既久,則耗傷元氣,元氣虛,則不能運動其血,血遂不行,而停滯不散,留于脅肋之間,遂成血塊,居于皮里膜外,不能移動,始則有如錢大。發(fā)熱則日漸長,其形如龜,如蛇,如豬肝、肺者,長短大小之不一也,內(nèi)有血孔貫通,外有血筋盤固,其筋直通背脊之下,與臍相對之間,有動脈之處,乃癖疾之根。夫人身之血脈,則晝夜循環(huán)無端,一周流及此,其血則貫入筋內(nèi),由筋入孔,由孔入癖。蓋癖得血養(yǎng)而漸長,邪得血助而漸盛,于是正氣愈憊,而血愈枯矣,發(fā)為潮熱,以致諸疾,或頭出虛汗,或胸前項下跳動,或肚大青筋,毛焦發(fā)堅,或面黃肌瘦,四肢干枯,淹延日久,則毒瓦斯發(fā)出,變生諸癥。有變?yōu)檠鲤峥诔簦冻鲅撸挥凶優(yōu)轭^面腫大,口鼻潰爛者;有變?yōu)橐磺携彾荆髂摮鲅撸挥凶優(yōu)橹w浮腫、腹脹、氣喘者;有變?yōu)楹疅嵬鶃恚漂懛钳懻撸挥凶優(yōu)樘邓源瓱幔孪卵撸挥凶優(yōu)閲I吐瀉痢,脫肛下墜者;有變?yōu)樾母固弁矗逇馄珘嬚摺=择倍竟コ鲋乱病W冏C多端,難以悉舉,乃九死一生之病,非一方一法所能愈也。

治治之先宜針灸之法,以斷其根,使血不貫入筋內(nèi),則癖無血所養(yǎng),癖即自敗矣。外以膏藥貼之,內(nèi)以湯丸攻之。大抵宜補脾、養(yǎng)氣,以治其本,清熱消塊,以治其標,標本兼濟。又當執(zhí)其權(quán)衡,以量兒之壯弱,病之輕重。若壯而輕者,則治標之藥多于治本之劑;若弱而重者,治本之劑多于治標之藥。大概肥兒丸、烏金丸、阿魏丸、千金保童丸之類,乃半攻半補,平和之劑,宜對證選用,于針灸之后,可收十全之功也。

臣斯疾者,宜詳究焉。

方凈府散(西園公方) 治小兒腹中癖塊,發(fā)熱口干,小便赤。

柴胡(一錢) 黃芩(八分) 半夏(姜汁浸炒,八分) 人參(二分) 白術(shù)(去蘆,七分) 白茯苓(去皮,一錢) 豬苓(七分) 澤瀉(一錢) 三棱(煨,一錢) 莪術(shù)(煨,一錢) 山楂肉(一錢) 胡黃連(三分)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抑肝扶脾散(云林制) 補元氣,健脾胃,退熱消癖。

人參(五分) 白術(shù)(土炒,八分) 茯苓(八分) 陳皮(六分) 青皮(炒,六分)甘草(三分) 龍膽草(酒洗,八分) 白芥子(炒,八分) 柴胡(酒洗,三分) 山楂肉(八分) 神曲(炒,六分) 黃連(姜汁炒,一錢) 胡黃連(三分)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肥兒丸(方見諸疳) 治癖疾如神。

烏金丸(徐副使傳) 治癖塊發(fā)熱,一料除根。

牛黃(二錢) 蘆薈(三錢) 琥珀(五錢) 胡黃連(五錢) 人參(六錢) 白術(shù)(乳汁炒,六錢) 黃連(七錢) 檳榔(七錢) 三棱(醋煮,七錢) 莪術(shù)(醋煮,七錢) 地骨皮(七錢) 水紅花子(炒,七錢) 百草霜(三錢) 伏龍肝(三錢)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陳皮湯送下。

阿魏丸(鮑思齋傳)白術(shù)(五兩,用酥油炒三兩,土炒二兩) 蒼術(shù)(三兩,米泔水浸二日,去皮,再用芝麻二兩同浸,磨下,取粉曬干) 半夏(姜制,一兩) 白茯苓(去皮,一兩) 陳皮(一兩) 黃連(酒炒,二兩) 山楂(去核,一兩) 麥芽(炒,一兩) 枳實(面炒,二兩) 蘿卜子(炒,二兩) 當歸(二兩) 紅花(一兩) 楮實子(炒,二兩) 牛黃(一錢) 水紅花子(炒,三兩) 小桃紅子(炒,三兩) 蘆薈(一兩) 阿魏(一兩) 酥油(二兩)人中白(火 ,五錢) 黃蠟(三兩,二味同化入藥末內(nèi)) 桃仁(去皮,一兩) 海帶(二兩) 紫菜(三兩) 干堿(炒,二兩) 三棱(煨,一兩) 莪術(shù)(煨,一兩) 胡黃連(一兩) 沉香(一兩)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二三十丸,水紅花子煎湯送下。白湯、黃酒俱可。

千金保童丸〔批〕(按此方治癖退熱,半攻半補之良劑也) 消癖化積,清火退熱,殺蟲消疳,開膈除脹,養(yǎng)胃和脾進食,大人、小兒并宜服之。

人參(五錢) 白術(shù)(五錢) 茯苓(去皮,三錢半) 蘆薈(一錢) 胡黃連(二錢)黃連(炒,三錢半) 蕪荑仁(三錢) 使君子(去殼,三錢半) 夜明砂(炒,三錢半)蚵皮(二個,炒) 龍膽草(去蘆,三錢半) 柴胡(三錢) 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三錢半)青皮(炒,三錢半) 陳皮(三錢半) 砂仁(二錢半) 木香(三錢半) 檳榔(三錢半)三棱(煨,三錢半) 莪術(shù)(煨,三錢半) 香附(炒,三錢半) 枳實(麩炒,三錢) 神曲(炒,五錢) 山楂(去核,三錢半) 麥芽(炒,五錢) 蘿卜子(炒,五錢) 水紅花子(炒,五錢) 加阿魏(二錢)上為細末,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每三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此病切忌豬肉,宜食鴿子、蝦蟆。

至寶丸(許昌僧傳)阿魏(二錢) 蘆薈(二分) 天竺黃(二分) 雄黃(二分) 沒藥(二分) 穿山甲(炒成珠,二分) 胡黃連(二分) 白草烏(童便浸一宿,二分) 砂(二分)上為細末,用好酒和成一塊,入銅鍋內(nèi),再入酒半茶鐘,熬成膏,勿令火大,恐傷藥力。量可丸,取出丸如豌豆大。每一丸黃酒化下,十歲以上,服二丸,臨臥服,待其自然汗出,三日服一次,重者五、七服,輕者三、三丸,熱即退,塊亦消。須要忌口。一方,加血竭二分,蟾酥三分,白草烏用三分,尤效。

一提金(秘方)阿魏(箬炙,二錢) 血竭(一錢) 雄黃(一錢) 朱砂(一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沉香(五分) 木香(五分) 天竺黃(五分) 蘆薈(五分) 穿山甲(七片,炒成珠)全蝎(一錢) 木鱉子(七個)上為細末。每用五分,雞子一個,小頂取破,將藥入內(nèi),紙裹蒸熟,空心食之,神效。

妙靈散(楊見序傳)阿魏(箬炙,一錢) 蘆薈(二錢半) 大黃(一錢) 天竺黃(一錢) 雷丸(二錢半,甘草水浸半日,去皮,炒) 胡黃連(二錢) 蜈蚣(二條,大者一錢,紅足者佳,瓦上焙,去頭足,地上出火毒) 干漆(五錢,砂鍋慢火炒,放地上去火毒)上為細末,用蜜水拌勻,置碗內(nèi),以豬尿泡封口,懸鍋內(nèi)重湯煮,半炷香為度,埋土中一宿,次日取出。每服九厘,或茶或酒,或米湯下。

五黃丸(劉繼洲傳) 退熱如神。

牛黃(一分) 蘆薈(二分) 阿魏(二分) 天竺黃(一分) 雄黃(一錢) 胡黃連(二分) 蜈蚣(二條,去頭尾)上為細末,黃蠟五錢,鐵杓化開,為丸如綠豆大。每五、七丸,量兒大小,黃酒送下,或?qū)ⅫS蠟煎雞子入藥于內(nèi),嚼吃亦可。

將軍散(劉繼洲傳)〔批〕(按此方治癖專攻之劑)川大黃(酒浸,蒸,五錢) 蕎麥面(炒黃,三錢) 阿魏(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三分,燒酒調(diào)服。

食物秘方(盧誠庵傳) 此方治癖最效,宜多用之。

硼砂(二錢) 砂(二錢) 大黃(一兩) 芒硝(一升)用核桃一百個,敲損同藥入,水二十碗,煮一炷香為度,取出,無時,令兒食之。

一方,用雞子五個,阿魏五分,黃蠟一兩,鍋內(nèi)煮一處,分作十服,細嚼溫水下,空心服,諸物不忌,腹中作痛無妨。十日后,大便下血,乃積化也。

一方, 砂一錢,硼砂一錢,木鱉子去殼五個,紅花一錢半,蜈蚣一條,穿山甲五片,麩炒黃色為末,合一處,用豬曹頭肉一斤,煮熟切片,撒藥,用瓷器盛肉藥,鍋內(nèi)蒸爛,任意食之。

一方,急性子一兩,川大黃一兩,水紅花子一兩,各俱生用。上為細末,每用五錢,外皮硝一兩,拌勻,用白鵓鴿一只,去毛,屎,刮腸勿粘水,以布拭凈,將末藥裝入內(nèi),線縫入鍋內(nèi),水三碗,紙封口,用細細火煮,令水干,將鴿子番復(fù)焙黃色,冷定。早晨食之,黃酒送下,時刻住熱,三日后大便下血而愈,忌冷物百日。(張可亭傳)一方,用鴿雛一只,事凈, 砂四分,硼砂五分,為末,擦遍鴿皺,碗盛入鍋上,用瓦盆罩住四周,用芒硝半斤,封住,著火蒸之,任意食之。

一方,辰砂一錢, 砂一錢,硼砂一錢,阿魏一錢,三棱二錢,莪術(shù)二錢,全蝎一對,血竭五分,水紅花子炒三錢,共為末,皮硝半斤,水澄清,用鴿子一個,去毛、腸,將藥一錢,撒在鴿子內(nèi),上用硝水三碗,入罐蒸熟,食之,三服痊愈。(李桐峰傳)一方,威靈仙一兩,劉寄奴一兩,芒硝一兩,為末,每用小鵓鴿一只,如法事凈,去毛、腸,將前藥末二錢,裝入鴿肚內(nèi),以線縫固,用酒、醋各一碗,同煮令干,取鴿去藥,只吃鴿子二、三只,退熱,五、七只全消。

青黛丸(郭師傅傳) 治小兒癖疾發(fā)熱,上攻牙齦,腮頷腫痛,生瘡,及治諸熱痰嗽,傷風(fēng)身熱,并痘疹出不快,身極熱眼黃,皆可服。

青黛(水飛,二錢) 黃連(豬膽汁炒,二錢) 石膏(火 ,二錢) 連翹(去穣,三錢)桔梗(一錢半) 升麻(一錢半) 黃芩(酒炒,二錢) 薄荷(二錢) 防風(fēng)(二錢半) 半夏(姜制,二錢) 牛膽南星(二錢) 貝母(二錢) 枳實(麩炒,一錢半) 莪術(shù)(醋炒,一錢半) 木香(二錢) 檳榔(二錢) 香附(童便浸,三錢) 山楂肉(二錢) 砂仁(一錢半)人參(去蘆,一錢半) 白術(shù)(麩炒,三錢) 茯苓(去皮,三錢) 甘草(炙,一錢) 紫蘇(二錢) 麻黃(二錢)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分,或一錢,量兒大小。身熱薄荷湯下。咳嗽,五味子、桑白皮湯下。頭痛身熱,川芎湯下。痘疹,酒下。傷風(fēng)身熱,麻黃紫蘇湯下。又治大人傷酒、傷食、傷氣、傷風(fēng)、頭痛,每服百丸,姜湯下。

消毒散 治癖毒,上攻頭面,腮頷腫起,疼痛,及一切惡毒瘡腫如神。

白芷 郁金 大黃 天花粉 草烏 南星 貝母 木鱉子 白芨黃柏 皂刺 鍛石 甘草 石膏(各等分)上為細末,同雞子清調(diào)服立消,內(nèi)服犀角化毒丹一、二丸,其腫痛立效。

清香散(張和川傳) 治小兒癖疾,生牙疳,潰爛臭穢。

乳香 沒藥 輕粉(炒) 孩兒茶 象牙(焙黃) 象皮(燒灰) 紅褐(燒灰)海巴(焙干) 珍珠(焙黃,各等分)上為細末,擦患處。登時痛止,生肌如神。

信甲綠袍散(賈蘭峰傳) 治小兒疳癖,牙齦臭爛,牙齒脫落,皮肉破壞。

紅棗(五枚,去核,每一棗入人言一分,火 存性) 黃柏(五分) 青黛(三分)穿山甲(五分,燒存性)上為極細末,和勻,搽患處立效。

治癖疾,口內(nèi)疳瘡,牙齒臭爛。(周逢干傳)紅棗(去核,每一棗入白砒一塊在內(nèi),紙色炭,燒存性)上用竹簽,挑入患處,低頭開口,流水連上數(shù)十遍,即日奏效。

治癖疾熱毒,上攻腮頷,潰透,如盞口大。

象牙(一錢) 琥珀(一錢) 珍珠(一錢) 海巴(一錢) 人中白(即尿桶白霜,刮下一錢)上為細末,摻入腮頷爛處,直待內(nèi)將好之際,用利刀四圍割破,見血一面,將大雄雞冠割去齒,直劈開,如患處一般大,乘熱貼在患處,四圍用生肌散,方見癰癤,敷之,令患者側(cè)臥,患處向上,勿犯湯水大半日,未用藥之先,將飲食吃飽,次日方可食,其雞冠要割得平正,四邊要薄些,方得妥貼。

治癖氣,上攻牙腮腐爛。(劉嵩皋傳)桃花信(一塊,桑柴火內(nèi)燒紅,淬入細茶濃鹵內(nèi),如此七次,去信) 雄黃一塊,研末,山茶鹵內(nèi)和勻)上用雞翎頻掃患處,止痛生肌,立時見效。

玄武膏(方外人傳) 治癖退熱。

大黃(一兩) 梔子(一兩) 砂(一錢) 木鱉子(一兩) 硼砂(一錢) 雄黃(一錢,共為細末) 皮硝(一撮) 油核桃(二個) 大蒜(去皮,五片) 白花菜(曬干,四錢)黑狗腦子(一個)好燒酒一鐘,將前六味藥末,摻入后藥內(nèi),同搗為餅,每用一餅,貼癖上,用熱湯瓶,熨餅上,如冷再換熱瓶熨之。后用布帛扎住,貼二、三日去藥,再停一、二日,再換一餅,根據(jù)前方用。忌生冷油膩發(fā)物。

紅花膏(京師傳)水紅花科(一捆,熬膏一碗入) 麝香(三錢) 阿魏(三錢) 血竭(三錢) 沒藥(五錢) 赤芍(一兩) 當歸(一兩)上為細末,入膏內(nèi)攪勻,以青布攤,貼患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城港市| 甘德县| 宜黄县| 昭通市| 隆昌县| 名山县| 上犹县| 多伦县| 武强县| 张掖市| 东安县| 集安市| 故城县| 内乡县| 五常市| 西和县| 雷州市| 本溪市| 达州市| 西藏| 南充市| 乌鲁木齐市| 中方县| 景宁| 宿迁市| 紫金县| 中西区| 二手房| 七台河市| 禹州市| 县级市| 东丰县| 塔河县| 娄烦县| 府谷县| 雅江县| 龙岩市| 江孜县| 道孚县| 黄梅县| 柳江县|